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脱贫攻坚简报2018年第114期

  • 2018年09月20日 12时18分
  • 来源: 省扶贫移民局
  • 【字体:
  • 四川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8年9月18日

    旺苍县深化农业供给改革

    全面提升脱贫质量

      近年来,广元市旺苍县始终把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增强助农增收新动能、实现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坚持以调优产业结构、提高产业品质、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利益联结为抓手,主攻绿色、有机、高效农业,全面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着力打造全链产业集群,增收骨干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助力脱贫奔康质量不断提升。

      一、坚持市场导向,调优产业结构促转型

      一是优化发展思路。坚持“农业+”融合发展理念,立足自然禀赋和产业基础,聚焦农业三大功能区独特优势,围绕茶叶、核桃、中药材、畜牧“四大”主导产业,明确提出“巩固绿茶、猛烈发展黄茶,稳定核桃规模、提高产品质效,大力发展道地中药材,突破性发展肉牛羊土鸡”的主导产业发展思路,计划到2020年,全县茶叶、核桃、道地中药材种植规模达到150万亩(其中黄茶种植规模达到5万亩),实现产值100亿元,建成全国最大的黄茶基地、西部道地中药材康养示范基地、川东北生态畜牧业生产示范区。二是优化产业布局。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集成要素优化集聚,科学布局产业发展空间,编制出台2017—2020年黄茶、道地中药材、核桃品改、特色山珍、生态康养、木本油料生产及精深加工等11个农业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了“四大”主导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重点乡镇、中心村社。三是优化品种搭配。大力引进培育和推广中黄1号、龙井长叶、旺核2号、小柴胡、川藏黑猪、大耳山羊等独具市场竞争力的名优特新产业品种,连片改造低质低效茶园、核桃园、特色水果园,全面普及道地中药材种植技术,不断优化畜禽良繁体系,促进农业产业品种换代升级。四是优化生产方式。注重绿色高效生产,突出资源循环利用,大力推行“生态养殖+沼气+绿色种植”“林-草(沼)-畜(禽)”“林下种养”“稻鱼共生”“藕鱼虾连养”等生态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产业基地小循环、产业园区中循环、全县产业大循环,有力促进了产业与生态友好发展。目前,已建成农业产业生态循环示范片50个、林下特色种养示范基地30个、产旅融合示范片12个,规模达70余万亩。

      二、坚持融合发展,调优产业品质促高效

      一是创新“三园”联建提升产业质效。大力推动“三园”联动建设,累计建成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17个、“一村一品”产业示范园69个、户办特色微庭园2.1万个;充分发挥园区产业集中、管护方便的优势,高度集成即时气象、视频监管、测土配方施肥等“十大系统”,充分运用精准感应、信息传输、自动控制等物联网现代新技术,实现园区生产信息化、自动化、机械化,有效提升了产业质效。二是培强新型主体带动农户经营。创新内培外引并举的方式,大力培育和引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广大农户借力新型经营主体的资金、技术优势,采取入股、托管、共管等方式,积极参与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合社、家庭农场、农业社会化服务超市等各类新型经营主体4300余个,带动9.86万户农户进行产业化经营,有效破解了个户产业提质增效难的瓶颈。三是培育新兴业态放大综合效益。深入挖掘文化旅游资源,全力推进农业产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融合,着力打造高阳坡千年贡茶园、木门有机茶叶主题公园等茶文化旅游精品,研发茶糕点、茶饮料、中药材保健酒等新产品,挖掘核桃雕艺、茶艺表演等文化产品,拓展采摘体验、游览观光、茶氧茶浴等生态旅游康养产品,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放大产业附加值,提升产业综合效益。四是发展农村电商拓展销售渠道。抓住创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契机,借力互联网、大数据、云平台优势,着力推进“私人定制”“QQ农场”和网销旅游等农村电商服务,不断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确保优质产品产得出、卖得好。截至目前,共建成特色产业重点村、中心村和贫困村电商服务网点260个、物流集配中心2个,实现了一店带一村、一店带多户、电商服务全覆盖,全县电商销售产值实现8.5亿元。

      三、坚持改革驱动,全面释放活力促发展

      一是科学制定改革方案。制定《旺苍县2017年农村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旺苍县2017—2020年农业供给侧改革实施方案》,围绕建基地、搞加工、创品牌,规范建立了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改革试点、农村资产股份制改革、林权抵押等改革台账,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增强农业产业发展活力。二是集聚盘活农村资源。在基本完成农村产权“七权”同确的基础上,全域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积极盘活土地、林地等农村要素资源,配套林权流转、登记、评估、抵押等改革措施,加快土地向现代农业园区、产业集聚区、新型经营主体集聚,累计流转土地、林地104.9万亩,带动发展茶叶、核桃、杜仲等特色产业100余万亩、畜牧养殖3O0余万头(只)。三是不断壮大集体经济。按照“一司二社”组织架构模式,在全县352个行政村全面推开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着力构建政经分离、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村级集体经济现代治理结构,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全县所有行政村均组建了村级经济股份联合社,30个退出贫困村集体经济人均收入达33元。四是积极探索金融改革。积极探索农村金融改革,创新撬动资金、资本集聚投向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域,持续壮大农业产业,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目前,成功探索出了林权抵押、水价收入变股金、畜禽活体质押、林业金融供给侧改革、扶贫信贷+扶贫再贷款等农村合作金融改革模式,累计创新撬动各类资金7.5亿元投入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释放了农村发展活力。

      四、坚持助农增收,创新利益联结促脱贫

      一是创新“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利益联结。依托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经济合作社、经济合作社“一司二社”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切实把集体资源、资产、资金“三资”和农业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园区建设项目资金量化到集体经济组织,带动农户发展“四大”主导产业,产业收益按照“334”的比例分配给村集体、贫困户和其他农户,切实增加农户财产性收益。二是创新“新型经营主体+农户”利益联结。鼓励引导农户以土地、产业园和产业扶持资金、扶贫小额信贷资金等方式,入股新型经营主体,形成稳定利益联结,确保农户长期获得稳定收益。目前,全县4300余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带动农户发展特色产业12.3万亩,其中贫困户8214户发展特色产业3.2万亩,农业企业与农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受益覆盖面达到85%。三是创新“产业服务协会+农户”利益联结。针对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空心村”“留守村”发展产业面临困境的实际问题,注重发挥本地产业服务协会的作用,积极运用可视系统和手机APP终端等信息化智能手段,实行远程托管管护,有效解决了外出务工农户发展产业“缺劳力、缺技术”的难题。截至目前,全县7200余户外出务工农户的2.6万亩产业园实现了托管。四是创新“新型发展业态+农户”利益联结。立足新产业新业态优势,依托互联网平台和生产可视系统,全域开展私人高端产品定制业务,着力提高农户收益,扩大产业经济效益。全县私人订制茶园、核桃园、中药材园95亩,113户农户预计可实现收益100余万元,农户返包管护“私人定制茶园”实现二次收益12万元。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脱贫攻坚简报2018年第114期

  • 2018年09月20日 12时18分
  • 来源: 省扶贫移民局
  • 四川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8年9月18日

    旺苍县深化农业供给改革

    全面提升脱贫质量

      近年来,广元市旺苍县始终把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增强助农增收新动能、实现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坚持以调优产业结构、提高产业品质、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利益联结为抓手,主攻绿色、有机、高效农业,全面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着力打造全链产业集群,增收骨干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助力脱贫奔康质量不断提升。

      一、坚持市场导向,调优产业结构促转型

      一是优化发展思路。坚持“农业+”融合发展理念,立足自然禀赋和产业基础,聚焦农业三大功能区独特优势,围绕茶叶、核桃、中药材、畜牧“四大”主导产业,明确提出“巩固绿茶、猛烈发展黄茶,稳定核桃规模、提高产品质效,大力发展道地中药材,突破性发展肉牛羊土鸡”的主导产业发展思路,计划到2020年,全县茶叶、核桃、道地中药材种植规模达到150万亩(其中黄茶种植规模达到5万亩),实现产值100亿元,建成全国最大的黄茶基地、西部道地中药材康养示范基地、川东北生态畜牧业生产示范区。二是优化产业布局。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集成要素优化集聚,科学布局产业发展空间,编制出台2017—2020年黄茶、道地中药材、核桃品改、特色山珍、生态康养、木本油料生产及精深加工等11个农业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了“四大”主导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重点乡镇、中心村社。三是优化品种搭配。大力引进培育和推广中黄1号、龙井长叶、旺核2号、小柴胡、川藏黑猪、大耳山羊等独具市场竞争力的名优特新产业品种,连片改造低质低效茶园、核桃园、特色水果园,全面普及道地中药材种植技术,不断优化畜禽良繁体系,促进农业产业品种换代升级。四是优化生产方式。注重绿色高效生产,突出资源循环利用,大力推行“生态养殖+沼气+绿色种植”“林-草(沼)-畜(禽)”“林下种养”“稻鱼共生”“藕鱼虾连养”等生态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产业基地小循环、产业园区中循环、全县产业大循环,有力促进了产业与生态友好发展。目前,已建成农业产业生态循环示范片50个、林下特色种养示范基地30个、产旅融合示范片12个,规模达70余万亩。

      二、坚持融合发展,调优产业品质促高效

      一是创新“三园”联建提升产业质效。大力推动“三园”联动建设,累计建成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17个、“一村一品”产业示范园69个、户办特色微庭园2.1万个;充分发挥园区产业集中、管护方便的优势,高度集成即时气象、视频监管、测土配方施肥等“十大系统”,充分运用精准感应、信息传输、自动控制等物联网现代新技术,实现园区生产信息化、自动化、机械化,有效提升了产业质效。二是培强新型主体带动农户经营。创新内培外引并举的方式,大力培育和引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广大农户借力新型经营主体的资金、技术优势,采取入股、托管、共管等方式,积极参与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合社、家庭农场、农业社会化服务超市等各类新型经营主体4300余个,带动9.86万户农户进行产业化经营,有效破解了个户产业提质增效难的瓶颈。三是培育新兴业态放大综合效益。深入挖掘文化旅游资源,全力推进农业产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融合,着力打造高阳坡千年贡茶园、木门有机茶叶主题公园等茶文化旅游精品,研发茶糕点、茶饮料、中药材保健酒等新产品,挖掘核桃雕艺、茶艺表演等文化产品,拓展采摘体验、游览观光、茶氧茶浴等生态旅游康养产品,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放大产业附加值,提升产业综合效益。四是发展农村电商拓展销售渠道。抓住创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契机,借力互联网、大数据、云平台优势,着力推进“私人定制”“QQ农场”和网销旅游等农村电商服务,不断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确保优质产品产得出、卖得好。截至目前,共建成特色产业重点村、中心村和贫困村电商服务网点260个、物流集配中心2个,实现了一店带一村、一店带多户、电商服务全覆盖,全县电商销售产值实现8.5亿元。

      三、坚持改革驱动,全面释放活力促发展

      一是科学制定改革方案。制定《旺苍县2017年农村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旺苍县2017—2020年农业供给侧改革实施方案》,围绕建基地、搞加工、创品牌,规范建立了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改革试点、农村资产股份制改革、林权抵押等改革台账,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增强农业产业发展活力。二是集聚盘活农村资源。在基本完成农村产权“七权”同确的基础上,全域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积极盘活土地、林地等农村要素资源,配套林权流转、登记、评估、抵押等改革措施,加快土地向现代农业园区、产业集聚区、新型经营主体集聚,累计流转土地、林地104.9万亩,带动发展茶叶、核桃、杜仲等特色产业100余万亩、畜牧养殖3O0余万头(只)。三是不断壮大集体经济。按照“一司二社”组织架构模式,在全县352个行政村全面推开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着力构建政经分离、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村级集体经济现代治理结构,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全县所有行政村均组建了村级经济股份联合社,30个退出贫困村集体经济人均收入达33元。四是积极探索金融改革。积极探索农村金融改革,创新撬动资金、资本集聚投向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域,持续壮大农业产业,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目前,成功探索出了林权抵押、水价收入变股金、畜禽活体质押、林业金融供给侧改革、扶贫信贷+扶贫再贷款等农村合作金融改革模式,累计创新撬动各类资金7.5亿元投入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释放了农村发展活力。

      四、坚持助农增收,创新利益联结促脱贫

      一是创新“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利益联结。依托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经济合作社、经济合作社“一司二社”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切实把集体资源、资产、资金“三资”和农业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园区建设项目资金量化到集体经济组织,带动农户发展“四大”主导产业,产业收益按照“334”的比例分配给村集体、贫困户和其他农户,切实增加农户财产性收益。二是创新“新型经营主体+农户”利益联结。鼓励引导农户以土地、产业园和产业扶持资金、扶贫小额信贷资金等方式,入股新型经营主体,形成稳定利益联结,确保农户长期获得稳定收益。目前,全县4300余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带动农户发展特色产业12.3万亩,其中贫困户8214户发展特色产业3.2万亩,农业企业与农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受益覆盖面达到85%。三是创新“产业服务协会+农户”利益联结。针对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空心村”“留守村”发展产业面临困境的实际问题,注重发挥本地产业服务协会的作用,积极运用可视系统和手机APP终端等信息化智能手段,实行远程托管管护,有效解决了外出务工农户发展产业“缺劳力、缺技术”的难题。截至目前,全县7200余户外出务工农户的2.6万亩产业园实现了托管。四是创新“新型发展业态+农户”利益联结。立足新产业新业态优势,依托互联网平台和生产可视系统,全域开展私人高端产品定制业务,着力提高农户收益,扩大产业经济效益。全县私人订制茶园、核桃园、中药材园95亩,113户农户预计可实现收益100余万元,农户返包管护“私人定制茶园”实现二次收益12万元。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