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09

逆行征途 攀枝花跑出发展“加速度”

  • 2020年05月09日 07时25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攀枝花中心城区。


    攀西科技城今年推出重大项目60个,总投资273亿元。


    攀枝花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图为市区蓝花楹景观。


    4月,钒钛新城17个新基建项目入选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


    “康养+运动”成为攀枝花新名片。


    化危为机,攀枝花早春蔬菜卖向全国。

       

    5月5日,立夏。金沙江畔的攀枝花市凤凰花开,满城红霞。比花更惊艳的,是城市逆境中奔跑的“加速度”。攀枝花直飞郑州、厦门、济南航线开通,成昆铁路复线米攀段加速建设,攀钢百米钢轨直供印尼雅万高铁,钒钛新城17个新基建项目进入国家盘子,攀枝花电子商务产业园入选“国家级众创空间”,5G产业核心器件生产线落地,港资“攀枝花·铜锣湾时代广场”项目签约……

    从暮春到初夏,短短一个多月,数十项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在这座城市生根、开花、结果。危中寻机,化危为机,攀枝花擦亮“英雄本色”,提升“城市温度”,重装上阵再出发,按下高质量发展“快进键”。

    1

    擦亮本色 重装上阵再出发

    4月17日,又一个写进攀枝花发展历史的日子。四川安宁铁钛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成为攀枝花首家在中小企业板上市的民营企业,又一艘重量级“护卫舰”入列“攀钢航母舰队”。

    55年发展历程中,攀枝花用一个又一个工业发展实绩,赢得了三线建设“英雄城”的荣誉。新时期如何续写城市荣光?接续传承攀枝花工业基因,攀枝花市委高位谋划新形势下攀枝花发展路径,提出“工业不强不叫攀枝花”。

    在这样的发展理念主导下,一年多来,攀枝花既有打破相关制造技术封锁的成果,也有填补国内空白的先例,还实现了电子信息产业“零”突破。

    工业图强离不开龙头引领,攀枝花响亮提出:围绕攀钢这艘“工业航母”,做强产业链上下游和左右端,形成一批配套企业,打造“航母舰队”,与攀钢一起集体“出海”,共同抢占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增强综合竞争力。

    “航母”出征,动力强劲。日前,由攀钢自主研发、从试生产到批量供货不到半个月就完成的出口型道岔钢轨,发往印度尼西亚。作为中国高铁技术“整体出口”的第一单,设计最高时速350公里的印尼雅万高铁项目全部使用攀钢钢轨。

    如今,在我国铁路上,攀钢的PD3钢轨成为标配,我国已投用的高速铁路中超七成高速钢轨产自攀钢。作为世界上覆盖标准最广、规格最多的钢轨生产企业之一,攀钢能够生产世界最高要求和最严标准的钢轨系列产品。

    “护航舰艇”,快速跟进。攀枝花力兴钛业科技有限公司厂区,一个个硕大的蒸馏罐、淋洗罐摆放在氯化车间外等待安装,车间内近4层楼高的氯化炉、收尘器已经安装完成。这个攀枝花新引进的钛金属深加工项目投资30亿元,产品包括钛合金板材、管材等。项目着眼于延伸攀枝花钛产品产业链、提升钛产品附加值,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在攀枝花,正如火如荼推进的钒钛重大项目还有很多:天民钛业100吨低成本高性能钛合金粉末冶金制造中试及产业化项目建成试车;卓越钒业含钒废水资源综合利用环保项目建成运行;山青钒业4000吨五氧化二钒扩能项目建成两条生产线准备调试;攀钢高端钛及钛合金生产线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一支向新而生,向强而长,充满力量的“攀钢航母舰队”正集结“出海”。

    集群出征的岂止“攀钢航母舰队”,“工业强市”目标所指,是一场决胜未来的宏大布局。

    今年1月13日,攀枝花正式提出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努力在新的国家战略中发挥新作用、做出新贡献。

    “再赴国家战略”成为英雄攀枝花再出发的方向。去年7月落子的攀枝花“两城”,则上升为再现英雄荣光的一盘“大棋”。

    “两城”在哪里?站上保安营的山脊,目光所及,东西两侧一片开阔,沿群山伸展,犹如城市“双翼”,钒钛高新区、花城新区坐落其间。

    然而,峡谷起飞,要比在平原地带设定更坚定的方向、拥有更强大的动能。

    4月26日,钒钛新城传来好消息:钒钛新城包装储备的17个总投资237亿元的新基建项目已纳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储备。

    “这17个项目涉及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三大类,目前已开展前期工作,并完善了立项等手续,争取年内开工建设一批。”钒钛高新区(钒钛新城)经济发展局负责人介绍,近期还有10大类、38个钒钛新城建设项目将陆续启动。

    作为攀枝花城市发展的另一“翼”——攀西科技城也把今年确定为“项目建设年”,共推出重大项目60个,总投资273亿元,其中,基础设施类15个,五大区域高地带动类14个,科创及大健康产业类31个。

    9个月砥砺奋进,“两城”建设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钒钛新城成为川西南、滇西北基础功能完善、要素集聚力强的产业园区;攀西科技城生产生活生态配套设施逐步成型。

    让梦想照进现实,“两城”快速成长凭什么?

    “看得见的,是成绩与收获。看不见的,是动力与期盼。”这就是攀枝花人的回答。

    动力,来自于主动融入新时期国家战略大格局的使命担当;期盼,来自于攀枝花人民对更高质量美好生活的向往。

    拨开疫情阴霾,攀枝花按下高质量发展的“快进键”,把“两城”建设的“成绩单”加速转化为再赴国家战略的“入场券”。

    2

    提升温度 “5115”工程号角催征

    4月27日,攀枝花吹响第五届中国康养产业发展论坛“集结号”。这场国家级产业盛会将于年内举办,筹备工作全面启动。

    按照《中国康养产业发展论坛攀枝花共识》,攀枝花和秦皇岛市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争创“一南一北”两个国家级康养产业发展试验区,并轮流举办中国康养产业发展论坛。

    “北有秦皇岛,南有攀枝花”。打响康养牌,攀枝花底气十足。多业融合、快速崛起的康养产业,已成为攀枝花重返国家战略的另一个重要支点。

    如果说,“工业不强不叫攀枝花”体现了攀枝花这座城市的“硬汉”轮廓,那么,蓬勃发展的康养产业则为其赋予了“暖男”气质。借助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富饶丰盛的物产资源,攀枝花在全国率先提出“康养”概念,成为全国康养产业的首倡者、先行者和标准的提供者,目标锁定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

    在攀枝花,“阳光”也可以带来丰厚的“真金白银”。

    2013-2019年,康养产业带动攀枝花游客总量从1040万人次增至3014万人次,年均增长19.4%;带动旅游总收入从102亿元增至415亿元,年均增长26.4%。2019年,康养产业带动全市房地产投资突破100亿元,市外人群购房占比达57.3%。

    2019年底,“阳光”开启了攀枝花转型发展的新篇章。

    闻者向往、来者依恋、居者自豪。沿着这个思路,攀枝花盘点优势,梳理出“养身、养心、养智,避寒、避暑、避霾”6大理念,围绕“一核一带三谷”康养产业布局,全力实施康养文旅“5115”工程,即:加快建设5个国际康养旅游度假区、10个国家级(省级)特色康养村、100个康养旅居地和50个医养结合点。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一度使攀枝花康养按下“暂停键”。而今,随着“5115”工程全面重启,全域康养在这座城市多点开花。

    盐边县红格特色小镇,成为项目集聚的热土。在总规划面积24平方公里的红格国际运动康养·温泉度假区内,现有在建项目15个,其中基础设施项目11个,产业项目4个,概算总投资68.6亿元。目前各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米易县新山傈僳族乡新山村,另有一番如诗风景。作为重点规划的特色康养村之一,已投入4000多万元建成游客接待中心、阿考广场、观景平台、停车场、游客栈道、新山村旅游村寨和傈僳文化展示厅。结合当地独特的少数民族特色旅游资源和新山梯田等自然风光,新山村继续建设“最美古村落”“民族特色旅游村寨”。目前,新山傈僳梯田二期项目建设已经全面铺开,将重点建设一个博物馆,形成一条特色文化旅游街道,增加康养旅游配套设施。

    像新山村一样,全市10个特色康养村都在立足“特色”做文章,打造出村村有亮点、户户有特色的康养村。目前,迤沙拉村、中心村和新山村已被评定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金沙江畔的金雅仙客阳光暖、江水美。作为100个康养旅居地之一,这里既有像公园一样的环境,还有星级酒店般的服务,已成为热门康养场所。与此同时,50个医养结合点之一的康和敏盛正打造国际标准医养融合服务体系……

    随着“5115”工程的全面实施,工业立市的攀枝花不断提升“城市温度”,成为越来越多游子向往的“诗和远方”。

    3

    担当使命 脱贫路上不少一人

    上午10点,与村民们一起采收大蒜;中午12点,来到山梁上的脱贫户家里了解养殖情况;下午2点,走到山坳里的村民家了解饮水情况……

    这是盐边县国胜乡民胜村第一书记方宏近段时间的一天又一天。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如果融入到团队里去,就能发挥意想不到的效果!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的初心就是在生养我的家乡生根,我愿意尽最大力量为家乡父老多做一点实实在在的事情。”方宏说。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陆续有农村居民从凉山州自发搬迁至攀枝花农村山区生活。

    脱贫路上不落下一户一人。攀枝花以国家使命的责任担当和开放包容的姿态接纳搬迁人员,用真心、动真情帮助贫困人口走上脱贫致富路。

    和方宏一样,攀枝花全体党员干部将家乡脱贫当作自己的使命。在这个“大团队”的努力下,2018年底,全市70个贫困村全部退出。

    据了解,攀枝花现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770户44335人(2019年底动态数),其中凉山自发搬迁贫困人口1304户6623人。截至2019年底,已累计脱贫10181户41414人,仅米易县剩余589户2921人凉山自发搬迁贫困人口,将于今年底前脱贫。

    在米易县撒莲镇中心学校,有一支青少年足球队,队员们大多来自凉山自发搬迁贫困家庭。去年6月,这支球队赢得了攀枝花市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甲组冠军,对贫困家庭的孩子来说,踢足球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曾经,为了给家里增添壮劳力,一个名叫刷日约布的孩子一度决定把读书机会留给弟弟,自己回家务农。最终,在攀枝花有关部门、学校和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刷日约布重返校园。“有书读、有球踢。”刷日约布说,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彝族同胞有句谚语:大山爬得越高,视野越广阔。小小的足球承载着孩子们无尽的精力和热情,也成为他们开阔眼界的阶梯。因为参加足球比赛,这些彝族孩子第一次走进城市,拥有了一次与众不同的出彩机会。

    这只是攀枝花帮助凉山自发搬迁贫困群众脱贫无数温暖故事中的一个。

    近年来,攀枝花扎实推进凉山自发搬迁贫困人口精准脱贫工作,用真情帮扶贫困群众,积极争取相关政策和资金支持,深入实施山区教育扶贫工程,让凉山自发搬迁移民随迁适龄子女与当地户籍学生享受同等教育资助,有效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

    攀枝花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紧盯剩余589户2921名贫困人口,6月底前补齐短板,因人、因户制定“一户一册”脱贫计划,精准施策、精准帮扶。出台市级督战方案,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及其他市级领导带队对米易县有减贫任务的4个重点乡镇进行督战。

    脱贫“摘帽”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在仁和区中坝乡,通过党和政府的精准帮扶,今年33岁的邓小兵学会了种植百香果。这个2014年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不仅于2018年成功脱贫,还成为中坝乡的勤劳脱贫示范户。

    在盐边县红果彝族乡松坪子村,脱贫户毛银安首次走上盐边县会议中心大礼堂的讲台,作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报告”。“我靠着脱贫攻坚的好政策,成了远近闻名的‘牛倌儿’,还当上了村里农民夜校的讲师,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毛银安这篇以《握在手里的富裕记在心里的幸福》为题的报告,讲述了他的脱贫故事。

    在米易县撒莲镇金花塘村,凉山自发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集中安置点,村民们把醒目的标语——“共产党瓦吉瓦、人民政府卡莎莎”挂在新建房屋的墙上,表达对党委、政府深深的感谢。

    脱贫攻坚是“战场”,攀枝花的党员干部们用自己的辛苦指数,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幸福日子。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逆行征途 攀枝花跑出发展“加速度”

  • 2020年05月09日 07时25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攀枝花中心城区。


    攀西科技城今年推出重大项目60个,总投资273亿元。


    攀枝花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图为市区蓝花楹景观。


    4月,钒钛新城17个新基建项目入选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


    “康养+运动”成为攀枝花新名片。


    化危为机,攀枝花早春蔬菜卖向全国。

       

    5月5日,立夏。金沙江畔的攀枝花市凤凰花开,满城红霞。比花更惊艳的,是城市逆境中奔跑的“加速度”。攀枝花直飞郑州、厦门、济南航线开通,成昆铁路复线米攀段加速建设,攀钢百米钢轨直供印尼雅万高铁,钒钛新城17个新基建项目进入国家盘子,攀枝花电子商务产业园入选“国家级众创空间”,5G产业核心器件生产线落地,港资“攀枝花·铜锣湾时代广场”项目签约……

    从暮春到初夏,短短一个多月,数十项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在这座城市生根、开花、结果。危中寻机,化危为机,攀枝花擦亮“英雄本色”,提升“城市温度”,重装上阵再出发,按下高质量发展“快进键”。

    1

    擦亮本色 重装上阵再出发

    4月17日,又一个写进攀枝花发展历史的日子。四川安宁铁钛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成为攀枝花首家在中小企业板上市的民营企业,又一艘重量级“护卫舰”入列“攀钢航母舰队”。

    55年发展历程中,攀枝花用一个又一个工业发展实绩,赢得了三线建设“英雄城”的荣誉。新时期如何续写城市荣光?接续传承攀枝花工业基因,攀枝花市委高位谋划新形势下攀枝花发展路径,提出“工业不强不叫攀枝花”。

    在这样的发展理念主导下,一年多来,攀枝花既有打破相关制造技术封锁的成果,也有填补国内空白的先例,还实现了电子信息产业“零”突破。

    工业图强离不开龙头引领,攀枝花响亮提出:围绕攀钢这艘“工业航母”,做强产业链上下游和左右端,形成一批配套企业,打造“航母舰队”,与攀钢一起集体“出海”,共同抢占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增强综合竞争力。

    “航母”出征,动力强劲。日前,由攀钢自主研发、从试生产到批量供货不到半个月就完成的出口型道岔钢轨,发往印度尼西亚。作为中国高铁技术“整体出口”的第一单,设计最高时速350公里的印尼雅万高铁项目全部使用攀钢钢轨。

    如今,在我国铁路上,攀钢的PD3钢轨成为标配,我国已投用的高速铁路中超七成高速钢轨产自攀钢。作为世界上覆盖标准最广、规格最多的钢轨生产企业之一,攀钢能够生产世界最高要求和最严标准的钢轨系列产品。

    “护航舰艇”,快速跟进。攀枝花力兴钛业科技有限公司厂区,一个个硕大的蒸馏罐、淋洗罐摆放在氯化车间外等待安装,车间内近4层楼高的氯化炉、收尘器已经安装完成。这个攀枝花新引进的钛金属深加工项目投资30亿元,产品包括钛合金板材、管材等。项目着眼于延伸攀枝花钛产品产业链、提升钛产品附加值,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在攀枝花,正如火如荼推进的钒钛重大项目还有很多:天民钛业100吨低成本高性能钛合金粉末冶金制造中试及产业化项目建成试车;卓越钒业含钒废水资源综合利用环保项目建成运行;山青钒业4000吨五氧化二钒扩能项目建成两条生产线准备调试;攀钢高端钛及钛合金生产线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一支向新而生,向强而长,充满力量的“攀钢航母舰队”正集结“出海”。

    集群出征的岂止“攀钢航母舰队”,“工业强市”目标所指,是一场决胜未来的宏大布局。

    今年1月13日,攀枝花正式提出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努力在新的国家战略中发挥新作用、做出新贡献。

    “再赴国家战略”成为英雄攀枝花再出发的方向。去年7月落子的攀枝花“两城”,则上升为再现英雄荣光的一盘“大棋”。

    “两城”在哪里?站上保安营的山脊,目光所及,东西两侧一片开阔,沿群山伸展,犹如城市“双翼”,钒钛高新区、花城新区坐落其间。

    然而,峡谷起飞,要比在平原地带设定更坚定的方向、拥有更强大的动能。

    4月26日,钒钛新城传来好消息:钒钛新城包装储备的17个总投资237亿元的新基建项目已纳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储备。

    “这17个项目涉及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三大类,目前已开展前期工作,并完善了立项等手续,争取年内开工建设一批。”钒钛高新区(钒钛新城)经济发展局负责人介绍,近期还有10大类、38个钒钛新城建设项目将陆续启动。

    作为攀枝花城市发展的另一“翼”——攀西科技城也把今年确定为“项目建设年”,共推出重大项目60个,总投资273亿元,其中,基础设施类15个,五大区域高地带动类14个,科创及大健康产业类31个。

    9个月砥砺奋进,“两城”建设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钒钛新城成为川西南、滇西北基础功能完善、要素集聚力强的产业园区;攀西科技城生产生活生态配套设施逐步成型。

    让梦想照进现实,“两城”快速成长凭什么?

    “看得见的,是成绩与收获。看不见的,是动力与期盼。”这就是攀枝花人的回答。

    动力,来自于主动融入新时期国家战略大格局的使命担当;期盼,来自于攀枝花人民对更高质量美好生活的向往。

    拨开疫情阴霾,攀枝花按下高质量发展的“快进键”,把“两城”建设的“成绩单”加速转化为再赴国家战略的“入场券”。

    2

    提升温度 “5115”工程号角催征

    4月27日,攀枝花吹响第五届中国康养产业发展论坛“集结号”。这场国家级产业盛会将于年内举办,筹备工作全面启动。

    按照《中国康养产业发展论坛攀枝花共识》,攀枝花和秦皇岛市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争创“一南一北”两个国家级康养产业发展试验区,并轮流举办中国康养产业发展论坛。

    “北有秦皇岛,南有攀枝花”。打响康养牌,攀枝花底气十足。多业融合、快速崛起的康养产业,已成为攀枝花重返国家战略的另一个重要支点。

    如果说,“工业不强不叫攀枝花”体现了攀枝花这座城市的“硬汉”轮廓,那么,蓬勃发展的康养产业则为其赋予了“暖男”气质。借助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富饶丰盛的物产资源,攀枝花在全国率先提出“康养”概念,成为全国康养产业的首倡者、先行者和标准的提供者,目标锁定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

    在攀枝花,“阳光”也可以带来丰厚的“真金白银”。

    2013-2019年,康养产业带动攀枝花游客总量从1040万人次增至3014万人次,年均增长19.4%;带动旅游总收入从102亿元增至415亿元,年均增长26.4%。2019年,康养产业带动全市房地产投资突破100亿元,市外人群购房占比达57.3%。

    2019年底,“阳光”开启了攀枝花转型发展的新篇章。

    闻者向往、来者依恋、居者自豪。沿着这个思路,攀枝花盘点优势,梳理出“养身、养心、养智,避寒、避暑、避霾”6大理念,围绕“一核一带三谷”康养产业布局,全力实施康养文旅“5115”工程,即:加快建设5个国际康养旅游度假区、10个国家级(省级)特色康养村、100个康养旅居地和50个医养结合点。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一度使攀枝花康养按下“暂停键”。而今,随着“5115”工程全面重启,全域康养在这座城市多点开花。

    盐边县红格特色小镇,成为项目集聚的热土。在总规划面积24平方公里的红格国际运动康养·温泉度假区内,现有在建项目15个,其中基础设施项目11个,产业项目4个,概算总投资68.6亿元。目前各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米易县新山傈僳族乡新山村,另有一番如诗风景。作为重点规划的特色康养村之一,已投入4000多万元建成游客接待中心、阿考广场、观景平台、停车场、游客栈道、新山村旅游村寨和傈僳文化展示厅。结合当地独特的少数民族特色旅游资源和新山梯田等自然风光,新山村继续建设“最美古村落”“民族特色旅游村寨”。目前,新山傈僳梯田二期项目建设已经全面铺开,将重点建设一个博物馆,形成一条特色文化旅游街道,增加康养旅游配套设施。

    像新山村一样,全市10个特色康养村都在立足“特色”做文章,打造出村村有亮点、户户有特色的康养村。目前,迤沙拉村、中心村和新山村已被评定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金沙江畔的金雅仙客阳光暖、江水美。作为100个康养旅居地之一,这里既有像公园一样的环境,还有星级酒店般的服务,已成为热门康养场所。与此同时,50个医养结合点之一的康和敏盛正打造国际标准医养融合服务体系……

    随着“5115”工程的全面实施,工业立市的攀枝花不断提升“城市温度”,成为越来越多游子向往的“诗和远方”。

    3

    担当使命 脱贫路上不少一人

    上午10点,与村民们一起采收大蒜;中午12点,来到山梁上的脱贫户家里了解养殖情况;下午2点,走到山坳里的村民家了解饮水情况……

    这是盐边县国胜乡民胜村第一书记方宏近段时间的一天又一天。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如果融入到团队里去,就能发挥意想不到的效果!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的初心就是在生养我的家乡生根,我愿意尽最大力量为家乡父老多做一点实实在在的事情。”方宏说。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陆续有农村居民从凉山州自发搬迁至攀枝花农村山区生活。

    脱贫路上不落下一户一人。攀枝花以国家使命的责任担当和开放包容的姿态接纳搬迁人员,用真心、动真情帮助贫困人口走上脱贫致富路。

    和方宏一样,攀枝花全体党员干部将家乡脱贫当作自己的使命。在这个“大团队”的努力下,2018年底,全市70个贫困村全部退出。

    据了解,攀枝花现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770户44335人(2019年底动态数),其中凉山自发搬迁贫困人口1304户6623人。截至2019年底,已累计脱贫10181户41414人,仅米易县剩余589户2921人凉山自发搬迁贫困人口,将于今年底前脱贫。

    在米易县撒莲镇中心学校,有一支青少年足球队,队员们大多来自凉山自发搬迁贫困家庭。去年6月,这支球队赢得了攀枝花市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甲组冠军,对贫困家庭的孩子来说,踢足球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曾经,为了给家里增添壮劳力,一个名叫刷日约布的孩子一度决定把读书机会留给弟弟,自己回家务农。最终,在攀枝花有关部门、学校和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刷日约布重返校园。“有书读、有球踢。”刷日约布说,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彝族同胞有句谚语:大山爬得越高,视野越广阔。小小的足球承载着孩子们无尽的精力和热情,也成为他们开阔眼界的阶梯。因为参加足球比赛,这些彝族孩子第一次走进城市,拥有了一次与众不同的出彩机会。

    这只是攀枝花帮助凉山自发搬迁贫困群众脱贫无数温暖故事中的一个。

    近年来,攀枝花扎实推进凉山自发搬迁贫困人口精准脱贫工作,用真情帮扶贫困群众,积极争取相关政策和资金支持,深入实施山区教育扶贫工程,让凉山自发搬迁移民随迁适龄子女与当地户籍学生享受同等教育资助,有效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

    攀枝花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紧盯剩余589户2921名贫困人口,6月底前补齐短板,因人、因户制定“一户一册”脱贫计划,精准施策、精准帮扶。出台市级督战方案,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及其他市级领导带队对米易县有减贫任务的4个重点乡镇进行督战。

    脱贫“摘帽”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在仁和区中坝乡,通过党和政府的精准帮扶,今年33岁的邓小兵学会了种植百香果。这个2014年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不仅于2018年成功脱贫,还成为中坝乡的勤劳脱贫示范户。

    在盐边县红果彝族乡松坪子村,脱贫户毛银安首次走上盐边县会议中心大礼堂的讲台,作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报告”。“我靠着脱贫攻坚的好政策,成了远近闻名的‘牛倌儿’,还当上了村里农民夜校的讲师,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毛银安这篇以《握在手里的富裕记在心里的幸福》为题的报告,讲述了他的脱贫故事。

    在米易县撒莲镇金花塘村,凉山自发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集中安置点,村民们把醒目的标语——“共产党瓦吉瓦、人民政府卡莎莎”挂在新建房屋的墙上,表达对党委、政府深深的感谢。

    脱贫攻坚是“战场”,攀枝花的党员干部们用自己的辛苦指数,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幸福日子。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