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分配向关键岗位、生产一线、急需紧缺技能人才倾斜
四川出台措施推动技能强企

  • 2025年10月11日 07时59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推行“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推荐”的项目化培训模式

    ●面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职工开展技能培训

    ●重点关注以突破“卡脖子”技术为代表的关键核心高技能人才,推行薪酬补差、创新激励工资等模式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发展改革委等9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四川省技能强企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从技能生态链、培育平台、技能人才工资分配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举措,进一步激活各类企业技能人才培养主体作用,推动形成职工增技、技能增收、企业增效。

    技能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和关键支撑。近年来,四川锚定国家“制造强国”战略目标,不断打造高素质“技能川军”队伍。截至今年6月,四川省技能人才已达1308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271.79万人。但同时,也存在高技能人才供给与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

    《若干措施》提出,打造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大力推行“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推荐”的项目化培训模式。由人社部门会同行业企业,摸清用工需求和培训需求,针对四川省“15+N”重点产业链人才发展和企业用工需求,定期发布人才需求目录和职业培训需求指导目录。鼓励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公共实训基地、培训机构以“揭榜挂帅”等形式,加大培训和评价资源供给,支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搭建供需对接平台,推动形成产业、教学、培训、评价、就业衔接融通的技能生态链。

    根据《若干措施》,四川将支持企业建设技能人才培育平台。实施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与倍增计划,依托具备条件的企业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实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支持企业利用资本、技术、知识、设施、设备、场地和管理等要素,设立企业职工培训中心、跨企业培训中心、产训融合技能发展中心,面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职工开展技能培训,推动技能人才培养的专业化、系统化。

    将完善企业技能人才工资分配制度。通过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合理确定技能人才工资水平,建立与职业技能等级(岗位)序列相匹配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推动工资分配向关键岗位、生产一线和急需紧缺的技能人才倾斜。鼓励企业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重点关注以突破“卡脖子”技术为代表的关键核心高技能人才,推行薪酬补差、创新激励工资等模式;对于特别优秀高技能人才,实施“一人一策”模式。(记者 刘春华)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工资分配向关键岗位、生产一线、急需紧缺技能人才倾斜
    四川出台措施推动技能强企

  • 2025年10月11日 07时59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推行“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推荐”的项目化培训模式

    ●面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职工开展技能培训

    ●重点关注以突破“卡脖子”技术为代表的关键核心高技能人才,推行薪酬补差、创新激励工资等模式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发展改革委等9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四川省技能强企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从技能生态链、培育平台、技能人才工资分配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举措,进一步激活各类企业技能人才培养主体作用,推动形成职工增技、技能增收、企业增效。

    技能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和关键支撑。近年来,四川锚定国家“制造强国”战略目标,不断打造高素质“技能川军”队伍。截至今年6月,四川省技能人才已达1308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271.79万人。但同时,也存在高技能人才供给与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

    《若干措施》提出,打造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大力推行“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推荐”的项目化培训模式。由人社部门会同行业企业,摸清用工需求和培训需求,针对四川省“15+N”重点产业链人才发展和企业用工需求,定期发布人才需求目录和职业培训需求指导目录。鼓励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公共实训基地、培训机构以“揭榜挂帅”等形式,加大培训和评价资源供给,支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搭建供需对接平台,推动形成产业、教学、培训、评价、就业衔接融通的技能生态链。

    根据《若干措施》,四川将支持企业建设技能人才培育平台。实施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与倍增计划,依托具备条件的企业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实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支持企业利用资本、技术、知识、设施、设备、场地和管理等要素,设立企业职工培训中心、跨企业培训中心、产训融合技能发展中心,面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职工开展技能培训,推动技能人才培养的专业化、系统化。

    将完善企业技能人才工资分配制度。通过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合理确定技能人才工资水平,建立与职业技能等级(岗位)序列相匹配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推动工资分配向关键岗位、生产一线和急需紧缺的技能人才倾斜。鼓励企业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重点关注以突破“卡脖子”技术为代表的关键核心高技能人才,推行薪酬补差、创新激励工资等模式;对于特别优秀高技能人才,实施“一人一策”模式。(记者 刘春华)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