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04

我校新增4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 2020年12月04日 10时24分
  •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网站
  • 【字体:
  • 日前,教育部发布《关于公布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的通知》,共认定5118门课程(含1559门原2017年、2018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其中,线上一流课程1875门(新增717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728门(新增327门),线下一流课程1463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868门,社会实践一流课程184门。此次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工作,是2018年新时代中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启动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双万计划”以来,国家级五大“金课”首次一并亮相。

    我校继2018年周建芳老师主持建设的《信息素养:效率提升与终身学习的新引擎》课程被认定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此次新增4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包括周伟老师主持建设的《传统建筑榫卯结构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入选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戴剑飞老师主持建设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和廖磊老师主持建设的《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入选线下一流课程,周建芳老师主持建设的《信息素养与终身学习》课程入选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长期以来,我校高度重视课程建设工作,在原有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基础上,积极开展国家一流课程建设的申报和建设工作。下一步,学校将继续按照《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9〕8号)文件精神,在持续推进原有课程资源建设与应用的同时,加强在线课程运行情况的监督和管理,深入探索线上学习与线下课堂的有效融合;继续坚持“两性一度”(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标准;继续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按照“金课”的建设要求,加强在线开放课程、虚拟仿真项目、混合式课程、线下金课、社会实践课程等系列课程建设,持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推进“学习革命”向“质量革命”纵深发展。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我校新增4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 2020年12月04日 10时24分
  •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网站
  • 日前,教育部发布《关于公布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的通知》,共认定5118门课程(含1559门原2017年、2018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其中,线上一流课程1875门(新增717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728门(新增327门),线下一流课程1463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868门,社会实践一流课程184门。此次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工作,是2018年新时代中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启动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双万计划”以来,国家级五大“金课”首次一并亮相。

    我校继2018年周建芳老师主持建设的《信息素养:效率提升与终身学习的新引擎》课程被认定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此次新增4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包括周伟老师主持建设的《传统建筑榫卯结构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入选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戴剑飞老师主持建设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和廖磊老师主持建设的《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入选线下一流课程,周建芳老师主持建设的《信息素养与终身学习》课程入选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长期以来,我校高度重视课程建设工作,在原有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基础上,积极开展国家一流课程建设的申报和建设工作。下一步,学校将继续按照《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9〕8号)文件精神,在持续推进原有课程资源建设与应用的同时,加强在线课程运行情况的监督和管理,深入探索线上学习与线下课堂的有效融合;继续坚持“两性一度”(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标准;继续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按照“金课”的建设要求,加强在线开放课程、虚拟仿真项目、混合式课程、线下金课、社会实践课程等系列课程建设,持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推进“学习革命”向“质量革命”纵深发展。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