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加快建设阳光花城、康养胜地

  • 2018年01月10日 17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攀枝花滨江大道炳草岗片区

      1月,寒风肆虐。北纬26°,川南攀枝花,温暖的阳光却让城市展现出别样的景致。这是全国唯一一座以花命名的城市,这是一座阳光明媚、水果飘香的城市,这里一年四季温暖如春、一年四季花果飘香。“中国阳光花城,中国康养胜地”。自然禀赋得天独厚的攀枝花,阳光,正赋予这座城市一条迥异的发展道路。正如其由曾经的工矿城市转变为阳光花城一样,攀枝花这座城市,因自然资源而生,因自然资源改变。

      冬日艳阳,攀枝花温暖如春。2017年,是攀枝花城市面貌有很大变化的一年,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攀枝花紧紧围绕加快建设“中国钒钛之都”“中国阳光花城”的城市转型目标,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以“抓资金、抓政策、抓项目”为工作抓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棚改、老旧小区改造、花街花道花海花园工程建设,着力提升城市品质和宜居度,让“花是一座城,城是一朵花”的美誉实至名归。

      2017年,攀枝花城市建设节奏强劲、步步铿锵,“城”果斐然。

      坚持规划引领城镇空间形态不断优化

      在过去50多年里,攀枝花的城市建设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阶梯,逐步实现从“头顶一片蓝天,脚下一片荒山”的不毛之地到“钒钛之都”“阳光花城”“康养胜地”的华丽转身。

      兴城之举,起于规划。2017年,攀枝花完成《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修编,在分析现阶段经济社会、人居环境、城市空间布局等多方面的现状发展和建设实施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各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绿地系统规划等各类专项规划的编制、实施情况,对市域空间管制、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综合交通系统等三个方面进行了优化和调整,同时对《西区新村建设总体规划》进行完善,编制完成《攀枝花市仁和区前进镇总体规划》《攀枝花市仁和区大龙潭彝族乡乡域总体规划及集镇控制性详细规划》。

      在城市设计编制体系上,攀枝花开展轨道交通线网、地下综合管廊(管线)、排水工程、海绵城市等重大专项规划编制,进行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基础资料收集、现场踏勘,完成红格特色小镇城市设计初步方案,启动2017年棚改腾空区城市设计。

      在“多规合一”上,攀枝花开展基础数据收集、调研等前期研究,编制完成背街小巷、农贸(菜)市场、公园绿地绿道、停车场4个专项规划,配合制定了花街花道花海花园、公办幼儿园2个建设计划。

      在重大项目建设服务上,攀枝花围绕万达广场、银江水电站、光伏发电站、“两基地一所”、三中花城国际学校等省市重点项目做好规划选址、方案论证、手续办理等服务工作,确保了项目尽快落地建设。

      此外,攀枝花严格执行规划审批,办理《建设工程项目规划选址意见书》、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批复设计方案、办理规划条件核实、办理施工图审查备案等服务事项360项,围绕重点工程、民生工程、保障性住房、基础设施项目进行协调服务。

      坚持项目带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有力

      2017年,攀枝花积极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环境明显改观、城市综合承载力大幅攀升,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

      在完善城市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方面,攀枝花牵头实施了花街花道花海花园、背街小巷、农贸(菜)市场、公园绿地绿道、停车场、公立幼儿园等建设项目29个,总投资11.61亿元。

      “过去的绿化,是有什么种什么。现在的城市园林绿化,不仅要讲数量,更要讲质量、讲景观、讲功能、讲特色、讲艺术。”攀枝花市园林处工会主席魏正军从事园林绿化工作已有30年。在他看来,攀枝花精心打造花街、花道、花海、花园,正是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务实之举。今后,攀枝花主干道都将有专属的特色树种或花卉,每条道路都将成为一道独一无二的风景线。“一街一景致,移步皆是景”,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城市美化,诗情画意般的园林景观,更提升了攀枝花的城市品位。

      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攀枝花开展东区后山道路-炳东线工程、炳三区至攀枝花日报社隧道工程、渡仁西线复线(和润小区段、招那段)等PPP项目,已于2017年底开工建设,计划总投资26.3亿元。同时,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制式论证工作已进入第三方评估阶段。

      此外,攀枝花火车南站站前基础设施建设正快速推进,全年已实现项目投资10亿元,建成后的火车南站枢纽将成为攀枝花展示阳光花城建设风貌的窗口,成为辐射川西南、滇西北地区的旅游服务平台,也是四川南向门户的重要通道。

      坚持优质服务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

      2017年,围绕攀枝花市委、市政府的发展思路,攀枝花强化房地产市场监管力度,鼓励发展康养地产,优化房地产市场发展环境,有力促进了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看政策,出台了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稳健发展的实施意见,有效鼓励居民住房消费和优化房地产市场发展。在政策刺激下,攀枝花全年房地产投资、商品房销售实现“双增长”,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57亿元,结束20个月的负增长,增长3.6%;销售商品房160万平方米,增长28%。

      看措施,制定和实施城市品牌营销暨房地产巡展系列活动方案,加强城市品牌整体营销,面向成都、拉萨等地大力开展“阳光花城·康养胜地”城市品牌整体营销推广活动,拓展市场需求。创新打造“2017年攀枝花城市品牌推介暨首届房地产网上交易会”“大型专场客户推介会”“七天特惠周”“千人看房团”等主题活动,成功打响了“阳光花城·康养胜地”的城市新品牌。

      通过约谈企业负责人、开通绿色审批通道、建立领导包联服务制度等方式,帮助房地产企业协调解决相关问题。经过努力,攀枝花25个已供地未开工房地产项目中16个项目已经开工,督导在建的39个项目加快建设进度,2017年共处理房地产领域市长信箱、12345市民热线及投诉152件,接待来访人员2300余人次。

      多措并举下,攀枝花建设行业管理不断规范,通过约谈企业、动用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移交司法处理等方式让9件农民工工资拖欠积案全部化解,直接发放423名农民工工资864万元。

      随着《关于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实施意见》出台,攀枝花推进装配式建筑工作正式起步,对建筑施工违法发包、转包,违法分包及挂靠等违法行为将进行严厉打击,攀枝花将采取“双随机、一公开”方式,对施工企业、监理企业和招投标代理企业开展动态核查。

      在棚改中提升城市功能

      2017年,攀枝花超额完成棚改目标任务,全市棚改新开工年度目标任务21072套,实际开工22561套,完成率107.1%;货币化安置目标任务20022套,实际完成21541套,完成率107.6%,惠及群众7万余人。未来两年,攀枝花还计划改造棚户区5万户,投入资金200亿元。

      规划引领棚改

      攀枝花农村人口比重低,房地产库存量大,在由工矿城市向“中国阳光花城、中国康养胜地”转型过程中,落后的城市面貌与未来发展目标严重不符。按照2016-2020年棚户区改造专项规划,攀枝花市还需要改造危旧棚户区约5万户。

      2017年,攀枝花棚改转变思路,按照“疏解老城、发展新城、消化库存”方式,棚改以货币化安置为主,实物还建和改扩翻建为辅,中心城区不再新建棚改安置房,鼓励棚改居民购买商品房以消化库存。

      为了解决棚改货币化安置资金报账制导致资金到位滞后,房地产开发企业不愿与棚改居民签订正式商品房买卖合同难题,2017年9月,攀枝花创新推出房票新政,以房票作为棚改房屋征收安置补偿的资金凭证,由征收人将安置补偿款以房票形式出具给棚改居民,棚改居民凭房票向房地产开发企业购买商品住房。

      “房票不仅可以让棚改货币化安置居民快速买房,开发商放心卖房,政府贷款资金可以及时使用,可以说是一举多得。”攀枝花市住房保障工作办公室负责人表示。攀枝花房票新政明确,房票发放到棚改居民手中后,一年之内可直接抵扣房款,面值不仅包括被征收房屋评估价值,还包括棚改居民签订的《房屋征收补偿安置协议》中载明的补助、奖励、房屋装饰装修及附属物补偿等费用。

      高效管理地块

      由于历史原因,攀枝花市江北片区是攀钢、十九冶等企业生产集中区,厂房无法搬迁,工厂居住混杂、各项功能不配套、环境脏乱差现象突出。

      在棚改过程中,攀枝花结合棚改政策促进城市有机更新,将江北片区厂区内的住户通过货币化安置搬迁到江南片区,将江南片区的企业通过政策扶持引入江北片区,实现城市规划功能分区调整。

      为了将改造与保护相结合,2017年,攀枝花市文物局对当年全市所有棚改房屋进行全面普查,对具有保留价值的“三线建设”红砖房等通过专家论证并报市政府决策,予以保留,后期将通过保护性开发,打造“三线建设”文化创意产业。

      对棚改腾空地块,攀枝花开展棚改腾空区规划和城市设计,明确各棚改腾空地块的使用功能,实现对城市空间更科学合理的布局和对城市功能的改造提升,依据规划、棚改需求计划和区域进行有序供地。

      城市老旧小区改造新模式——

      三个小区的新变化

      攀枝花作为资源型城市、老工业基地,长期以来受“先生产后生活、先工厂后城市”建设指导思想的影响,工业区和生活区混杂,城中见厂、厂边有村,老旧小区占全市城区面积超过60%,涉及居民超过20万人。

      近日,攀枝花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列为全国15个开展老旧小区改造的试点城市之一,面对庞大的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攀枝花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的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在优化城市设计、棚户区改造、基础设施配套、机制创新等方面努力探索实践,取得了积极进展。

      在探索城市老旧小区改造新模式的过程中,攀枝花有三个老旧小区改造十分亮眼:仁和区原市机械化施工处家属区、东区冶金街社区筑炉小区、西区春风巷。这三个老旧小区,在改造过程中都实现了“旧貌换新颜”,成为全市老旧小区及背街小巷改造整治的“样板”。

      1500平方米绿地带来的惬意

      新铺设的沥青道路,崭新的安全设施,下楼就进入公园,绿化带里鲜花盛开,冬日阳光里,居民悠闲地在小区道路上、花园中散步、健身……2017年12月13日,走进仁和区大河中路社区原市机械化施工处家属区可以看到,这个有着30多年历史的老旧小区,如今正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居民眼前。

      原市机械化施工处家属区有建筑物22栋,因小区老旧,故设施配套不完善,管网线路老化,无停车位,综合环境较差。2017年10月,小区改造工程启动,经过重新设计、规划,改造、提升综合环境,小区不仅新增1500平方米绿地和花园,破损道路还得到修复,铺设沥青路面3000余平方米,新设停车位170平方米,并全面改造了小区的安全围栏、雨水管网、故障路灯等,小区环境明显改善。

      “改善群众生活环境,政府确实花了力气,用了心。”77岁的小区居民朱显耀感叹道,小区改造前,道路凹凸不平,车辆乱停乱放,绿化带杂草丛生,环境卫生不佳。如今老问题一次性全部解决,小区整体环境明显提升了。“小区变美了,大家只要有空闲,都想下楼转一转,逛一逛。”朱显耀说。

      5厘米中的民生温度

      东区冶金街社区筑炉小区是上世纪70年代建成的攀枝花市最早修建的小区之一。几十年来,小区基础设施、环境等几乎未发生变化,梯坎步道、电线线路、管道设施、安全围栏等逐渐老化,影响居民正常生活。

      2014年起,东区先后投入600余万元对筑炉小区进行整治,全面实施照明、人行道路、车行道路、排水、景观绿化、环卫设施、安保设施、社区活动室、篮球场等九大系统工程,如今,道路平坦了,围栏坚固了,网管通畅了,小区面貌焕然一新。

      在筑炉小区的改造工作中,许多亮点获得居民点赞,一些细节彰显出民生温度。该小区倚山势建立,1栋与7栋之间有一段近20米长的梯坎,梯坎每级台阶原来高20厘米,改造时,刻意将台阶高度降低5厘米,变成了15厘米。

      梯坎高度降低后,上上下下更加方便、省力,特别是老人和孩子通行起来安全、平稳许多。87岁的小区居民张树银说,在筑炉小区居住了40多年,如今小区环境越变越好、设施更加安全可靠,所以他拒绝了子女让他迁居上海的邀请。“攀枝花环境好、气候好,我真舍不得离开。”

      25米的连心步道

      攀枝花市西区春风巷有个“怪现象”,小区3号楼与4号楼之间直线距离不足10米,但两栋楼的居民彼此却显得很陌生,原因是有一道堡坎横亘在两栋楼之间,想过去,必须要绕行300米。春风巷小区改造施工之前,有居民建议:3号楼与4号楼之间应修一条步道,方便居民来往。

      根据建议,春风巷改造期间,3号楼和4号楼之间新修建了一条连接步道,长约25米,原来五六分钟的路程如今缩短到不足1分钟,这条步道也成了小区的“连心步道”。

      有居民建议修建活动广场,就建起小广场;有居民说人行道上栽种的橡皮树破坏路面、有安全隐患,就移走橡皮树,重新种植行道树;有居民投诉小区车辆乱停乱放,就重新规划设计停车位,大家按指定位置停车……

      春风巷的老旧小区环境改造,几乎全由居民自主“设计”,改造工作得到了居民的认可。如今,春风巷改造工程已收尾,社区、街道和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仍在收集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力争把每一项工作做精做细,做到群众的心坎上。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攀枝花:加快建设阳光花城、康养胜地

  • 2018年01月10日 17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攀枝花滨江大道炳草岗片区

      1月,寒风肆虐。北纬26°,川南攀枝花,温暖的阳光却让城市展现出别样的景致。这是全国唯一一座以花命名的城市,这是一座阳光明媚、水果飘香的城市,这里一年四季温暖如春、一年四季花果飘香。“中国阳光花城,中国康养胜地”。自然禀赋得天独厚的攀枝花,阳光,正赋予这座城市一条迥异的发展道路。正如其由曾经的工矿城市转变为阳光花城一样,攀枝花这座城市,因自然资源而生,因自然资源改变。

      冬日艳阳,攀枝花温暖如春。2017年,是攀枝花城市面貌有很大变化的一年,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攀枝花紧紧围绕加快建设“中国钒钛之都”“中国阳光花城”的城市转型目标,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以“抓资金、抓政策、抓项目”为工作抓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棚改、老旧小区改造、花街花道花海花园工程建设,着力提升城市品质和宜居度,让“花是一座城,城是一朵花”的美誉实至名归。

      2017年,攀枝花城市建设节奏强劲、步步铿锵,“城”果斐然。

      坚持规划引领城镇空间形态不断优化

      在过去50多年里,攀枝花的城市建设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阶梯,逐步实现从“头顶一片蓝天,脚下一片荒山”的不毛之地到“钒钛之都”“阳光花城”“康养胜地”的华丽转身。

      兴城之举,起于规划。2017年,攀枝花完成《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修编,在分析现阶段经济社会、人居环境、城市空间布局等多方面的现状发展和建设实施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各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绿地系统规划等各类专项规划的编制、实施情况,对市域空间管制、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综合交通系统等三个方面进行了优化和调整,同时对《西区新村建设总体规划》进行完善,编制完成《攀枝花市仁和区前进镇总体规划》《攀枝花市仁和区大龙潭彝族乡乡域总体规划及集镇控制性详细规划》。

      在城市设计编制体系上,攀枝花开展轨道交通线网、地下综合管廊(管线)、排水工程、海绵城市等重大专项规划编制,进行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基础资料收集、现场踏勘,完成红格特色小镇城市设计初步方案,启动2017年棚改腾空区城市设计。

      在“多规合一”上,攀枝花开展基础数据收集、调研等前期研究,编制完成背街小巷、农贸(菜)市场、公园绿地绿道、停车场4个专项规划,配合制定了花街花道花海花园、公办幼儿园2个建设计划。

      在重大项目建设服务上,攀枝花围绕万达广场、银江水电站、光伏发电站、“两基地一所”、三中花城国际学校等省市重点项目做好规划选址、方案论证、手续办理等服务工作,确保了项目尽快落地建设。

      此外,攀枝花严格执行规划审批,办理《建设工程项目规划选址意见书》、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批复设计方案、办理规划条件核实、办理施工图审查备案等服务事项360项,围绕重点工程、民生工程、保障性住房、基础设施项目进行协调服务。

      坚持项目带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有力

      2017年,攀枝花积极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环境明显改观、城市综合承载力大幅攀升,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

      在完善城市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方面,攀枝花牵头实施了花街花道花海花园、背街小巷、农贸(菜)市场、公园绿地绿道、停车场、公立幼儿园等建设项目29个,总投资11.61亿元。

      “过去的绿化,是有什么种什么。现在的城市园林绿化,不仅要讲数量,更要讲质量、讲景观、讲功能、讲特色、讲艺术。”攀枝花市园林处工会主席魏正军从事园林绿化工作已有30年。在他看来,攀枝花精心打造花街、花道、花海、花园,正是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务实之举。今后,攀枝花主干道都将有专属的特色树种或花卉,每条道路都将成为一道独一无二的风景线。“一街一景致,移步皆是景”,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城市美化,诗情画意般的园林景观,更提升了攀枝花的城市品位。

      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攀枝花开展东区后山道路-炳东线工程、炳三区至攀枝花日报社隧道工程、渡仁西线复线(和润小区段、招那段)等PPP项目,已于2017年底开工建设,计划总投资26.3亿元。同时,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制式论证工作已进入第三方评估阶段。

      此外,攀枝花火车南站站前基础设施建设正快速推进,全年已实现项目投资10亿元,建成后的火车南站枢纽将成为攀枝花展示阳光花城建设风貌的窗口,成为辐射川西南、滇西北地区的旅游服务平台,也是四川南向门户的重要通道。

      坚持优质服务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

      2017年,围绕攀枝花市委、市政府的发展思路,攀枝花强化房地产市场监管力度,鼓励发展康养地产,优化房地产市场发展环境,有力促进了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看政策,出台了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稳健发展的实施意见,有效鼓励居民住房消费和优化房地产市场发展。在政策刺激下,攀枝花全年房地产投资、商品房销售实现“双增长”,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57亿元,结束20个月的负增长,增长3.6%;销售商品房160万平方米,增长28%。

      看措施,制定和实施城市品牌营销暨房地产巡展系列活动方案,加强城市品牌整体营销,面向成都、拉萨等地大力开展“阳光花城·康养胜地”城市品牌整体营销推广活动,拓展市场需求。创新打造“2017年攀枝花城市品牌推介暨首届房地产网上交易会”“大型专场客户推介会”“七天特惠周”“千人看房团”等主题活动,成功打响了“阳光花城·康养胜地”的城市新品牌。

      通过约谈企业负责人、开通绿色审批通道、建立领导包联服务制度等方式,帮助房地产企业协调解决相关问题。经过努力,攀枝花25个已供地未开工房地产项目中16个项目已经开工,督导在建的39个项目加快建设进度,2017年共处理房地产领域市长信箱、12345市民热线及投诉152件,接待来访人员2300余人次。

      多措并举下,攀枝花建设行业管理不断规范,通过约谈企业、动用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移交司法处理等方式让9件农民工工资拖欠积案全部化解,直接发放423名农民工工资864万元。

      随着《关于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实施意见》出台,攀枝花推进装配式建筑工作正式起步,对建筑施工违法发包、转包,违法分包及挂靠等违法行为将进行严厉打击,攀枝花将采取“双随机、一公开”方式,对施工企业、监理企业和招投标代理企业开展动态核查。

      在棚改中提升城市功能

      2017年,攀枝花超额完成棚改目标任务,全市棚改新开工年度目标任务21072套,实际开工22561套,完成率107.1%;货币化安置目标任务20022套,实际完成21541套,完成率107.6%,惠及群众7万余人。未来两年,攀枝花还计划改造棚户区5万户,投入资金200亿元。

      规划引领棚改

      攀枝花农村人口比重低,房地产库存量大,在由工矿城市向“中国阳光花城、中国康养胜地”转型过程中,落后的城市面貌与未来发展目标严重不符。按照2016-2020年棚户区改造专项规划,攀枝花市还需要改造危旧棚户区约5万户。

      2017年,攀枝花棚改转变思路,按照“疏解老城、发展新城、消化库存”方式,棚改以货币化安置为主,实物还建和改扩翻建为辅,中心城区不再新建棚改安置房,鼓励棚改居民购买商品房以消化库存。

      为了解决棚改货币化安置资金报账制导致资金到位滞后,房地产开发企业不愿与棚改居民签订正式商品房买卖合同难题,2017年9月,攀枝花创新推出房票新政,以房票作为棚改房屋征收安置补偿的资金凭证,由征收人将安置补偿款以房票形式出具给棚改居民,棚改居民凭房票向房地产开发企业购买商品住房。

      “房票不仅可以让棚改货币化安置居民快速买房,开发商放心卖房,政府贷款资金可以及时使用,可以说是一举多得。”攀枝花市住房保障工作办公室负责人表示。攀枝花房票新政明确,房票发放到棚改居民手中后,一年之内可直接抵扣房款,面值不仅包括被征收房屋评估价值,还包括棚改居民签订的《房屋征收补偿安置协议》中载明的补助、奖励、房屋装饰装修及附属物补偿等费用。

      高效管理地块

      由于历史原因,攀枝花市江北片区是攀钢、十九冶等企业生产集中区,厂房无法搬迁,工厂居住混杂、各项功能不配套、环境脏乱差现象突出。

      在棚改过程中,攀枝花结合棚改政策促进城市有机更新,将江北片区厂区内的住户通过货币化安置搬迁到江南片区,将江南片区的企业通过政策扶持引入江北片区,实现城市规划功能分区调整。

      为了将改造与保护相结合,2017年,攀枝花市文物局对当年全市所有棚改房屋进行全面普查,对具有保留价值的“三线建设”红砖房等通过专家论证并报市政府决策,予以保留,后期将通过保护性开发,打造“三线建设”文化创意产业。

      对棚改腾空地块,攀枝花开展棚改腾空区规划和城市设计,明确各棚改腾空地块的使用功能,实现对城市空间更科学合理的布局和对城市功能的改造提升,依据规划、棚改需求计划和区域进行有序供地。

      城市老旧小区改造新模式——

      三个小区的新变化

      攀枝花作为资源型城市、老工业基地,长期以来受“先生产后生活、先工厂后城市”建设指导思想的影响,工业区和生活区混杂,城中见厂、厂边有村,老旧小区占全市城区面积超过60%,涉及居民超过20万人。

      近日,攀枝花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列为全国15个开展老旧小区改造的试点城市之一,面对庞大的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攀枝花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的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在优化城市设计、棚户区改造、基础设施配套、机制创新等方面努力探索实践,取得了积极进展。

      在探索城市老旧小区改造新模式的过程中,攀枝花有三个老旧小区改造十分亮眼:仁和区原市机械化施工处家属区、东区冶金街社区筑炉小区、西区春风巷。这三个老旧小区,在改造过程中都实现了“旧貌换新颜”,成为全市老旧小区及背街小巷改造整治的“样板”。

      1500平方米绿地带来的惬意

      新铺设的沥青道路,崭新的安全设施,下楼就进入公园,绿化带里鲜花盛开,冬日阳光里,居民悠闲地在小区道路上、花园中散步、健身……2017年12月13日,走进仁和区大河中路社区原市机械化施工处家属区可以看到,这个有着30多年历史的老旧小区,如今正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居民眼前。

      原市机械化施工处家属区有建筑物22栋,因小区老旧,故设施配套不完善,管网线路老化,无停车位,综合环境较差。2017年10月,小区改造工程启动,经过重新设计、规划,改造、提升综合环境,小区不仅新增1500平方米绿地和花园,破损道路还得到修复,铺设沥青路面3000余平方米,新设停车位170平方米,并全面改造了小区的安全围栏、雨水管网、故障路灯等,小区环境明显改善。

      “改善群众生活环境,政府确实花了力气,用了心。”77岁的小区居民朱显耀感叹道,小区改造前,道路凹凸不平,车辆乱停乱放,绿化带杂草丛生,环境卫生不佳。如今老问题一次性全部解决,小区整体环境明显提升了。“小区变美了,大家只要有空闲,都想下楼转一转,逛一逛。”朱显耀说。

      5厘米中的民生温度

      东区冶金街社区筑炉小区是上世纪70年代建成的攀枝花市最早修建的小区之一。几十年来,小区基础设施、环境等几乎未发生变化,梯坎步道、电线线路、管道设施、安全围栏等逐渐老化,影响居民正常生活。

      2014年起,东区先后投入600余万元对筑炉小区进行整治,全面实施照明、人行道路、车行道路、排水、景观绿化、环卫设施、安保设施、社区活动室、篮球场等九大系统工程,如今,道路平坦了,围栏坚固了,网管通畅了,小区面貌焕然一新。

      在筑炉小区的改造工作中,许多亮点获得居民点赞,一些细节彰显出民生温度。该小区倚山势建立,1栋与7栋之间有一段近20米长的梯坎,梯坎每级台阶原来高20厘米,改造时,刻意将台阶高度降低5厘米,变成了15厘米。

      梯坎高度降低后,上上下下更加方便、省力,特别是老人和孩子通行起来安全、平稳许多。87岁的小区居民张树银说,在筑炉小区居住了40多年,如今小区环境越变越好、设施更加安全可靠,所以他拒绝了子女让他迁居上海的邀请。“攀枝花环境好、气候好,我真舍不得离开。”

      25米的连心步道

      攀枝花市西区春风巷有个“怪现象”,小区3号楼与4号楼之间直线距离不足10米,但两栋楼的居民彼此却显得很陌生,原因是有一道堡坎横亘在两栋楼之间,想过去,必须要绕行300米。春风巷小区改造施工之前,有居民建议:3号楼与4号楼之间应修一条步道,方便居民来往。

      根据建议,春风巷改造期间,3号楼和4号楼之间新修建了一条连接步道,长约25米,原来五六分钟的路程如今缩短到不足1分钟,这条步道也成了小区的“连心步道”。

      有居民建议修建活动广场,就建起小广场;有居民说人行道上栽种的橡皮树破坏路面、有安全隐患,就移走橡皮树,重新种植行道树;有居民投诉小区车辆乱停乱放,就重新规划设计停车位,大家按指定位置停车……

      春风巷的老旧小区环境改造,几乎全由居民自主“设计”,改造工作得到了居民的认可。如今,春风巷改造工程已收尾,社区、街道和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仍在收集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力争把每一项工作做精做细,做到群众的心坎上。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