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优支持研究方向相近、联动创新链各环节或产业链上下游的川渝两省市重点实验室联合共建
——共建重点实验室 培育新质生产力

  • 2023年12月22日 09时26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实验室聚焦领域: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卫星网络、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无人机、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创新药物、精准医疗、生物制造、智慧农业、高端装备材料等

    ●实验室依托单位应为注册地在川渝两省市的独立法人机构。实验室由川渝两省市各一家单位牵头,至少依托一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组建,共建单位一般不超过六个

    ●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将设立理事会,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双主任”负责制,人财物相对独立的管理机制和目标导向、协同攻关、开放共享的运行机制

    12月21日,记者从科技厅获悉,日前,四川省科学技术厅、重庆市科学技术局联合印发《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六次会议提出,围绕川渝两地科技重点发展方向,将统筹布局一批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

    如今,这一重大创新平台有了“施工图”:聚焦制约川渝两省市重点产业发展的关键领域,按照“成熟一个,论证一个,建设一个”的原则,择优支持研究方向相近、联动创新链各环节或产业链上下游的两省市重点实验室联合共建。

    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为何建,具体又将如何建?

    为何建

    产业需创新,合作有基础,培育新质生产力

    谈及为何要建设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科技厅相关负责人给出一个关键词:产业。

    “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尤其强调以产业应用为导向,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上述负责人表示。

    《办法》列出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的聚焦领域: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卫星网络、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无人机、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创新药物、精准医疗、生物制造、智慧农业、高端装备材料……它们同时也是两省市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两省市重点实验室联合共建,重点就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有了需求,也要考虑基础。以数字经济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例,四川在网络安全方面建树颇深,重庆则在多粒度认知计算等人工智能方向已有布局。研究方向都是数字经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核心,双方如能“强强联合”,将利于联动创新链各环节,打通产业链上下游。

    实际上,两地在跨区域实验室共建模式上早有探索。2012年,特色生物资源研究与利用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成立,两地科研力量“集结”,推动特色生物资源的联合研发。但在过去,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由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和重庆市科学技术局分别牵头,没有“自成体系”。而《办法》出台后,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有了自己的“打法”,通过“量体裁衣”,将有更规范、更精准的建设与运行管理路径。

    “作为川渝两省市实验室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将成为争创全国重点实验室和高能级创新平台的后备力量。”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如何建

    两地科技主管部门共同管理,实行“双主任”负责制

    变“单向”为“双向”,已成为全国范围内跨区域重点实验室共建探索的共识。

    “双牵头”刻不容缓,但翻开现行《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和《重庆市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两地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建设机制并不相同。为此,双方线上线下多次沟通,反复磋商十余次,最终协商一致。

    《办法》明确,实验室依托单位应为注册地在川渝两省市的独立法人机构。实验室由川渝两省市各一家单位牵头,至少依托一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组建,共建单位一般不超过六个。

    “共同”是《办法》中反复出现的词汇。比如,双方牵头单位共同研究制定实验室建设方案;管理部门共同组织评审论证;管理部门共同组织实施年度考核……

    《办法》还提出,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将设立理事会,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双主任”负责制,人财物相对独立的管理机制和目标导向、协同攻关、开放共享的运行机制,包括理事长由两省市相关单位负责人轮流担任,两省市牵头单位各推荐一名实验室主任等。“这保障了沟通渠道的畅通。”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办法》特别指出,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应共同争取并承担国家重点科技任务,组织实施一批协同创新科研项目,建立需求凝练、协同攻关、产学研合作、科研成果共享共用等合作机制,探索成果转化并形成产业的有效路径。

    “‘实验室围绕产业转、项目盯着需求干’不是一句空话,这也是进行考核评估的重要依据。”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重点考核实验室的科研水平贡献、人才引培、平台建设、项目实施等,连续2年考核结果为“不合格”的,不再列入实验室序列。(记者 文露敏

    责任编辑: 张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择优支持研究方向相近、联动创新链各环节或产业链上下游的川渝两省市重点实验室联合共建
    ——共建重点实验室 培育新质生产力

  • 2023年12月22日 09时26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实验室聚焦领域: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卫星网络、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无人机、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创新药物、精准医疗、生物制造、智慧农业、高端装备材料等

    ●实验室依托单位应为注册地在川渝两省市的独立法人机构。实验室由川渝两省市各一家单位牵头,至少依托一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组建,共建单位一般不超过六个

    ●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将设立理事会,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双主任”负责制,人财物相对独立的管理机制和目标导向、协同攻关、开放共享的运行机制

    12月21日,记者从科技厅获悉,日前,四川省科学技术厅、重庆市科学技术局联合印发《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六次会议提出,围绕川渝两地科技重点发展方向,将统筹布局一批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

    如今,这一重大创新平台有了“施工图”:聚焦制约川渝两省市重点产业发展的关键领域,按照“成熟一个,论证一个,建设一个”的原则,择优支持研究方向相近、联动创新链各环节或产业链上下游的两省市重点实验室联合共建。

    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为何建,具体又将如何建?

    为何建

    产业需创新,合作有基础,培育新质生产力

    谈及为何要建设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科技厅相关负责人给出一个关键词:产业。

    “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尤其强调以产业应用为导向,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上述负责人表示。

    《办法》列出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的聚焦领域: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卫星网络、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无人机、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创新药物、精准医疗、生物制造、智慧农业、高端装备材料……它们同时也是两省市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两省市重点实验室联合共建,重点就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有了需求,也要考虑基础。以数字经济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例,四川在网络安全方面建树颇深,重庆则在多粒度认知计算等人工智能方向已有布局。研究方向都是数字经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核心,双方如能“强强联合”,将利于联动创新链各环节,打通产业链上下游。

    实际上,两地在跨区域实验室共建模式上早有探索。2012年,特色生物资源研究与利用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成立,两地科研力量“集结”,推动特色生物资源的联合研发。但在过去,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由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和重庆市科学技术局分别牵头,没有“自成体系”。而《办法》出台后,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有了自己的“打法”,通过“量体裁衣”,将有更规范、更精准的建设与运行管理路径。

    “作为川渝两省市实验室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将成为争创全国重点实验室和高能级创新平台的后备力量。”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如何建

    两地科技主管部门共同管理,实行“双主任”负责制

    变“单向”为“双向”,已成为全国范围内跨区域重点实验室共建探索的共识。

    “双牵头”刻不容缓,但翻开现行《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和《重庆市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两地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建设机制并不相同。为此,双方线上线下多次沟通,反复磋商十余次,最终协商一致。

    《办法》明确,实验室依托单位应为注册地在川渝两省市的独立法人机构。实验室由川渝两省市各一家单位牵头,至少依托一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组建,共建单位一般不超过六个。

    “共同”是《办法》中反复出现的词汇。比如,双方牵头单位共同研究制定实验室建设方案;管理部门共同组织评审论证;管理部门共同组织实施年度考核……

    《办法》还提出,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将设立理事会,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双主任”负责制,人财物相对独立的管理机制和目标导向、协同攻关、开放共享的运行机制,包括理事长由两省市相关单位负责人轮流担任,两省市牵头单位各推荐一名实验室主任等。“这保障了沟通渠道的畅通。”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办法》特别指出,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应共同争取并承担国家重点科技任务,组织实施一批协同创新科研项目,建立需求凝练、协同攻关、产学研合作、科研成果共享共用等合作机制,探索成果转化并形成产业的有效路径。

    “‘实验室围绕产业转、项目盯着需求干’不是一句空话,这也是进行考核评估的重要依据。”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重点考核实验室的科研水平贡献、人才引培、平台建设、项目实施等,连续2年考核结果为“不合格”的,不再列入实验室序列。(记者 文露敏

    责任编辑: 张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