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藏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都力量

  • 2016年12月05日 09时18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相关链接:图说四川

     

     

      新都区援建理塘县千户藏寨项目

     

      成都援藏干部在德格县浪多乡开展结对认亲工作

     

      游客在道孚雀尔旅游新村游览

     

      成华区援建的丹巴县三岔河钢架桥

     

      双流区援建的巴塘教育园区已投入使用

     

      在锦江区的大力支援下,炉霍的城市风貌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发挥首位城市作用,确保圆满完成对口支援任务——

      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2012年,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成都市对口支援甘孜州10个县。

      5年来,成都倾情倾力支援,围绕藏区发展、民生、稳定“三件大事”,各级各部门主动加压、多级联动,援藏干部人才扎根高原、接力援助,为助推藏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成都力量。

      2016年,省委、省政府从全省脱贫攻坚大局出发,明确成都市在原对口支援10个藏区县的基础上,新增9个藏区县(市)的对口支援任务。“首位城市”成都,坚决服从、坚决贯彻、坚决落实,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持续加力加压加劲,确保圆满完成对口支援任务,与藏区人民共同实现全面小康。

      肩负首位责任倾力倾情重实效

      2012年4月,四川省内对口援藏工作启动,成都切实履行“首位城市”责任,肩负起对口支援甘孜州10个县的重任。

      一座座标准化医院拔地而起,一畦畦嫩绿的青菜点缀高原,一家家藏家乐接待八面来客……藏区的改变,在日新月异的城乡风貌中,也在藏族同胞舒展的笑颜里。援藏工作队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出发前的誓言——“无怨、无悔、无愧”。

      一组数据透视成都对口支援力度

      铺开甘孜州地图,一个三角洲的形状屹立在四川西部,山峦重重,支起甘孜州的骨架。层层叠叠的骨架之间,穿梭的路网血管串联起甘孜的角落。而从地图上不易觉察出的是,5年间,一些细微的“毛细血管”在蔓延,它们是新修的县道、乡道、村道,把成都建设的一个个援藏工程延伸到藏族同胞的家门口。

      2012年以来,成都全市共确立项目372个,总投资13.29亿元。其中,民生项目148个,总投资5.79亿元,产业项目60个,总投资2.78亿元。截至目前,项目已全部启动,投入资金10.11亿元;民生和产业项目已分别投入资金4.49亿元和1.46亿元。

      5年里,成都10个区县按不少于上年度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0.5%的标准,将12.22亿元援助资金足额列入财政预算,目前已划入共管账户12.22亿元,投入使用9.84亿元。此外,成都市主动作为,增量实施对口援藏的任务,额外投入援助资金3.27亿元,其中,市本级财政安排4266万元,用于援建甘孜州人民医院第二医疗区等项目和康定“11·22”抗震救灾;各区县在0.5%以外额外投入帮扶资金2.85亿元。

      全市调整选派两批共778名干部人才援助藏区,教育卫生等系统安排专业人才进藏工作2783人次。各援助区县组织举办专题培训班(期)1685次,带动培训各类人才31531人次,接收挂职锻炼培养392人。异地培养藏区中小学生872名。

      一组组铿锵的数据,透射出成都对口支援的力度,像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弹奏出美妙的援藏华章。

      实践中探索形成的对口援藏四大经验

      成绩源于不畏艰苦的努力,源于对创新实践的奋力追求。

      5年来,成都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长期对口支援的思想,高度重视对口援藏工作,市委主要领导多次强调,要发挥好带头带动引领示范辐射作用,与对口支援县“永结亲戚”,切实做到成都市与甘孜州“工作一起做,事情一起谋划,共谋发展”。

      在不断的实践中,成都全力构建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口支援格局,探索形成了市县乡三级支援整体联动、资金物资人才三项资源统筹安排、政府企业社会三支力量协同参与的长效机制,实现了由零星分散支援到全面系统支援、由政府支援为主到社会多元参与支援、由单边支援到双向同频互动支援、从单一人才支援到资金物资人才全方位支援的结构性转变。

      成都紧紧围绕帮扶藏区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拓宽富民惠民渠道、加快人才培育孵化、加快区域开放合作四个重点,探索形成了输血与造血相结合、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物资援助与智力援助相结合、走进去与请出来相结合的援藏四大经验,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对口援藏各项工作:

      ——坚持群众有效参与与强化造血功能有机结合,在增进群众福祉的同时扩大理念认同,巩固藏区长治久安执政基础。积极探索建立“项目带动、产业带动、培训引导”三位一体的就业增收机制,高新区“中藏药材驯养”、武侯区“七大惠民产业示范基地”、青羊区“郎安同翁甲”酒庄、成华区“职业技术培训”等项目,通过股本分红、招工用人、保底统购等形式,受益农牧民5789户。注重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引导带动藏区农牧民理念转变。如郫县对口支援道孚县确立以改善当地村民居住条件为载体,大力发展旅游业的思路,采取“三定”法、“三三”法、“四反复”法,通过群众广泛参与决策、广泛实施监督、广泛自主经营管理,实施的八美雀尔旅游新村建设项目及藏家乐项目,有效激发当地群众“我要发展”的欲望。

      ——坚持将政府力量主导与社会力量参与有机结合,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汇聚社会资源同心助力科学发展。锦江区用“政府资金促民生,社会资金促发展”的援助模式,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唐卡和雪域俄色茶产业发展;龙泉驿区帮助甘孜县成立城乡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帮助融资2亿元,实施代建项目15个,项目资金总额1.54亿元。成都市委统战部先后组织开展了“成都民营企业甘孜行”和“成都统一战线甘孜行”活动,捐助资金368.1万元,促成协议投资总金额36亿元。5年来,成都市共组织举办决策咨询会、项目招商会、产品推介会24场次,帮助受援方招商引进项目108个,达成意向投资59.59亿元,有效促进了受援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坚持智力援助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积极构建两地供需互动、资源共享的人才服务管理体系,实现专业人才快速增长。采取“1+N”、“帮传带”、教师“讲师团”和医技“专家组”等形式,安排规划、建设、教育、医卫等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到藏区开展帮扶工作。采取联合办班、异地调训、挂职锻炼、跟岗培训等方式,帮助甘孜州集中培训干部人才,为甘孜州培养一批留得住、带不走的优秀干部人才。实施格桑梅朵绽放工程、“金凤凰”异地代培等,选拔甘孜州优秀学生到成都重点初高中免费就读。

      ——坚持对口支援与区域合作有机结合,走进去请出来,充分发挥双方资源互补优势,实现经济社会同步一体发展。发挥成都“首位城市”辐射示范带动作用,全面开展成都—甘孜两地区域战略合作,高标准、高起点做好“成甘”工业园区筹建工作,使甘孜丰富的水电、矿产资源与成都区位条件、基础设施条件实现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努力将“成甘”工业园区建成飞地园区样板。

      加力加压加劲同心携手奔小康

      2016年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扶贫开发和脱贫攻坚战略部署的关键一年,也是第一轮对口支援收官之年和第二轮对口支援谋篇布局之年。8月21日,全省对口帮扶藏区彝区贫困县工作会议召开,省委、省政府从脱贫攻坚大局出发,在原有对口支援任务基础上,新增成都10个区(市)县对口支援甘孜州、阿坝州9个藏区县(市)。

      成都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崇高。

      未来5年,成都将主动肩负起首位城市的责任担当,坚持科学的对口支援工作思路,以等不得的使命感、拖不得的责任感、慢不得的紧迫感,始终把脱贫责任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努力帮助受援地到2020年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的总体目标,为助推省内藏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谱写成都篇章。

      时代背景下的“首位城市”担当行动

      高原的冬天格外寒冷,然而无论是在有世界海拔最高县城之称的理塘,还是在有生命禁区之称的石渠,在广袤的川西高原上,几乎随处可以看到成都援藏干部人才忙碌的身影。

      在全省对口帮扶藏区彝区贫困县工作会议召开后,成都市赓即制定了《成都市对口支援省内藏区贫困县工作方案》,成都市20个承担援藏任务的区(市)县按照省市工作方案和相关要求,积极主动与受援地沟通对接,快速开展新一轮对口支援五年规划编制工作,532名援藏干部人才于9月9日全部到位工作。

      9月11日,在成都全力开启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历史节点上,中共成都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确立了“一个目标、五维支撑、七大任务”的“157”总体思路。会议同时庄严承诺:成都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区域协调发展和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担好首位城市责任,带头推动周边区域协同发展,全力支援甘孜、阿坝19个藏区县脱贫,为全省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成都力量。

      立说立行。

      成都市主要领导分别前往甘孜州、阿坝州,对接考察对口支援藏区贫困县工作。目前,成都20个区(市)县党政主要领导已全部赴藏区开展工作对接,为新一轮5年援藏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个精准聚焦”助推藏区全面小康建设

      “在新一轮援藏规划中,我们将大力实施多层次人才培养提升的‘头雁工程’,帮助建好惠民产业示范基地,实施5000户农村危房改造等精准扶贫工作……”和其他区(市)县一样,到达白玉县不久,武侯区第四批援藏工作队领队兰海和队员们,就已经将上一轮援藏项目和推进情况等梳理了一遍,并开始启动2017-2021年第二轮5年对口支援规划的编制。

      在新一轮对口支援中,成都市要求各区(市)县突出“四个精准聚焦”,即精准聚焦第一轮规划成功经验,为新一轮规划编制提供参考依据和理论给养;精准聚焦省委扶贫开发攻坚重大部署,把助力藏区脱贫奔康作为最突出的任务,更加注重资金项目向基层、农牧区、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倾斜,更加注重拓宽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渠道,确保80%以上资金用于民生改善和扶贫开发,切实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增强获得感;精准聚焦帮扶方“十三五”规划,确保援藏规划与受援方“十三五”规划无缝对接;精准聚焦双方资源比较优势,发挥成都产业、信息、物流和市场优势,科学规划一批产业合作项目。

      路径明晰,未来成都将通过加强产业协作、加强互联互通、加强扶贫协作、加强干部交流等四大抓手,扎实推进新一轮对口支援工作。

      ——加强产业协作,共添发展动能。根据成都、甘孜、阿坝自然禀赋、产业优势、市场需求互补性强的特点,深化产业协作,以成阿、成甘工业园区为载体、以产业为纽带、以项目为抓手,全面提升经济合作的层次和水平,携手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文旅合作,坚持资源共享、线路共推、市场共拓、品牌共建,携手打造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联合体。加强农业合作,共同构建现代农业产业链条,打造一批优质农产品及深加工产品品牌。

      ——加强互联互通,共筑发展支撑。全面加强三地在航空、铁路、高速公路等领域的对接合作,联手打造紧密融入“一带一路”的大通道,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尽快转化为对口支援的现实经济优势。

      ——加强扶贫协作,共奔全面小康。抓紧编制对口支援五年规划(2017-2021),重点帮助解决饮水难、读书难、就医难、就业难等群众急需急盼的问题,保障贫困群众住房安全,实施好产业帮扶和设施帮扶,既通过“输血”加快改善藏区群众生活条件,又通过“造血”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加大资金投入,及时、足额、安全划拨帮扶资金,吸引更多社会资金参与藏区经济发展建设,努力扩大援藏资金叠加效应。

      ——加强干部交流,共强事业保障。继续推进“千名干部人才援助藏区行动”,选派“最需要、最合适、最放心”的干部人才支援藏区。激发广大援藏干部人才干事创业的激情,引导广大援藏干部人才树立“家国情怀”,鼓励他们扎根高原、扎实工作。同时,大力实施藏区人才培养提升工程,推动更多受援地干部人才到成都挂职锻炼、学习交流、集中培训,帮助藏区打造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助推藏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都力量

  • 2016年12月05日 09时18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相关链接:图说四川

     

     

      新都区援建理塘县千户藏寨项目

     

      成都援藏干部在德格县浪多乡开展结对认亲工作

     

      游客在道孚雀尔旅游新村游览

     

      成华区援建的丹巴县三岔河钢架桥

     

      双流区援建的巴塘教育园区已投入使用

     

      在锦江区的大力支援下,炉霍的城市风貌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发挥首位城市作用,确保圆满完成对口支援任务——

      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2012年,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成都市对口支援甘孜州10个县。

      5年来,成都倾情倾力支援,围绕藏区发展、民生、稳定“三件大事”,各级各部门主动加压、多级联动,援藏干部人才扎根高原、接力援助,为助推藏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成都力量。

      2016年,省委、省政府从全省脱贫攻坚大局出发,明确成都市在原对口支援10个藏区县的基础上,新增9个藏区县(市)的对口支援任务。“首位城市”成都,坚决服从、坚决贯彻、坚决落实,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持续加力加压加劲,确保圆满完成对口支援任务,与藏区人民共同实现全面小康。

      肩负首位责任倾力倾情重实效

      2012年4月,四川省内对口援藏工作启动,成都切实履行“首位城市”责任,肩负起对口支援甘孜州10个县的重任。

      一座座标准化医院拔地而起,一畦畦嫩绿的青菜点缀高原,一家家藏家乐接待八面来客……藏区的改变,在日新月异的城乡风貌中,也在藏族同胞舒展的笑颜里。援藏工作队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出发前的誓言——“无怨、无悔、无愧”。

      一组数据透视成都对口支援力度

      铺开甘孜州地图,一个三角洲的形状屹立在四川西部,山峦重重,支起甘孜州的骨架。层层叠叠的骨架之间,穿梭的路网血管串联起甘孜的角落。而从地图上不易觉察出的是,5年间,一些细微的“毛细血管”在蔓延,它们是新修的县道、乡道、村道,把成都建设的一个个援藏工程延伸到藏族同胞的家门口。

      2012年以来,成都全市共确立项目372个,总投资13.29亿元。其中,民生项目148个,总投资5.79亿元,产业项目60个,总投资2.78亿元。截至目前,项目已全部启动,投入资金10.11亿元;民生和产业项目已分别投入资金4.49亿元和1.46亿元。

      5年里,成都10个区县按不少于上年度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0.5%的标准,将12.22亿元援助资金足额列入财政预算,目前已划入共管账户12.22亿元,投入使用9.84亿元。此外,成都市主动作为,增量实施对口援藏的任务,额外投入援助资金3.27亿元,其中,市本级财政安排4266万元,用于援建甘孜州人民医院第二医疗区等项目和康定“11·22”抗震救灾;各区县在0.5%以外额外投入帮扶资金2.85亿元。

      全市调整选派两批共778名干部人才援助藏区,教育卫生等系统安排专业人才进藏工作2783人次。各援助区县组织举办专题培训班(期)1685次,带动培训各类人才31531人次,接收挂职锻炼培养392人。异地培养藏区中小学生872名。

      一组组铿锵的数据,透射出成都对口支援的力度,像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弹奏出美妙的援藏华章。

      实践中探索形成的对口援藏四大经验

      成绩源于不畏艰苦的努力,源于对创新实践的奋力追求。

      5年来,成都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长期对口支援的思想,高度重视对口援藏工作,市委主要领导多次强调,要发挥好带头带动引领示范辐射作用,与对口支援县“永结亲戚”,切实做到成都市与甘孜州“工作一起做,事情一起谋划,共谋发展”。

      在不断的实践中,成都全力构建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口支援格局,探索形成了市县乡三级支援整体联动、资金物资人才三项资源统筹安排、政府企业社会三支力量协同参与的长效机制,实现了由零星分散支援到全面系统支援、由政府支援为主到社会多元参与支援、由单边支援到双向同频互动支援、从单一人才支援到资金物资人才全方位支援的结构性转变。

      成都紧紧围绕帮扶藏区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拓宽富民惠民渠道、加快人才培育孵化、加快区域开放合作四个重点,探索形成了输血与造血相结合、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物资援助与智力援助相结合、走进去与请出来相结合的援藏四大经验,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对口援藏各项工作:

      ——坚持群众有效参与与强化造血功能有机结合,在增进群众福祉的同时扩大理念认同,巩固藏区长治久安执政基础。积极探索建立“项目带动、产业带动、培训引导”三位一体的就业增收机制,高新区“中藏药材驯养”、武侯区“七大惠民产业示范基地”、青羊区“郎安同翁甲”酒庄、成华区“职业技术培训”等项目,通过股本分红、招工用人、保底统购等形式,受益农牧民5789户。注重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引导带动藏区农牧民理念转变。如郫县对口支援道孚县确立以改善当地村民居住条件为载体,大力发展旅游业的思路,采取“三定”法、“三三”法、“四反复”法,通过群众广泛参与决策、广泛实施监督、广泛自主经营管理,实施的八美雀尔旅游新村建设项目及藏家乐项目,有效激发当地群众“我要发展”的欲望。

      ——坚持将政府力量主导与社会力量参与有机结合,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汇聚社会资源同心助力科学发展。锦江区用“政府资金促民生,社会资金促发展”的援助模式,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唐卡和雪域俄色茶产业发展;龙泉驿区帮助甘孜县成立城乡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帮助融资2亿元,实施代建项目15个,项目资金总额1.54亿元。成都市委统战部先后组织开展了“成都民营企业甘孜行”和“成都统一战线甘孜行”活动,捐助资金368.1万元,促成协议投资总金额36亿元。5年来,成都市共组织举办决策咨询会、项目招商会、产品推介会24场次,帮助受援方招商引进项目108个,达成意向投资59.59亿元,有效促进了受援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坚持智力援助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积极构建两地供需互动、资源共享的人才服务管理体系,实现专业人才快速增长。采取“1+N”、“帮传带”、教师“讲师团”和医技“专家组”等形式,安排规划、建设、教育、医卫等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到藏区开展帮扶工作。采取联合办班、异地调训、挂职锻炼、跟岗培训等方式,帮助甘孜州集中培训干部人才,为甘孜州培养一批留得住、带不走的优秀干部人才。实施格桑梅朵绽放工程、“金凤凰”异地代培等,选拔甘孜州优秀学生到成都重点初高中免费就读。

      ——坚持对口支援与区域合作有机结合,走进去请出来,充分发挥双方资源互补优势,实现经济社会同步一体发展。发挥成都“首位城市”辐射示范带动作用,全面开展成都—甘孜两地区域战略合作,高标准、高起点做好“成甘”工业园区筹建工作,使甘孜丰富的水电、矿产资源与成都区位条件、基础设施条件实现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努力将“成甘”工业园区建成飞地园区样板。

      加力加压加劲同心携手奔小康

      2016年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扶贫开发和脱贫攻坚战略部署的关键一年,也是第一轮对口支援收官之年和第二轮对口支援谋篇布局之年。8月21日,全省对口帮扶藏区彝区贫困县工作会议召开,省委、省政府从脱贫攻坚大局出发,在原有对口支援任务基础上,新增成都10个区(市)县对口支援甘孜州、阿坝州9个藏区县(市)。

      成都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崇高。

      未来5年,成都将主动肩负起首位城市的责任担当,坚持科学的对口支援工作思路,以等不得的使命感、拖不得的责任感、慢不得的紧迫感,始终把脱贫责任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努力帮助受援地到2020年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的总体目标,为助推省内藏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谱写成都篇章。

      时代背景下的“首位城市”担当行动

      高原的冬天格外寒冷,然而无论是在有世界海拔最高县城之称的理塘,还是在有生命禁区之称的石渠,在广袤的川西高原上,几乎随处可以看到成都援藏干部人才忙碌的身影。

      在全省对口帮扶藏区彝区贫困县工作会议召开后,成都市赓即制定了《成都市对口支援省内藏区贫困县工作方案》,成都市20个承担援藏任务的区(市)县按照省市工作方案和相关要求,积极主动与受援地沟通对接,快速开展新一轮对口支援五年规划编制工作,532名援藏干部人才于9月9日全部到位工作。

      9月11日,在成都全力开启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历史节点上,中共成都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确立了“一个目标、五维支撑、七大任务”的“157”总体思路。会议同时庄严承诺:成都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区域协调发展和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担好首位城市责任,带头推动周边区域协同发展,全力支援甘孜、阿坝19个藏区县脱贫,为全省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成都力量。

      立说立行。

      成都市主要领导分别前往甘孜州、阿坝州,对接考察对口支援藏区贫困县工作。目前,成都20个区(市)县党政主要领导已全部赴藏区开展工作对接,为新一轮5年援藏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个精准聚焦”助推藏区全面小康建设

      “在新一轮援藏规划中,我们将大力实施多层次人才培养提升的‘头雁工程’,帮助建好惠民产业示范基地,实施5000户农村危房改造等精准扶贫工作……”和其他区(市)县一样,到达白玉县不久,武侯区第四批援藏工作队领队兰海和队员们,就已经将上一轮援藏项目和推进情况等梳理了一遍,并开始启动2017-2021年第二轮5年对口支援规划的编制。

      在新一轮对口支援中,成都市要求各区(市)县突出“四个精准聚焦”,即精准聚焦第一轮规划成功经验,为新一轮规划编制提供参考依据和理论给养;精准聚焦省委扶贫开发攻坚重大部署,把助力藏区脱贫奔康作为最突出的任务,更加注重资金项目向基层、农牧区、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倾斜,更加注重拓宽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渠道,确保80%以上资金用于民生改善和扶贫开发,切实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增强获得感;精准聚焦帮扶方“十三五”规划,确保援藏规划与受援方“十三五”规划无缝对接;精准聚焦双方资源比较优势,发挥成都产业、信息、物流和市场优势,科学规划一批产业合作项目。

      路径明晰,未来成都将通过加强产业协作、加强互联互通、加强扶贫协作、加强干部交流等四大抓手,扎实推进新一轮对口支援工作。

      ——加强产业协作,共添发展动能。根据成都、甘孜、阿坝自然禀赋、产业优势、市场需求互补性强的特点,深化产业协作,以成阿、成甘工业园区为载体、以产业为纽带、以项目为抓手,全面提升经济合作的层次和水平,携手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文旅合作,坚持资源共享、线路共推、市场共拓、品牌共建,携手打造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联合体。加强农业合作,共同构建现代农业产业链条,打造一批优质农产品及深加工产品品牌。

      ——加强互联互通,共筑发展支撑。全面加强三地在航空、铁路、高速公路等领域的对接合作,联手打造紧密融入“一带一路”的大通道,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尽快转化为对口支援的现实经济优势。

      ——加强扶贫协作,共奔全面小康。抓紧编制对口支援五年规划(2017-2021),重点帮助解决饮水难、读书难、就医难、就业难等群众急需急盼的问题,保障贫困群众住房安全,实施好产业帮扶和设施帮扶,既通过“输血”加快改善藏区群众生活条件,又通过“造血”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加大资金投入,及时、足额、安全划拨帮扶资金,吸引更多社会资金参与藏区经济发展建设,努力扩大援藏资金叠加效应。

      ——加强干部交流,共强事业保障。继续推进“千名干部人才援助藏区行动”,选派“最需要、最合适、最放心”的干部人才支援藏区。激发广大援藏干部人才干事创业的激情,引导广大援藏干部人才树立“家国情怀”,鼓励他们扎根高原、扎实工作。同时,大力实施藏区人才培养提升工程,推动更多受援地干部人才到成都挂职锻炼、学习交流、集中培训,帮助藏区打造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