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今年成都市“三无院落”整治将实现全覆盖

  • 2015年07月22日 15时21分
  • 来源: 成都市府
  • 【字体:
  •   廖大爷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居住了19年的小区“换脸”了。7月20日上午10点,刚从外面买菜回来的廖大爷站在成都天府新区银杏花园小区院子内,给记者讲起了内心的激动。“只有经历过此前的小区环境,才会感到这么激动。”廖大爷说,如今在院子里看着舒心的环境,就从心里感谢市委、市政府整治“三无院落”这项工作,“真是为群众办了件大好事。”和廖大爷有着同样期待的,还有家住崇州的刘女士,“此前在党报上看到全市开始整治‘三无院落’就开始期待,今年‘三圈层’开始整治了,心里很高兴。” 

      作为民生工程的“三无院落”整治工作今年将在我市实现全覆盖,除去已经完成整治的一圈层、二圈层外,今年“三无院落”整治工作的重点区域调整为成都天府新区和“三圈层”各市县。昨日,记者从市委政法委获悉,截至5月底,成都天府新区和三圈层“三无院落”整治已完成26个;其中成都天府新区5个,彭州市9个,邛崃市5个,崇州市5个,蒲江县2个。与此同时,全市还有188个院落正在施工,257个院落建立了党组织,670个院落建立了自治组织,88个院落建立了物管机构,92个院落建立完善了“三防”设施,67个院落完成了基础改造。 

      670个自治组织 

      保障院落整治 


      “居住是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大民生”,从2013年开始,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综合治理”的思路下,我市启动了对中心城区“三无院落”(无门卫、无物业管理、无管理组织)的整治工作,经过2年时间的努力,一圈层(中心城区)522个院落的整治工作基本完成,二圈层564个曾经的“三无院落”焕然一新。 

      “先自治、后整治”,这是成都在“三无院落”整治活动中的创新举措,坚持“视群众为亲人,问需于民;视群众为老师,问计于民;视群众为裁判,问效于民”的“三视三问”群众工作法,整不整治,怎么整治,整治的效果如何,都由院落居民说了算。坚持“先自治、后整治”的原则,院落整治前就发动院落居民成立自治组织,由自治组织牵头实施整治,同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实现院落的长治久安。 

      在昨日的采访中,市委政法委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正在和即将整治的“三无院落”,已经提前建立了670个自治组织,“把居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他们既是参与者也是受益者。”崇州市结合民生工程项目自主申报思路,把成立院落党组织、院委会作为参加院落整治项目申报的前置条件。街道和市级相关部门加大院落改造前的走访力度,主动深入到社区和院落引导、指导各院落成立院落党小组、院委会等组织。街道、社区积极组织由居民代表、社区干部组成的志愿者队伍,讨论、制定院落居民公约,并进行公示,进一步提升了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实现了居民从被动接受管理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转变。 

      群众是主体 

      怎么改群众说了算 

      “在改造过程中,我们充分借助群众力量,坚持方案制订群众参与,经费使用群众把关,整治效果群众评判。相关牵头部门和街道定期向群众通报资金使用情况,院落居民通过议事会、居民代表大会等形式,充分行使监督权力,全过程阳光操作,确保资金花在刀刃上。”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说。 

      怎么改,群众说了算,在“三无院落”整治工作中,我市始终坚持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彭州市在整治工作启动前,组织开展民意征询,通过入户调查、召开居民代表大会、院落坝坝会等形式广泛宣传“三无院落”整治的意义作用。“政府派人来给大家讲整治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收集了群众的意见。”彭州市丽春镇居民张哲告诉记者,在此前召开的坝坝会上,居民们热情很高,各抒己见。 

      多方收集的群众意见被及时反馈给了“三无院落”整治小组,整治小组按照“三无院落”整治标准对整治内容进行梳理确定,确定后的整治内容再次反馈会院落,“专门公示了让居民再核实确定。”张哲向记者介绍说,整治内容被几次确定、两次公示,“对群众意见非常尊重,大家都感受到自己说的话有分量,参与的热情就更高了。”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今年成都市“三无院落”整治将实现全覆盖

  • 2015年07月22日 15时21分
  • 来源: 成都市府
  •   廖大爷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居住了19年的小区“换脸”了。7月20日上午10点,刚从外面买菜回来的廖大爷站在成都天府新区银杏花园小区院子内,给记者讲起了内心的激动。“只有经历过此前的小区环境,才会感到这么激动。”廖大爷说,如今在院子里看着舒心的环境,就从心里感谢市委、市政府整治“三无院落”这项工作,“真是为群众办了件大好事。”和廖大爷有着同样期待的,还有家住崇州的刘女士,“此前在党报上看到全市开始整治‘三无院落’就开始期待,今年‘三圈层’开始整治了,心里很高兴。” 

      作为民生工程的“三无院落”整治工作今年将在我市实现全覆盖,除去已经完成整治的一圈层、二圈层外,今年“三无院落”整治工作的重点区域调整为成都天府新区和“三圈层”各市县。昨日,记者从市委政法委获悉,截至5月底,成都天府新区和三圈层“三无院落”整治已完成26个;其中成都天府新区5个,彭州市9个,邛崃市5个,崇州市5个,蒲江县2个。与此同时,全市还有188个院落正在施工,257个院落建立了党组织,670个院落建立了自治组织,88个院落建立了物管机构,92个院落建立完善了“三防”设施,67个院落完成了基础改造。 

      670个自治组织 

      保障院落整治 


      “居住是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大民生”,从2013年开始,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综合治理”的思路下,我市启动了对中心城区“三无院落”(无门卫、无物业管理、无管理组织)的整治工作,经过2年时间的努力,一圈层(中心城区)522个院落的整治工作基本完成,二圈层564个曾经的“三无院落”焕然一新。 

      “先自治、后整治”,这是成都在“三无院落”整治活动中的创新举措,坚持“视群众为亲人,问需于民;视群众为老师,问计于民;视群众为裁判,问效于民”的“三视三问”群众工作法,整不整治,怎么整治,整治的效果如何,都由院落居民说了算。坚持“先自治、后整治”的原则,院落整治前就发动院落居民成立自治组织,由自治组织牵头实施整治,同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实现院落的长治久安。 

      在昨日的采访中,市委政法委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正在和即将整治的“三无院落”,已经提前建立了670个自治组织,“把居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他们既是参与者也是受益者。”崇州市结合民生工程项目自主申报思路,把成立院落党组织、院委会作为参加院落整治项目申报的前置条件。街道和市级相关部门加大院落改造前的走访力度,主动深入到社区和院落引导、指导各院落成立院落党小组、院委会等组织。街道、社区积极组织由居民代表、社区干部组成的志愿者队伍,讨论、制定院落居民公约,并进行公示,进一步提升了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实现了居民从被动接受管理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转变。 

      群众是主体 

      怎么改群众说了算 

      “在改造过程中,我们充分借助群众力量,坚持方案制订群众参与,经费使用群众把关,整治效果群众评判。相关牵头部门和街道定期向群众通报资金使用情况,院落居民通过议事会、居民代表大会等形式,充分行使监督权力,全过程阳光操作,确保资金花在刀刃上。”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说。 

      怎么改,群众说了算,在“三无院落”整治工作中,我市始终坚持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彭州市在整治工作启动前,组织开展民意征询,通过入户调查、召开居民代表大会、院落坝坝会等形式广泛宣传“三无院落”整治的意义作用。“政府派人来给大家讲整治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收集了群众的意见。”彭州市丽春镇居民张哲告诉记者,在此前召开的坝坝会上,居民们热情很高,各抒己见。 

      多方收集的群众意见被及时反馈给了“三无院落”整治小组,整治小组按照“三无院落”整治标准对整治内容进行梳理确定,确定后的整治内容再次反馈会院落,“专门公示了让居民再核实确定。”张哲向记者介绍说,整治内容被几次确定、两次公示,“对群众意见非常尊重,大家都感受到自己说的话有分量,参与的热情就更高了。”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