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把援建情感恩心唱进“二人转”

  • 2011年04月27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安州大地,春寒渐渐消融。4月17日,四位辽宁恩人如期抵达,再次踏足安县。短短2天里,行进在这里的城市和乡村,走不停,看不够,感慨道不尽。

      在安县安家的东北姑娘张琳琳,现在是晓坝镇镇长。她告诉远道而来的家乡人,是恩人们帮助晓坝镇建成“四川的丽江”,下一步,准备让晓坝人去辽宁学习东北“二人转”,把援建情和感恩之心都唱进歌里去,唱给来这儿的客人听,让它成为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

      惊喜 一条大道见证两种重生

      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消防大队教导员赵俊宏已有两年时间没到过安县。“5·12”特大地震发生后,他第一时间到达四川进行救援。上一次回来,还是2009年春节。

      4月17日下午,汽车载着辽宁恩人们驶上回家路,“辽宁大道”的蓝色路牌老远就能看见。赵俊宏默默观察着,路面平坦宽阔,双向六车道,两边郁郁葱葱,既熟悉又有些陌生。

      同行的辽宁省人民医院门诊部主任丁思悦惊叹起来:“走在这路上,跟走在咱们沈阳市区里一样啊!”

      这条回家路直通安县中心城区花荄镇。大路左侧,是这个城市的记忆。县城文化广场上,28米高的“文星塔”巍然耸立,直插云霄。两年前重建动工时,170多岁的“文星塔”被地震毁得只剩了塔基和部分土砖。在辽宁文保匠人的“妙手”下,“文星塔”恢复了原貌,且更加坚固。大路右侧,则是新生的建筑。灾后重建的安县人民医院住院大楼、医技楼为辽宁对口援建安县首批启动的十个重点项目之一。去年4月,医院基础设施全部竣工,建筑总面积达3万平方米,总投入达1.09亿元。辽宁省卫生厅将先进的医疗设备送来,一流的专家也来了,设计规划方还用心留下细节:医院的楼与楼之间都有回廊连接,能为病人遮蔽风雨。副院长胡建生诠释它的含义:“这风雨廊,也象征着辽宁和安县人民风雨同舟。”

      提议 打造辽安旅游线路

      18日上午,恩人们踏上了全长30.4公里、投资4.1亿元修建的辽安路。

      兴仁乡长沟村,油菜花围绕在村庄周围,四五米宽的水泥路将二三层小楼划分得错落有致。乡党委书记陈刚带着村民刘宜海早早等在村口。

      过去的长沟村,“人少、路烂、地平、乡穷”,一到下雨天,到县城8公里的路要走一个小时。如今,走进刘宜海与10户农家联合经营的养殖场,朝阳市消防支队副支队长王大伟也忍不住赞叹:“这样干净、大气的养殖场,在辽宁农村也少见啊。”养殖场占地2000多平方米,一天能产5000多只鸡蛋,销往沿海城市。

      刘宜海有个质朴的心愿:“希望我们的土鸡蛋能打出品牌,尽快销到辽宁,让恩人们尝尝。”

      陈刚拉着恩人们搞座谈,要大家再给乡里出出主意。

      “很难想象这里曾是穷山村。安县的重建速度太快,老百姓致富的愿望太强烈!”王大伟现场提议:开辟一条辽宁--安县的“回乡旅游线路”,“让更多辽宁人来看看援建的杰作。”

      祝福 好日子才刚开始

      19日清晨,安县晓坝镇,这一行里最稳重、话最少的陈茗大姐激动地说:“离开这里一年,今天终于回来了。”

      陈茗对晓坝有着特殊感情,“它是我们辽宁建设者倾注心血的一件作品。”晓坝镇在地震中遭受严重破坏,整体搬迁到距原址1公里外的平坝上。陈茗身为辽宁省城乡建设规划设计院建筑分院院长,受委派为新的晓坝做重建规划,先后到安县8次,在这里工作了上百个日夜。

      重回此地,陈茗对小镇上的一砖一瓦,每一处设计都如数家珍。陈茗告诉另外3位恩人:“沈阳故宫、鸭绿江大桥、大连港、蜀绣、羌绣……我们把辽宁和四川元素都融进去了,以此表达两地世世代代一家亲。”

      镇党委书记李泽说:“晓坝镇的居住水平,至少往前迈了50年!”

      辽宁援建时确定的目标--将晓坝镇打造成旅游服务型集镇,使得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以生存。

      30岁的杨军,一家五口住在镇上三层高的新居里,一二层楼打造成了餐馆,楼房背面还有种菜的小院。杨军畅想着:“晓坝发展旅游,我们的好日子才刚开始。”

      恩人语录

      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消防大队教导员 赵俊宏:

      阔别2年回到安县,这里给了我全新的感受:山绿,水清,人心美。我有一个心愿,希望有朝一日,我能成为安县的“荣誉市民”,让这里真正成为我的家。

      辽宁省朝阳市消防支队副支队长王大伟:

      我们更应该铭记这份共建情,共同奋进谋发展。安县是辽宁的第45个县,但我们是用“第一县”的标准来打造安县,希望安县的经济发展也能带动辽宁一些县域经济的发展,大家共同进步。

      辽宁省城乡建设规划设计院建筑分院院长 陈茗:

      和安县人民每见面一次,就感动一次。安县建设局的同行告诉我,他们已经把辽宁援建人员写下的日记、笔记和资料都珍藏起来了,准备建一个陈列馆。这样重情重义,让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咱们辽宁人没有白辛苦!

      辽宁省人民医院门诊部主任丁思悦:

      安县的24个卫生重建项目都在去年提前竣工,这是令人振奋的“辽宁速度”。希望两地能继续开展医疗技术、人才培养等领域的长期合作,我就能有更多机会再回安县。

      记者手记

      将安县人的感恩深情传递给辽宁4300万人民

      之前,我了解灾区,也只是通过媒体,有机会踏访这里,感动、震撼、惊叹、喜悦,是最大的感受。

      感动于辽安人民血浓于水的友情,安县人民发自内心的感恩之情和好客的热情。当安县的老乡们自发走到村口迎接我们时,我的眼睛不禁湿润,心中默念:回家的感觉真好!

      震撼与惊叹来自于灾区巨变。短短三年,灾区完成了华丽的转身。这是一个奇迹,是辽安人民共建的奇迹,也是生命的奇迹!

      自强、自立,是他们留给我最大的印记。灾区人民告别伤痛后呈现出来的新气象、新面貌,让我喜不自禁。

      “对口援建缔结恩情,辽安合作开启未来”,在安县,随处可见的宣传标语,也是对我们此行最好的诠释。作为记者,我要通过手中的笔,通过我的感受,把这种深情厚意传递给辽宁的4300万人民!

      对话

      让“二人转”在安县小镇唱响

      陈茗:你是一个东北姑娘,是怎么来四川乡镇工作的?

      张琳琳(晓坝镇镇长,34岁,出生于辽宁省铁岭市):2000年我从东北林业大学毕业,来到四川,扎根安县。一开始,我是在安县建设局从事园林规划工作。2007年县里公招乡镇干部,我考上了晓坝镇的党委副书记一职。

      丁思悦:“5·12”地震发生后,作为一个年轻的基层女干部,你经历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张琳琳:面对重创,我们所有干部都无法退缩,只能更加努力往前,老百姓需要你。灾后重建最忙时,3个月没有回县城里的家,3岁多的儿子在电话那头叫“妈妈”,我忍不住哭了。但这里确实需要我。

      陈茗:你对晓坝镇未来的预期是怎样的?

      张琳琳:充满信心!晓坝镇被打造成集居住、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旅游小镇,已融入了安县旅游大格局中。现在我们的小镇有温泉,还有具有中国建筑特色的院子。很多游客都说,晓坝镇是四川的丽江。晓坝人不仅有了新镇子,还有了新的生活来源。群众不出家门,就可以靠经营农家乐挣钱。

      我们正在打造晓坝镇文化,准备让晓坝人去辽宁学习东北 “二人转”,把援建情和感恩之心都唱进歌里去,唱给来这儿的客人听,让它成为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
    责任编辑: 蓁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把援建情感恩心唱进“二人转”

  • 2011年04月27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安州大地,春寒渐渐消融。4月17日,四位辽宁恩人如期抵达,再次踏足安县。短短2天里,行进在这里的城市和乡村,走不停,看不够,感慨道不尽。

      在安县安家的东北姑娘张琳琳,现在是晓坝镇镇长。她告诉远道而来的家乡人,是恩人们帮助晓坝镇建成“四川的丽江”,下一步,准备让晓坝人去辽宁学习东北“二人转”,把援建情和感恩之心都唱进歌里去,唱给来这儿的客人听,让它成为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

      惊喜 一条大道见证两种重生

      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消防大队教导员赵俊宏已有两年时间没到过安县。“5·12”特大地震发生后,他第一时间到达四川进行救援。上一次回来,还是2009年春节。

      4月17日下午,汽车载着辽宁恩人们驶上回家路,“辽宁大道”的蓝色路牌老远就能看见。赵俊宏默默观察着,路面平坦宽阔,双向六车道,两边郁郁葱葱,既熟悉又有些陌生。

      同行的辽宁省人民医院门诊部主任丁思悦惊叹起来:“走在这路上,跟走在咱们沈阳市区里一样啊!”

      这条回家路直通安县中心城区花荄镇。大路左侧,是这个城市的记忆。县城文化广场上,28米高的“文星塔”巍然耸立,直插云霄。两年前重建动工时,170多岁的“文星塔”被地震毁得只剩了塔基和部分土砖。在辽宁文保匠人的“妙手”下,“文星塔”恢复了原貌,且更加坚固。大路右侧,则是新生的建筑。灾后重建的安县人民医院住院大楼、医技楼为辽宁对口援建安县首批启动的十个重点项目之一。去年4月,医院基础设施全部竣工,建筑总面积达3万平方米,总投入达1.09亿元。辽宁省卫生厅将先进的医疗设备送来,一流的专家也来了,设计规划方还用心留下细节:医院的楼与楼之间都有回廊连接,能为病人遮蔽风雨。副院长胡建生诠释它的含义:“这风雨廊,也象征着辽宁和安县人民风雨同舟。”

      提议 打造辽安旅游线路

      18日上午,恩人们踏上了全长30.4公里、投资4.1亿元修建的辽安路。

      兴仁乡长沟村,油菜花围绕在村庄周围,四五米宽的水泥路将二三层小楼划分得错落有致。乡党委书记陈刚带着村民刘宜海早早等在村口。

      过去的长沟村,“人少、路烂、地平、乡穷”,一到下雨天,到县城8公里的路要走一个小时。如今,走进刘宜海与10户农家联合经营的养殖场,朝阳市消防支队副支队长王大伟也忍不住赞叹:“这样干净、大气的养殖场,在辽宁农村也少见啊。”养殖场占地2000多平方米,一天能产5000多只鸡蛋,销往沿海城市。

      刘宜海有个质朴的心愿:“希望我们的土鸡蛋能打出品牌,尽快销到辽宁,让恩人们尝尝。”

      陈刚拉着恩人们搞座谈,要大家再给乡里出出主意。

      “很难想象这里曾是穷山村。安县的重建速度太快,老百姓致富的愿望太强烈!”王大伟现场提议:开辟一条辽宁--安县的“回乡旅游线路”,“让更多辽宁人来看看援建的杰作。”

      祝福 好日子才刚开始

      19日清晨,安县晓坝镇,这一行里最稳重、话最少的陈茗大姐激动地说:“离开这里一年,今天终于回来了。”

      陈茗对晓坝有着特殊感情,“它是我们辽宁建设者倾注心血的一件作品。”晓坝镇在地震中遭受严重破坏,整体搬迁到距原址1公里外的平坝上。陈茗身为辽宁省城乡建设规划设计院建筑分院院长,受委派为新的晓坝做重建规划,先后到安县8次,在这里工作了上百个日夜。

      重回此地,陈茗对小镇上的一砖一瓦,每一处设计都如数家珍。陈茗告诉另外3位恩人:“沈阳故宫、鸭绿江大桥、大连港、蜀绣、羌绣……我们把辽宁和四川元素都融进去了,以此表达两地世世代代一家亲。”

      镇党委书记李泽说:“晓坝镇的居住水平,至少往前迈了50年!”

      辽宁援建时确定的目标--将晓坝镇打造成旅游服务型集镇,使得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以生存。

      30岁的杨军,一家五口住在镇上三层高的新居里,一二层楼打造成了餐馆,楼房背面还有种菜的小院。杨军畅想着:“晓坝发展旅游,我们的好日子才刚开始。”

      恩人语录

      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消防大队教导员 赵俊宏:

      阔别2年回到安县,这里给了我全新的感受:山绿,水清,人心美。我有一个心愿,希望有朝一日,我能成为安县的“荣誉市民”,让这里真正成为我的家。

      辽宁省朝阳市消防支队副支队长王大伟:

      我们更应该铭记这份共建情,共同奋进谋发展。安县是辽宁的第45个县,但我们是用“第一县”的标准来打造安县,希望安县的经济发展也能带动辽宁一些县域经济的发展,大家共同进步。

      辽宁省城乡建设规划设计院建筑分院院长 陈茗:

      和安县人民每见面一次,就感动一次。安县建设局的同行告诉我,他们已经把辽宁援建人员写下的日记、笔记和资料都珍藏起来了,准备建一个陈列馆。这样重情重义,让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咱们辽宁人没有白辛苦!

      辽宁省人民医院门诊部主任丁思悦:

      安县的24个卫生重建项目都在去年提前竣工,这是令人振奋的“辽宁速度”。希望两地能继续开展医疗技术、人才培养等领域的长期合作,我就能有更多机会再回安县。

      记者手记

      将安县人的感恩深情传递给辽宁4300万人民

      之前,我了解灾区,也只是通过媒体,有机会踏访这里,感动、震撼、惊叹、喜悦,是最大的感受。

      感动于辽安人民血浓于水的友情,安县人民发自内心的感恩之情和好客的热情。当安县的老乡们自发走到村口迎接我们时,我的眼睛不禁湿润,心中默念:回家的感觉真好!

      震撼与惊叹来自于灾区巨变。短短三年,灾区完成了华丽的转身。这是一个奇迹,是辽安人民共建的奇迹,也是生命的奇迹!

      自强、自立,是他们留给我最大的印记。灾区人民告别伤痛后呈现出来的新气象、新面貌,让我喜不自禁。

      “对口援建缔结恩情,辽安合作开启未来”,在安县,随处可见的宣传标语,也是对我们此行最好的诠释。作为记者,我要通过手中的笔,通过我的感受,把这种深情厚意传递给辽宁的4300万人民!

      对话

      让“二人转”在安县小镇唱响

      陈茗:你是一个东北姑娘,是怎么来四川乡镇工作的?

      张琳琳(晓坝镇镇长,34岁,出生于辽宁省铁岭市):2000年我从东北林业大学毕业,来到四川,扎根安县。一开始,我是在安县建设局从事园林规划工作。2007年县里公招乡镇干部,我考上了晓坝镇的党委副书记一职。

      丁思悦:“5·12”地震发生后,作为一个年轻的基层女干部,你经历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张琳琳:面对重创,我们所有干部都无法退缩,只能更加努力往前,老百姓需要你。灾后重建最忙时,3个月没有回县城里的家,3岁多的儿子在电话那头叫“妈妈”,我忍不住哭了。但这里确实需要我。

      陈茗:你对晓坝镇未来的预期是怎样的?

      张琳琳:充满信心!晓坝镇被打造成集居住、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旅游小镇,已融入了安县旅游大格局中。现在我们的小镇有温泉,还有具有中国建筑特色的院子。很多游客都说,晓坝镇是四川的丽江。晓坝人不仅有了新镇子,还有了新的生活来源。群众不出家门,就可以靠经营农家乐挣钱。

      我们正在打造晓坝镇文化,准备让晓坝人去辽宁学习东北 “二人转”,把援建情和感恩之心都唱进歌里去,唱给来这儿的客人听,让它成为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
    责任编辑: 蓁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