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凉山初步建立起了彝綉(凉山产区)产业基地和绣娘队伍

  • 2017年03月13日 14时45分
  • 来源: 凉山州人民政府网站
  • 【字体:
  •   凉山彝族自治州6.0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约259.68万的彝族人民,这块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也是中国彝族文化形态保护最完整、最古老的区域,多元一体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其中彝绣是彝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经过多年的努力,凉山彝绣产业蒸蒸日上,目前已培养了一支支技术精湛的绣娘队伍,初步建立起了彝绣(凉山产区)产业园区和基地,凉山彝绣产业正在向前快速发展。

    2016年11月凉山州妇联组织的大凉山妇女手工编织大赛暨及工艺品展示展出现场。宋明 摄



      彝族刺绣据考证可以追溯到三国以前,与原始绘画、记事符号、服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彝族克智中说:“弹毛擀毡阿约阿先来发明;剪裁缝补金觉乌基来发明;纺线织布濮莫尼衣来发明”,彝族刺绣应该是顺着剪裁缝补的产生而产生的,距今最少有1700多年的历史。

    凉山初步建立起了彝綉(凉山产区)产业基地和绣娘队伍 2016年11月凉山州妇联组织的大凉山妇女手工编织大赛暨及工艺品展示。宋明摄



    2016年11月凉山州妇联组织的大凉山妇女手工编织大赛暨及工艺品展示。宋明 摄



      凉山彝族刺绣的图案纹样,大多取材于大自然和劳动生活中所观察接触的各种事物的形体,如自然景观如日月、山形、波浪、彩虹等,以及模仿动植物如鸟、牛眼、羊角、鸡冠、蟹脚、厥草、花、叶等,以及生产生活用品的火镰、窗格等,有的为写实、有的为写意,表现了凉山彝族人民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植物崇拜和动物崇拜,同时纹样还承载着彝族古老传说和神话。

    凉山培养了一批批绣娘 宋明 摄



      彝族刺绣是一种物化了的精神产品,集中体现了凉山彝族的历史文化、社会特点、生活环境、审美情趣和宗教信仰等。这些积淀碰上民族文化基因和精神特质,体现了彝族人民奇思妙想的艺术创造,无与伦比的工艺技巧等艺术表现形式,正在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国内外人士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喜爱,古老的凉山彝绣正在焕发出新的生机。

    精美的彝绣



      近年来,凉山从拯救民族文化,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出发,支持彝族刺绣人团结协作,发挥民间性的彝族刺绣协会作用,发展彝族刺绣。凉山州人民政府制定了《凉山彝族自治州2015-2020年彝绣产业发展规划》和《凉山州彝绣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对充分挖掘、传承、创新和激发彝绣文化,提升凉山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促进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边远山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为了规范彝绣(凉山产区)的生产加工管理,保障彝绣(凉山产区)产品质量,凉山州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制定了《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凉山彝绣加工技术规范》(DB 513400/ T217—2015)。2016年修定《为彝绣(凉山产区)加工技术规范(修订稿)》。

      彝绣(凉山产区)产业化工作得到了凉山州州委、州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为加快“彝绣(凉山产区)”产业进一步发展,争创地方品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凉山扶贫攻坚奠定坚实基础。

      截止2015年,全州有彝绣生产企业20家、小作坊105家。年销售总额达到5500万元,其中年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企业20家。 截止目前,凉山州已有彝绣协会18个,彝绣(凉山产区)产品制作加工已经遍及全州17个县市。已在凉山州11个县市培训绣娘近6000人次,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凉山州彝绣手工技能提升培训,初步建立了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绣娘队伍。突出以“一园一街一馆一中心”,已建成“中国彝绣服饰展示馆”,面积大2000过平方米;正在努力建设中国彝绣(凉山产区)产业园、中国彝绣一条街、中国彝绣文化艺术馆和彝绣 (凉山产区)产业创新创意创业服务中心,聚集辐射带动凉山州彝绣产业发展。

      凉山已经规划好彝绣(凉山产区)2020年的宏伟蓝图:初步建成产业园和10个产业基地,实现年总产值达1.39亿元;帮助20万左右困难妇女实现居家灵活就业,走上脱贫致富的新路子;通过着力打造彝绣(凉山产区)产业,以带动其它产业增加值为2.78亿元。(宋明)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凉山初步建立起了彝綉(凉山产区)产业基地和绣娘队伍

  • 2017年03月13日 14时45分
  • 来源: 凉山州人民政府网站
  •   凉山彝族自治州6.0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约259.68万的彝族人民,这块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也是中国彝族文化形态保护最完整、最古老的区域,多元一体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其中彝绣是彝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经过多年的努力,凉山彝绣产业蒸蒸日上,目前已培养了一支支技术精湛的绣娘队伍,初步建立起了彝绣(凉山产区)产业园区和基地,凉山彝绣产业正在向前快速发展。

    2016年11月凉山州妇联组织的大凉山妇女手工编织大赛暨及工艺品展示展出现场。宋明 摄



      彝族刺绣据考证可以追溯到三国以前,与原始绘画、记事符号、服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彝族克智中说:“弹毛擀毡阿约阿先来发明;剪裁缝补金觉乌基来发明;纺线织布濮莫尼衣来发明”,彝族刺绣应该是顺着剪裁缝补的产生而产生的,距今最少有1700多年的历史。

    凉山初步建立起了彝綉(凉山产区)产业基地和绣娘队伍 2016年11月凉山州妇联组织的大凉山妇女手工编织大赛暨及工艺品展示。宋明摄



    2016年11月凉山州妇联组织的大凉山妇女手工编织大赛暨及工艺品展示。宋明 摄



      凉山彝族刺绣的图案纹样,大多取材于大自然和劳动生活中所观察接触的各种事物的形体,如自然景观如日月、山形、波浪、彩虹等,以及模仿动植物如鸟、牛眼、羊角、鸡冠、蟹脚、厥草、花、叶等,以及生产生活用品的火镰、窗格等,有的为写实、有的为写意,表现了凉山彝族人民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植物崇拜和动物崇拜,同时纹样还承载着彝族古老传说和神话。

    凉山培养了一批批绣娘 宋明 摄



      彝族刺绣是一种物化了的精神产品,集中体现了凉山彝族的历史文化、社会特点、生活环境、审美情趣和宗教信仰等。这些积淀碰上民族文化基因和精神特质,体现了彝族人民奇思妙想的艺术创造,无与伦比的工艺技巧等艺术表现形式,正在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国内外人士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喜爱,古老的凉山彝绣正在焕发出新的生机。

    精美的彝绣



      近年来,凉山从拯救民族文化,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出发,支持彝族刺绣人团结协作,发挥民间性的彝族刺绣协会作用,发展彝族刺绣。凉山州人民政府制定了《凉山彝族自治州2015-2020年彝绣产业发展规划》和《凉山州彝绣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对充分挖掘、传承、创新和激发彝绣文化,提升凉山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促进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边远山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为了规范彝绣(凉山产区)的生产加工管理,保障彝绣(凉山产区)产品质量,凉山州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制定了《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凉山彝绣加工技术规范》(DB 513400/ T217—2015)。2016年修定《为彝绣(凉山产区)加工技术规范(修订稿)》。

      彝绣(凉山产区)产业化工作得到了凉山州州委、州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为加快“彝绣(凉山产区)”产业进一步发展,争创地方品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凉山扶贫攻坚奠定坚实基础。

      截止2015年,全州有彝绣生产企业20家、小作坊105家。年销售总额达到5500万元,其中年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企业20家。 截止目前,凉山州已有彝绣协会18个,彝绣(凉山产区)产品制作加工已经遍及全州17个县市。已在凉山州11个县市培训绣娘近6000人次,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凉山州彝绣手工技能提升培训,初步建立了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绣娘队伍。突出以“一园一街一馆一中心”,已建成“中国彝绣服饰展示馆”,面积大2000过平方米;正在努力建设中国彝绣(凉山产区)产业园、中国彝绣一条街、中国彝绣文化艺术馆和彝绣 (凉山产区)产业创新创意创业服务中心,聚集辐射带动凉山州彝绣产业发展。

      凉山已经规划好彝绣(凉山产区)2020年的宏伟蓝图:初步建成产业园和10个产业基地,实现年总产值达1.39亿元;帮助20万左右困难妇女实现居家灵活就业,走上脱贫致富的新路子;通过着力打造彝绣(凉山产区)产业,以带动其它产业增加值为2.78亿元。(宋明)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