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多措并举全面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
一、实施“五个一”工程,着力推进设施建设,有效解决“农村硬件差”的问题
一是注重规划引领。参照城市垃圾处理设施布点情况,以县(区)为单位,将农村垃圾处理纳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总体规划》和《市容环卫专项规划》,重点实施乡村环卫“五个一”工程,确保合理布局,环保便民。二是严格标准建设。制定了《攀枝花市城乡环卫“五个一”工程实施办法》,建设工作由县(区)负责组织统一设计和选址,并倒排工期加快建设步伐。市级城市管理部门会同环保、财政严格对照标准组织检查验收,对于不符合要求的责令限期整改。三是全域规范处理。制定了《攀枝花市城乡生活垃圾“村收、镇集、县处理”实施方案》,对农村生活垃圾采用“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城乡一体化处置模式,因地制宜地对农村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二、落实“三到位”保障,着力强化常态管理,切实避免了“反弹回潮多”的现象
一是建立责任落实机制,确保机构人员到位。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出台了《攀枝花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建设方案》,进一步明确各级责任主体的职责,并与村民签订“门前五包”责任制,将管理范围延伸至村庄内居民集中区的道路、绿地和院坝。二是建立经费筹措机制,确保经费投入到位。积极发挥公共财政的主导作用,逐步形成财政投入、部门支持、有偿服务、社会资助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形成强有力的经费保障。印发了《攀枝花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建设以奖代补实施办法》,市级财政对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实行“以奖代补”,区县财政将农村环卫管理必要经费纳入预算,并采用市场化的办法有效吸纳社会资金。三是建立工作运行机制,确保管理制度到位。根据“四化”标准要求,结合实际,建立健全日常作业、检查考核、督促问责等工作运行机制,制定完善乡镇、村庄各类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和清扫保洁制度。印发了《攀枝花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年度目标考核办法》,分别制定乡村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目标考核细则,做到周检查、月评比、年考核。制定《攀枝花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行政问责办法(试行)》,严格实施问责追究,切实逗硬奖惩,形成强势督查问责推动治理工作的局面。
三、依托“三带动”效应,着力提高老百姓素质,完全消除了“工作等靠要”的尴尬
一是村规民约带动。发挥宣传的教化作用和制度的规范作用,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内容纳入村规民约范畴,开展村民大讨论活动,完善《村民守则》和《村民行为规范》,并采取广播电视、宣传栏和文艺汇演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宣传,有效带动村民环境卫生意识提高。二是创先争优带动。发挥典型示范的引领作用,依托“文明示范户”、“九星级农户”“卫生家庭”评选,积极推广楼院长制度和绿地认养活动,村民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形成了争先恐后、你追我赶的生动局面。三是惠民帮扶带动。针对工作中存在的老大难问题,将“挂包帮”活动与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相结合深入推进治理,由市级领导分别联系治理工作薄弱区域,挑选有条件的市级部门对口帮扶全市60个乡镇(街办),选派年轻优秀干部深入到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最前沿,提供环境卫生宣传、技术指导等各项便民利民服务,老百姓切实感受到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带来的实惠,掀起全民参与治理的热潮。通过努力,攀枝花市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取得明显成效,城乡环卫一体化扎实有效推进。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