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能源消费步入绿色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之十一

  • 2017年09月20日 16时03分
  • 来源: 省统计局
  • 【字体:
  •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节能降耗工作,有效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能源消费发生了重大变革,能源消费结构向绿色低碳、清洁能源转变,逐渐步入生态文明新时代,为加快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能源消费综合利用效率不断提高

      (一)产业间用能结构优化

      随着全省产业结构由“二三一”转向“三二一”,推动一二三产业的用能结构逐步优化。十八大以来,第二产业依然是全社会能耗的主体,但比重有所降低,2016年第二产业能耗占比比2012年下降了6.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能耗占比提高了2.9个百分点。从用电量情况看,2016年第二产业用电量占比比2012年下降了6.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用电量占比提高了3.9个百分点。

      (二)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依存度降低

      十八大以来,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及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能源消费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全省能源消费弹性系数逐步降低。2012-2016年,四川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长速度一直远低于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速,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呈现逐步趋小的态势,从根本上反映出了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依存度逐步降低,经济增长向低能耗方向发展。

      
    表1:“十八大”以来四川省能源消费弹性系数
    年份 能源消费增速

      (%)
    GDP增速

      (%)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
    2012年 4.46 12.6 0.35
    2013年 4.55 10.0 0.46
    2014年 3.47 8.5 0.41
    2015年 0.05 7.9 0.01
    2016年 2.38 7.7 0.31


      (三)能源加工转换和回收利用效率稳步提高

      十八大以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能源加工转换效率和回收利用效率逐步提高,充分体现了工业企业生产工艺的更新升级以及生产设备的改造完善,极大地提升了全省能源的综合利用率。2016年,全省工业能源加工转换投入8102.3万吨标准煤,产出6377.1万吨标准煤,能源加工转换效率为78.7%,比2012年提高2.3个百分点。其中,热电联产效率为55.6%,比2012年提高14.9个百分点;加工煤制品效率为92.6%,提高10.5个百分点;原煤入洗效率88.4%,提高2.6个百分点;炼焦效率93.9%,提高0.4个百分点。

      全省回收利用能源从2012年的389.4万吨标准煤提高到了2016年的500.5万吨标准煤,累计增长了28.5%。能源回收利用效率从2012年的2.4%提高到了2016年的15.4%,提高了13.0个百分点。

      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全省节能降耗成效显著

      四川高度重视节能减排降碳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将节能降耗作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不断加大节能降耗力度,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减少对能源和资源的过度消耗,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省单位GDP能耗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不断下降,节能降耗成效显著。

      (一)超额完成单位GDP能耗年度目标任务

      经国家统计局核定,十八大以来,四川省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20.1%。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全省单位GDP能耗分别下降4.92%、4.64%、7.25%和4.98%,均超额完成了各年度的全社会节能降耗目标任务,成效十分显著。

      
      (二)工业节能降耗成果突出

      四川工业能源消耗是全社会能源消耗的主体,其能源消耗占全社会的45%左右。十八大以来,大力推进去产能政策措施,加大工业节能技术改造力度,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引入高新技术产业,淘汰落后产能取得重大进展,全省工业节能降耗成果突出。

      经国家统计局核定,十八大以来,四川省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30.96%。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全省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下降6.78%、8.03%、12.05%、8.44%,远远超过了工业节能目标任务,且工业增加值能耗降幅一直高于单位GDP能耗下降幅度,对全社会节能降耗的贡献突出。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绿色能源消费比重上升

      十八大以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全省绿色能源消费比重进一步上升。2016年,全省能源消费总量为20362.1万吨标准煤,累计比2012年增长10.8%,年均增长2.6%,保持了低速增长趋势。从能源消费结构看,煤炭消费比重显著降低,绿色清洁能源消费占比提高,全省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一)水电、天然气等绿色能源消费量大幅增长

      四川主要的能源消费品种为水电、煤炭、天然气和成品油,同时四川也是水电和天然气的生产大省,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十八大以来,全省能源消费由原来的以煤炭消费为主逐步向水电、天然气等绿色清洁能源转变,绿色能源消费比重上升。其中,全省水电消费量(折标准煤后)由2012年的4090.6万吨标准煤增长为2016年的5826.3万吨标准煤,累计增长42.4%;2016年水电消费量占能源消费量的比重为28.61%,比2012年提高6.35个百分点。天然气消费量(折标准煤后)由2012年的1757.1万吨标准煤增加到2016年的2414.9万吨标准煤,累计增长37.4%;2016年天然气消费量占能源消费量的比重为11.86%,比2012年提高2.3个百分点。

      

      
      


      (二)煤炭消费量和占比双双下降

      2016年全省煤炭消费量(折标准煤后)为6946.5万吨标准煤,比2012年减少2231.8万吨标准煤,累计下降24.3%。煤炭消费量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逐年下降,由2012年的49.95%下降至2016年的34.11%,煤炭消费量占比累计降低15.84个百分点。煤炭消费量和占比双降,进一步减少了温室气体和煤烟粉尘排放,减少了环境和大气污染,对全省节能减排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为实现全省“绿水青山”又迈进一步。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能源消费步入绿色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之十一

  • 2017年09月20日 16时03分
  • 来源: 省统计局
  •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节能降耗工作,有效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能源消费发生了重大变革,能源消费结构向绿色低碳、清洁能源转变,逐渐步入生态文明新时代,为加快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能源消费综合利用效率不断提高

      (一)产业间用能结构优化

      随着全省产业结构由“二三一”转向“三二一”,推动一二三产业的用能结构逐步优化。十八大以来,第二产业依然是全社会能耗的主体,但比重有所降低,2016年第二产业能耗占比比2012年下降了6.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能耗占比提高了2.9个百分点。从用电量情况看,2016年第二产业用电量占比比2012年下降了6.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用电量占比提高了3.9个百分点。

      (二)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依存度降低

      十八大以来,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及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能源消费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全省能源消费弹性系数逐步降低。2012-2016年,四川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长速度一直远低于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速,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呈现逐步趋小的态势,从根本上反映出了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依存度逐步降低,经济增长向低能耗方向发展。

      
    表1:“十八大”以来四川省能源消费弹性系数
    年份 能源消费增速

      (%)
    GDP增速

      (%)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
    2012年 4.46 12.6 0.35
    2013年 4.55 10.0 0.46
    2014年 3.47 8.5 0.41
    2015年 0.05 7.9 0.01
    2016年 2.38 7.7 0.31


      (三)能源加工转换和回收利用效率稳步提高

      十八大以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能源加工转换效率和回收利用效率逐步提高,充分体现了工业企业生产工艺的更新升级以及生产设备的改造完善,极大地提升了全省能源的综合利用率。2016年,全省工业能源加工转换投入8102.3万吨标准煤,产出6377.1万吨标准煤,能源加工转换效率为78.7%,比2012年提高2.3个百分点。其中,热电联产效率为55.6%,比2012年提高14.9个百分点;加工煤制品效率为92.6%,提高10.5个百分点;原煤入洗效率88.4%,提高2.6个百分点;炼焦效率93.9%,提高0.4个百分点。

      全省回收利用能源从2012年的389.4万吨标准煤提高到了2016年的500.5万吨标准煤,累计增长了28.5%。能源回收利用效率从2012年的2.4%提高到了2016年的15.4%,提高了13.0个百分点。

      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全省节能降耗成效显著

      四川高度重视节能减排降碳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将节能降耗作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不断加大节能降耗力度,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减少对能源和资源的过度消耗,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省单位GDP能耗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不断下降,节能降耗成效显著。

      (一)超额完成单位GDP能耗年度目标任务

      经国家统计局核定,十八大以来,四川省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20.1%。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全省单位GDP能耗分别下降4.92%、4.64%、7.25%和4.98%,均超额完成了各年度的全社会节能降耗目标任务,成效十分显著。

      
      (二)工业节能降耗成果突出

      四川工业能源消耗是全社会能源消耗的主体,其能源消耗占全社会的45%左右。十八大以来,大力推进去产能政策措施,加大工业节能技术改造力度,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引入高新技术产业,淘汰落后产能取得重大进展,全省工业节能降耗成果突出。

      经国家统计局核定,十八大以来,四川省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30.96%。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全省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下降6.78%、8.03%、12.05%、8.44%,远远超过了工业节能目标任务,且工业增加值能耗降幅一直高于单位GDP能耗下降幅度,对全社会节能降耗的贡献突出。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绿色能源消费比重上升

      十八大以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全省绿色能源消费比重进一步上升。2016年,全省能源消费总量为20362.1万吨标准煤,累计比2012年增长10.8%,年均增长2.6%,保持了低速增长趋势。从能源消费结构看,煤炭消费比重显著降低,绿色清洁能源消费占比提高,全省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一)水电、天然气等绿色能源消费量大幅增长

      四川主要的能源消费品种为水电、煤炭、天然气和成品油,同时四川也是水电和天然气的生产大省,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十八大以来,全省能源消费由原来的以煤炭消费为主逐步向水电、天然气等绿色清洁能源转变,绿色能源消费比重上升。其中,全省水电消费量(折标准煤后)由2012年的4090.6万吨标准煤增长为2016年的5826.3万吨标准煤,累计增长42.4%;2016年水电消费量占能源消费量的比重为28.61%,比2012年提高6.35个百分点。天然气消费量(折标准煤后)由2012年的1757.1万吨标准煤增加到2016年的2414.9万吨标准煤,累计增长37.4%;2016年天然气消费量占能源消费量的比重为11.86%,比2012年提高2.3个百分点。

      

      
      


      (二)煤炭消费量和占比双双下降

      2016年全省煤炭消费量(折标准煤后)为6946.5万吨标准煤,比2012年减少2231.8万吨标准煤,累计下降24.3%。煤炭消费量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逐年下降,由2012年的49.95%下降至2016年的34.11%,煤炭消费量占比累计降低15.84个百分点。煤炭消费量和占比双降,进一步减少了温室气体和煤烟粉尘排放,减少了环境和大气污染,对全省节能减排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为实现全省“绿水青山”又迈进一步。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