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雅安市出台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实施方案 建立人才评价特殊通道

  • 2019年11月04日 15时06分
  • 来源: 雅安市府
  • 【字体:
  • 雅安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日前印发《雅安市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强调要分类建立符合人才特点、激励人才创新的人才评价制度,加快构建导向明确、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竞争择优的人才评价体系,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作为一大亮点,《方案》明确提出,我市将建立向重大发展战略、产业企业、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以及青年人才倾斜的人才评价特殊通道。

    在完善人才评价标准和方式方面,《方案》提出,要突出以品德、能力、业绩为主的评价导向,突出把品德作为人才评价的首要内容,强化创新实践能力评价。在评价人才时,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凭能力、实绩、贡献评价,克服唯学历、唯论文、唯资历、唯奖项倾向,推行代表作制度,注重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影响。要创新多元人才评价方式,改革行政主导的人才评价模式,加快第三方专业评价机构建设,发挥政府、市场、专业组织、用人单位等多元评价主体作用。

    分类健全人才评价标准是《方案》的又一亮点。为解决评价标准“一刀切”的问题,我市对基础研究人才、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人才、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分别制定评价标准。在此基础上,推进科技、教育、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医疗卫生、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技术技能、农村实用人才7类重点领域人才评价改革,每一类人才分层分类设置评价内容和方式,建立不同评价标准,构建符合各领域人才特点的评价制度。以改革后的技术技能人才评价制度为例,对技术技能型、知识技能型、复合技能型等人才都作出评价标准界定,同时还要求建立健全工程技术人才评价标准,拓宽技能人才成长通道。

    《方案》明确提出,建立人才评价特殊通道。在向重大发展战略倾斜方面,围绕市委“1485”总体发展思路,服务构建“一核两翼”“一核三廊”“一基地、两中心”区域发展新格局,我市将探索建立区域高层次人才评价互动互认机制,打破户籍、地域、所有制、身份、人事关系等限制,实现人才资源共享共用;助推我市开放创新驱动工程,开辟引进人才申报评价绿色通道,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可不受资历、层级、学历、职称等限制,依据其实际水平和业绩贡献,破格申报科技项目、人才计划、职称评审;探索特殊人才特殊评价机制,对全市发展急需的“高精尖缺”人才,可采取一人一策、一事一议的方式破格引进、重点支持。在向产业企业倾斜方面,我市将开辟产业人才评价绿色通道,对“5+1”产业及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人才实行特殊评价、特殊政策;打破户籍、地域、身份、档案、人事关系等制约,畅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人才申报评价渠道。在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倾斜方面,在市级重大人才计划、项目中开辟贫困地区专项或建立单独评审通道,符合条件的给予重点倾斜;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人才因政策倾斜因素获得的人才称号、人才项目等,在支持周期内原则上不得跟随人员向所在区域外流转。在向青年人才倾斜方面,完善青年人才评价激励措施,探索建立优秀青年人才举荐制度,对有发展潜能的优秀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开辟认定通道;加大各类科技、教育和人才计划、项目对青年人才支持力度,促进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

    《方案》要求,要优化整合重大人才工程,以“雅州英才”工程为统揽,建立全市统一、涵盖“引育用”各个环节的高层次人才项目体系,避免多个类似人才项目同时支持一个人才;正确运用评价结果,避免简单以学术头衔、人才称号确定薪酬待遇、配置学术资源;建立人才评价动态调整机制,打破人才评价“终身制”。要推进人才评价“放管服”改革,强化工作保障,为改革营造良好氛围。

    责任编辑: 陈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雅安市出台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实施方案 建立人才评价特殊通道

  • 2019年11月04日 15时06分
  • 来源: 雅安市府
  • 雅安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日前印发《雅安市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强调要分类建立符合人才特点、激励人才创新的人才评价制度,加快构建导向明确、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竞争择优的人才评价体系,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作为一大亮点,《方案》明确提出,我市将建立向重大发展战略、产业企业、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以及青年人才倾斜的人才评价特殊通道。

    在完善人才评价标准和方式方面,《方案》提出,要突出以品德、能力、业绩为主的评价导向,突出把品德作为人才评价的首要内容,强化创新实践能力评价。在评价人才时,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凭能力、实绩、贡献评价,克服唯学历、唯论文、唯资历、唯奖项倾向,推行代表作制度,注重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影响。要创新多元人才评价方式,改革行政主导的人才评价模式,加快第三方专业评价机构建设,发挥政府、市场、专业组织、用人单位等多元评价主体作用。

    分类健全人才评价标准是《方案》的又一亮点。为解决评价标准“一刀切”的问题,我市对基础研究人才、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人才、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分别制定评价标准。在此基础上,推进科技、教育、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医疗卫生、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技术技能、农村实用人才7类重点领域人才评价改革,每一类人才分层分类设置评价内容和方式,建立不同评价标准,构建符合各领域人才特点的评价制度。以改革后的技术技能人才评价制度为例,对技术技能型、知识技能型、复合技能型等人才都作出评价标准界定,同时还要求建立健全工程技术人才评价标准,拓宽技能人才成长通道。

    《方案》明确提出,建立人才评价特殊通道。在向重大发展战略倾斜方面,围绕市委“1485”总体发展思路,服务构建“一核两翼”“一核三廊”“一基地、两中心”区域发展新格局,我市将探索建立区域高层次人才评价互动互认机制,打破户籍、地域、所有制、身份、人事关系等限制,实现人才资源共享共用;助推我市开放创新驱动工程,开辟引进人才申报评价绿色通道,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可不受资历、层级、学历、职称等限制,依据其实际水平和业绩贡献,破格申报科技项目、人才计划、职称评审;探索特殊人才特殊评价机制,对全市发展急需的“高精尖缺”人才,可采取一人一策、一事一议的方式破格引进、重点支持。在向产业企业倾斜方面,我市将开辟产业人才评价绿色通道,对“5+1”产业及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人才实行特殊评价、特殊政策;打破户籍、地域、身份、档案、人事关系等制约,畅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人才申报评价渠道。在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倾斜方面,在市级重大人才计划、项目中开辟贫困地区专项或建立单独评审通道,符合条件的给予重点倾斜;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人才因政策倾斜因素获得的人才称号、人才项目等,在支持周期内原则上不得跟随人员向所在区域外流转。在向青年人才倾斜方面,完善青年人才评价激励措施,探索建立优秀青年人才举荐制度,对有发展潜能的优秀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开辟认定通道;加大各类科技、教育和人才计划、项目对青年人才支持力度,促进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

    《方案》要求,要优化整合重大人才工程,以“雅州英才”工程为统揽,建立全市统一、涵盖“引育用”各个环节的高层次人才项目体系,避免多个类似人才项目同时支持一个人才;正确运用评价结果,避免简单以学术头衔、人才称号确定薪酬待遇、配置学术资源;建立人才评价动态调整机制,打破人才评价“终身制”。要推进人才评价“放管服”改革,强化工作保障,为改革营造良好氛围。

    责任编辑: 陈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