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乐山市:“第一书记”出招精准扶贫

  • 2015年12月28日 16时39分
  • 来源: 乐山市府
  • 【字体:
  •   2015年8月初,乐山市选派1409名市、县、乡干部组成工作组,对全市省定贫困村和后进村进行驻村帮扶。259名“第一书记”全脱产,扎根基层,沉到一线,承诺“不改变后进面貌,第一书记不撤退;不完成扶贫任务,第一书记不脱钩”。

      出“规划”招,精心绘制,“亮”出希望

      “无论是修房建路,发展产业,还是扶持教育,解决就业,想要脱贫致富,都得着眼长远,规划先行。”马边彝族自治县劳动乡福来村“第一书记”杨林龙这样说道。

      刚进驻福来村,杨林龙就翻山越岭走访贫困户,精准摸清底细,形成一套完整的文字(表格)、图片和录音档案。以“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为出发点,编制《劳动乡福来村“十三五”规划》,绘制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社会保障、文化事业、基层党建等专项扶贫实施方案,分步骤、分阶段稳步实现贫困村“七通七有”,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脱贫致富目标。

      以规划对接工作,落实项目。截至目前,福来村已落实贫困户住房建设项目1个,解决参军难问题1件,协调落实特困群众民政救助1项,为2户残疾户协调办理残疾救助,办理“麻醉药品使用卡”1张,为特困户家庭送上慰问金,带去生产和生活的希望。

      [点评]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后,乐山市全面落实全会精神,形成了乐山“1+10+1”的扶贫总体部署。马边彝族自治县委、县政府以“1+10”定位编制《马边彝族自治县扶贫攻坚专项规划》,绘制95个省定贫困村《美丽新村建设规划》,集全县之人力、物力、财力,高标准起点、高要求建设,实现2019年打赢扶贫攻坚战目标。

      出“扶智”招,圆梦助学,“帮”出成效

      扶贫根源在于思想和教育,思想贫瘠远比生活贫困更难“扶”。从第一天进村起,马边彝族自治县黎明村“第一书记”王羽就决定以教育帮扶为重要切入口,开展“扶智”工作。

      黎明村虽有漂亮的中心小学和幼儿园接收当地儿童就读,但在6、7组等偏远贫困的纯彝族区,依然有一些适龄儿童因各种原因失学辍学。孩子们希冀求学的眼神、困惑茫然的表情时常盘旋于王羽脑中。经过精准摸排,他决定以问题为导向,分类处理,以点带面,抓重点,树榜样。按导致失学、辍学的主因,将排查出的情况分为“缺政策、缺资金、缺兴趣、缺观念”四大类,帮助其中最需要、最有希望解决的儿童回归校园,以他们为榜样,影响带动其他家庭和孩子。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王羽的帮助下,10岁的李小林入户上学了;另外几户辍学家长思想工作已基本做通;市县教育帮扶资金也在协调落实中。王羽说,他就一个想法,尽其所能,不能让山区孩子输在义务教育这条起跑线上!

      [点评]马边彝族自治县贫困人口3.6万人,贫困发生率在20.74%以上,其中因学致贫比例5.72%。彝区贫困代际传递并非一两年能够解决,精准扶贫既要帮助贫困群众多挣票子,还要让他们的孩子从小多读书,多接触外面的世界,从贫困走向文明。

      出“建设”招,争分夺秒,“连”通致富

      8月10日,峨边彝族自治县高山村“第一书记”熊磊同志参加完镇里驻村帮扶启动会后立即往村里赶。走到峡谷河流前,熊磊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70米的跨度,一块笔直断裂的桥墩伫立在奔腾咆哮的山洪中摇摇欲坠,而桥臂早已不知去向。村支书在一旁激动地说:“这座桥是被洪水冲毁的,至今已经7年多了,全村上下都盼着上级赶紧来帮着修啊。”正说着,一辆生猪收购车在下游河道中熄了火,车主无奈花去500元拖车费空手而归,几个月的心血也白费了。此情此景,熊磊不禁心中一凉:在这断桥前,村民何谈产业发展!何谈脱贫致富!桥不修建,驻村帮扶怎能完成!顿时,熊磊下定决心:第一个帮扶目标——建设渔洞河大桥。

      为尽早完成目标,熊磊争分夺秒,频繁往返于市、县农业、扶贫、交通、发改等部门,加速推进项目落地实施。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已落实建桥资金100万元,建桥立项顺利通过,施工方案也已编制完成。目前大桥建设进入最后审批和下一步招投标程序。照这个进度,高山村渴望7年之久的渔洞河大桥将在2015年底启动建设,2016年5月前通车。

      [点评]交通是制约生产发展、农民致富的瓶颈,搞不好交通,其它的产业发展都免谈。驻村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峨边彝族自治县将基础设施建设列为重中之重,形成“摸清底数、依靠‘十三五’、领导重视、部门配合”的发展思路,截止于9月10日的全省建卡贫困村基础数据摸底调查中全县106个贫困村都报送了相关的基础设施数据。

      出“宣传”招,亮点纷呈,“播”出反响

      “周坡石马驻村日记”是驻井研县石马村“第一书记”王京川创造性开设的微信公众号。

      自下村之日起,他每日更新,发布图文并茂的工作动态,全景式展现干部驻村工作生活以及贫困村的实景实貌。截至目前,已撰写驻村日记28篇、累计6万多字,拍摄驻村图片500多张。

      与此同时,王京川所在的派员单位——乐山日报社利用专业优势,开设“‘第一书记’驻村日记”专栏,选登下派书记们的驻村日记,为驻村扶贫工作鼓与呼,引起读者强烈共鸣和热烈反响。运用“互联网+”思维,整合新旧媒体优势,经乐山日报刊载、微信公众号订阅和朋友圈分享传播,并及时整理集结成书,目前,驻村日记累计阅读量已达数十万人次,对石马村驻村帮扶工作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扩大驻村帮扶宣传面,既是精准扶贫的现实需求,也是镇村发展的重要助推力量。

      [点评]驻村扶贫,不能单打独斗,需要群策群力。井研县依托电视台、报社等传统媒体和驻村干部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平台,朴实记录扶贫工作点点滴滴、真实反映贫困家庭生产生活,着力营造扶贫舆论氛围,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不断壮大扶贫攻坚力量,助力贫困村、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乐山市:“第一书记”出招精准扶贫

  • 2015年12月28日 16时39分
  • 来源: 乐山市府
  •   2015年8月初,乐山市选派1409名市、县、乡干部组成工作组,对全市省定贫困村和后进村进行驻村帮扶。259名“第一书记”全脱产,扎根基层,沉到一线,承诺“不改变后进面貌,第一书记不撤退;不完成扶贫任务,第一书记不脱钩”。

      出“规划”招,精心绘制,“亮”出希望

      “无论是修房建路,发展产业,还是扶持教育,解决就业,想要脱贫致富,都得着眼长远,规划先行。”马边彝族自治县劳动乡福来村“第一书记”杨林龙这样说道。

      刚进驻福来村,杨林龙就翻山越岭走访贫困户,精准摸清底细,形成一套完整的文字(表格)、图片和录音档案。以“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为出发点,编制《劳动乡福来村“十三五”规划》,绘制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社会保障、文化事业、基层党建等专项扶贫实施方案,分步骤、分阶段稳步实现贫困村“七通七有”,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脱贫致富目标。

      以规划对接工作,落实项目。截至目前,福来村已落实贫困户住房建设项目1个,解决参军难问题1件,协调落实特困群众民政救助1项,为2户残疾户协调办理残疾救助,办理“麻醉药品使用卡”1张,为特困户家庭送上慰问金,带去生产和生活的希望。

      [点评]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后,乐山市全面落实全会精神,形成了乐山“1+10+1”的扶贫总体部署。马边彝族自治县委、县政府以“1+10”定位编制《马边彝族自治县扶贫攻坚专项规划》,绘制95个省定贫困村《美丽新村建设规划》,集全县之人力、物力、财力,高标准起点、高要求建设,实现2019年打赢扶贫攻坚战目标。

      出“扶智”招,圆梦助学,“帮”出成效

      扶贫根源在于思想和教育,思想贫瘠远比生活贫困更难“扶”。从第一天进村起,马边彝族自治县黎明村“第一书记”王羽就决定以教育帮扶为重要切入口,开展“扶智”工作。

      黎明村虽有漂亮的中心小学和幼儿园接收当地儿童就读,但在6、7组等偏远贫困的纯彝族区,依然有一些适龄儿童因各种原因失学辍学。孩子们希冀求学的眼神、困惑茫然的表情时常盘旋于王羽脑中。经过精准摸排,他决定以问题为导向,分类处理,以点带面,抓重点,树榜样。按导致失学、辍学的主因,将排查出的情况分为“缺政策、缺资金、缺兴趣、缺观念”四大类,帮助其中最需要、最有希望解决的儿童回归校园,以他们为榜样,影响带动其他家庭和孩子。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王羽的帮助下,10岁的李小林入户上学了;另外几户辍学家长思想工作已基本做通;市县教育帮扶资金也在协调落实中。王羽说,他就一个想法,尽其所能,不能让山区孩子输在义务教育这条起跑线上!

      [点评]马边彝族自治县贫困人口3.6万人,贫困发生率在20.74%以上,其中因学致贫比例5.72%。彝区贫困代际传递并非一两年能够解决,精准扶贫既要帮助贫困群众多挣票子,还要让他们的孩子从小多读书,多接触外面的世界,从贫困走向文明。

      出“建设”招,争分夺秒,“连”通致富

      8月10日,峨边彝族自治县高山村“第一书记”熊磊同志参加完镇里驻村帮扶启动会后立即往村里赶。走到峡谷河流前,熊磊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70米的跨度,一块笔直断裂的桥墩伫立在奔腾咆哮的山洪中摇摇欲坠,而桥臂早已不知去向。村支书在一旁激动地说:“这座桥是被洪水冲毁的,至今已经7年多了,全村上下都盼着上级赶紧来帮着修啊。”正说着,一辆生猪收购车在下游河道中熄了火,车主无奈花去500元拖车费空手而归,几个月的心血也白费了。此情此景,熊磊不禁心中一凉:在这断桥前,村民何谈产业发展!何谈脱贫致富!桥不修建,驻村帮扶怎能完成!顿时,熊磊下定决心:第一个帮扶目标——建设渔洞河大桥。

      为尽早完成目标,熊磊争分夺秒,频繁往返于市、县农业、扶贫、交通、发改等部门,加速推进项目落地实施。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已落实建桥资金100万元,建桥立项顺利通过,施工方案也已编制完成。目前大桥建设进入最后审批和下一步招投标程序。照这个进度,高山村渴望7年之久的渔洞河大桥将在2015年底启动建设,2016年5月前通车。

      [点评]交通是制约生产发展、农民致富的瓶颈,搞不好交通,其它的产业发展都免谈。驻村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峨边彝族自治县将基础设施建设列为重中之重,形成“摸清底数、依靠‘十三五’、领导重视、部门配合”的发展思路,截止于9月10日的全省建卡贫困村基础数据摸底调查中全县106个贫困村都报送了相关的基础设施数据。

      出“宣传”招,亮点纷呈,“播”出反响

      “周坡石马驻村日记”是驻井研县石马村“第一书记”王京川创造性开设的微信公众号。

      自下村之日起,他每日更新,发布图文并茂的工作动态,全景式展现干部驻村工作生活以及贫困村的实景实貌。截至目前,已撰写驻村日记28篇、累计6万多字,拍摄驻村图片500多张。

      与此同时,王京川所在的派员单位——乐山日报社利用专业优势,开设“‘第一书记’驻村日记”专栏,选登下派书记们的驻村日记,为驻村扶贫工作鼓与呼,引起读者强烈共鸣和热烈反响。运用“互联网+”思维,整合新旧媒体优势,经乐山日报刊载、微信公众号订阅和朋友圈分享传播,并及时整理集结成书,目前,驻村日记累计阅读量已达数十万人次,对石马村驻村帮扶工作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扩大驻村帮扶宣传面,既是精准扶贫的现实需求,也是镇村发展的重要助推力量。

      [点评]驻村扶贫,不能单打独斗,需要群策群力。井研县依托电视台、报社等传统媒体和驻村干部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平台,朴实记录扶贫工作点点滴滴、真实反映贫困家庭生产生活,着力营造扶贫舆论氛围,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不断壮大扶贫攻坚力量,助力贫困村、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