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 城市的“里子”工程- 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

城市的“里子”工程

  • 2017年05月02日 09时11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相关链接:图说四川

     

     

     4月25日,成都市日月大道地下综合管廊非标准段,工人正在进行浇筑管廊前期准备工作。(省住建厅供图)

     

      2014年9月,成都、自贡等4市被列为全省首批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城市,2015年4月,遂宁成功申报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市

      目前,这两项关注城市建设“里子”的国家级工程在我省落地生根,试点城市也逐渐铺开,从成都扩展至县城

      两年多时间里,两项试点中多个问号被拉直,原本困扰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的资金筹集、运营管理等难题正在解决

      成都首次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中采用工业化施工模式

      拼出一条“共同沟”

      4月24日下午,成都日月大道封闭的施工围挡内,原本平整的路面已被开挖出数米深的壕沟,沟中裸露的地下管线犹如城市的“筋络”。数日内,这些原本静卧在地下的管线将迁建别处,成都今年首批地下综合管廊——“共同沟”即将开建。相比以往,这是一条不一样的“共同沟”。

      究竟不同在哪里?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相关负责人透露,日月大道改造由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快速路改造组成,其中,地下综合管廊总长约5.7公里,与地面道路长度相等,分为标准段(直线路段)与非标准段(拐弯路段)。在标准段,施工方首次在地下管廊开挖中采用工业化施工模式:把管廊分成多节,在工厂按图纸生产好后,再运到现场进行拼装,这也是成都首次采用这种建设方式。目前,施工方已预先生产出48节地下综合管廊。

      建设有新招

      采用预制拼装法建设,工期缩短质量更稳定

      相比我省首条城市地下综合管廊——3.58公里的成都高新区大源组团地下综合管廊长达5年的建设工期而言,日月大道地下综合管廊和快速路改造工期为一年半,其中管廊铺设仅需半年,可谓“神速”。

      为什么这么快?负责施工的成都建工集团路桥建设有限公司工程技术部部长张雪立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将记者带到附近的建工日月大道市政工业化生产基地,该基地主要用于预制桥梁、路面等建筑构件,包括地下综合管廊的相关构件。

      在基地现场,矗立着未来日月大道地下世界的“主角”——根据设计单位施工图浇制的一个个形状不一的灰色混凝土预制管廊,管廊共计6种类型,其中尺寸最大的长达7.3米,重达46.25吨,届时将由大型吊车在现场进行吊装,用于日月大道标准段的地下综合管廊铺设。

      4月初,随着首批预制管廊“出炉”,成都建工集团路桥建设有限公司在生产基地进行了首次预拼装及闭水试验,将1.7公里标准段地下综合管廊分为综合舱、输水舱、燃气舱、高压电力舱四个舱,并根据日月大道现场交通情况进行“两两相拼”,为达到闭水要求,舱与舱之间拼装缝隙均控制在9毫米以内。

      张雪立测算,采用预制拼装法建设地下综合管廊整个工期大约能缩短三分之一,而且,提前制好预制模板,按照统一技术标准浇筑出来的管廊质量更稳定,“此外,预制拼装对施工现场环境影响较小,不易产生噪声和粉尘污染。”

      钱从哪里来

      财政“拨改租”,企业按年回收资金

      预制管廊,最快两天就能生产3节,但相比标准段而言,日月大道地下综合管廊长达4公里的非标准段仍然采用了混凝土现浇法,张雪立坦言,“主要是出于成本考虑。”

      成都地处平原地区,排水以重力流为主,排水出路条件受限,重力流污水入廊需增设泵站或加大管廊埋深,造成管廊建设与运营成本均较高。据测算,成都市地下综合管廊平均造价高达每公里1.25亿元,日月大道地下综合管廊也不例外,5.7公里的地下管廊投资达9亿元,供水、燃气、通讯等管线迁移等前期工程投资2亿元。

      成本高,使得建设方在非标准段放弃采用新的建设方式。张雪立介绍,相比呈直线的标准段地下综合管廊而言,设计单位提供的非标准段施工图,每个节点和舱室断面都不一样,如果采用预制拼装法,管廊生产出来后,“模板用一次就报废,无法重复使用。”

      此外,不同于以往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由财政一次性投入的资金筹集模式,整个日月大道改造工程由成都市政府采用“拨改租”模式建设,由成都市发展改革委依据该工程前期概算,将建设成本、利息及合理利润部分统一测算,建成后分15年返还给建设方成都建工集团。

      今年初,成都建工集团与成都市政府签订企业投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租用合同,待日月大道全部改造工程完工后,将依据工程审计决算确定每年返还资金额度。

      建后怎么管

      统一运营,有望纳入政府定价目录

      “共同沟”是电力、通讯、燃气、给水等市政配套管线。困扰“共同沟”的,不仅在于高昂的资金投入,后期各管线如何“入廊”,如何收费管理,也是成都不得不面临的一个难题。

      经过近一年时间,成都编制完成了《成都市地下综合管廊收费标准第二版(意见征询稿)》,在书面征得各相关部门和管线产权单位意见后,又进行了第二次多轮市场协商,但目前供需双方对收费标准,仍存在较大分歧。

      “分歧主要集中在费用组成取值偏高、入廊成本增加超出企业承担能力、管线入廊后产权、使用权归属以及管线入廊后原有直埋管线废除等问题上。”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相关负责人透露。

      目前,随着日月大道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如期推进,管线入廊将于近期提上日程。针对市场协商推进难题,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积极对接发改委部门,争取将地下综合管廊纳入四川省定价目录,同时,现有的管线材料、工艺、运输、投料、安装等技术均需进行适应性更新升级,加快地下综合管廊配套先进技术手段研究,“特别是各管线产权单位,要针对各自管线入廊技术更新进行研究。”该负责人表示。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城市的“里子”工程

  • 2017年05月02日 09时11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相关链接:图说四川

     

     

     4月25日,成都市日月大道地下综合管廊非标准段,工人正在进行浇筑管廊前期准备工作。(省住建厅供图)

     

      2014年9月,成都、自贡等4市被列为全省首批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城市,2015年4月,遂宁成功申报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市

      目前,这两项关注城市建设“里子”的国家级工程在我省落地生根,试点城市也逐渐铺开,从成都扩展至县城

      两年多时间里,两项试点中多个问号被拉直,原本困扰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的资金筹集、运营管理等难题正在解决

      成都首次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中采用工业化施工模式

      拼出一条“共同沟”

      4月24日下午,成都日月大道封闭的施工围挡内,原本平整的路面已被开挖出数米深的壕沟,沟中裸露的地下管线犹如城市的“筋络”。数日内,这些原本静卧在地下的管线将迁建别处,成都今年首批地下综合管廊——“共同沟”即将开建。相比以往,这是一条不一样的“共同沟”。

      究竟不同在哪里?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相关负责人透露,日月大道改造由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快速路改造组成,其中,地下综合管廊总长约5.7公里,与地面道路长度相等,分为标准段(直线路段)与非标准段(拐弯路段)。在标准段,施工方首次在地下管廊开挖中采用工业化施工模式:把管廊分成多节,在工厂按图纸生产好后,再运到现场进行拼装,这也是成都首次采用这种建设方式。目前,施工方已预先生产出48节地下综合管廊。

      建设有新招

      采用预制拼装法建设,工期缩短质量更稳定

      相比我省首条城市地下综合管廊——3.58公里的成都高新区大源组团地下综合管廊长达5年的建设工期而言,日月大道地下综合管廊和快速路改造工期为一年半,其中管廊铺设仅需半年,可谓“神速”。

      为什么这么快?负责施工的成都建工集团路桥建设有限公司工程技术部部长张雪立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将记者带到附近的建工日月大道市政工业化生产基地,该基地主要用于预制桥梁、路面等建筑构件,包括地下综合管廊的相关构件。

      在基地现场,矗立着未来日月大道地下世界的“主角”——根据设计单位施工图浇制的一个个形状不一的灰色混凝土预制管廊,管廊共计6种类型,其中尺寸最大的长达7.3米,重达46.25吨,届时将由大型吊车在现场进行吊装,用于日月大道标准段的地下综合管廊铺设。

      4月初,随着首批预制管廊“出炉”,成都建工集团路桥建设有限公司在生产基地进行了首次预拼装及闭水试验,将1.7公里标准段地下综合管廊分为综合舱、输水舱、燃气舱、高压电力舱四个舱,并根据日月大道现场交通情况进行“两两相拼”,为达到闭水要求,舱与舱之间拼装缝隙均控制在9毫米以内。

      张雪立测算,采用预制拼装法建设地下综合管廊整个工期大约能缩短三分之一,而且,提前制好预制模板,按照统一技术标准浇筑出来的管廊质量更稳定,“此外,预制拼装对施工现场环境影响较小,不易产生噪声和粉尘污染。”

      钱从哪里来

      财政“拨改租”,企业按年回收资金

      预制管廊,最快两天就能生产3节,但相比标准段而言,日月大道地下综合管廊长达4公里的非标准段仍然采用了混凝土现浇法,张雪立坦言,“主要是出于成本考虑。”

      成都地处平原地区,排水以重力流为主,排水出路条件受限,重力流污水入廊需增设泵站或加大管廊埋深,造成管廊建设与运营成本均较高。据测算,成都市地下综合管廊平均造价高达每公里1.25亿元,日月大道地下综合管廊也不例外,5.7公里的地下管廊投资达9亿元,供水、燃气、通讯等管线迁移等前期工程投资2亿元。

      成本高,使得建设方在非标准段放弃采用新的建设方式。张雪立介绍,相比呈直线的标准段地下综合管廊而言,设计单位提供的非标准段施工图,每个节点和舱室断面都不一样,如果采用预制拼装法,管廊生产出来后,“模板用一次就报废,无法重复使用。”

      此外,不同于以往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由财政一次性投入的资金筹集模式,整个日月大道改造工程由成都市政府采用“拨改租”模式建设,由成都市发展改革委依据该工程前期概算,将建设成本、利息及合理利润部分统一测算,建成后分15年返还给建设方成都建工集团。

      今年初,成都建工集团与成都市政府签订企业投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租用合同,待日月大道全部改造工程完工后,将依据工程审计决算确定每年返还资金额度。

      建后怎么管

      统一运营,有望纳入政府定价目录

      “共同沟”是电力、通讯、燃气、给水等市政配套管线。困扰“共同沟”的,不仅在于高昂的资金投入,后期各管线如何“入廊”,如何收费管理,也是成都不得不面临的一个难题。

      经过近一年时间,成都编制完成了《成都市地下综合管廊收费标准第二版(意见征询稿)》,在书面征得各相关部门和管线产权单位意见后,又进行了第二次多轮市场协商,但目前供需双方对收费标准,仍存在较大分歧。

      “分歧主要集中在费用组成取值偏高、入廊成本增加超出企业承担能力、管线入廊后产权、使用权归属以及管线入廊后原有直埋管线废除等问题上。”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相关负责人透露。

      目前,随着日月大道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如期推进,管线入廊将于近期提上日程。针对市场协商推进难题,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积极对接发改委部门,争取将地下综合管廊纳入四川省定价目录,同时,现有的管线材料、工艺、运输、投料、安装等技术均需进行适应性更新升级,加快地下综合管廊配套先进技术手段研究,“特别是各管线产权单位,要针对各自管线入廊技术更新进行研究。”该负责人表示。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10421426.jpg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