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交通“揭榜挂帅”项目实施成效几何?
给公路安上“防灾之眼”

  • 2025年08月28日 14时35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今年汛期,四川省科技赋能防灾减灾救灾“揭榜挂帅”项目迎来首次大考。近日,记者从交通运输厅获悉,两个涉及交通领域的项目正按计划推进,运行平稳。

    去年9月,交通运输厅等12个省级部门联合印发文件,明确采取“揭榜挂帅”方式集智攻关,推动解决全省防灾减灾救灾领域的痛点难点,共12个项目发榜。其中,涉及交通行业的项目“普通公路结构物夜间风险识别”项目聚焦普通公路夜间防灾难点,探索为公路安上“夜视眼”;“桥梁水下部位健康监测检测”针对高速公路涉水桥梁病害发现难点,探索在水下布设“透视眼”。

    已有245处危险点位投用“夜视眼”

    四川全省普通公路总里程达41.5万公里,位居全国第一,与此同时,灾害风险点超过3万处。

    “夜间一直是防灾难点。”交通运输厅公路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普通公路多穿山越谷、跨沟过涧,若遇强降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崩塌滑坡等灾害,交通基础设施极易受到冲击,威胁行车安全。同时,现有技术难以有效精准发现风险,尤其是夜间风险更难发现,因此,交通运输厅启动“普通公路结构物夜间风险识别”项目研究。

    项目发榜后,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牵头联合5家单位共同揭榜,主攻轻量化风险识别辅助设备研发。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隧道与地下工程设计分院院长袁松介绍,项目由自适应可调控太阳能路灯、垮塌风险辅助照明灯、智能拉线位移传感器、多功能智能示警杆等设备组成,通过在风险路段安装独立运行的风险识别辅助设备,零距离识别灾害。当公路基础设施遭受自然灾害侵袭时,设备能自动触发声光警告,为司机预警。同时,集成光电采储一体化能源供给系统,可自发自用提供夜间照明,并为监测设备提供持续电源,实现不间断运行、自发式示警、自给式供能于一体。

    目前,汉源、雅江两地共245处危险路段示范点位已安装“夜视眼”并投入使用。下一步,项目组将对已安装点位进行调试,开展极端天气条件下设备稳定性测试等,全面提升普通公路夜间防灾能力。

    已有5座桥梁可“透视”水下部位健康

    作为跨山越水的重要连接器,四川有公路桥梁5.4万座。但其也有自身弱点——支撑庞大身躯的桥梁墩柱。

    据介绍,受复杂水流影响,江河里的墩柱易被冲刷、撞击等,且桥梁水下部位健康监测检测干扰多、精准度低、可靠性差,已困扰行业多年。为尽快破题,交通运输厅启动“桥梁水下部位健康监测检测”项目研究。

    该项目由四川省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牵头,并联合长安大学、四川君林科技有限公司组成了产学研揭榜团队。研发人员采用双线并进、技术集成方式,实现了对桥梁水下部位的高灵敏检测、高精度辨识、高效率判定,为维修加固、维护保养等提供了数据支撑。四川省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可配合水下固定设备使用,将桥梁日常外部体检与内部体检相结合,全天候监测桥梁水下部位工况,严防汛期桥梁灾害风险。

    目前,该技术已在雅康高速小仁烟1号大桥、始阳天全河大桥、青衣江特大桥、小仁烟3号特大桥、乐英荥经河大桥共5座重点桥梁安装监测试验样机,“透视”桥梁水下结构健康。此外,结合技术需求,揭榜团队将感知设备植入水下机器人、将检测单元融入两栖无人船,配合无人机外场验证。(记者 寇敏芳)

    责任编辑: 张竹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两大交通“揭榜挂帅”项目实施成效几何?
    给公路安上“防灾之眼”

  • 2025年08月28日 14时35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今年汛期,四川省科技赋能防灾减灾救灾“揭榜挂帅”项目迎来首次大考。近日,记者从交通运输厅获悉,两个涉及交通领域的项目正按计划推进,运行平稳。

    去年9月,交通运输厅等12个省级部门联合印发文件,明确采取“揭榜挂帅”方式集智攻关,推动解决全省防灾减灾救灾领域的痛点难点,共12个项目发榜。其中,涉及交通行业的项目“普通公路结构物夜间风险识别”项目聚焦普通公路夜间防灾难点,探索为公路安上“夜视眼”;“桥梁水下部位健康监测检测”针对高速公路涉水桥梁病害发现难点,探索在水下布设“透视眼”。

    已有245处危险点位投用“夜视眼”

    四川全省普通公路总里程达41.5万公里,位居全国第一,与此同时,灾害风险点超过3万处。

    “夜间一直是防灾难点。”交通运输厅公路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普通公路多穿山越谷、跨沟过涧,若遇强降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崩塌滑坡等灾害,交通基础设施极易受到冲击,威胁行车安全。同时,现有技术难以有效精准发现风险,尤其是夜间风险更难发现,因此,交通运输厅启动“普通公路结构物夜间风险识别”项目研究。

    项目发榜后,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牵头联合5家单位共同揭榜,主攻轻量化风险识别辅助设备研发。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隧道与地下工程设计分院院长袁松介绍,项目由自适应可调控太阳能路灯、垮塌风险辅助照明灯、智能拉线位移传感器、多功能智能示警杆等设备组成,通过在风险路段安装独立运行的风险识别辅助设备,零距离识别灾害。当公路基础设施遭受自然灾害侵袭时,设备能自动触发声光警告,为司机预警。同时,集成光电采储一体化能源供给系统,可自发自用提供夜间照明,并为监测设备提供持续电源,实现不间断运行、自发式示警、自给式供能于一体。

    目前,汉源、雅江两地共245处危险路段示范点位已安装“夜视眼”并投入使用。下一步,项目组将对已安装点位进行调试,开展极端天气条件下设备稳定性测试等,全面提升普通公路夜间防灾能力。

    已有5座桥梁可“透视”水下部位健康

    作为跨山越水的重要连接器,四川有公路桥梁5.4万座。但其也有自身弱点——支撑庞大身躯的桥梁墩柱。

    据介绍,受复杂水流影响,江河里的墩柱易被冲刷、撞击等,且桥梁水下部位健康监测检测干扰多、精准度低、可靠性差,已困扰行业多年。为尽快破题,交通运输厅启动“桥梁水下部位健康监测检测”项目研究。

    该项目由四川省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牵头,并联合长安大学、四川君林科技有限公司组成了产学研揭榜团队。研发人员采用双线并进、技术集成方式,实现了对桥梁水下部位的高灵敏检测、高精度辨识、高效率判定,为维修加固、维护保养等提供了数据支撑。四川省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可配合水下固定设备使用,将桥梁日常外部体检与内部体检相结合,全天候监测桥梁水下部位工况,严防汛期桥梁灾害风险。

    目前,该技术已在雅康高速小仁烟1号大桥、始阳天全河大桥、青衣江特大桥、小仁烟3号特大桥、乐英荥经河大桥共5座重点桥梁安装监测试验样机,“透视”桥梁水下结构健康。此外,结合技术需求,揭榜团队将感知设备植入水下机器人、将检测单元融入两栖无人船,配合无人机外场验证。(记者 寇敏芳)

    责任编辑: 张竹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