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召开全市洪涝地质灾害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专题会议

  • 2020年09月01日 09时51分
  • 来源: 绵阳市政务网
  • 【字体:
  • 8月31日,绵阳召开全市洪涝地质灾害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专题会议。会议强调,要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把握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科学谋划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高质量完成灾后恢复重建各项任务,全面恢复灾区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提升灾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会议指出,今年入汛以来绵阳市遭遇了多轮强降雨天气过程,特别是8月11日—17日特大暴雨天气过程,引发了严重的洪涝和泥石流灾害,波及范围大、成灾强度大、造成破坏大、叠加影响大。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绵阳市委、市政府沉着应对、科学指挥,各级各部门快速反应、迅速行动,广大干部、消防战士、公安干警、武警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不畏艰险、冲锋在前,团结带领各地群众抗洪、抢险、救灾,在同自然灾害的斗争中经受住了考验。在此过程中,我们坚持提前部署、关口前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快速反应、靠前指挥,坚持团结协作、合力抗灾,牢牢把握防汛减灾救灾主动权,最大限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推动全市抗洪抢险救灾工作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这些做法经过实践检验是行之有效的,要通过制度的形式固化下来,长期坚持、不断发展。

    会议指出,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关系灾区群众当前生活和长远生计,关系灾区恢复振兴和未来发展,也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为做好洪涝地质灾害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都作出了相应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要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遵循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统筹兼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基本要求,以保障安全和改善民生为核心,以灾区居民住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恢复重建为重点,以增强防灾抗灾救灾能力为目标,充分借鉴和运用“5·12”、九寨沟、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成功经验,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精准施策、有序实施,扎实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全面恢复灾区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提升灾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要把坚持“人民至上、民生优先,因地制宜、科学重建,严控质量、安全第一,保护生态、传承文化,创新机制、协作共建”的基本原则,贯穿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高标准高水平组织实施重建工作,切实促进灾区可持续发展。

    会议强调,要把握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用科学的理念和创新的举措,把重建工作做实做好,高质量完成灾后恢复重建各项任务。

    一要抓紧完成灾损评估。坚持实事求是,分地区、分领域、分行业开展灾损评估,进一步全面摸清灾害损失,统筹做好报灾核灾工作,确保数据准确,确保灾害损失情况全面客观,增强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的针对性、精准度。

    二要妥善安置受灾群众。严格落实各项救助措施,及时调运发放各类救灾物资,妥善解决受灾群众实际困难,保障好受灾群众基本生活,确保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临时住房、有干净水喝、有病能得到及时医治。对集中安置的受灾群众,加强日常必需品、生活用品保障;对分散安置的受灾群众,“一户一策”解决生活困难问题;对受灾情影响较大的贫困户,加大救助力度,千方百计防止因灾致贫、因灾返贫;加强灾区卫生防疫消毒和疫病监测,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三要切实抓好隐患排查整治。再次开展“地毯式”排查,动态完善隐患点台账,确保底数清、情况明、数据准;分类开展隐患整治,对排查出来的隐患点,逐一制定整改方案,逐一抓好整治,尽快处置到位。

    四要科学编制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编制好灾后重建规划,结合“十四五”发展规划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编制,科学制定全市灾后重建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建立灾后重建项目库,力争更多重大项目进入国省项目和政策支持的“大盘子”。

    五要加快住房恢复重建。组织专业机构和人员对住房受损程度和安全情况逐户评估界定,落实支持城乡住房重建的政策措施,在尊重群众意愿和地灾隐患评估基础上,通过维修加固、新建或迁建等方式,加快住房恢复重建步伐。

    六要加快基础设施恢复重建。加快道路桥梁抢通保通,全面提升灾区通达能力和通行水平,有序推进重点国省干线、农村公路等交通设施改造升级;加快饮水及水利设施恢复重建,确保受灾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并积极谋划推进关系长远的重大水利工程,增强防御水旱灾害能力;尽快恢复电力保障和通讯服务,切实恢复和稳定电力供应,全面恢复通信服务功能,保障网络安全运行。

    七要加快公共服务设施恢复重建。做好学校恢复重建,确保2020年秋季所有受灾学校学生、儿童能够入校入园;做好医疗卫生机构恢复重建,满足群众公共卫生服务需求;做好公共服务设施新建,将公共服务设施恢复重建与“两项改革”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优化公共服务场所布局,提升灾区公共服务保障水平。

    八要加快恢复产业发展。组建工作组深入一线开展恢复生产技术服务,组织田间自救和管理,抓紧修复农业设施,确保秋粮收成;鼓励和引导景区、星级农家乐等生产自救,力争早日恢复营业;指导和帮助受损工业企业抢修抢建,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尽快复产;支持帮助商贸流通企业尽快恢复生产经营,保障市场供应。

    会议强调,做好灾后重建工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是对各级各部门领导力、执行力、战斗力的检验。各地各部门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协作联动,进一步压紧压实责任、加强对上争取、加强服务指导、加强监督检查,凝聚各方合力,全力保障重建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会议还特别强调,目前汛期尚未结束,各地各相关部门要时刻绷紧防灾减灾这根弦,在抓好恢复重建的同时,全面落实汛期防灾救灾各项措施,坚决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认真总结前期防汛减灾救灾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在风险识别、人员转移、信息畅通、防洪排涝、应急建设等方面找差距、建机制、补短板、强弱项,全面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会议通报了全市洪涝地质灾害受灾情况和抗洪抢险救灾情况,部分县(区)和市直有关部门作了发言。

    责任编辑: 贺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绵阳召开全市洪涝地质灾害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专题会议

  • 2020年09月01日 09时51分
  • 来源: 绵阳市政务网
  • 8月31日,绵阳召开全市洪涝地质灾害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专题会议。会议强调,要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把握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科学谋划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高质量完成灾后恢复重建各项任务,全面恢复灾区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提升灾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会议指出,今年入汛以来绵阳市遭遇了多轮强降雨天气过程,特别是8月11日—17日特大暴雨天气过程,引发了严重的洪涝和泥石流灾害,波及范围大、成灾强度大、造成破坏大、叠加影响大。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绵阳市委、市政府沉着应对、科学指挥,各级各部门快速反应、迅速行动,广大干部、消防战士、公安干警、武警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不畏艰险、冲锋在前,团结带领各地群众抗洪、抢险、救灾,在同自然灾害的斗争中经受住了考验。在此过程中,我们坚持提前部署、关口前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快速反应、靠前指挥,坚持团结协作、合力抗灾,牢牢把握防汛减灾救灾主动权,最大限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推动全市抗洪抢险救灾工作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这些做法经过实践检验是行之有效的,要通过制度的形式固化下来,长期坚持、不断发展。

    会议指出,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关系灾区群众当前生活和长远生计,关系灾区恢复振兴和未来发展,也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为做好洪涝地质灾害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都作出了相应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要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遵循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统筹兼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基本要求,以保障安全和改善民生为核心,以灾区居民住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恢复重建为重点,以增强防灾抗灾救灾能力为目标,充分借鉴和运用“5·12”、九寨沟、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成功经验,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精准施策、有序实施,扎实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全面恢复灾区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提升灾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要把坚持“人民至上、民生优先,因地制宜、科学重建,严控质量、安全第一,保护生态、传承文化,创新机制、协作共建”的基本原则,贯穿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高标准高水平组织实施重建工作,切实促进灾区可持续发展。

    会议强调,要把握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用科学的理念和创新的举措,把重建工作做实做好,高质量完成灾后恢复重建各项任务。

    一要抓紧完成灾损评估。坚持实事求是,分地区、分领域、分行业开展灾损评估,进一步全面摸清灾害损失,统筹做好报灾核灾工作,确保数据准确,确保灾害损失情况全面客观,增强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的针对性、精准度。

    二要妥善安置受灾群众。严格落实各项救助措施,及时调运发放各类救灾物资,妥善解决受灾群众实际困难,保障好受灾群众基本生活,确保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临时住房、有干净水喝、有病能得到及时医治。对集中安置的受灾群众,加强日常必需品、生活用品保障;对分散安置的受灾群众,“一户一策”解决生活困难问题;对受灾情影响较大的贫困户,加大救助力度,千方百计防止因灾致贫、因灾返贫;加强灾区卫生防疫消毒和疫病监测,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三要切实抓好隐患排查整治。再次开展“地毯式”排查,动态完善隐患点台账,确保底数清、情况明、数据准;分类开展隐患整治,对排查出来的隐患点,逐一制定整改方案,逐一抓好整治,尽快处置到位。

    四要科学编制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编制好灾后重建规划,结合“十四五”发展规划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编制,科学制定全市灾后重建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建立灾后重建项目库,力争更多重大项目进入国省项目和政策支持的“大盘子”。

    五要加快住房恢复重建。组织专业机构和人员对住房受损程度和安全情况逐户评估界定,落实支持城乡住房重建的政策措施,在尊重群众意愿和地灾隐患评估基础上,通过维修加固、新建或迁建等方式,加快住房恢复重建步伐。

    六要加快基础设施恢复重建。加快道路桥梁抢通保通,全面提升灾区通达能力和通行水平,有序推进重点国省干线、农村公路等交通设施改造升级;加快饮水及水利设施恢复重建,确保受灾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并积极谋划推进关系长远的重大水利工程,增强防御水旱灾害能力;尽快恢复电力保障和通讯服务,切实恢复和稳定电力供应,全面恢复通信服务功能,保障网络安全运行。

    七要加快公共服务设施恢复重建。做好学校恢复重建,确保2020年秋季所有受灾学校学生、儿童能够入校入园;做好医疗卫生机构恢复重建,满足群众公共卫生服务需求;做好公共服务设施新建,将公共服务设施恢复重建与“两项改革”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优化公共服务场所布局,提升灾区公共服务保障水平。

    八要加快恢复产业发展。组建工作组深入一线开展恢复生产技术服务,组织田间自救和管理,抓紧修复农业设施,确保秋粮收成;鼓励和引导景区、星级农家乐等生产自救,力争早日恢复营业;指导和帮助受损工业企业抢修抢建,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尽快复产;支持帮助商贸流通企业尽快恢复生产经营,保障市场供应。

    会议强调,做好灾后重建工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是对各级各部门领导力、执行力、战斗力的检验。各地各部门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协作联动,进一步压紧压实责任、加强对上争取、加强服务指导、加强监督检查,凝聚各方合力,全力保障重建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会议还特别强调,目前汛期尚未结束,各地各相关部门要时刻绷紧防灾减灾这根弦,在抓好恢复重建的同时,全面落实汛期防灾救灾各项措施,坚决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认真总结前期防汛减灾救灾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在风险识别、人员转移、信息畅通、防洪排涝、应急建设等方面找差距、建机制、补短板、强弱项,全面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会议通报了全市洪涝地质灾害受灾情况和抗洪抢险救灾情况,部分县(区)和市直有关部门作了发言。

    责任编辑: 贺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