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脱贫攻坚简报2019年第108期

  • 2020年03月26日 14时19分
  • 来源: 省扶贫开发局
  • 【字体:
  • 屏山县加快建设浙川纺织产业扶贫协作示范园

    近年来,屏山县全面落实中央“东西扶贫协作”部署,加强与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合作,共建浙川纺织产业扶贫协作示范园。目前,园区签约入驻纺织企业20家,总投资达103亿元;2018年实现产值20亿元,吸纳当地群众4000余人就业,其中贫困户385户,有效带动1373人脱贫。浙川纺织产业扶贫协作示范园被评为“全国纺织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四川省首批特色产业基地”。

    一、协作谋发展。一是分析研判明路径。深刻分析屏山县工业基础薄弱、园区建设落后、支柱产业欠缺等县情,抢抓东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转移输出机遇。屏山县与海盐县多次会商研判,立足屏山县资源禀赋、扶持电价、土地和劳动力等资源优势,结合海盐县纺织龙头企业多、市场竞争力强优势,在屏山县共建“浙川纺织产业扶贫协作示范园”,打造西南最大的生物基纺织特色产业基地,力争到2025年,纺织产业产值达400亿元、利税12亿元,解决就业3万人。二是高位推动抓落实。川浙两省主要领导率党政代表团互访、商谈对口帮扶、谋划产业扶贫协作后,宜宾和嘉兴两市领导在半年内6次率团互访,推动落实商定事项,共同签署《共建浙川纺织产业扶贫协作示范园合作协议》,编制《宜宾市千亿纺织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屏山和海盐两县党政代表团多次对接,细化省市议定和达成事项,并逐一落实。三是完善机制强协同。建立市县层面定期互访、考察、函电沟通机制,每半年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实地调研至少1次,每季度召开常务副县长联席会议1次以上,每月屏山海盐视频连线会商1次,协调解决问题,两县发改、扶贫等部门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抓好落实。

    二、协作建园区。一是建优基础设施。海盐县派出住建、规划骨干力量,驻点协助示范园规划、建设。在屏山县江北王场产业园区,规划2平方公里弹性用地和5平方公里建设用地。市级提供10亿元融资担保,屏山县发行债券1.05亿元,采取直投、PPP融资等方式,完善“五通一平”基础,配套建设货运码头、道路管网、污水处理厂等设施,提供多层厂房代建和个性设计服务。二是创优园区管理。借鉴嘉兴市、海盐县纺织产业园区的成熟管理经验,探索“园中园”管理模式。专设浙川纺织园区管委会,将兴库建设公司划归园区管理,采取“管委会+公司”方式运行,兴库建设公司以市场化方式承接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负责园区企业投融资和关联中介服务。设立3000万元扶贫协作基金池,支持园区管理服务及贫困户在园区公益性岗位就业。实行园区绩效考核比县级机关人均高20%的激励政策,调动干事激情。三是配优要素保障。依托向家坝电站“留存电”特殊电价优势,企业用电成本降低约50%;协调丝丽雅集团为园区企业提供粘胶长丝、涤纶短纤等原料,每吨节约成本900元;构建“政校企”劳动力供给模式,与海盐县共建培训基地26个,采取对口输出培训,待成为岗位熟手后引回园区就业;海盐县派出4名骨干教师到屏山指导专业设置、实训基地建设;企业设备调试维护、生产工艺创新由海盐县精派专业人才全程指导;海盐县优配15名懂经济、有产业园管理经验的干部蹲点园区,屏山县选派42名干部到海盐县学习后轮流到园区挂职。

    三、协作强招商。一是驻点推介招商。以嘉兴市为中心,以纺织企业为主攻目标,在浙江设置招商常驻点9个,选配骨干力量开展常态化、点对点招商。市级层面每年举办春秋两季纺织产业专题招商,县级层面四季推介招商,共同搭建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论坛等多层次招商推介、投资促进平台。2017年以来,驻点招商走访纺织类企业246家,两地共同举办大型推介招商18次,成功引入浙江浪莎、嘉兴天华等纺织龙头企业。二是联合组队招商。市县选派干部27人与嘉兴市组建5个屏海联合招商队,每年落实500万元专项经费。依托资源优势,深化与中国纱线网、中纺联等全国知名行业商(协)会对接合作,重点赴珠三角、长三角等重点区域开展跨区域联合招商。2017年以来,联合招商队对接重要商(协)会30个,成功招商落户沈阳弘曲、江苏正信喷织等企业16家。三是龙头示范招商。突出龙头引领、示范带动、以强招强,避免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入园和小规模、同质、同业竞争。参照浙江“亩均论英雄”标准,亩均税收15万元以下的项目不引进,设备落后的企业不引进。2017年以来,签约企业平均投资规模超5亿元,95%的企业采用日本、德国先进设备,纺纱企业年平均产能超20万锭,建成企业年平均利润率达12%以上,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倍。同时,与中国纺机集团、恒天集团等总投资近120亿元的重大项目达成投资意向。

    四、协作优环境。一是政策保障服务。海盐、屏山两县共同研究制定加快工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意见,在用地、用工等方面落实保障。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工业用地项目按5.6万元/亩计价,土地出让期限延长至50年;新建生产厂房3层以上按600元/平方米补贴;企业购置进口设备,给予设备购置价款5%一次性补贴。招录屏山籍职工,给予每人每月200元稳岗补贴。嘉兴市对浙江入园企业的支持政策承诺兑现“背书”,宜宾市每年设立不少于8000万元的工业发展专项基金,确保优惠政策持续兑现。二是政务集成服务。学习浙江“放管服”改革、“最多跑一次”政务服务先进经验,打造“店小二”式优质政务服务。在园区设立行政审批中心,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服务,建立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和投诉快速反应机制,变“人员跑”为“数据跑”;实行一窗受理、多部门联合分类审批、限时办结模式,实行“全程代办、一项一人、一张清单跑到底”;对重点项目确定项目服务专员负责办理审批手续。三是市场产销服务。依托嘉兴市销售市场“借船出海”,着力消解入园企业生产原料和产品销售担忧。屏山纺织园区企业负责连接生产端,海盐县纺织企业负责连接销售端。依托宜宾市建设综合保税区、国家临时开放口岸、临港多式联运国际物流中心等条件,共享丝丽雅“宜宾南向国际货运班列”,积极开拓东南亚、欧洲和非洲等国际市场。

    责任编辑: 杨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脱贫攻坚简报2019年第108期

  • 2020年03月26日 14时19分
  • 来源: 省扶贫开发局
  • 屏山县加快建设浙川纺织产业扶贫协作示范园

    近年来,屏山县全面落实中央“东西扶贫协作”部署,加强与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合作,共建浙川纺织产业扶贫协作示范园。目前,园区签约入驻纺织企业20家,总投资达103亿元;2018年实现产值20亿元,吸纳当地群众4000余人就业,其中贫困户385户,有效带动1373人脱贫。浙川纺织产业扶贫协作示范园被评为“全国纺织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四川省首批特色产业基地”。

    一、协作谋发展。一是分析研判明路径。深刻分析屏山县工业基础薄弱、园区建设落后、支柱产业欠缺等县情,抢抓东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转移输出机遇。屏山县与海盐县多次会商研判,立足屏山县资源禀赋、扶持电价、土地和劳动力等资源优势,结合海盐县纺织龙头企业多、市场竞争力强优势,在屏山县共建“浙川纺织产业扶贫协作示范园”,打造西南最大的生物基纺织特色产业基地,力争到2025年,纺织产业产值达400亿元、利税12亿元,解决就业3万人。二是高位推动抓落实。川浙两省主要领导率党政代表团互访、商谈对口帮扶、谋划产业扶贫协作后,宜宾和嘉兴两市领导在半年内6次率团互访,推动落实商定事项,共同签署《共建浙川纺织产业扶贫协作示范园合作协议》,编制《宜宾市千亿纺织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屏山和海盐两县党政代表团多次对接,细化省市议定和达成事项,并逐一落实。三是完善机制强协同。建立市县层面定期互访、考察、函电沟通机制,每半年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实地调研至少1次,每季度召开常务副县长联席会议1次以上,每月屏山海盐视频连线会商1次,协调解决问题,两县发改、扶贫等部门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抓好落实。

    二、协作建园区。一是建优基础设施。海盐县派出住建、规划骨干力量,驻点协助示范园规划、建设。在屏山县江北王场产业园区,规划2平方公里弹性用地和5平方公里建设用地。市级提供10亿元融资担保,屏山县发行债券1.05亿元,采取直投、PPP融资等方式,完善“五通一平”基础,配套建设货运码头、道路管网、污水处理厂等设施,提供多层厂房代建和个性设计服务。二是创优园区管理。借鉴嘉兴市、海盐县纺织产业园区的成熟管理经验,探索“园中园”管理模式。专设浙川纺织园区管委会,将兴库建设公司划归园区管理,采取“管委会+公司”方式运行,兴库建设公司以市场化方式承接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负责园区企业投融资和关联中介服务。设立3000万元扶贫协作基金池,支持园区管理服务及贫困户在园区公益性岗位就业。实行园区绩效考核比县级机关人均高20%的激励政策,调动干事激情。三是配优要素保障。依托向家坝电站“留存电”特殊电价优势,企业用电成本降低约50%;协调丝丽雅集团为园区企业提供粘胶长丝、涤纶短纤等原料,每吨节约成本900元;构建“政校企”劳动力供给模式,与海盐县共建培训基地26个,采取对口输出培训,待成为岗位熟手后引回园区就业;海盐县派出4名骨干教师到屏山指导专业设置、实训基地建设;企业设备调试维护、生产工艺创新由海盐县精派专业人才全程指导;海盐县优配15名懂经济、有产业园管理经验的干部蹲点园区,屏山县选派42名干部到海盐县学习后轮流到园区挂职。

    三、协作强招商。一是驻点推介招商。以嘉兴市为中心,以纺织企业为主攻目标,在浙江设置招商常驻点9个,选配骨干力量开展常态化、点对点招商。市级层面每年举办春秋两季纺织产业专题招商,县级层面四季推介招商,共同搭建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论坛等多层次招商推介、投资促进平台。2017年以来,驻点招商走访纺织类企业246家,两地共同举办大型推介招商18次,成功引入浙江浪莎、嘉兴天华等纺织龙头企业。二是联合组队招商。市县选派干部27人与嘉兴市组建5个屏海联合招商队,每年落实500万元专项经费。依托资源优势,深化与中国纱线网、中纺联等全国知名行业商(协)会对接合作,重点赴珠三角、长三角等重点区域开展跨区域联合招商。2017年以来,联合招商队对接重要商(协)会30个,成功招商落户沈阳弘曲、江苏正信喷织等企业16家。三是龙头示范招商。突出龙头引领、示范带动、以强招强,避免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入园和小规模、同质、同业竞争。参照浙江“亩均论英雄”标准,亩均税收15万元以下的项目不引进,设备落后的企业不引进。2017年以来,签约企业平均投资规模超5亿元,95%的企业采用日本、德国先进设备,纺纱企业年平均产能超20万锭,建成企业年平均利润率达12%以上,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倍。同时,与中国纺机集团、恒天集团等总投资近120亿元的重大项目达成投资意向。

    四、协作优环境。一是政策保障服务。海盐、屏山两县共同研究制定加快工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意见,在用地、用工等方面落实保障。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工业用地项目按5.6万元/亩计价,土地出让期限延长至50年;新建生产厂房3层以上按600元/平方米补贴;企业购置进口设备,给予设备购置价款5%一次性补贴。招录屏山籍职工,给予每人每月200元稳岗补贴。嘉兴市对浙江入园企业的支持政策承诺兑现“背书”,宜宾市每年设立不少于8000万元的工业发展专项基金,确保优惠政策持续兑现。二是政务集成服务。学习浙江“放管服”改革、“最多跑一次”政务服务先进经验,打造“店小二”式优质政务服务。在园区设立行政审批中心,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服务,建立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和投诉快速反应机制,变“人员跑”为“数据跑”;实行一窗受理、多部门联合分类审批、限时办结模式,实行“全程代办、一项一人、一张清单跑到底”;对重点项目确定项目服务专员负责办理审批手续。三是市场产销服务。依托嘉兴市销售市场“借船出海”,着力消解入园企业生产原料和产品销售担忧。屏山纺织园区企业负责连接生产端,海盐县纺织企业负责连接销售端。依托宜宾市建设综合保税区、国家临时开放口岸、临港多式联运国际物流中心等条件,共享丝丽雅“宜宾南向国际货运班列”,积极开拓东南亚、欧洲和非洲等国际市场。

    责任编辑: 杨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