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脱贫攻坚简报2017年第113期

  • 2017年08月26日 17时23分
  • 来源: 省扶贫移民局
  • 【字体:
  • 四川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7年8月16日

      按:广元市苍溪县通过建设现代田园使贫困户富起来、生态庭园使村居环境美起来、文化公园使公共服务好起来,推动“三园”融合发展的创新做法得到中央媒体的点赞。现将苍溪经验做法印发,供各地参考借鉴。

    走在“三园”共建共融的脱贫路上

    ——苍溪县以“三园”建设助力脱贫攻坚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元市苍溪县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省委“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重要决策部署,坚定绿色发展理念,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攻方向,以推进绿色产业发展为脱贫奔康突破点和着力点,创新实施现代田园、生态庭园、文化公园“三园”共建共融,提升农业产业效益,美化农村人居环境,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实现农村全面协调发展,有力推动了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的双重跨越。近年来,通过“三园”共建,带动实现44个贫困村退出,4.7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14.8%下降到6.8%。

      一、现代田园使贫困户富起来

      一是坚持集中连片扩规模。始终把发展现代田园作为促进农业转型跨越发展、助推脱贫奔康的重要途径。围绕万亩园“带”千亩园思路,每年整合涉农项目资金2亿元,分片区推进2—3个以红心猕猴桃为主导产业的万亩现代田园建设。截至目前,全县共建成万亩现代田园17个,千亩现代田园69个,39个乡镇园区覆盖率达100%。规划“十三五”期间每年新增1个万亩、10个千亩现代田园,到2020年园区面积达到50万亩。

      二是坚持农旅结合建田园。围绕“农旅结合、文旅融合”思路,坚持“生态康养旅游强县”定位,大力实施“绿化全川苍溪行动”。全面配套乡村旅游设施,新建旅游公路30公里、绿色民宿示范村16个、特色农家乐150家,寻乐书岩、柳池、青龙等万亩现代田园已成为周边市民体验、观光旅游的主要目的地。2016年,全县绿色农业旅游观光等新业态产值达14.7亿元,带动贫困户年人均增收600元。

      三是坚持科技支撑提质效。坚持“科技强农”战略,积极引进先进设施设备、科学技术、管理经验,提升现代田园管理质效。推广建立了智慧农业ERP、网格化移动监管、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等系统平台,加强园区智慧化管理,实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全方位、全环节、全流程”的智能监管。智慧管理不仅使产出果品品质优良,每亩还可节约人工成本75%、用水成本近30%。创新开发了“私人定制”模式,业主可通过手机软件实时察看认购区域内的果树情况。目前,“私人定制”绿色种植面积达1.2万亩。

      四是坚持机制创新促增收。构建新型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民收入增长,释放农业发展后劲。积极发展农村专合组织,鼓励贫困户以产业扶贫资金、土地、劳动力、技术等形式入股,实现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互惠共赢,促进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建立了保土地租金、保农户就近务工、保贫困户“零投入创业”、保订单保险和销售利润二次返利分红、贫困户入股经营保底分红、果品保鲜存储增值分红的“四保三分红”产业发展模式,带动25000名贫困人口年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创新推出盘活资金、资产、资源“三盘活”模式,带动参与贫困户人均获利115元以上。

      二、生态庭园使村居环境美起来

      一是实施“改旧建新”工程。不断传承丰富“六个一+三配套”的户办庭园工程内涵,与时俱进创新建设内容,探索实施“五子四改三配套”推进民居风貌改造和人居环境整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苍溪生态庭园模式。“五子”是指房顶座白色工字脊戴帽子,白墙壁、红门窗粉面子,窗台以下猪肝色围裙子,水泥、石板平坝子,栽花种树绿院子;“四改”指改厨、改水、改厕、改圈,提升民居内部功能;“三配套”是特色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目前,全县保护传统特色民居15个,改造提升川北生态农居13.9万户、危旧房3.3万户,建成幸福美丽新村33个、扶贫新村聚居点59个,创建省级“四好村”23个,文家角村被评为全省首个“智慧新村”。

      二是实施“改造增绿”工程。坚持统筹发展、生态优先、绿色富民要求,深入推动低效次生林改造,将农户房前屋后的低产林、次生林改造成为经济效益较高的经果林,发展红心猕猴桃、雪梨等致富产业,推动村容美化和产业增收同步实现。云峰镇改造次生林种植红心猕猴桃1500亩;鸳溪镇改造低产林种植优质绿化苗木1000亩;唤马镇围绕低产次生林改造,发动1200户农户因地制宜发展“田坎经济”“边坡经济”,带动低改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增收800元以上。2016年全县共改造低产次生林2.2万亩,实现了增收致富和美化环境的双重效益。

      三是实施生态种养工程。大力推广循环生态种养模式,在猕猴桃园区套种农作物或中药材,并发展林下养殖业,提高资源利用率。白鹤乡充分利用蛋鸡养殖场粪便建起了华晨生物有机肥生产厂房,年产有机肥10万吨。五龙镇双树村村民冯明武,在自家猕猴桃园的四周种植核桃树,成为了防护林,并在园区套种农作物,并养殖生猪10余头,以沼液沼渣浇灌园区,既解决了畜禽排泄物处理问题,又解决了猕猴桃肥料问题,还保护了生态环境。

      四是实施“环境美化”工程。组建生态庭园文化促进协会,在环境卫生、纠纷调解等方面进行协调和管理。开设公益性岗位负责村级活动阵地和主干道路清洁卫生,每村设立清洁卫生监督员,村民轮流任职负责监督公共区域和农户房前屋后清洁卫生,形成良好的清洁机制和监督机制,促进村容美化。元坝镇将军村文化艺人陈冶先发起建立生态庭园文化促进协会,其家庭被中宣部、文化部表彰为“全国庭院文化大户”,被全国妇联、环保部表彰为“全国绿色家庭”。

      三、文化公园使公共服务好起来

      一是注重文化载体建设。围绕让群众“娱乐有设施、活动有场所、学习有课堂、休闲有去处”的目标,以“幸福美丽新村(社区)”文化院坝建设为抓手,高标准推进乡村基础文化设施建设。累计在现代田园核心区域或周边建成村级文体中心185个、农家书屋712个、文化大院220个;建成了寻乐书岩乡村文化公园、苍溪梨文化博览园、猕猴桃文化展示中心、红军渡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等不同主题文化开放展示区,推动了文化公园与现代田园、生态庭园相融共促。

      二是注重文化传承发展。深入挖掘传统特色文化,大力支持县内特色文化传承延续,定期在全县开展“唱红歌”歌唱比赛、“牢记红军精神”征文比赛,引导干群传承发扬不胜不休的红军精神;定期在寻乐书岩举办书法比赛和对对联活动,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引导群众传承“尽孝、积德、行善、耕种、学问”的优良家风。着力构建文化“百家争鸣”的发展景象,主题文化公园建设融入“石门山歌”“永宁火龙”等文化元素,让传统文化焕发了新的生机。每年3月18日举行梨花节,8月底举行猕猴桃采摘节,不断赋予了苍溪梨文化、猕猴桃文化新的内涵。

      三是注重服务能力提升。在文化公园设立村级综合服务代办点718处,方便群众就近办事。创新设立园区大党委,统筹公共服务资源,推行“711党建服务平台”建设,为群众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目前,全县文化公园均能提供便民服务、文体服务、农技服务、医疗服务、党建服务等5大类30余项服务项目,实现精神文明建设和公共服务完美融合。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脱贫攻坚简报2017年第113期

  • 2017年08月26日 17时23分
  • 来源: 省扶贫移民局
  • 四川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7年8月16日

      按:广元市苍溪县通过建设现代田园使贫困户富起来、生态庭园使村居环境美起来、文化公园使公共服务好起来,推动“三园”融合发展的创新做法得到中央媒体的点赞。现将苍溪经验做法印发,供各地参考借鉴。

    走在“三园”共建共融的脱贫路上

    ——苍溪县以“三园”建设助力脱贫攻坚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元市苍溪县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省委“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重要决策部署,坚定绿色发展理念,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攻方向,以推进绿色产业发展为脱贫奔康突破点和着力点,创新实施现代田园、生态庭园、文化公园“三园”共建共融,提升农业产业效益,美化农村人居环境,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实现农村全面协调发展,有力推动了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的双重跨越。近年来,通过“三园”共建,带动实现44个贫困村退出,4.7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14.8%下降到6.8%。

      一、现代田园使贫困户富起来

      一是坚持集中连片扩规模。始终把发展现代田园作为促进农业转型跨越发展、助推脱贫奔康的重要途径。围绕万亩园“带”千亩园思路,每年整合涉农项目资金2亿元,分片区推进2—3个以红心猕猴桃为主导产业的万亩现代田园建设。截至目前,全县共建成万亩现代田园17个,千亩现代田园69个,39个乡镇园区覆盖率达100%。规划“十三五”期间每年新增1个万亩、10个千亩现代田园,到2020年园区面积达到50万亩。

      二是坚持农旅结合建田园。围绕“农旅结合、文旅融合”思路,坚持“生态康养旅游强县”定位,大力实施“绿化全川苍溪行动”。全面配套乡村旅游设施,新建旅游公路30公里、绿色民宿示范村16个、特色农家乐150家,寻乐书岩、柳池、青龙等万亩现代田园已成为周边市民体验、观光旅游的主要目的地。2016年,全县绿色农业旅游观光等新业态产值达14.7亿元,带动贫困户年人均增收600元。

      三是坚持科技支撑提质效。坚持“科技强农”战略,积极引进先进设施设备、科学技术、管理经验,提升现代田园管理质效。推广建立了智慧农业ERP、网格化移动监管、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等系统平台,加强园区智慧化管理,实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全方位、全环节、全流程”的智能监管。智慧管理不仅使产出果品品质优良,每亩还可节约人工成本75%、用水成本近30%。创新开发了“私人定制”模式,业主可通过手机软件实时察看认购区域内的果树情况。目前,“私人定制”绿色种植面积达1.2万亩。

      四是坚持机制创新促增收。构建新型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民收入增长,释放农业发展后劲。积极发展农村专合组织,鼓励贫困户以产业扶贫资金、土地、劳动力、技术等形式入股,实现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互惠共赢,促进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建立了保土地租金、保农户就近务工、保贫困户“零投入创业”、保订单保险和销售利润二次返利分红、贫困户入股经营保底分红、果品保鲜存储增值分红的“四保三分红”产业发展模式,带动25000名贫困人口年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创新推出盘活资金、资产、资源“三盘活”模式,带动参与贫困户人均获利115元以上。

      二、生态庭园使村居环境美起来

      一是实施“改旧建新”工程。不断传承丰富“六个一+三配套”的户办庭园工程内涵,与时俱进创新建设内容,探索实施“五子四改三配套”推进民居风貌改造和人居环境整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苍溪生态庭园模式。“五子”是指房顶座白色工字脊戴帽子,白墙壁、红门窗粉面子,窗台以下猪肝色围裙子,水泥、石板平坝子,栽花种树绿院子;“四改”指改厨、改水、改厕、改圈,提升民居内部功能;“三配套”是特色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目前,全县保护传统特色民居15个,改造提升川北生态农居13.9万户、危旧房3.3万户,建成幸福美丽新村33个、扶贫新村聚居点59个,创建省级“四好村”23个,文家角村被评为全省首个“智慧新村”。

      二是实施“改造增绿”工程。坚持统筹发展、生态优先、绿色富民要求,深入推动低效次生林改造,将农户房前屋后的低产林、次生林改造成为经济效益较高的经果林,发展红心猕猴桃、雪梨等致富产业,推动村容美化和产业增收同步实现。云峰镇改造次生林种植红心猕猴桃1500亩;鸳溪镇改造低产林种植优质绿化苗木1000亩;唤马镇围绕低产次生林改造,发动1200户农户因地制宜发展“田坎经济”“边坡经济”,带动低改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增收800元以上。2016年全县共改造低产次生林2.2万亩,实现了增收致富和美化环境的双重效益。

      三是实施生态种养工程。大力推广循环生态种养模式,在猕猴桃园区套种农作物或中药材,并发展林下养殖业,提高资源利用率。白鹤乡充分利用蛋鸡养殖场粪便建起了华晨生物有机肥生产厂房,年产有机肥10万吨。五龙镇双树村村民冯明武,在自家猕猴桃园的四周种植核桃树,成为了防护林,并在园区套种农作物,并养殖生猪10余头,以沼液沼渣浇灌园区,既解决了畜禽排泄物处理问题,又解决了猕猴桃肥料问题,还保护了生态环境。

      四是实施“环境美化”工程。组建生态庭园文化促进协会,在环境卫生、纠纷调解等方面进行协调和管理。开设公益性岗位负责村级活动阵地和主干道路清洁卫生,每村设立清洁卫生监督员,村民轮流任职负责监督公共区域和农户房前屋后清洁卫生,形成良好的清洁机制和监督机制,促进村容美化。元坝镇将军村文化艺人陈冶先发起建立生态庭园文化促进协会,其家庭被中宣部、文化部表彰为“全国庭院文化大户”,被全国妇联、环保部表彰为“全国绿色家庭”。

      三、文化公园使公共服务好起来

      一是注重文化载体建设。围绕让群众“娱乐有设施、活动有场所、学习有课堂、休闲有去处”的目标,以“幸福美丽新村(社区)”文化院坝建设为抓手,高标准推进乡村基础文化设施建设。累计在现代田园核心区域或周边建成村级文体中心185个、农家书屋712个、文化大院220个;建成了寻乐书岩乡村文化公园、苍溪梨文化博览园、猕猴桃文化展示中心、红军渡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等不同主题文化开放展示区,推动了文化公园与现代田园、生态庭园相融共促。

      二是注重文化传承发展。深入挖掘传统特色文化,大力支持县内特色文化传承延续,定期在全县开展“唱红歌”歌唱比赛、“牢记红军精神”征文比赛,引导干群传承发扬不胜不休的红军精神;定期在寻乐书岩举办书法比赛和对对联活动,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引导群众传承“尽孝、积德、行善、耕种、学问”的优良家风。着力构建文化“百家争鸣”的发展景象,主题文化公园建设融入“石门山歌”“永宁火龙”等文化元素,让传统文化焕发了新的生机。每年3月18日举行梨花节,8月底举行猕猴桃采摘节,不断赋予了苍溪梨文化、猕猴桃文化新的内涵。

      三是注重服务能力提升。在文化公园设立村级综合服务代办点718处,方便群众就近办事。创新设立园区大党委,统筹公共服务资源,推行“711党建服务平台”建设,为群众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目前,全县文化公园均能提供便民服务、文体服务、农技服务、医疗服务、党建服务等5大类30余项服务项目,实现精神文明建设和公共服务完美融合。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