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 四川拟出台种子独角兽企业“养成方案”
提出多方面支持举措,完善独角兽创新生态和培育体系
提出多方面支持举措,完善独角兽创新生态和培育体系
近日,科技厅发布《四川省种子独角兽企业备案培育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了四川省种子独角兽企业的备案条件、支持举措、备案程序等,提出将对其提供多方面支持举措,并实施动态监督管理。这是四川首次针对种子独角兽企业出台备案培育办法。
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出台备案培育办法,加快培育一批种子独角兽企业,完善独角兽创新生态和培育体系,加速企业从“潜力迸发”到“行业领军”的跃迁。
怎么备案?需满足5个“硬指标”
种子独角兽企业,是指成立时间较短,具有高成长潜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具备成为独角兽企业(估值超10亿美元)潜力的创新型企业。也就是说,是独角兽企业的“种子选手”。
备案成为种子独角兽企业,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征求意见稿提出了5个“硬指标”——
首先,企业须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且具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良好的财务状况,同时近三年内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其次,企业主营业务和核心技术符合国家和我省战略发展方向。具体来看,这些企业需属于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四川重点产业领域,或6G、量子科技、元宇宙、前沿半导体等未来产业新赛道,人工智能、具身智能、新型显示等高成长新兴领域新赛道。
技术实力也是重要指标之一,企业要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主导或参与制定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团体标准。
同时,成为种子独角兽企业,还需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企业需在细分市场具有领先地位,具有较强的市场拓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最后,征求意见稿明确,企业成立年限不超过5年;如果成立年限在3年之内,估值需超过(含)3亿美元;如果成立3年到5年,估值则需超过(含)5亿美元。
如何培育?聚焦科技提升,不断优化融资
没有足量种子独角兽企业作为“树苗”,就难有独角兽企业脱颖而出,但从各地实践看,想要培育好种子独角兽企业并不容易。
“种子独角兽企业生于创新、长于资本。”科技厅相关处室负责人表示,种子独角兽企业大多分布在高成长新兴领域和未来产业领域,只有聚焦前沿领域和原创性、颠覆性技术,苦练内功,打造“独门绝技”,才能在新领域新赛道脱颖而出。但这样的企业,也往往比较“小”,如果政策没有形成协同效应,缺乏落地配套政策,企业将难以承担原始创新和核心技术攻关等重大任务。此外,一些科创基金受短期化目标导向影响,出于避险动机和业绩压力,有时倾向于把资金投到“短平快”领域,难扶持出更具有竞争力的种子独角兽企业。
记者注意到,征求意见稿从科技攻关、场景开放、金融扶持、产品研发、人才引培、政策指导等方面细化了工作举措,形成一套完善的“养成方案”。其中,聚焦科技提升是方案的一大亮点。在科技攻关上,将积极支持种子独角兽企业牵头申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优先支持种子独角兽企业牵头承担省级重大科技专项、产业链重点项目等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倾斜支持种子独角兽企业牵头建设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试研发平台等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平台。在产品研发上,将支持种子独角兽企业研发的相关产品,优先享受首台(套)重点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和首版次软件等政策。
给足“养料”,不断优化融资同样重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不仅要将种子独角兽企业纳入“天府科创贷”专项担保计划,长期支持陪伴其成长壮大。同时,也鼓励金融机构开发契合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为其提供高效便捷的上市服务。(记者 高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