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月,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降低0.1个百分点
交通运输领域 结构调整取得阶段进展

  • 2025年10月29日 11时04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新闻背景

    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是衡量一个经济体运行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比率下降,说明经济增长对“高投入、高消耗”的依赖在减弱,转向了“高效率、高效益”的集约式增长

    日前,记者从交通运输厅获悉,1—9月,全省铁路、水运完成货运量同比分别增长3.2%、21.7%,推动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率降至14.1%。

    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经络”。今年,四川将现代物流产业列入“15+N”重点产业链,并出台《四川省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率力争降至13.7%左右。

    数据显示,2024年底,四川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2%。“9个月降低0.1个百分点,这标志着今年以来全省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显著节省社会物流总费用,企业和消费者都受益

    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是202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部署的重点任务,1—9月,四川与全国降幅保持一致。

    降低0.1个百分点,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有多大?“前三季度,四川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9322.2亿元,比率降低0.1个百分点,意味着节省了超49亿元。”上述负责人表示,对企业而言,可将物流环节省下来的成本重新投入到生产环节,进一步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对消费者来说,也能获得实惠。

    如今榴莲在省内的畅销就是例子。“以前采用公路运输,一趟成本大概5万元,现在通过中老班列,运输成本节省一半左右。”四川朗浩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浩做进口榴莲生意近10年,近年来通过优化运输方式、降低运输成本,带动榴莲价格进一步走低、销量攀升。

    今年8月,成都国际铁路港东南亚水果(榴莲)集散中心正式投运,计划用3至5年时间,打造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东南亚水果集散中心。未来,中心将带动鲜榴莲进口量占全国15%以上,带动相关产品年贸易额突破50亿元,市民购买进口榴莲等进口水果的花费也将更低。

    在设施建设、结构调整等方面精准发力

    看似微小的0.1个百分点,背后也是一场关于物流体系效率的深刻变革,映射出四川在基础设施建设、运输结构调整、市场活力激发等方面的精准发力。

    铁路、水路在长距离运输方面优势突出,但四川1000公里以上长距离运输大多采用公路运输的方式。推动“公转铁”“公转水”,四川强化基础设施支撑:铁路方面,全省大型物流园区及工矿企业、主要港口已建成65条铁路专用线;水路方面,实施“畅通一条江”专项行动,全省高等级航道突破2000公里,在金沙江、嘉陵江等打造一批水运分段联合运营中心。此外,四川还建立了成都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枢纽体系,开工建设陆海新通道成都南集疏运中心。

    多式联运衔接转换不畅是影响四川物流成本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今年,四川建立省级多式联运精品线路培育库,初步培育打造15条多式联运精品线。聚焦东西南北“四向发力”发展多式联运:西向,中欧班列(成渝)开行规模持续保持全国第一;南向,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品牌,粤港澳大湾区班列达成“日均2列、双向对开”目标;东向,创新开行“长江班列”;北向,新开行经山东至日韩的铁海联运班列,实现“2天1班”目标。

    下一步,四川交通运输领域将加快推动通道网物流网数联网“三网”融合,实现系统互联、数据互通、资源共享。培育大型公路货运龙头企业,加快发展规范性网络货运平台,降低货车空载率。加快培育一批资源整合能力强、全流程服务水平高的多式联运经营人,探索开展“一单制”“一箱制”试点,推动多种运输方式数据、标准互通共享。(记者 寇敏芳)

    责任编辑: 张竹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1—9月,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降低0.1个百分点
    交通运输领域 结构调整取得阶段进展

  • 2025年10月29日 11时04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新闻背景

    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是衡量一个经济体运行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比率下降,说明经济增长对“高投入、高消耗”的依赖在减弱,转向了“高效率、高效益”的集约式增长

    日前,记者从交通运输厅获悉,1—9月,全省铁路、水运完成货运量同比分别增长3.2%、21.7%,推动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率降至14.1%。

    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经络”。今年,四川将现代物流产业列入“15+N”重点产业链,并出台《四川省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率力争降至13.7%左右。

    数据显示,2024年底,四川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2%。“9个月降低0.1个百分点,这标志着今年以来全省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显著节省社会物流总费用,企业和消费者都受益

    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是202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部署的重点任务,1—9月,四川与全国降幅保持一致。

    降低0.1个百分点,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有多大?“前三季度,四川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9322.2亿元,比率降低0.1个百分点,意味着节省了超49亿元。”上述负责人表示,对企业而言,可将物流环节省下来的成本重新投入到生产环节,进一步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对消费者来说,也能获得实惠。

    如今榴莲在省内的畅销就是例子。“以前采用公路运输,一趟成本大概5万元,现在通过中老班列,运输成本节省一半左右。”四川朗浩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浩做进口榴莲生意近10年,近年来通过优化运输方式、降低运输成本,带动榴莲价格进一步走低、销量攀升。

    今年8月,成都国际铁路港东南亚水果(榴莲)集散中心正式投运,计划用3至5年时间,打造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东南亚水果集散中心。未来,中心将带动鲜榴莲进口量占全国15%以上,带动相关产品年贸易额突破50亿元,市民购买进口榴莲等进口水果的花费也将更低。

    在设施建设、结构调整等方面精准发力

    看似微小的0.1个百分点,背后也是一场关于物流体系效率的深刻变革,映射出四川在基础设施建设、运输结构调整、市场活力激发等方面的精准发力。

    铁路、水路在长距离运输方面优势突出,但四川1000公里以上长距离运输大多采用公路运输的方式。推动“公转铁”“公转水”,四川强化基础设施支撑:铁路方面,全省大型物流园区及工矿企业、主要港口已建成65条铁路专用线;水路方面,实施“畅通一条江”专项行动,全省高等级航道突破2000公里,在金沙江、嘉陵江等打造一批水运分段联合运营中心。此外,四川还建立了成都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枢纽体系,开工建设陆海新通道成都南集疏运中心。

    多式联运衔接转换不畅是影响四川物流成本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今年,四川建立省级多式联运精品线路培育库,初步培育打造15条多式联运精品线。聚焦东西南北“四向发力”发展多式联运:西向,中欧班列(成渝)开行规模持续保持全国第一;南向,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品牌,粤港澳大湾区班列达成“日均2列、双向对开”目标;东向,创新开行“长江班列”;北向,新开行经山东至日韩的铁海联运班列,实现“2天1班”目标。

    下一步,四川交通运输领域将加快推动通道网物流网数联网“三网”融合,实现系统互联、数据互通、资源共享。培育大型公路货运龙头企业,加快发展规范性网络货运平台,降低货车空载率。加快培育一批资源整合能力强、全流程服务水平高的多式联运经营人,探索开展“一单制”“一箱制”试点,推动多种运输方式数据、标准互通共享。(记者 寇敏芳)

    责任编辑: 张竹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