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以全域旅游发展为主线 2017凉山首位产业亮点多

  • 2017年12月28日 15时47分
  • 来源: 凉山州政府门户网站
  • 【字体:
  •   站在岁末看年初,2017年即将过去,回望这一年,凉山旅游发展硕果累累,产业不断创新突破,大凉山旅游品牌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吸引更多关注的目光。据初步统计,2017年,全年接待游客约4366.8万人次,同比增长6%,预计实现旅游总收入362亿元,同比增长19%。

      加快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打造国际阳光康养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练好内功求发展,一系列具体措施的开展,让旅游产业发展惠及民生。

      部署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

      2017年,《关于实施全域旅游战略加快发展旅游首位产业的决定》、《凉山州实施全域旅游战略加快旅游首位产业发展扶持补助办法》的出台,体现出了州委、州政府对旅游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

      凉山州旅游发展委员会以全域旅游发展为主线,部署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发挥高原生态、民族文化、红色旅游等资源优势,大手笔规划建设安宁河“农文旅”生态阳光走廊、香格里拉黄金走廊、金沙江高峡平湖休闲观光走廊、大凉山彝族文化体验区等四大旅游经济带,倾力打造人文凉山、生态凉山、红色凉山。

      安宁河谷世界级阳光生态河谷、香格里拉黄金旅游线路和国家步道(洛克九百里)、金沙江600公里高峡平湖观光休闲、大凉山彝族文化体验区、“长征丰碑·团结之旅”红色凉山“五大精品旅游线路”的打造让游客更深入地了解凉山旅游文化资源。

      大力实施精品景区倍增提升计划,宁南凯地里拉景区、金钟山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全州4A级景区达9家。新创3A级景区6家,全州A级景区数达27家。加快推进泸沽湖创建国家5A级景区,实施邛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提升工程,开展索玛花资源普查和开发。

      大力实施“双千亿工程”,按照“四个一批”(新建一批、续建一批、完工一批、储备一批)分类实施,重点推进西昌古城、华谊兄弟电影小镇、宁南凯地里拉、越西文昌故里、昭觉谷克德等重点项目建设。全年实施重点旅游项目26个,完成投资55亿元。精选推介招商引资项目45个,完成项目招商9个,协议引资246.5亿元。争取省级旅发资金补助项目15个840万元。扎实推进厕所革命,投资2000余万元,新改建旅游厕所77座。

      用“乡村之美”留住更多游客

      樱桃红时,德昌角半沟农家乐的生意一片红火。贤氏农家乐老板乐呵呵地说:“最忙的时候,我家的农家乐一天的营业额有五六千元,四五个附近的村民都在这里打工”。

      实施乡村旅游示范提升工程,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主导产业来培育。推进德昌县、冕宁县争创省级乡村旅游强县,德昌县小高镇安宁康养中心、和平彝寨原生态彝族文化观光、民俗体验及休闲度假、会理绿陶基地、德昌县大坪村乡村旅游提升项目,四个省级示范提升项目建设,创建乡村旅游特色乡镇3个、精品村寨3个,扶持培育星级农家乐、乡村酒店14个,休闲农庄、养生山庄、花果人家、生态渔庄、民族风苑等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经营点21个。

      端午龙舟表演赛、德昌樱桃桑葚节、会理古城端午风情游、会东金沙江文化旅游节、金阳县索玛花节、越西文昌故里文化旅游节……州内各县市节庆活动你方唱罢我登场,丰富了旅游市场,与此同时,节庆活动已经成为集聚人气、带动消费的重要生力军。

      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做好会理、西昌、冕宁、越西等县市红色旅游资源普查和遗迹保护,积极推进资源景观化、景区化,全力推进冕宁彝海红色旅游景区建设。

      大力发展康养度假新业态。灵山景区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宁南凯地里拉成功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推进西昌月亮谷现代农业庄园创建国家现代农业庄园,西昌邛海湿地、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宁南县科技馆积极创建省级科技旅游示范基地。发展康养旅游,木里县争创省级中医药康养示范区,宁南凯地里拉争创中医药康养示范基地。

      旅游扶贫见实效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何让美丽乡村成为旅游资源,让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成为脱贫致富的“钱袋子”,让一个个旅游项目成为百姓致富的“金饭碗”?

      对此,州旅发委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一套“景区带村”、“能人带户”、“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等不同类型的旅游扶贫模式,丰富扶贫开发内容,提升农村经济的“造血功能”。截至目前,发展乡村旅游行政村130余个,惠及农民群众14.61万人,直接带动8000余名户群众增收和1200余户群众脱贫,建设旅游扶贫重点村44个,创建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13个,创建民俗达标户60户。

      主题宣传营销让凉山“火起来”

      央视《魅力中国城》竞演,州委书记亲自担任“金牌导游”带你领略凉山大美山水,让凉山在全国“火”了起来,并获评“十佳魅力城市”和观众最喜爱的魅力城市。《彝海结盟》《索玛花开》等优秀影视作品和湖南卫视《亲爱的客栈》《让世界听见》等综艺节目展播,使得凉山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空前提升。

      深化扶贫协作,与广东佛山共同开展“爱不停步、五彩凉山之旅”营销活动,佛山8000余游客到凉山旅游观光。在北京、广州、成都等地举行凉山旅游推荐会,推出“火把节风情游”“攀西阳光游”“彝区探秘游”等旅游产品,受到广大游客青睐。

      与此同时,顺应新信息、新媒体时代要求,依托报纸、杂志、电视等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微信微博等新兴自媒体,在重点客源市场投放广告和开展宣传,和各城市官方运营号、全国近百个微信大V等自媒体建立合作关系,新制作凉山旅游宣传片和VR形象片,切实提高宣传营销灵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智慧旅游提升服务

      国庆黄金周,从广州来凉山旅游的刘丽华直接从智慧旅游平台上了解凉山旅游景区的相关信息。“因为了解到了更多的出行和景区信息,还可以通过平台预定景区门票和酒店,让这次凉山之旅变得更轻松。”刘丽华说。

      2017年,凉山智慧旅游服务平台还将服务进行了延伸,开发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功能,将智慧停车、加油站、银行网点、ATM取款机、医疗机构、旅游厕所、派出所报警等服务体验应用于智慧平台,并通过平台向游客开放景区景点、悬崖村等100多个“千里眼”实时视频,初步构建综合性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系统。

      据悉,截至今年10月,平台微信关注量达8.07万,手机APP下载量达6.24万。与《今日头条》、《一点资讯》、《四川旅游》等平台形成宣传矩阵,互推信息,扩大平台影响力;与携程、滴滴、马蜂窝等平台,在订酒店、订机票、订火车票、订旅游线路产品、医疗专家在线问诊、滴滴打车等方面开展合作,进行资源共享。

      2017年,平台共开展线上线下营销主题活动42次,向进入凉山的外地游客发送欢迎短信和平台登录网址500多万条。州内9个4A级以上景区视频监控已完成与省、州平台的对接和应用。

      旅游商品开发力度加大

      喜德彝族漆器、德昌桑椹汁、盐源苹果……第四届四川国际旅游交易博览会上,热闹的凉山展厅内,大凉山特产让嘉宾们竖起了大拇指。全国少数民族旅游商品大赛上,会理绿陶、阿斯牛牛系列酒产品、彝绣等旅游商品获奖,提升凉山州旅游产品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

      作为旅游6要素中重要环节,“购”凉山土特产成为了游客来凉山必不可少的环节。

      凉山有着丰富的物产和特有文化元素,为更好地挖掘开发旅游商品,州旅发委与省旅游协会共同组织“最美凉山”旅游商品设计大赛,不断拓展旅游商品的范围、种类,增强创新性、实用性,促进凉山旅游商品多样化、精细化、品牌化。

      据悉,凉山现已形成山珍系列、苦荞系列、特色食品系列、彝族文化工艺品、彝族服饰系列、手工饰品、金沙砚、奇石、根雕、农副土特食品系列等19个大类,“大凉山特色旅游商品”品牌效应初显。

      依法治旅平稳有序

      清理公布旅游行政权利71项,规范行政履职行为,加强责任清单动态管理,推进规范旅游行政权力平台建设,开展公共服务事项清理,共清理国家3A级及以下旅游景区评定和推荐申报4A级旅游景区等事项12项。

      坚持“质量强旅”。着力构建和完善“旅游服务质量监管体系、旅游安全生产监管体系、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旅游教育培训体系、旅游市场运行监管体系”。

      打造凉山旅游安全环境。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落实“一岗双责、党政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企业主体责任,联合州直相关部门深入开展“旅游安全生产月”“旅游安全万里行”等安全生产综合治理,集中开展汛期、“黄金周”及党的十九大期间旅游安全生产大检查,迎接国务院、省政府和州政府安全巡视组检查“回头看”,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实现了“安全、质量、秩序、效益”四统一目标。

      强化旅行社和星级饭店管理。着力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持续开展“打非治违”“不合理低价游”等专项整治,开展“春季行动”、“暑期整顿”、“秋冬会战”,严厉打击虚假广告、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全年出动旅游执法人员246人次,检查涉旅企业206家次,检查团队78个,办理旅游投诉案件37件,有效维护凉山旅游良好持续和游客合法权益。

      旅游业改革稳步推进,积极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家改革创新先行区创建。确立旅游主导地位,州委、州政府出台《实施全域旅游战略加快旅游首位产业发展的决定》,加快编制《全域旅游规划》和年度任务清单,精心谋划开展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完善政策措施,激活产业发展动能,拓展投融资渠道和方式,引领“多规合一”,探索实践扶贫新机制,推进创建取得新进展和新实效。

      推进“1+3”旅游综合管理和执法体系建设,州中级人民法院已在全州4A景区所在地设立6个旅游法庭。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以全域旅游发展为主线 2017凉山首位产业亮点多

  • 2017年12月28日 15时47分
  • 来源: 凉山州政府门户网站
  •   站在岁末看年初,2017年即将过去,回望这一年,凉山旅游发展硕果累累,产业不断创新突破,大凉山旅游品牌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吸引更多关注的目光。据初步统计,2017年,全年接待游客约4366.8万人次,同比增长6%,预计实现旅游总收入362亿元,同比增长19%。

      加快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打造国际阳光康养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练好内功求发展,一系列具体措施的开展,让旅游产业发展惠及民生。

      部署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

      2017年,《关于实施全域旅游战略加快发展旅游首位产业的决定》、《凉山州实施全域旅游战略加快旅游首位产业发展扶持补助办法》的出台,体现出了州委、州政府对旅游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

      凉山州旅游发展委员会以全域旅游发展为主线,部署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发挥高原生态、民族文化、红色旅游等资源优势,大手笔规划建设安宁河“农文旅”生态阳光走廊、香格里拉黄金走廊、金沙江高峡平湖休闲观光走廊、大凉山彝族文化体验区等四大旅游经济带,倾力打造人文凉山、生态凉山、红色凉山。

      安宁河谷世界级阳光生态河谷、香格里拉黄金旅游线路和国家步道(洛克九百里)、金沙江600公里高峡平湖观光休闲、大凉山彝族文化体验区、“长征丰碑·团结之旅”红色凉山“五大精品旅游线路”的打造让游客更深入地了解凉山旅游文化资源。

      大力实施精品景区倍增提升计划,宁南凯地里拉景区、金钟山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全州4A级景区达9家。新创3A级景区6家,全州A级景区数达27家。加快推进泸沽湖创建国家5A级景区,实施邛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提升工程,开展索玛花资源普查和开发。

      大力实施“双千亿工程”,按照“四个一批”(新建一批、续建一批、完工一批、储备一批)分类实施,重点推进西昌古城、华谊兄弟电影小镇、宁南凯地里拉、越西文昌故里、昭觉谷克德等重点项目建设。全年实施重点旅游项目26个,完成投资55亿元。精选推介招商引资项目45个,完成项目招商9个,协议引资246.5亿元。争取省级旅发资金补助项目15个840万元。扎实推进厕所革命,投资2000余万元,新改建旅游厕所77座。

      用“乡村之美”留住更多游客

      樱桃红时,德昌角半沟农家乐的生意一片红火。贤氏农家乐老板乐呵呵地说:“最忙的时候,我家的农家乐一天的营业额有五六千元,四五个附近的村民都在这里打工”。

      实施乡村旅游示范提升工程,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主导产业来培育。推进德昌县、冕宁县争创省级乡村旅游强县,德昌县小高镇安宁康养中心、和平彝寨原生态彝族文化观光、民俗体验及休闲度假、会理绿陶基地、德昌县大坪村乡村旅游提升项目,四个省级示范提升项目建设,创建乡村旅游特色乡镇3个、精品村寨3个,扶持培育星级农家乐、乡村酒店14个,休闲农庄、养生山庄、花果人家、生态渔庄、民族风苑等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经营点21个。

      端午龙舟表演赛、德昌樱桃桑葚节、会理古城端午风情游、会东金沙江文化旅游节、金阳县索玛花节、越西文昌故里文化旅游节……州内各县市节庆活动你方唱罢我登场,丰富了旅游市场,与此同时,节庆活动已经成为集聚人气、带动消费的重要生力军。

      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做好会理、西昌、冕宁、越西等县市红色旅游资源普查和遗迹保护,积极推进资源景观化、景区化,全力推进冕宁彝海红色旅游景区建设。

      大力发展康养度假新业态。灵山景区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宁南凯地里拉成功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推进西昌月亮谷现代农业庄园创建国家现代农业庄园,西昌邛海湿地、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宁南县科技馆积极创建省级科技旅游示范基地。发展康养旅游,木里县争创省级中医药康养示范区,宁南凯地里拉争创中医药康养示范基地。

      旅游扶贫见实效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何让美丽乡村成为旅游资源,让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成为脱贫致富的“钱袋子”,让一个个旅游项目成为百姓致富的“金饭碗”?

      对此,州旅发委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一套“景区带村”、“能人带户”、“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等不同类型的旅游扶贫模式,丰富扶贫开发内容,提升农村经济的“造血功能”。截至目前,发展乡村旅游行政村130余个,惠及农民群众14.61万人,直接带动8000余名户群众增收和1200余户群众脱贫,建设旅游扶贫重点村44个,创建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13个,创建民俗达标户60户。

      主题宣传营销让凉山“火起来”

      央视《魅力中国城》竞演,州委书记亲自担任“金牌导游”带你领略凉山大美山水,让凉山在全国“火”了起来,并获评“十佳魅力城市”和观众最喜爱的魅力城市。《彝海结盟》《索玛花开》等优秀影视作品和湖南卫视《亲爱的客栈》《让世界听见》等综艺节目展播,使得凉山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空前提升。

      深化扶贫协作,与广东佛山共同开展“爱不停步、五彩凉山之旅”营销活动,佛山8000余游客到凉山旅游观光。在北京、广州、成都等地举行凉山旅游推荐会,推出“火把节风情游”“攀西阳光游”“彝区探秘游”等旅游产品,受到广大游客青睐。

      与此同时,顺应新信息、新媒体时代要求,依托报纸、杂志、电视等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微信微博等新兴自媒体,在重点客源市场投放广告和开展宣传,和各城市官方运营号、全国近百个微信大V等自媒体建立合作关系,新制作凉山旅游宣传片和VR形象片,切实提高宣传营销灵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智慧旅游提升服务

      国庆黄金周,从广州来凉山旅游的刘丽华直接从智慧旅游平台上了解凉山旅游景区的相关信息。“因为了解到了更多的出行和景区信息,还可以通过平台预定景区门票和酒店,让这次凉山之旅变得更轻松。”刘丽华说。

      2017年,凉山智慧旅游服务平台还将服务进行了延伸,开发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功能,将智慧停车、加油站、银行网点、ATM取款机、医疗机构、旅游厕所、派出所报警等服务体验应用于智慧平台,并通过平台向游客开放景区景点、悬崖村等100多个“千里眼”实时视频,初步构建综合性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系统。

      据悉,截至今年10月,平台微信关注量达8.07万,手机APP下载量达6.24万。与《今日头条》、《一点资讯》、《四川旅游》等平台形成宣传矩阵,互推信息,扩大平台影响力;与携程、滴滴、马蜂窝等平台,在订酒店、订机票、订火车票、订旅游线路产品、医疗专家在线问诊、滴滴打车等方面开展合作,进行资源共享。

      2017年,平台共开展线上线下营销主题活动42次,向进入凉山的外地游客发送欢迎短信和平台登录网址500多万条。州内9个4A级以上景区视频监控已完成与省、州平台的对接和应用。

      旅游商品开发力度加大

      喜德彝族漆器、德昌桑椹汁、盐源苹果……第四届四川国际旅游交易博览会上,热闹的凉山展厅内,大凉山特产让嘉宾们竖起了大拇指。全国少数民族旅游商品大赛上,会理绿陶、阿斯牛牛系列酒产品、彝绣等旅游商品获奖,提升凉山州旅游产品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

      作为旅游6要素中重要环节,“购”凉山土特产成为了游客来凉山必不可少的环节。

      凉山有着丰富的物产和特有文化元素,为更好地挖掘开发旅游商品,州旅发委与省旅游协会共同组织“最美凉山”旅游商品设计大赛,不断拓展旅游商品的范围、种类,增强创新性、实用性,促进凉山旅游商品多样化、精细化、品牌化。

      据悉,凉山现已形成山珍系列、苦荞系列、特色食品系列、彝族文化工艺品、彝族服饰系列、手工饰品、金沙砚、奇石、根雕、农副土特食品系列等19个大类,“大凉山特色旅游商品”品牌效应初显。

      依法治旅平稳有序

      清理公布旅游行政权利71项,规范行政履职行为,加强责任清单动态管理,推进规范旅游行政权力平台建设,开展公共服务事项清理,共清理国家3A级及以下旅游景区评定和推荐申报4A级旅游景区等事项12项。

      坚持“质量强旅”。着力构建和完善“旅游服务质量监管体系、旅游安全生产监管体系、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旅游教育培训体系、旅游市场运行监管体系”。

      打造凉山旅游安全环境。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落实“一岗双责、党政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企业主体责任,联合州直相关部门深入开展“旅游安全生产月”“旅游安全万里行”等安全生产综合治理,集中开展汛期、“黄金周”及党的十九大期间旅游安全生产大检查,迎接国务院、省政府和州政府安全巡视组检查“回头看”,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实现了“安全、质量、秩序、效益”四统一目标。

      强化旅行社和星级饭店管理。着力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持续开展“打非治违”“不合理低价游”等专项整治,开展“春季行动”、“暑期整顿”、“秋冬会战”,严厉打击虚假广告、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全年出动旅游执法人员246人次,检查涉旅企业206家次,检查团队78个,办理旅游投诉案件37件,有效维护凉山旅游良好持续和游客合法权益。

      旅游业改革稳步推进,积极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家改革创新先行区创建。确立旅游主导地位,州委、州政府出台《实施全域旅游战略加快旅游首位产业发展的决定》,加快编制《全域旅游规划》和年度任务清单,精心谋划开展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完善政策措施,激活产业发展动能,拓展投融资渠道和方式,引领“多规合一”,探索实践扶贫新机制,推进创建取得新进展和新实效。

      推进“1+3”旅游综合管理和执法体系建设,州中级人民法院已在全州4A景区所在地设立6个旅游法庭。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