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整治农村市场“傍名牌”专项行动取得显著成效
农村市场“傍名牌”的四种形式:(一)打“擦边球”,模仿著名商标,使消费者误认为是著名商标而购买,如将“营养快线”改为“营养抉线”,“康师傅”改为“唐师傅”等等;(二)商标改为商号,将著名的商标注册成为自已的公司商号、混淆公司名称与品牌名,使消费者误认为著名的品牌就是这公司生产。如将香飘飘作为企业名称“浙江香飘飘XX公司”。(三)“海归壳派”通过国际注册公司在海外注册公司和申请商号,使消费者误认为是国外公司生产。(四)打“监制”字样,给人以品质保证的感受。
整治“傍名牌”行为的三项措施:(一)突出宣传培训,确保社会监督到位。依托报刊、电视台、以及红盾门户网站等主流媒体为平台,加强宣传报道法律法规和打击假冒伪劣工作进展。(二)突出部门配合,确保政企互动到位。加强与公安、卫生、质监等有关部门以及有关地区的协作,邀请专家打假执法、联合企业协同执法。(三)突出整治重点,确保大案件查办力度。以广大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突出违法经营现象为监管执法重点,严厉假冒他人注册商标、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和包装装潢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