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优化营商环境 绵阳“头号工程”不务虚

  • 2019年03月22日 08时42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3月13日上午,在绵阳市政务服务大厅,市民在办理出入境手续。

    从“政策驱动”向“环境驱动”转化

    3月11日,绵阳政务服务“绵阳政事”公众号正式开通一个新功能——绵阳市民可在线享受到“综合受理、全域覆盖、随时即办”的一站式综合服务。

    与此同时,线下的绵阳市政务服务大厅也在悄然“升级”——更换电梯、扩大窗口区域。

    2019年一开年,绵阳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动作频繁:先后出台专项文件、调整相关部门职能……其背后是清晰的目标——力争到2020年底,绵阳市各领域营商环境指标达到全国一流标准。

    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发展动能要实现从“政策驱动”向“环境驱动”转化,绵阳如何“破局”?

    调研+大会+发布会以“组合拳”开局

    2月26日,绵阳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大会。这次会议参会人员超过1800人。会上明确,绵阳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和目标,“发给”各部门任务清单。

    在GDP冲上2000亿元新台阶后,绵阳经济发展势头不减。201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16.07亿元、增长15.8%,增速自建市以来首次排名全省第一。与此同时,绵阳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也理出了新的突破方向,即优化营商环境——树立“环境决定成败”的理念,以加快打造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营商环境,使绵阳在更大范围参与竞争、赢得竞争,推动形成资金、项目、企业、人才奔涌而来的良好局面。

    通过调研摸底,绵阳于今年1月以“两办”一号文件印发《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下称《方案》),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措施35条”。与此同时,从2月21日至3月8日,围绕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话题,接连召开7场新闻发布会,优化营商环境正是系列发布会的核心话题。

    围绕某项专题工作连续召开新闻发布会,这种情况在绵阳屈指可数。更值得关注的是,绵阳邀请了50余家民营企业参加发布会,同时由民企代表提问,相关部门负责人现场回应。

    明确任务清单任务落实到部门

    优化营商环境,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为将政策执行落实到位,绵阳在2月底出台《绵阳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任务清单》(下称《清单》),确定了优化营商环境的102项任务,共涉及市纪委(监委)、市政府办、市政务服务监督管理局等25个牵头部门。

    这份《清单》其实是对此前《方案》中35条政策措施进行逐项分解,逐一明确了牵头领导、牵头单位、参与单位。

    以人才服务为例,《清单》中专门设置了一条,“为外来投资者和高层次人才及其家属、子女在落户、就业、就医、上学等方面提供便利,制定《绵阳市高层次人才服务卡管理办法》”。

    在102项任务中,网上政务服务篇幅也不小。包括市信息共享平台与部门业务系统对接,构建全市统一的数据库等工作。

    为确保落实到位,除了将开展“庸懒散浮拖”专项整治行动外,绵阳2019年内将实现营商环境动态监测。

    调整机构职能抓牢关键部门

    绵阳市委主要领导认为:要使优越的营商环境成为绵阳又一块“金字招牌”,首先要靠党员干部争当五星级“勤务员”和“店小二”。

    不但抓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关键部门的作用更要得以凸显。例如,《清单》涉及的25个牵头部门中,绵阳市政务服务监督管理局共牵头21项工作,占比最高,既有全局性的“研究制定提升市县两级政府决策和运行效率的措施”,也包括具体的“新建或改造提升市、县、乡三级政务服务实体大厅”等。

    为此,结合机构调整,绵阳完善充实了相关部门职能。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部门,今年1月才成立的绵阳市政务服务监督管理局将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相关部门的优化营商环境、政务服务管理、政务公开协调、行政效能建设等职责整合。

    与以前的政务服务管理局相比,新机构名称上多了“监督”两字。这意味着,绵阳市政务服务监督管理局可对市、县、乡、村各级政务服务机构进行监督,无疑更能有效推动相关工作开展。

    同时,在编制紧张的背景下,绵阳市政务服务监督管理局还将增设专注“企业服务”的业务科室,企业均可以通过该部门,直接向绵阳市委市政府反映问题。(记者 祖明远文/图)

    主编走笔

    优化营商环境需要全民参与

    □罗敏

    在2019年初,绵阳推出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举措。令人印象深刻的有两个场景:一个是在绵阳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上,市委主要领导要求党员干部都要争当五星级“勤务员”和“店小二”;一个是在连续7场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新闻发布会上,40多个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回答民营企业代表提问。

    优化营商环境难不难?难,因为这是个系统工程,直面大量的企业和群众,涉及多个职能部门,往往牵一发而动全局。

    所以绵阳的做法也很直接:从政府端菜转向企业点菜,从“我要怎么办”转向企业和群众“要我怎么办”。

    一方面制定明确的任务清单,市领导牵头,各部门各司其职,按照“任务书”和“进度表”推进工作。

    另一方面,不仅各地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持续抓,带头干、示范干,当好“施工队长”;全体党员干部也要事不推诿、行不避难,不叫不到、随叫随到,主动服务、周到服务。通过打造“零距离”服务机制,切实解决办事难、办事慢,多头跑、来回跑的问题,在降门槛、减时间、优化服务这三个方面下足功夫,既要做好简政放权的“减法”,也要做强监管的“加法”。

    优化营商环境,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还需要媒体和市民的广泛参与,共同营造好的氛围,从而使“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乎营商环境”成为全民共识,使“礼商、重商、亲商、敬商”成为全民行动,齐心协力,合力打造高效便利的营商环境,从而达到解放生产力、提高竞争力,为市场主体添活力的目的。

    责任编辑: 刘化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优化营商环境 绵阳“头号工程”不务虚

  • 2019年03月22日 08时42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3月13日上午,在绵阳市政务服务大厅,市民在办理出入境手续。

    从“政策驱动”向“环境驱动”转化

    3月11日,绵阳政务服务“绵阳政事”公众号正式开通一个新功能——绵阳市民可在线享受到“综合受理、全域覆盖、随时即办”的一站式综合服务。

    与此同时,线下的绵阳市政务服务大厅也在悄然“升级”——更换电梯、扩大窗口区域。

    2019年一开年,绵阳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动作频繁:先后出台专项文件、调整相关部门职能……其背后是清晰的目标——力争到2020年底,绵阳市各领域营商环境指标达到全国一流标准。

    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发展动能要实现从“政策驱动”向“环境驱动”转化,绵阳如何“破局”?

    调研+大会+发布会以“组合拳”开局

    2月26日,绵阳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大会。这次会议参会人员超过1800人。会上明确,绵阳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和目标,“发给”各部门任务清单。

    在GDP冲上2000亿元新台阶后,绵阳经济发展势头不减。201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16.07亿元、增长15.8%,增速自建市以来首次排名全省第一。与此同时,绵阳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也理出了新的突破方向,即优化营商环境——树立“环境决定成败”的理念,以加快打造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营商环境,使绵阳在更大范围参与竞争、赢得竞争,推动形成资金、项目、企业、人才奔涌而来的良好局面。

    通过调研摸底,绵阳于今年1月以“两办”一号文件印发《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下称《方案》),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措施35条”。与此同时,从2月21日至3月8日,围绕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话题,接连召开7场新闻发布会,优化营商环境正是系列发布会的核心话题。

    围绕某项专题工作连续召开新闻发布会,这种情况在绵阳屈指可数。更值得关注的是,绵阳邀请了50余家民营企业参加发布会,同时由民企代表提问,相关部门负责人现场回应。

    明确任务清单任务落实到部门

    优化营商环境,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为将政策执行落实到位,绵阳在2月底出台《绵阳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任务清单》(下称《清单》),确定了优化营商环境的102项任务,共涉及市纪委(监委)、市政府办、市政务服务监督管理局等25个牵头部门。

    这份《清单》其实是对此前《方案》中35条政策措施进行逐项分解,逐一明确了牵头领导、牵头单位、参与单位。

    以人才服务为例,《清单》中专门设置了一条,“为外来投资者和高层次人才及其家属、子女在落户、就业、就医、上学等方面提供便利,制定《绵阳市高层次人才服务卡管理办法》”。

    在102项任务中,网上政务服务篇幅也不小。包括市信息共享平台与部门业务系统对接,构建全市统一的数据库等工作。

    为确保落实到位,除了将开展“庸懒散浮拖”专项整治行动外,绵阳2019年内将实现营商环境动态监测。

    调整机构职能抓牢关键部门

    绵阳市委主要领导认为:要使优越的营商环境成为绵阳又一块“金字招牌”,首先要靠党员干部争当五星级“勤务员”和“店小二”。

    不但抓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关键部门的作用更要得以凸显。例如,《清单》涉及的25个牵头部门中,绵阳市政务服务监督管理局共牵头21项工作,占比最高,既有全局性的“研究制定提升市县两级政府决策和运行效率的措施”,也包括具体的“新建或改造提升市、县、乡三级政务服务实体大厅”等。

    为此,结合机构调整,绵阳完善充实了相关部门职能。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部门,今年1月才成立的绵阳市政务服务监督管理局将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相关部门的优化营商环境、政务服务管理、政务公开协调、行政效能建设等职责整合。

    与以前的政务服务管理局相比,新机构名称上多了“监督”两字。这意味着,绵阳市政务服务监督管理局可对市、县、乡、村各级政务服务机构进行监督,无疑更能有效推动相关工作开展。

    同时,在编制紧张的背景下,绵阳市政务服务监督管理局还将增设专注“企业服务”的业务科室,企业均可以通过该部门,直接向绵阳市委市政府反映问题。(记者 祖明远文/图)

    主编走笔

    优化营商环境需要全民参与

    □罗敏

    在2019年初,绵阳推出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举措。令人印象深刻的有两个场景:一个是在绵阳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上,市委主要领导要求党员干部都要争当五星级“勤务员”和“店小二”;一个是在连续7场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新闻发布会上,40多个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回答民营企业代表提问。

    优化营商环境难不难?难,因为这是个系统工程,直面大量的企业和群众,涉及多个职能部门,往往牵一发而动全局。

    所以绵阳的做法也很直接:从政府端菜转向企业点菜,从“我要怎么办”转向企业和群众“要我怎么办”。

    一方面制定明确的任务清单,市领导牵头,各部门各司其职,按照“任务书”和“进度表”推进工作。

    另一方面,不仅各地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持续抓,带头干、示范干,当好“施工队长”;全体党员干部也要事不推诿、行不避难,不叫不到、随叫随到,主动服务、周到服务。通过打造“零距离”服务机制,切实解决办事难、办事慢,多头跑、来回跑的问题,在降门槛、减时间、优化服务这三个方面下足功夫,既要做好简政放权的“减法”,也要做强监管的“加法”。

    优化营商环境,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还需要媒体和市民的广泛参与,共同营造好的氛围,从而使“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乎营商环境”成为全民共识,使“礼商、重商、亲商、敬商”成为全民行动,齐心协力,合力打造高效便利的营商环境,从而达到解放生产力、提高竞争力,为市场主体添活力的目的。

    责任编辑: 刘化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