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遂宁市产业扶贫专项方案》解读

  • 2016年03月10日 11时04分
  • 来源: 遂宁市府
  • 【字体:
  •   产业带动 增强“造血”功能

      ——《遂宁市产业扶贫专项方案》解读

      持续鼓起贫困群众的“钱袋子”,是打好脱贫攻坚战的核心任务。日前印发的《遂宁市产业扶贫专项方案》为我市未来3年产业扶贫标注出清晰路径。

      农林牧渔合力“造血”

      提高产业促农增收能力

      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以渔。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根本要靠发展产业。

      针对我市是“插花式”贫困地区,贫困区域和贫困人口具有分散性的特点,我市将依据贫困地区资源状况、气候条件及贫困村、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宜渔则渔、宜旅则旅,培养壮大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统筹谋划粮油、畜牧、经济作物、林竹、水产、农产品初加工及精深加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形成一村一品、一户一业的发展格局。

      对大多数贫困村、贫困户而言,发展特色农业是最直接、最现实的增收渠道。《方案》明确,我市将推动农业生产向产前产后延伸,构建产业基地、农产品初加工及深加工、产后商品化处理、特色农产品品牌打造、市场营销的全产业链条,推进贫困村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推动乡村旅游业态多元化发展,以“旅游”引领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有效拓展农民就业增收空间。

      为改善产业发展条件、增强发展动力,《方案》提出,我市将大力实施山、水、田、林、路、园、沼综合治理,并布局建设一批“飞地工业园区”。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也成为重点扶持和培育对象。

      搭乘科技快车

      体验“互联网”“双创”动力

      产业“车轮”要带动贫困老乡3年内甩掉“穷帽子”,必须靠科技提档升级,开出现代农业发展“加速度”。

      为此,我市将启动实施科技扶贫专项行动计划,加大优良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力度,不断增强产业扶贫的技术支撑。同时,加大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产业扶贫还将与“互联网”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现无缝对接。《方案》明确,培育一批知名的“互联网特色农产品”品牌企业,实现农村村级商业网点覆盖率达到60%以上,扩大贫困村农产品和特色产品网上销售。扶持贫困村发展小微企业或工商户,优先支持发展具有鲜明地方特色、以手工制造为主的小微企业,鼓励外出务工能人回乡创业,建立健全创业服务体系,创造就业岗位,促进贫困群众就业增收。

      强化利益链接机制

      让真金白银尽其所用

      产业发展起来,并不等于贫困群众成功脱贫,关键在于能否建立更加紧密、更为有效的利益链接机制,让他们在参与产业发展中实现增收致富。

      我市将进一步完善精准扶贫机制,通过股份合作、保底分红、二次返利、财政投入形成的资产量化到户等多种利益链接机制和结对帮扶、定点帮扶、对口帮扶等多种形式“结对子”,示范带动贫困农户发展产业,提高贫困农户脱贫致富能力,共享产业发展成果。

      《方案》还明确,强化各项产业扶贫政策落实,加大对贫困村产业发展的项目和资金支持,确保政策实施到位、项目落实到位、投入安排到位。在中央和省级项目资金的立项安排上对贫困村进行倾斜支持,在产业发展相关环节上采取差别化的立项及资金补助政策,提高贫困村项目资金的安排比例。设立贫困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从政策上鼓励企业更多吸纳贫困群众就业,支持以土地、资源等入股参与产业发展,把产业发展红利装进群众腰包。支持以县(区)级政府为主体,围绕扶贫开发攻坚规划统筹安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化服务等项目资金,整合聚集各类投入,集中安排使用,实行资金精准投放,确保项目规划到户、资金到村到户,增强财政资金使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遂宁市产业扶贫专项方案》解读

  • 2016年03月10日 11时04分
  • 来源: 遂宁市府
  •   产业带动 增强“造血”功能

      ——《遂宁市产业扶贫专项方案》解读

      持续鼓起贫困群众的“钱袋子”,是打好脱贫攻坚战的核心任务。日前印发的《遂宁市产业扶贫专项方案》为我市未来3年产业扶贫标注出清晰路径。

      农林牧渔合力“造血”

      提高产业促农增收能力

      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以渔。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根本要靠发展产业。

      针对我市是“插花式”贫困地区,贫困区域和贫困人口具有分散性的特点,我市将依据贫困地区资源状况、气候条件及贫困村、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宜渔则渔、宜旅则旅,培养壮大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统筹谋划粮油、畜牧、经济作物、林竹、水产、农产品初加工及精深加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形成一村一品、一户一业的发展格局。

      对大多数贫困村、贫困户而言,发展特色农业是最直接、最现实的增收渠道。《方案》明确,我市将推动农业生产向产前产后延伸,构建产业基地、农产品初加工及深加工、产后商品化处理、特色农产品品牌打造、市场营销的全产业链条,推进贫困村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推动乡村旅游业态多元化发展,以“旅游”引领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有效拓展农民就业增收空间。

      为改善产业发展条件、增强发展动力,《方案》提出,我市将大力实施山、水、田、林、路、园、沼综合治理,并布局建设一批“飞地工业园区”。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也成为重点扶持和培育对象。

      搭乘科技快车

      体验“互联网”“双创”动力

      产业“车轮”要带动贫困老乡3年内甩掉“穷帽子”,必须靠科技提档升级,开出现代农业发展“加速度”。

      为此,我市将启动实施科技扶贫专项行动计划,加大优良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力度,不断增强产业扶贫的技术支撑。同时,加大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产业扶贫还将与“互联网”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现无缝对接。《方案》明确,培育一批知名的“互联网特色农产品”品牌企业,实现农村村级商业网点覆盖率达到60%以上,扩大贫困村农产品和特色产品网上销售。扶持贫困村发展小微企业或工商户,优先支持发展具有鲜明地方特色、以手工制造为主的小微企业,鼓励外出务工能人回乡创业,建立健全创业服务体系,创造就业岗位,促进贫困群众就业增收。

      强化利益链接机制

      让真金白银尽其所用

      产业发展起来,并不等于贫困群众成功脱贫,关键在于能否建立更加紧密、更为有效的利益链接机制,让他们在参与产业发展中实现增收致富。

      我市将进一步完善精准扶贫机制,通过股份合作、保底分红、二次返利、财政投入形成的资产量化到户等多种利益链接机制和结对帮扶、定点帮扶、对口帮扶等多种形式“结对子”,示范带动贫困农户发展产业,提高贫困农户脱贫致富能力,共享产业发展成果。

      《方案》还明确,强化各项产业扶贫政策落实,加大对贫困村产业发展的项目和资金支持,确保政策实施到位、项目落实到位、投入安排到位。在中央和省级项目资金的立项安排上对贫困村进行倾斜支持,在产业发展相关环节上采取差别化的立项及资金补助政策,提高贫困村项目资金的安排比例。设立贫困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从政策上鼓励企业更多吸纳贫困群众就业,支持以土地、资源等入股参与产业发展,把产业发展红利装进群众腰包。支持以县(区)级政府为主体,围绕扶贫开发攻坚规划统筹安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化服务等项目资金,整合聚集各类投入,集中安排使用,实行资金精准投放,确保项目规划到户、资金到村到户,增强财政资金使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