2020-07-14

达州市大力提升壮大商贸流通业

  • 2017年03月08日 10时54分
  • 来源: 达州市府
  • 【字体:
  •   商贸流通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程度的窗口。“十二五”时期,是达州市商贸流通业取得重大发展的五年,已初步形成主体多元、方式多样、开放竞争的格局,对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支撑作用和先导性引领作用日益增强。“十三五”时期,是达州市商贸流通业提档升级、实现流通现代化的决战时期。达州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了:“提升壮大商贸流通业。实施商贸流通信息化、品牌化、集约化工程,到2020年建成全国区域级流通节点城市”的奋斗目标。这是达州市委在新历史起点上,对全市未来五年商贸流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我们将深刻领会全会精神,认真总结商贸流通业的成功经验,紧扣时代脉搏,致力于商贸流通业内涵式发展,充分发挥商贸流通业在引导生产、扩大消费、吸纳就业、改善民生和拉动经济增长上的支撑作用。

      一、总体思路和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践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构建现代服务业发展新格局,增强支撑发展能力”的要求,提升壮大商贸流通业。以“信息化、品牌化、集约化”为路径,不断完善“以主城区为龙头,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村(社区)为延伸”的现代商贸流通网络体系,推动我市商贸流通业从流通大市向流通强市转变。到202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1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2%以上;外贸进出口年均增长10%以上;商贸流通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以上;建成全国区域级流通节点城市。

      二、发展路径和重点

      (一)积极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着力推进商贸流通“信息化”建设

      1.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积极实施“全企触网”行动,支持传统商贸流通企业依托实体网点拓展线上消费市场,实现线上线下交易的互动融合。巩固提升渠县农村电商示范创建成果,推进宣汉县、万源市、达川区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创建,支持大竹县、开江县启动电商精准扶贫工作,不断扩大电商在农村日用品消费、农资供应、农产品销售和服务村民等方面的应用。深化通川区电商进社区示范创建,推进社区商业与便民服务、社区政务、物流配送的互联互通。加快推进杨柳商贸园区、经开区智造园、好一新商贸城等电商产业集聚区打造,积极扶持培育本土电商企业发展壮大,主动加强与阿里巴巴、中国网库、北京云谷等知名电商企业对接合作,着力引进一批引领型、补链型、核心型项目落户我市,到2018年,建成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城市。

      2.健全完善流通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夯实商贸流通信息化硬件建设,建立大数据采集机制,形成高效率的商贸流通综合数据平台。创新市场应急调控机制,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加强对市场运行的监测分析、预测预警和商品追溯体系建设,提高市场调控和公共信息服务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3.加快建设现代化的城乡流通配送体系。依托城市大型商圈、批发市场、专业市场,规划建设商贸服务配送网络体系,有效衔接城市配送、城际配送、农村配送。推动商贸流通企业与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联合,促进配送专业化分工与合作。开展城市共同配送试点,完善配送节点网络设施,推广统一配送、共同配送等新模式。大力发展冷链物流,支持农产品预冷、加工、储存、运输、配送等设施建设,形成若干重要农产品冷链配送集散中心。加强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在配送领域的应用,加快配送信息系统建设。

      (二)积极实施“品牌培育营销”战略,着力推进商贸流通“品牌化”建设

      1.实施商贸流通标准化专项行动。主动融入全省“质量对标”行动,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实用性强的商贸流通标准化体系。加强商贸流通领域标准的制定与修订工作,支持商贸流通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内先进标准,制定企业标准;鼓励科研院校、行业组织参与标准制定;引导商贸流通企业以标准为依据规范服务、交易和管理行为。建立政府支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骨干企业示范的商贸流通实施应用机制。加强标准在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市场准入、执法监督等行政管理中的使用。

      2.完善商贸流通业品牌培育和保护机制。通过实施全市服务业“三十工程”,在商贸流通领域建立企业、产品品牌库。组织开展商贸流通领域“达州老字号”品牌评定活动,培育认定一批“老字号”品牌。鼓励商贸流通企业申报中国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四川老字号等品牌,增强品牌营销力,提升市场竞争力。到2020年,力争创建市级以上知名品牌10个以上。同时,加大对商贸流通领域传统技艺的保护和传承,加强商业文化内涵建设,提高本土商贸流通企业品牌的市场认知度和信誉度。

      (三)积极实施“龙头集聚带动”战略,着力推进内贸流通“集约化”建设

      1.加快推进龙头项目(企业)建设培育。优化商业网点布局,建成年销售额超百亿的商贸集聚区5个、超十亿的专业市场、城市商业(购物)中心10个。积极培育、引进一批有影响力的大型骨干流通企业。支持优势流通企业利用参股、控股、联合、兼并、合资、合作等方式,组建大型商业集团,增强我市商贸流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占有率。

      2.大力发展连锁经营。深入开展商品流通服务体系建设试点,支持大中型流通企业加强县乡村三级消费品连锁经营网络建设,打造一批集零售、餐饮、文化、配送等于一体的多功能乡镇商贸中心。鼓励农家店不断拓展经营范围,开展医药、音像制品、书籍报刊、烟草零售、电讯器材、邮政代办、保险代理、装饰装潢材料等商品经营业务,提高农家店综合服务功能,形成沟通城乡、便民利民的消费品连锁经营网络。完善便民服务体系建设,优化社区商业网点、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局和业态配置,鼓励建设集便利店、快餐店、维修、健康、养老、家政、洗染等大众化服务于一体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3.深入推进内外贸融合发展。构建内外贸联动机制,搭建内外贸协作平台,按照国际贸易通行标准、规则和方式,加快有条件的流通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拓展其对外贸易功能。鼓励具备条件的流通企业“走出去”,在境外建立营销、物流、售后服务等网络。利用我省成为第三批自由贸易区的机遇,学习国内自贸区经验,在设立海关上有所突破。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对接国际规则与通行做法,在投资贸易、金融创新、区域合作、政府监管等领域获得政策扶持。加大出口信用保险、外贸企业融资等扶持力度。促进对外经济合作,推进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完善货物贸易管理体制,健全服务贸易管理体制。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达州市大力提升壮大商贸流通业

  • 2017年03月08日 10时54分
  • 来源: 达州市府
  •   商贸流通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程度的窗口。“十二五”时期,是达州市商贸流通业取得重大发展的五年,已初步形成主体多元、方式多样、开放竞争的格局,对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支撑作用和先导性引领作用日益增强。“十三五”时期,是达州市商贸流通业提档升级、实现流通现代化的决战时期。达州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了:“提升壮大商贸流通业。实施商贸流通信息化、品牌化、集约化工程,到2020年建成全国区域级流通节点城市”的奋斗目标。这是达州市委在新历史起点上,对全市未来五年商贸流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我们将深刻领会全会精神,认真总结商贸流通业的成功经验,紧扣时代脉搏,致力于商贸流通业内涵式发展,充分发挥商贸流通业在引导生产、扩大消费、吸纳就业、改善民生和拉动经济增长上的支撑作用。

      一、总体思路和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践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构建现代服务业发展新格局,增强支撑发展能力”的要求,提升壮大商贸流通业。以“信息化、品牌化、集约化”为路径,不断完善“以主城区为龙头,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村(社区)为延伸”的现代商贸流通网络体系,推动我市商贸流通业从流通大市向流通强市转变。到202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1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2%以上;外贸进出口年均增长10%以上;商贸流通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以上;建成全国区域级流通节点城市。

      二、发展路径和重点

      (一)积极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着力推进商贸流通“信息化”建设

      1.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积极实施“全企触网”行动,支持传统商贸流通企业依托实体网点拓展线上消费市场,实现线上线下交易的互动融合。巩固提升渠县农村电商示范创建成果,推进宣汉县、万源市、达川区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创建,支持大竹县、开江县启动电商精准扶贫工作,不断扩大电商在农村日用品消费、农资供应、农产品销售和服务村民等方面的应用。深化通川区电商进社区示范创建,推进社区商业与便民服务、社区政务、物流配送的互联互通。加快推进杨柳商贸园区、经开区智造园、好一新商贸城等电商产业集聚区打造,积极扶持培育本土电商企业发展壮大,主动加强与阿里巴巴、中国网库、北京云谷等知名电商企业对接合作,着力引进一批引领型、补链型、核心型项目落户我市,到2018年,建成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城市。

      2.健全完善流通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夯实商贸流通信息化硬件建设,建立大数据采集机制,形成高效率的商贸流通综合数据平台。创新市场应急调控机制,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加强对市场运行的监测分析、预测预警和商品追溯体系建设,提高市场调控和公共信息服务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3.加快建设现代化的城乡流通配送体系。依托城市大型商圈、批发市场、专业市场,规划建设商贸服务配送网络体系,有效衔接城市配送、城际配送、农村配送。推动商贸流通企业与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联合,促进配送专业化分工与合作。开展城市共同配送试点,完善配送节点网络设施,推广统一配送、共同配送等新模式。大力发展冷链物流,支持农产品预冷、加工、储存、运输、配送等设施建设,形成若干重要农产品冷链配送集散中心。加强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在配送领域的应用,加快配送信息系统建设。

      (二)积极实施“品牌培育营销”战略,着力推进商贸流通“品牌化”建设

      1.实施商贸流通标准化专项行动。主动融入全省“质量对标”行动,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实用性强的商贸流通标准化体系。加强商贸流通领域标准的制定与修订工作,支持商贸流通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内先进标准,制定企业标准;鼓励科研院校、行业组织参与标准制定;引导商贸流通企业以标准为依据规范服务、交易和管理行为。建立政府支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骨干企业示范的商贸流通实施应用机制。加强标准在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市场准入、执法监督等行政管理中的使用。

      2.完善商贸流通业品牌培育和保护机制。通过实施全市服务业“三十工程”,在商贸流通领域建立企业、产品品牌库。组织开展商贸流通领域“达州老字号”品牌评定活动,培育认定一批“老字号”品牌。鼓励商贸流通企业申报中国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四川老字号等品牌,增强品牌营销力,提升市场竞争力。到2020年,力争创建市级以上知名品牌10个以上。同时,加大对商贸流通领域传统技艺的保护和传承,加强商业文化内涵建设,提高本土商贸流通企业品牌的市场认知度和信誉度。

      (三)积极实施“龙头集聚带动”战略,着力推进内贸流通“集约化”建设

      1.加快推进龙头项目(企业)建设培育。优化商业网点布局,建成年销售额超百亿的商贸集聚区5个、超十亿的专业市场、城市商业(购物)中心10个。积极培育、引进一批有影响力的大型骨干流通企业。支持优势流通企业利用参股、控股、联合、兼并、合资、合作等方式,组建大型商业集团,增强我市商贸流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占有率。

      2.大力发展连锁经营。深入开展商品流通服务体系建设试点,支持大中型流通企业加强县乡村三级消费品连锁经营网络建设,打造一批集零售、餐饮、文化、配送等于一体的多功能乡镇商贸中心。鼓励农家店不断拓展经营范围,开展医药、音像制品、书籍报刊、烟草零售、电讯器材、邮政代办、保险代理、装饰装潢材料等商品经营业务,提高农家店综合服务功能,形成沟通城乡、便民利民的消费品连锁经营网络。完善便民服务体系建设,优化社区商业网点、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局和业态配置,鼓励建设集便利店、快餐店、维修、健康、养老、家政、洗染等大众化服务于一体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3.深入推进内外贸融合发展。构建内外贸联动机制,搭建内外贸协作平台,按照国际贸易通行标准、规则和方式,加快有条件的流通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拓展其对外贸易功能。鼓励具备条件的流通企业“走出去”,在境外建立营销、物流、售后服务等网络。利用我省成为第三批自由贸易区的机遇,学习国内自贸区经验,在设立海关上有所突破。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对接国际规则与通行做法,在投资贸易、金融创新、区域合作、政府监管等领域获得政策扶持。加大出口信用保险、外贸企业融资等扶持力度。促进对外经济合作,推进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完善货物贸易管理体制,健全服务贸易管理体制。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