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土特产”大文章
着力推动“川字号”特色产业提质增效

  • 2023年03月22日 14时28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水库捕鱼。


    越西甜樱桃喜获丰收。


    广安市武胜县大垭村桑枝菌大棚内,工作人员正在采摘香菇。


    山林放养南江黄羊。

    3月12日,刚从欧洲洽谈归来的李军带回两份常年供货协议。过去20年,这位四川润兆渔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从养殖鲟鱼起步,把企业打造成销量占全球份额超12%、位居世界第二的鱼子酱行业龙头。

    同一时间,眉山市东坡区尚义镇铁炉村,果农们正在采收今年最后一批晚熟柑橘。据初步统计,位于全球最大晚熟柑橘产区核心区的眉山市,柑橘总面积105万亩,年产果量超过150万吨、产值115亿元。

    时钟回拨到2月底,在绵阳举行的川猪产业集群项目建设培训会上,5个项目县首次交卷:2020年启动建设以来,302个子项目有序推进,川猪产业集群申报并成功入选全国首批5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之一,成为川猪出栏量继续稳居全国第一的有力支撑。

    “川字号”特色产业能级不断提升、位势持续攀升,源自于四川独特的自然禀赋优势,更源自于四川持续推动特色产业提质增效的持续发力。锚定做大擦亮农业大省“金字招牌”和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四川立足资源禀赋,牢固树立“大食物观”,以做好“土特产”大文章为抓手,加快推进“三链同构”,不断提升“川字号”特色产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

    独特优势

    精心培育,“川字号”特色产业整体成势

    在广元市苍溪县,红心猕猴桃产业崛起的故事被反复提及:1978年,苍溪县北部山区的山林中发现野生红心猕猴桃的踪迹。以此为起点,历经数十年培育推广,苍溪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红心猕猴桃产区。目前,全县种植面积已达39.5万亩、年综合产值突破60亿元。

    放眼全川,在全国独具优势和特色的农产品何止是红心猕猴桃!多样的地形和气候,赐予四川富集的农业资源和丰富的物产。统计显示,油菜、生猪、花椒、牛、兔、晚熟柑橘等15项农产品产量居全国首位。

    如何用好先天优势,书写更多的红心猕猴桃产业故事?立足省情农情,四川响亮作答:做深做优“土特产”大文章,着力推动“川字号”特色产业提质增效。

    做大做强“川字号”特色产业,首先要完善顶层设计。2018年起,聚焦做大擦亮农业大省“金字招牌”,四川持续优化产业区域布局,选定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一定产业基础和综合竞争力且地方特色明显的特色产业,予以重点培育。

    区域布局要从国家战略中找方位。以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目标,川渝共同谋划总面积18.5万平方公里的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国家优质粮油保障基地、打造国家重要的生猪生产基地等。同时,依据气候、光热等条件,依次划定五大经济区特色产业主攻方向。

    着力重点培育,同步打出“组合拳”。聚焦川猪、川菜、川果、川茶等“川字号”特色产业,我省明确省领导牵头单个特色产业培育机制、有针对性地倾斜项目资源、明确现代农业园区载体、建立考核机制,川茶省级区域公用品牌“天府龙芽”和川油省级区域公用品牌“天府菜油”先后注册成功,“川字号”特色产业发展的短板弱项加速补齐。

    重点发力,“川字号”特色产业加速崛起,不断改写产业版图:

    ——2022年,全省完成生猪出栏6548.4万头,超过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继续保持全国首位;

    ——2022年,川茶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080亿元,连续两年迈过千亿元大关;

    ——2022年,“天府菜油”省级区域公用品牌菜油综合产值突破600亿元、稳居全国第一,“菜油看四川”已成业内共识;

    ——2022年,川果等10个特色产业实现综合产值26315亿元,超过目标值1815亿元,支撑全省第一产业综合产值稳居全国第二位;

    ——2022年,全省“三品一标”产品总数达到6306个、全国名特优产品67个、全国乡村特色产品201个,位居全国前列。

    ——以“川字号”为主导产业,四川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5个、数量居全国第一,成功申报牦牛和油菜2个国家级产业集群。

    惠农富农

    肩负使命、创新机制,打造促农“鼓腰包”主力军

    最近,攀枝花市米易县普威镇独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永兰,逢人就推荐该村土特产“太阳雪梨”。去年,独树村的“太阳雪梨”销售额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带动人均增收5000元。

    巴中市南江县五郎黄羊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汪其德也在分享他的财富故事:去年,合作社完成黄羊销售10万只以上,销售收入突破4000万元,入社农户户均增收1万元。

    两个特色产业发展的案例,生动诠释了特色产业的独特魅力。

    早在脱贫攻坚期间,特色产业就担负起促农增收的使命任务。随后,四川借助产村融合新模式、产业加工新思路、联农带动新机制,让“川字号”特色产业成为推动农户“鼓腰包”的主力军。

    产村融合让产业扎根更深。2018年起,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启动实施农业产业强镇建设项目。作为全国首批试点建设省份,四川先后有21个市州、73个县、83个镇入围。在全国产业强镇古蔺县马蹄镇,通过大力打造川南鲜食甜橙优势主产区,在海拔700米以下区域全覆盖发展甜橙4万亩,建成马莲堡甜橙出口示范基地,2021年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超3亿元。

    链条延伸让附加值更高。项目镇主导产业标准化、订单化基地面积达到50%,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率达到80%以上,高出全省平均水平,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一产产值比达到2.5∶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在四川已完成建设任务的54个产业强镇,共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80个、专业合作社240个、家庭农场340个,农业产业化联合体70个,带动产业链不断延伸。统计显示,54个产业强镇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2万元,高于当地县域平均水平26%。在丹棱县杨场镇,伴随着水果品质提升和初加工体系完善,每斤晚熟柑橘鲜果收益较上年增加0.5—1元,农户户均增收7000元左右。

    从联农带农破题。全省共有49061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完成登记赋码并取得特别法人资格,实现了村级全覆盖,而特色产业则被明确为培育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抓手。在米易县草场镇龙华村,当地整合全村土地资源等入股组建平台公司,集中推进枇杷产业发展。去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大关。

    数据是客观的记录者。2022年,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5964.3亿元、增长4.3%,总量居全国第2位,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期,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672元、增长6.2%,再次跑出“加速度”。

    全新态势

    产业融合+“三链同构”,发力做好“土特产”大文章

    在全省首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眉山市东坡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工人们正在操作机械,对刚刚采收的蔬菜进行清洗、分选和腌制。借助一二产业融合,这个以“中国泡菜城”为主体的园区,所生产的东坡泡菜占全国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去年,泡菜为该园区“发酵”出200亿元产值。

    从一隅看全局,推进农业现代化离不开现代农业产业支撑,离不开产业全链条高质量发展。站在全新的起点上,“川字号”特色产业如何更进一步做优做强?

    答案在顶层的设计中。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就是建设农业强省的过程,也是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过程。四川明确,在不对既有农业生产格局大破大立的前提下,不仅要通过提升单产、有序扩产向耕地要粮,也要向森林、草原、河流和湖泊要热量、要蛋白。具体而言,要大力提升果蔬生产设施、建设“天府森林粮库”、发展饲草产业和设施渔业,积极开展系统化践行“大食物观”示范创建,力争在全国率先形成可供借鉴的经验和模式。

    答案在精心的部署中。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大文章。四川将着力推动“川字号”特色产业提质增效纳入今年全省农业农村工作十大重点任务,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

    我省明确,要锚定粮食安全和食物供给保障能力强、农业基础强、农业科技装备强、经营服务强、抗风险能力强、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强“六强”目标。在路径上,要通过树牢产业化思维、提升标准化生产、强化社会化服务和夯实项目化支撑,推动生产供应链、精深加工链、品牌价值链“三链同构”,推动新型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在方法上,要通过抓重点、补短板,抓关键、求突破,以关键领域突破,带动质量效益提升。

    对标部署要求,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强省,“川字号”的前行方向再次厘清:

    ——2023年,“川字号”特色产业产量增长6.7%以上,特色农产品出口额增长20%以上;

    ——选育50个“链主”企业,推动强链补链,培育100个“川字号”特色农产品品牌。

    政策护航,做好“土特产”大文章。年内,四川将制定出台促进“川字号”优势特色产业“三链同构”实施方案,完成“天府粮仓”省级公用品牌的注册发布,大力建设产业集群、产业强镇、农业园区,同步组织开展特色农产品“一带一路”行系列活动。在此基础上,推动“川字号”特色产业在练内功的同时,更多地走出省门、国门。(暮冬 图片由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提供

    责任编辑: 许齐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做好“土特产”大文章
    着力推动“川字号”特色产业提质增效

  • 2023年03月22日 14时28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水库捕鱼。


    越西甜樱桃喜获丰收。


    广安市武胜县大垭村桑枝菌大棚内,工作人员正在采摘香菇。


    山林放养南江黄羊。

    3月12日,刚从欧洲洽谈归来的李军带回两份常年供货协议。过去20年,这位四川润兆渔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从养殖鲟鱼起步,把企业打造成销量占全球份额超12%、位居世界第二的鱼子酱行业龙头。

    同一时间,眉山市东坡区尚义镇铁炉村,果农们正在采收今年最后一批晚熟柑橘。据初步统计,位于全球最大晚熟柑橘产区核心区的眉山市,柑橘总面积105万亩,年产果量超过150万吨、产值115亿元。

    时钟回拨到2月底,在绵阳举行的川猪产业集群项目建设培训会上,5个项目县首次交卷:2020年启动建设以来,302个子项目有序推进,川猪产业集群申报并成功入选全国首批5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之一,成为川猪出栏量继续稳居全国第一的有力支撑。

    “川字号”特色产业能级不断提升、位势持续攀升,源自于四川独特的自然禀赋优势,更源自于四川持续推动特色产业提质增效的持续发力。锚定做大擦亮农业大省“金字招牌”和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四川立足资源禀赋,牢固树立“大食物观”,以做好“土特产”大文章为抓手,加快推进“三链同构”,不断提升“川字号”特色产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

    独特优势

    精心培育,“川字号”特色产业整体成势

    在广元市苍溪县,红心猕猴桃产业崛起的故事被反复提及:1978年,苍溪县北部山区的山林中发现野生红心猕猴桃的踪迹。以此为起点,历经数十年培育推广,苍溪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红心猕猴桃产区。目前,全县种植面积已达39.5万亩、年综合产值突破60亿元。

    放眼全川,在全国独具优势和特色的农产品何止是红心猕猴桃!多样的地形和气候,赐予四川富集的农业资源和丰富的物产。统计显示,油菜、生猪、花椒、牛、兔、晚熟柑橘等15项农产品产量居全国首位。

    如何用好先天优势,书写更多的红心猕猴桃产业故事?立足省情农情,四川响亮作答:做深做优“土特产”大文章,着力推动“川字号”特色产业提质增效。

    做大做强“川字号”特色产业,首先要完善顶层设计。2018年起,聚焦做大擦亮农业大省“金字招牌”,四川持续优化产业区域布局,选定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一定产业基础和综合竞争力且地方特色明显的特色产业,予以重点培育。

    区域布局要从国家战略中找方位。以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目标,川渝共同谋划总面积18.5万平方公里的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国家优质粮油保障基地、打造国家重要的生猪生产基地等。同时,依据气候、光热等条件,依次划定五大经济区特色产业主攻方向。

    着力重点培育,同步打出“组合拳”。聚焦川猪、川菜、川果、川茶等“川字号”特色产业,我省明确省领导牵头单个特色产业培育机制、有针对性地倾斜项目资源、明确现代农业园区载体、建立考核机制,川茶省级区域公用品牌“天府龙芽”和川油省级区域公用品牌“天府菜油”先后注册成功,“川字号”特色产业发展的短板弱项加速补齐。

    重点发力,“川字号”特色产业加速崛起,不断改写产业版图:

    ——2022年,全省完成生猪出栏6548.4万头,超过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继续保持全国首位;

    ——2022年,川茶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080亿元,连续两年迈过千亿元大关;

    ——2022年,“天府菜油”省级区域公用品牌菜油综合产值突破600亿元、稳居全国第一,“菜油看四川”已成业内共识;

    ——2022年,川果等10个特色产业实现综合产值26315亿元,超过目标值1815亿元,支撑全省第一产业综合产值稳居全国第二位;

    ——2022年,全省“三品一标”产品总数达到6306个、全国名特优产品67个、全国乡村特色产品201个,位居全国前列。

    ——以“川字号”为主导产业,四川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5个、数量居全国第一,成功申报牦牛和油菜2个国家级产业集群。

    惠农富农

    肩负使命、创新机制,打造促农“鼓腰包”主力军

    最近,攀枝花市米易县普威镇独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永兰,逢人就推荐该村土特产“太阳雪梨”。去年,独树村的“太阳雪梨”销售额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带动人均增收5000元。

    巴中市南江县五郎黄羊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汪其德也在分享他的财富故事:去年,合作社完成黄羊销售10万只以上,销售收入突破4000万元,入社农户户均增收1万元。

    两个特色产业发展的案例,生动诠释了特色产业的独特魅力。

    早在脱贫攻坚期间,特色产业就担负起促农增收的使命任务。随后,四川借助产村融合新模式、产业加工新思路、联农带动新机制,让“川字号”特色产业成为推动农户“鼓腰包”的主力军。

    产村融合让产业扎根更深。2018年起,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启动实施农业产业强镇建设项目。作为全国首批试点建设省份,四川先后有21个市州、73个县、83个镇入围。在全国产业强镇古蔺县马蹄镇,通过大力打造川南鲜食甜橙优势主产区,在海拔700米以下区域全覆盖发展甜橙4万亩,建成马莲堡甜橙出口示范基地,2021年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超3亿元。

    链条延伸让附加值更高。项目镇主导产业标准化、订单化基地面积达到50%,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率达到80%以上,高出全省平均水平,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一产产值比达到2.5∶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在四川已完成建设任务的54个产业强镇,共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80个、专业合作社240个、家庭农场340个,农业产业化联合体70个,带动产业链不断延伸。统计显示,54个产业强镇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2万元,高于当地县域平均水平26%。在丹棱县杨场镇,伴随着水果品质提升和初加工体系完善,每斤晚熟柑橘鲜果收益较上年增加0.5—1元,农户户均增收7000元左右。

    从联农带农破题。全省共有49061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完成登记赋码并取得特别法人资格,实现了村级全覆盖,而特色产业则被明确为培育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抓手。在米易县草场镇龙华村,当地整合全村土地资源等入股组建平台公司,集中推进枇杷产业发展。去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大关。

    数据是客观的记录者。2022年,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5964.3亿元、增长4.3%,总量居全国第2位,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期,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672元、增长6.2%,再次跑出“加速度”。

    全新态势

    产业融合+“三链同构”,发力做好“土特产”大文章

    在全省首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眉山市东坡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工人们正在操作机械,对刚刚采收的蔬菜进行清洗、分选和腌制。借助一二产业融合,这个以“中国泡菜城”为主体的园区,所生产的东坡泡菜占全国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去年,泡菜为该园区“发酵”出200亿元产值。

    从一隅看全局,推进农业现代化离不开现代农业产业支撑,离不开产业全链条高质量发展。站在全新的起点上,“川字号”特色产业如何更进一步做优做强?

    答案在顶层的设计中。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就是建设农业强省的过程,也是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过程。四川明确,在不对既有农业生产格局大破大立的前提下,不仅要通过提升单产、有序扩产向耕地要粮,也要向森林、草原、河流和湖泊要热量、要蛋白。具体而言,要大力提升果蔬生产设施、建设“天府森林粮库”、发展饲草产业和设施渔业,积极开展系统化践行“大食物观”示范创建,力争在全国率先形成可供借鉴的经验和模式。

    答案在精心的部署中。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大文章。四川将着力推动“川字号”特色产业提质增效纳入今年全省农业农村工作十大重点任务,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

    我省明确,要锚定粮食安全和食物供给保障能力强、农业基础强、农业科技装备强、经营服务强、抗风险能力强、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强“六强”目标。在路径上,要通过树牢产业化思维、提升标准化生产、强化社会化服务和夯实项目化支撑,推动生产供应链、精深加工链、品牌价值链“三链同构”,推动新型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在方法上,要通过抓重点、补短板,抓关键、求突破,以关键领域突破,带动质量效益提升。

    对标部署要求,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强省,“川字号”的前行方向再次厘清:

    ——2023年,“川字号”特色产业产量增长6.7%以上,特色农产品出口额增长20%以上;

    ——选育50个“链主”企业,推动强链补链,培育100个“川字号”特色农产品品牌。

    政策护航,做好“土特产”大文章。年内,四川将制定出台促进“川字号”优势特色产业“三链同构”实施方案,完成“天府粮仓”省级公用品牌的注册发布,大力建设产业集群、产业强镇、农业园区,同步组织开展特色农产品“一带一路”行系列活动。在此基础上,推动“川字号”特色产业在练内功的同时,更多地走出省门、国门。(暮冬 图片由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提供

    责任编辑: 许齐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