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厅积极组织各地搞好灾后农业生产
一是分类指导抓自救。重点加强理沟除淤,及时维修因灾损坏的基础设施,组织发动群众抢时改种夏秋作物。绵阳市已扶苗、洗苗3.5万亩,开沟排湿12万亩,修复水毁农田2100亩,防治农作物病虫害8.6万亩,修复食用菌、蔬菜大棚41个。遂宁市已修复田埂7500公里、机耕便民道46公里,恢复机电提灌设施32处。
二是加强田管促平衡。通过苗情诊断施好追肥,促进受灾作物尽快恢复生长。同时搞好大春病虫防控,降低病虫危害。成都市已在郫县召开灾后恢复农业生产现场会,要求灾区各地做好在田作物特别是蔬菜管理,确保主要农产品市场供应。眉山市组织动员全市582名科技人员实行“三定”(定地点、定面积、定目标)的工作机制,全力以赴开展技术指导,促进作物平衡生长。
三是科学引导搞示范。灾区做好恢复生产所需的种子(种苗)、化肥、农药等调运,组织农业科技人员抓好生产自救示范点(片),示范引导抗灾自救。广元市已组织调运急需的10吨种子(种苗)、500吨化肥、5吨农药等生产物资用于改种补种。德阳市各县(市、区)已规划落实了500-1000亩的集中成片农业生产自救示范片,推动全市农业生产自救工作迅速开展。
四是弥补损失种晚秋。灾区各地早安排、早动手,切实做到面积、种苗、技术、资金、农药、领导“六落实”,因地制宜开发晚秋资源,做到以秋补夏。遂宁市立足全年早谋划,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做好晚秋生产这篇灾后恢复文章,力争全市晚秋粮食面积达到80万亩以上,总产达到10万吨以上。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