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巴山新居+”驱动巴中扶贫升级

  • 2015年08月04日 14时51分
  • 来源: 巴中市府
  • 【字体:
  •   截至目前,巴中市已建成聚居点1248个,47万人住上了“巴山新居”。把扶贫解困作为新村建设首要任务,2011年至今年6月底,巴中减少贫困人口50余万人,年均减贫11万人。为尽快实现全域脱贫,今年,该市升级“巴山新居”,通过聚合力更强的“巴山新居+”,促一个个贫困村蜕变为幸福美丽新村。(1)“+贫困户”,凝聚脱贫干劲。按照规划,到2020年,“巴山新居”工程需改造建设41.39万户农村房屋,根本性改变贫困群众生活和生产方式。新建的“巴山新居”,选址上着重避灾避险,方便群众生产生活,配套建设道路、水电气网、卫生室、活动中心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鼓励和引导贫困户适度集中居住。(2)"+人财物",高效配置扶贫资源。“巴山新居”工程惠及的40余万户群众中,近7成选择在中心村、聚居点新建住房,多数为边远高寒山区移民、土坯(危旧)房改造、避灾搬迁等贫困户。把交通、水利等基础建设作为“巴山新居”工程建设的先导。通过聚居,使各类扶贫资源有序集结,原本分散的资源形成“拳头”效应,能更好地解决一对一帮扶、建房资金补助、基础设施配套等问题。在“巴山新居”的聚居作用下,巴中各类涉农特色产业由一个个点变为覆盖多村、多镇的大园区,实现连片发展。截至去年底,巴中发展农业龙头企业135家、各类专合组织1535个、家庭农(牧、渔)场578个、专业大户5600余家,带动几十万贫困群众实现就业。(3)"+第六产业",激活农村发展。7月10日,全国产业扶贫金融创新研讨会在巴中举行。“巴山新居+第六产业”模式受到不少参会专家赞许:它促使巴中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融合化发展趋势加快,并逐渐形成大流通,走向大市场。其中,“巴山新居+特色农业+生态旅游”的“大农业”发展路子是巴中的一大探索。巴中坚持产业先行、产村相融,目前已种植茶叶54.6万亩、核桃92万亩、药材39.8万亩。漂亮的新居与多样的产业相辅相成,在此基础上,巴中精心打造乡村旅游环线,涌现出驷马水乡、七彩长滩等一大批乡村旅游新景点。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巴山新居+”驱动巴中扶贫升级

  • 2015年08月04日 14时51分
  • 来源: 巴中市府
  •   截至目前,巴中市已建成聚居点1248个,47万人住上了“巴山新居”。把扶贫解困作为新村建设首要任务,2011年至今年6月底,巴中减少贫困人口50余万人,年均减贫11万人。为尽快实现全域脱贫,今年,该市升级“巴山新居”,通过聚合力更强的“巴山新居+”,促一个个贫困村蜕变为幸福美丽新村。(1)“+贫困户”,凝聚脱贫干劲。按照规划,到2020年,“巴山新居”工程需改造建设41.39万户农村房屋,根本性改变贫困群众生活和生产方式。新建的“巴山新居”,选址上着重避灾避险,方便群众生产生活,配套建设道路、水电气网、卫生室、活动中心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鼓励和引导贫困户适度集中居住。(2)"+人财物",高效配置扶贫资源。“巴山新居”工程惠及的40余万户群众中,近7成选择在中心村、聚居点新建住房,多数为边远高寒山区移民、土坯(危旧)房改造、避灾搬迁等贫困户。把交通、水利等基础建设作为“巴山新居”工程建设的先导。通过聚居,使各类扶贫资源有序集结,原本分散的资源形成“拳头”效应,能更好地解决一对一帮扶、建房资金补助、基础设施配套等问题。在“巴山新居”的聚居作用下,巴中各类涉农特色产业由一个个点变为覆盖多村、多镇的大园区,实现连片发展。截至去年底,巴中发展农业龙头企业135家、各类专合组织1535个、家庭农(牧、渔)场578个、专业大户5600余家,带动几十万贫困群众实现就业。(3)"+第六产业",激活农村发展。7月10日,全国产业扶贫金融创新研讨会在巴中举行。“巴山新居+第六产业”模式受到不少参会专家赞许:它促使巴中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融合化发展趋势加快,并逐渐形成大流通,走向大市场。其中,“巴山新居+特色农业+生态旅游”的“大农业”发展路子是巴中的一大探索。巴中坚持产业先行、产村相融,目前已种植茶叶54.6万亩、核桃92万亩、药材39.8万亩。漂亮的新居与多样的产业相辅相成,在此基础上,巴中精心打造乡村旅游环线,涌现出驷马水乡、七彩长滩等一大批乡村旅游新景点。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