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暴雨 成都市红星路路面为啥不积水?奥秘原来在这里

  • 2020年08月27日 18时50分
  • 来源: 川报观察
  • 【字体:

  • 突发暴雨,成都市东大街、红星路等街道为什么路面无积水?这一年多来,通行成雅高速高架桥的噪音为啥降低了?……8月27日,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川公路设计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罗玉宏率专家团队做客省政府网站在线访谈,就“‘科技+服务’创新发展路面绿色建设养护”主题与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分享他们在交通强省建设过程中取得的科技创新成果,透露了不少公路的神奇“奥秘”。


    这些路面有多神奇?会呼吸、排水、降噪……

    在成都市的海绵城市及城市绿道的建设中,四川公路设计院公司路面创新团队设计了不少神奇的路面。“市政道路由于其特殊的使用环境,市民的关注度很高。”罗玉宏说,团队采用一些新的路面结构和材料,研发了行车舒适性高、噪音低、雨天道路不积水、不产生有害物质等路面。


    这些路面有多神奇?

    会排水。在成都市东大街、红星路等街道,即使突发暴雨,路面不会有积水,车辆后面不会出现影响视线的水雾,刹车距离更短,交通标线更清晰等等。会排水的路面就像沙琪玛,中间存在很多孔隙,雨水通过孔隙引入到路边排水沟,不会积聚在路表,这些孔隙能大大降低行驶时轮胎在路面上产生的噪音,同时还可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环境。

    会“呼吸”。在城市人口密集、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的区域,团队将研发的特殊添加剂加入到路面中,路面就像森林那样释放负氧离子,有效吸收行经车辆排放尾气,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从而改善道路路域环境空气质量,使空气更清新。

    会降噪。2019年以来,成雅高速高架桥上行驶舒适性明显提升,噪音显著下降,带来改变的,正是团队研发应用的仅仅只有12毫米厚的超薄罩面,就像给路面穿上了一层“薄衬衫”。它厚度薄,用材少,造价低;施工快捷,铺完后可以快速开放交通,对交通干扰小;而且还能增加路面的柔性,降低噪音,提升行车舒适性等,优点很多。

    会警示。打破路面要么黑色、要么白色的“传统”,四川公路设计院公司设计团队在城市慢行系统道路中引入彩色路面,让城市道路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同时具备警示功能,能够通过色彩差异对道路功能进行有效区分,保障慢行道出行者的安全。


    神奇路面怎么来?“公路医生”团队不断研究创新

    这些神奇的路面之所以能够不断诞生,源自于四川公路设计院公司路面创新团队的不断创新,这支团队被誉为“公路医生”。

    罗玉宏介绍,依托交通运输部“公路建设及养护技术材料及装备行业研发中心”、路面结构材料及养护四川省工程实验室两个省部级研发平台,四川公路设计院公司建成被誉为“路面医院”的国内先进的路面专用研发场所,培养了一支年轻有为、经验丰富的路面问诊医生队伍,能完成路面的检测、分析、诊断、整治方案设计、施工技术监控、技术咨询、交竣工验收等全过程处理。

    这支团队先后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近40项,主持和参与编写了10余部行业和地方规范、指南,引领路面技术的发展与进步;负责完成了成南、雅西、雅康、汶马高速等交通运输部科技示范工程和四川省重大工程项目共计6000多公里高速公路的路面新建及养护维修设计,并首创“设计——技术监控——试验——检测”全过程技术服务模式,推广应用于成都三环路改造、成都市高新区道路等众多工程项目中。

    响应国家绿色环保的号召,四川公路设计院公司从设计阶段就大力研究与推广应用节能减排、环境友好、再生循环、固废利用等绿色公路建养理念和工程技术,取得不少成效。

    比如,传统热拌沥青混合料需要将沥青和集料加热到150℃以上,才具有良好的施工和易性,团队引入温拌技术,可以在低于传统沥青混合料温度30℃以上完成施工,在这一技术的帮助下,很多特长隧道都铺筑了沥青路面,隧道内路面行驶舒适性、安全性得到显著提升。

    再比如,随着公路网建设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公路面临修养、养护的任务,我国仅干线公路大中修工程每年产生沥青路面旧料就多达1.6亿吨,而目前路面材料循环利用率不到30%,大量的沥青路面旧料被废弃。团队潜心研究旧路面再生利用,。“路面原位再生利用关键技术研究”获中国公路学会三等奖,在成渝、成绵、泸黄、成彭、攀田、成温邛、S206线等高速公路、国省干线中推广应用。


    还将有哪些神奇的路面?在高原地区,不结冰、更长寿

    近几年,四川省高速公路由盆地向盆周山区、川西高原推进,沿线的地质地貌、气象水文等路面的使用环境极其复杂恶劣。罗玉宏介绍,为更好地建设和养护这些区域的道路,团队前瞻性地开展了相关区域和环境条件下路面工程技术研究。

    研发不易结冰的路面。我省西部高海拔高寒地区,具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特点,冬季路面冰雪灾害频发、易发,比如,每年冬季雅西高速等多条高速公路都不得不实施管制,禁止货车通行。目前应对冰雪灾害管理措施主要是“交通管制+人工巡查+安全提示”,去除冰雪方法主要是“人工或机械除冰雪+撒融雪剂”。团队研发了根据气候条件自动调节低冰点材料释放速率的路面,在冬季快速释放除冰剂、而在夏季基本不释放,同时研发了环路热管技术,就像在路面内部埋设电热毯一样,给路面加热,融冰化雪,结合公路冰雪灾害预警系统,实现了智能化控制,可在冰雪来临前启动,提前融雪化冰。相关成果已在新川九路项目、凉山州S218中冕路、G245线巴金路昭觉至西昌段应用。

    研发更长寿的路面。高海拔高寒地区常年低温、昼夜温差大、紫外辐射强烈,传统路面结构和材料易引起开裂病害,雨雪水沿缝进入路面结构,反复冻融,路面寿命大打折扣。团队开展“四川高原山区沥青路面抗裂技术研究”,建立起高原山区复杂服役环境下沥青路面开裂防治技术体系,编制了四川省地方标准《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南》,并在雅康、汶马等高原山区公路上进行了应用。(记者 王眉灵 朱雪黎

    责任编辑: 范立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突发暴雨 成都市红星路路面为啥不积水?奥秘原来在这里

  • 2020年08月27日 18时50分
  • 来源: 川报观察

  • 突发暴雨,成都市东大街、红星路等街道为什么路面无积水?这一年多来,通行成雅高速高架桥的噪音为啥降低了?……8月27日,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川公路设计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罗玉宏率专家团队做客省政府网站在线访谈,就“‘科技+服务’创新发展路面绿色建设养护”主题与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分享他们在交通强省建设过程中取得的科技创新成果,透露了不少公路的神奇“奥秘”。


    这些路面有多神奇?会呼吸、排水、降噪……

    在成都市的海绵城市及城市绿道的建设中,四川公路设计院公司路面创新团队设计了不少神奇的路面。“市政道路由于其特殊的使用环境,市民的关注度很高。”罗玉宏说,团队采用一些新的路面结构和材料,研发了行车舒适性高、噪音低、雨天道路不积水、不产生有害物质等路面。


    这些路面有多神奇?

    会排水。在成都市东大街、红星路等街道,即使突发暴雨,路面不会有积水,车辆后面不会出现影响视线的水雾,刹车距离更短,交通标线更清晰等等。会排水的路面就像沙琪玛,中间存在很多孔隙,雨水通过孔隙引入到路边排水沟,不会积聚在路表,这些孔隙能大大降低行驶时轮胎在路面上产生的噪音,同时还可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环境。

    会“呼吸”。在城市人口密集、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的区域,团队将研发的特殊添加剂加入到路面中,路面就像森林那样释放负氧离子,有效吸收行经车辆排放尾气,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从而改善道路路域环境空气质量,使空气更清新。

    会降噪。2019年以来,成雅高速高架桥上行驶舒适性明显提升,噪音显著下降,带来改变的,正是团队研发应用的仅仅只有12毫米厚的超薄罩面,就像给路面穿上了一层“薄衬衫”。它厚度薄,用材少,造价低;施工快捷,铺完后可以快速开放交通,对交通干扰小;而且还能增加路面的柔性,降低噪音,提升行车舒适性等,优点很多。

    会警示。打破路面要么黑色、要么白色的“传统”,四川公路设计院公司设计团队在城市慢行系统道路中引入彩色路面,让城市道路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同时具备警示功能,能够通过色彩差异对道路功能进行有效区分,保障慢行道出行者的安全。


    神奇路面怎么来?“公路医生”团队不断研究创新

    这些神奇的路面之所以能够不断诞生,源自于四川公路设计院公司路面创新团队的不断创新,这支团队被誉为“公路医生”。

    罗玉宏介绍,依托交通运输部“公路建设及养护技术材料及装备行业研发中心”、路面结构材料及养护四川省工程实验室两个省部级研发平台,四川公路设计院公司建成被誉为“路面医院”的国内先进的路面专用研发场所,培养了一支年轻有为、经验丰富的路面问诊医生队伍,能完成路面的检测、分析、诊断、整治方案设计、施工技术监控、技术咨询、交竣工验收等全过程处理。

    这支团队先后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近40项,主持和参与编写了10余部行业和地方规范、指南,引领路面技术的发展与进步;负责完成了成南、雅西、雅康、汶马高速等交通运输部科技示范工程和四川省重大工程项目共计6000多公里高速公路的路面新建及养护维修设计,并首创“设计——技术监控——试验——检测”全过程技术服务模式,推广应用于成都三环路改造、成都市高新区道路等众多工程项目中。

    响应国家绿色环保的号召,四川公路设计院公司从设计阶段就大力研究与推广应用节能减排、环境友好、再生循环、固废利用等绿色公路建养理念和工程技术,取得不少成效。

    比如,传统热拌沥青混合料需要将沥青和集料加热到150℃以上,才具有良好的施工和易性,团队引入温拌技术,可以在低于传统沥青混合料温度30℃以上完成施工,在这一技术的帮助下,很多特长隧道都铺筑了沥青路面,隧道内路面行驶舒适性、安全性得到显著提升。

    再比如,随着公路网建设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公路面临修养、养护的任务,我国仅干线公路大中修工程每年产生沥青路面旧料就多达1.6亿吨,而目前路面材料循环利用率不到30%,大量的沥青路面旧料被废弃。团队潜心研究旧路面再生利用,。“路面原位再生利用关键技术研究”获中国公路学会三等奖,在成渝、成绵、泸黄、成彭、攀田、成温邛、S206线等高速公路、国省干线中推广应用。


    还将有哪些神奇的路面?在高原地区,不结冰、更长寿

    近几年,四川省高速公路由盆地向盆周山区、川西高原推进,沿线的地质地貌、气象水文等路面的使用环境极其复杂恶劣。罗玉宏介绍,为更好地建设和养护这些区域的道路,团队前瞻性地开展了相关区域和环境条件下路面工程技术研究。

    研发不易结冰的路面。我省西部高海拔高寒地区,具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特点,冬季路面冰雪灾害频发、易发,比如,每年冬季雅西高速等多条高速公路都不得不实施管制,禁止货车通行。目前应对冰雪灾害管理措施主要是“交通管制+人工巡查+安全提示”,去除冰雪方法主要是“人工或机械除冰雪+撒融雪剂”。团队研发了根据气候条件自动调节低冰点材料释放速率的路面,在冬季快速释放除冰剂、而在夏季基本不释放,同时研发了环路热管技术,就像在路面内部埋设电热毯一样,给路面加热,融冰化雪,结合公路冰雪灾害预警系统,实现了智能化控制,可在冰雪来临前启动,提前融雪化冰。相关成果已在新川九路项目、凉山州S218中冕路、G245线巴金路昭觉至西昌段应用。

    研发更长寿的路面。高海拔高寒地区常年低温、昼夜温差大、紫外辐射强烈,传统路面结构和材料易引起开裂病害,雨雪水沿缝进入路面结构,反复冻融,路面寿命大打折扣。团队开展“四川高原山区沥青路面抗裂技术研究”,建立起高原山区复杂服役环境下沥青路面开裂防治技术体系,编制了四川省地方标准《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南》,并在雅康、汶马等高原山区公路上进行了应用。(记者 王眉灵 朱雪黎

    责任编辑: 范立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