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改善民生,向着幸福再出发——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九)

  • 2018年03月17日 07时18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播报
  •   阳春三月,好消息接踵而至。办证更便捷。3月1日起,省公安厅推出5项出入境便利措施,涉及缩短部分办证时限、证件办理扫码快捷支付等,让群众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

      医改更深入。3月2日,我省确定今年扩大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范围,鼓励医务人员到基层、边远地区、医疗资源稀缺地区医疗机构多点执业。

      服务更到位。3月5日,深入推进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进入征求意见环节,166项行政审批、行政许可权有望下放到经济发达镇。

      保障更有力。3月13日,省人社厅表示,拟将月最低工资最高档从1500元/月调整为1750元/月……

      一项项改善民生的措施落地有声,全川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将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强调,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常怀忧民、爱民、惠民之心,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举措,解决好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社会稳定等民生问题。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在这生机盎然的春天,开往全面小康的班列,载着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的梦想,向着幸福再出发。

      以人民为中心,担起民生之责

      从顶层设计到项目落实,民生优先理念贯穿始终,真金白银用在刀刃上,让人民共享发展红利

      从康定到北京,全国人大代表、甘孜州藏医院副院长江吉村说,“我最想告诉大家的是,农牧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传统藏医药服务,看病真的很方便。”

      “病有所医”是江吉村这些年执业的深刻体会,“以前藏医医疗网络没有搭建起来,乡镇和村一级的医疗服务尤其跟不上,很多农牧民要跋山涉水到县上或州上看病。”短短几年,甘孜州18个县(市)都健全了藏医院,80%的乡镇卫生院和50%的村级医疗机构都可以提供藏医医疗服务。不仅是医疗服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从群众最关心、最期待的问题入手,医疗、教育、社保、就业、文化等改善民生领域的一系列改革举措,瞄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努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川百姓。

      每项民生指标均持续攀升——算支出,财政民生投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稳定在65%左右;

      看钱包,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2012年的1.5倍、1.6倍;

      掂饭碗,城镇累计新增就业503万人;算脱贫,农村贫困人口从750万减少到171万,贫困发生率从11.5%下降到2.7%;

      说安稳,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比读书,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入学(园)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正视人口多、底子薄、不平衡、欠发达的省情,在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上下真功、求实效,我省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牢固树立民生观念,四川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决心坚如磐石。

      省委领导集体把困难群众的安危冷暖牵系在心,5年来多次深入贫困地区、边远山区、民族地区调查研究。听民声、解民忧、办实事,建立省领导联系指导市(州)和基层工作等制度,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成为常态。

      尽管遇到芦山强烈地震等“遭遇战”,尽管面临经济新常态下的“换挡调速”,四川近5年的民生投入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关注民生!”民生投入涨上去,而“三公”经费减下来,比5年前少一半。

      坚持以项目为抓手,夯实四川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底气。

      今年全省十项民生工程及20件民生实事快速推进。从新增八大民生改善事项,到突出办好19件民生实事,再到20件民生实事,几年来民生实事不断往细处做、向深处推。藏区“六项民生工程计划”、大小凉山彝区“十项扶贫工程”等一系列惠民举措共同发力,促进民生不断改善。

      坚持以建机制为推手,推动保障和改善民生工程深入实施。

      5年来,我省建起困难特殊群体和大学毕业生重点就业帮扶工作机制;完善农村居民养老保险、企业单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提高义务教育“三免一补”标准,优先推进民族地区15年免费教育;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全面推进“文化春雨行动”惠民工程……

      让人民群众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四川划出一条从以往重视“物”的积累,转变为更加关注“人”的发展的民生轨迹。

      好日子,正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来。

      急群众所想所盼,破解民生难题

      补短板、治顽疾,民生的痛点就是改革的着力点、发展的落脚点

      3月13日,一个福利大礼包送给全川农村老年人:针对现有农村公办养老机构(敬老院)普遍存在建筑久远、设施简陋、功能单一等问题,今年我省将对341个农村公办养老机构(敬老院)30058张床位进行改造提升,满足农村老年人多元化养老服务需求。

      我省加大农村公办养老机构(敬老院)建设力度,兜底保障特困人员。通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从市到县到村,政府兜底保障特困人员体系已基本建成。

      党的十九大作出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重大论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把握这一论断,必须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好、落实好。“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

      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原则,四川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重点分明,精准发力,扎实推进。

      守底线、强基础,民生保障网越织越密——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广元破题有创新,动员组织往届初高中毕业生返校接受职业教育。全国人大代表、广元市市长邹自景说,“近两年共有1080名往届初高中毕业生返校接受职业教育,目的就是让他们学习一技之长,用知识换财富,从根本上拔掉穷根。”

      从扶贫到就业,从社保到救助,从交通到住房,从教育到医疗,民生保障网越织越密,给万千家庭送去实实在在的好处、带去热腾腾的希望。

      宜宾县王场乡大塘村农民李顺风,享受到农民工住房保障行动的实惠,在城市落地生根;仁寿县新店乡农民聂雪成,享受到安全饮水工程的实惠,现在家里拧开水龙头就能喝到汩汩清泉;叙永县兴隆乡患白内障的贫困户魏继生,享受到白内障免费手术的实惠,他从家庭的负担变为全家增收的动力;越西县大瑞乡林沟村贫困学生马海阿依莫,享受到彝区“9+3”免费教育计划的实惠,坐进了内地学校的课堂……

      破藩篱、促公平,民生改革剑指沉疴顽疾——

      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减法加法一起做,审批事项不断减少,一大批收费项目取消收费,政策红利不断释放。商事制度改革仅一年,四川新登记企业同比增长60%;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省设行政许可仅保留5项,省设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提前两年实现“零收费”;随迁子女实现“异地高考”、扩大重点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农村招生规模;公立医院药品加成全面取消;高海拔地区取暖、“厕所革命”等,成为政府案头解决的要事;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图书馆和纪念馆免费开放、延时开放……

      改革改出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谋在新处干在实处,推动民生跨越

      蓝图已绘就,踏上新征程,着力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重要精神,指向一个清晰的目标: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蓝图都是实干实现的。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省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站上新起点,全面发力。

      发挥义务教育在扶贫中的作用,切断贫困“代际传递”,让脱贫人口“站起来”且走得远。2018年教育扶贫专项方案已明确,将实施教师补充计划,为贫困地区招录免费师范生3000名。其中,为45个深度贫困县招录免费师范生500名,重点培养“一专多能”和“音体美”、学前教育等紧缺学科专业专科层次教师。

      坚持就业优先,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资金扶持方面,今年我省在继续对88个贫困县安排3亿元就业创业补助资金的基础上,将对45个深度贫困县每个县再增加100万元就业创业补助资金,专项用于深度贫困县的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

      政策激励方面,目前,全省109所高校全覆盖建设(在建)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建成各类孵化器600余家。

      今年我省各级财政计划安排1017.94亿元,实施全省十项民生工程及20件民生实事。

      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重点瞄准未参保人员实施精准扩面,着力提升全省参保覆盖率,努力实现2020年法定人群全覆盖。

      农村土坯房改造首次纳入新村建设扶贫专项方案,今年在88个贫困县改造土坯房29万户,到2022年完成269.6万户农村土坯房改造整治。

      全国两会前夕,我省启动全面改善医疗服务三年行动,通过看病“一站式”、支付移动化、医疗服务“一卡通”等12个创新医疗服务,让患者看病更省心。

      3月13日,中国电信四川公司落实“提速降费”,发布“流量全国通用、套餐自由变更、手机全网通用、坚守诚信经营”四项服务承诺。

      扶持9万农村残疾人发展生产,民族自治地区全面实施十五年免费教育,建设2980个城乡社区儿童之家,解决1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问题,免费开放202个图书馆……

      一项项民生举措,伴着全川9100多万巴蜀儿女民生新愿的班列,迎着明媚的春光,向着幸福再出发!(记者 江芸涵 阳帆 袁婧)
    责任编辑: 陈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改善民生,向着幸福再出发——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九)

  • 2018年03月17日 07时18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阳春三月,好消息接踵而至。办证更便捷。3月1日起,省公安厅推出5项出入境便利措施,涉及缩短部分办证时限、证件办理扫码快捷支付等,让群众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

      医改更深入。3月2日,我省确定今年扩大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范围,鼓励医务人员到基层、边远地区、医疗资源稀缺地区医疗机构多点执业。

      服务更到位。3月5日,深入推进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进入征求意见环节,166项行政审批、行政许可权有望下放到经济发达镇。

      保障更有力。3月13日,省人社厅表示,拟将月最低工资最高档从1500元/月调整为1750元/月……

      一项项改善民生的措施落地有声,全川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将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强调,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常怀忧民、爱民、惠民之心,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举措,解决好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社会稳定等民生问题。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在这生机盎然的春天,开往全面小康的班列,载着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的梦想,向着幸福再出发。

      以人民为中心,担起民生之责

      从顶层设计到项目落实,民生优先理念贯穿始终,真金白银用在刀刃上,让人民共享发展红利

      从康定到北京,全国人大代表、甘孜州藏医院副院长江吉村说,“我最想告诉大家的是,农牧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传统藏医药服务,看病真的很方便。”

      “病有所医”是江吉村这些年执业的深刻体会,“以前藏医医疗网络没有搭建起来,乡镇和村一级的医疗服务尤其跟不上,很多农牧民要跋山涉水到县上或州上看病。”短短几年,甘孜州18个县(市)都健全了藏医院,80%的乡镇卫生院和50%的村级医疗机构都可以提供藏医医疗服务。不仅是医疗服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从群众最关心、最期待的问题入手,医疗、教育、社保、就业、文化等改善民生领域的一系列改革举措,瞄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努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川百姓。

      每项民生指标均持续攀升——算支出,财政民生投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稳定在65%左右;

      看钱包,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2012年的1.5倍、1.6倍;

      掂饭碗,城镇累计新增就业503万人;算脱贫,农村贫困人口从750万减少到171万,贫困发生率从11.5%下降到2.7%;

      说安稳,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比读书,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入学(园)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正视人口多、底子薄、不平衡、欠发达的省情,在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上下真功、求实效,我省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牢固树立民生观念,四川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决心坚如磐石。

      省委领导集体把困难群众的安危冷暖牵系在心,5年来多次深入贫困地区、边远山区、民族地区调查研究。听民声、解民忧、办实事,建立省领导联系指导市(州)和基层工作等制度,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成为常态。

      尽管遇到芦山强烈地震等“遭遇战”,尽管面临经济新常态下的“换挡调速”,四川近5年的民生投入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关注民生!”民生投入涨上去,而“三公”经费减下来,比5年前少一半。

      坚持以项目为抓手,夯实四川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底气。

      今年全省十项民生工程及20件民生实事快速推进。从新增八大民生改善事项,到突出办好19件民生实事,再到20件民生实事,几年来民生实事不断往细处做、向深处推。藏区“六项民生工程计划”、大小凉山彝区“十项扶贫工程”等一系列惠民举措共同发力,促进民生不断改善。

      坚持以建机制为推手,推动保障和改善民生工程深入实施。

      5年来,我省建起困难特殊群体和大学毕业生重点就业帮扶工作机制;完善农村居民养老保险、企业单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提高义务教育“三免一补”标准,优先推进民族地区15年免费教育;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全面推进“文化春雨行动”惠民工程……

      让人民群众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四川划出一条从以往重视“物”的积累,转变为更加关注“人”的发展的民生轨迹。

      好日子,正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来。

      急群众所想所盼,破解民生难题

      补短板、治顽疾,民生的痛点就是改革的着力点、发展的落脚点

      3月13日,一个福利大礼包送给全川农村老年人:针对现有农村公办养老机构(敬老院)普遍存在建筑久远、设施简陋、功能单一等问题,今年我省将对341个农村公办养老机构(敬老院)30058张床位进行改造提升,满足农村老年人多元化养老服务需求。

      我省加大农村公办养老机构(敬老院)建设力度,兜底保障特困人员。通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从市到县到村,政府兜底保障特困人员体系已基本建成。

      党的十九大作出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重大论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把握这一论断,必须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好、落实好。“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

      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原则,四川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重点分明,精准发力,扎实推进。

      守底线、强基础,民生保障网越织越密——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广元破题有创新,动员组织往届初高中毕业生返校接受职业教育。全国人大代表、广元市市长邹自景说,“近两年共有1080名往届初高中毕业生返校接受职业教育,目的就是让他们学习一技之长,用知识换财富,从根本上拔掉穷根。”

      从扶贫到就业,从社保到救助,从交通到住房,从教育到医疗,民生保障网越织越密,给万千家庭送去实实在在的好处、带去热腾腾的希望。

      宜宾县王场乡大塘村农民李顺风,享受到农民工住房保障行动的实惠,在城市落地生根;仁寿县新店乡农民聂雪成,享受到安全饮水工程的实惠,现在家里拧开水龙头就能喝到汩汩清泉;叙永县兴隆乡患白内障的贫困户魏继生,享受到白内障免费手术的实惠,他从家庭的负担变为全家增收的动力;越西县大瑞乡林沟村贫困学生马海阿依莫,享受到彝区“9+3”免费教育计划的实惠,坐进了内地学校的课堂……

      破藩篱、促公平,民生改革剑指沉疴顽疾——

      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减法加法一起做,审批事项不断减少,一大批收费项目取消收费,政策红利不断释放。商事制度改革仅一年,四川新登记企业同比增长60%;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省设行政许可仅保留5项,省设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提前两年实现“零收费”;随迁子女实现“异地高考”、扩大重点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农村招生规模;公立医院药品加成全面取消;高海拔地区取暖、“厕所革命”等,成为政府案头解决的要事;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图书馆和纪念馆免费开放、延时开放……

      改革改出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谋在新处干在实处,推动民生跨越

      蓝图已绘就,踏上新征程,着力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重要精神,指向一个清晰的目标: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蓝图都是实干实现的。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省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站上新起点,全面发力。

      发挥义务教育在扶贫中的作用,切断贫困“代际传递”,让脱贫人口“站起来”且走得远。2018年教育扶贫专项方案已明确,将实施教师补充计划,为贫困地区招录免费师范生3000名。其中,为45个深度贫困县招录免费师范生500名,重点培养“一专多能”和“音体美”、学前教育等紧缺学科专业专科层次教师。

      坚持就业优先,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资金扶持方面,今年我省在继续对88个贫困县安排3亿元就业创业补助资金的基础上,将对45个深度贫困县每个县再增加100万元就业创业补助资金,专项用于深度贫困县的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

      政策激励方面,目前,全省109所高校全覆盖建设(在建)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建成各类孵化器600余家。

      今年我省各级财政计划安排1017.94亿元,实施全省十项民生工程及20件民生实事。

      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重点瞄准未参保人员实施精准扩面,着力提升全省参保覆盖率,努力实现2020年法定人群全覆盖。

      农村土坯房改造首次纳入新村建设扶贫专项方案,今年在88个贫困县改造土坯房29万户,到2022年完成269.6万户农村土坯房改造整治。

      全国两会前夕,我省启动全面改善医疗服务三年行动,通过看病“一站式”、支付移动化、医疗服务“一卡通”等12个创新医疗服务,让患者看病更省心。

      3月13日,中国电信四川公司落实“提速降费”,发布“流量全国通用、套餐自由变更、手机全网通用、坚守诚信经营”四项服务承诺。

      扶持9万农村残疾人发展生产,民族自治地区全面实施十五年免费教育,建设2980个城乡社区儿童之家,解决1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问题,免费开放202个图书馆……

      一项项民生举措,伴着全川9100多万巴蜀儿女民生新愿的班列,迎着明媚的春光,向着幸福再出发!(记者 江芸涵 阳帆 袁婧)
    责任编辑: 陈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