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成都不断推进食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2018年01月12日 11时18分
  • 来源: 成都市府
  • 【字体:
  •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重要民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举旗定向,果断地提出:“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 

      走进新时代,肩负新使命。日前召开的成都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对成都发展作出全面部署,高起点谋划成都未来。作为四川省首位城市,成都牢记总书记嘱托,围绕“牢牢守住食品药品安全底线”目标,在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强化抽检、大力整治、打假治劣、活动保障、队伍建设等方面用缜密的思路倾注着力量,不断推进食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营造起食药安全“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享有”的良好氛围。 

      关键词 创建工作

      群众广泛认可 食品安全满意度超70% 

      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要实现三个基本目标:确保成都市食品安全状况良好,主要食品品种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食品安全的各项工作机制落实到位;实现群众认可,对食品安全现状总体满意度在70%以上。 

      为实现目标,首先,成都市以科学的规划引领精准发展与刚性控制。2017年初,拟定了《成都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方案(2017版)》,明确创建活动实施步骤。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成都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评价标准及任务分解表》,针对创建工作5方面任务34项179个分项逐一制定工作目标,并确定了责任单位。 

      随后,一系列举措紧锣密鼓铺开,建立完善联络员、推进会、督查工作和信息专报等制度,全面调动各级各部门创建工作的积极性;对区(市)县政府食品安全考核权重超过3%;印发《成都市食品安全责任追究办法》,明确食品安全责任追究的范围和途径;启动第二批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不断加强创建工作宣传力度…… 

      2017年6月29日,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国家食药监总局、农业部在北京启动了“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成果展览”。成都作为第二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创建市,运用科技手段直观展现食品安全监测预警数据中心在大数据分析应用方面取得的成绩、食品溯源工作的进展,以及在餐饮行业生产工业化、工艺标准化、溯源信息化的探索与亮点,获得高度肯定。 

      截至2017年11月,我市创建工作的社会知晓率、支持率、食品安全满意度等指标已基本达到创建目标要求。 

      关键词 特色创新

      将“三小”纳入监管视野 给予其合法身份 


      成都是世界“美食之都”,各种特色饮食和小吃闻名遐迩,其中,包含着体量巨大的“三小”。统计显示,约有小作坊1300多家、小餐饮5万多家、摊贩5000多家及大量小食杂店。 

      2017年3月1日,《四川省食品小作坊、小经营店及摊贩管理条例》及《四川省食品小作坊、小经营店及摊贩管理办法》正式实施,但对“三小”的界定比较抽象,且明确规定具体认定标准,由市级食品监督行政部门依据有关规定,结合本地实际制定。6月1日,成都市食安办、成都市食药监局发布《成都市食品小作坊、小经营店及摊贩管理实施细则(试行)》,遵循“宽进严管”原则,尽量将无法取得许可的从业对象都纳入监管视野,给予其合法身份,并要求其依法经营,在经营场所或摊位醒目位置悬挂备案证或登记卡、健康证明、食品安全承诺书和食品安全监督公示牌等,方便市民查询。 

      这一《细则》充分体现了成都地方特色创新:通过“三小”监管平台数据归集要求、鼓励信息化手段应用、实施网格化监管等规定突出信息化管理;建立风险分级管理、信用分类、“黑名单”、信息公开等制度突出风险管理;通过鼓励行业自律、明厨亮灶、购买社会服务、投诉举报奖励等方面突出社会共治;将农村群宴纳入调整范畴,迈入监管更加严格的新局面。 

      关键词 打假治劣

      全年共立案4583件 有效净化市场环境 

      在金牛区荷花池中药材专业市场门外,由成都市食药监局药品市场监管处、食药稽查总队药品(中药材)稽查支队、食品安全稽查二支队和市食药检验研究院组成的联合检查组一行迅速集结,对市场内的经营商户开展突击检查,并对掺杂使假、染色增重的重点品种中药材进行抽样送检。 

      经查,发现市场内部分商户存在违规销售中药饮片、经营过度硫磺熏蒸的中药材以及经营无中文标识的预包装食品等违法违规行为,检查组现场进行调查取证,并将调查情况移交金牛区食药监局立案查处。要求市场管理方严格履行主体责任,加强法律法规宣传,督促违规商户整改,对于屡教不改和信用不良的商户坚决清理。下一步还将继续不定期开展督查,加大曝光力度。 

      “有些违法者不怕罚款,就怕曝光。及时公布有关信息,就是把食品药品安全与企业的‘身家性命’捆绑在一起,让消费者知情,实现市场的优胜劣汰。”在成都,将食品药品抽检信息和处罚决定对外公开是常态,让触及安全“红线”的企业接受消费者最严苛的惩罚。 

      2017年,成都市加强了日常监管,不断完善监管主体责任清单和市县乡三级事权划分,落实网格化监管;以“执法联动年”为主题,开展冷冻食品、火锅老油,荷花池中药材专项整治,打击进口走私医疗器械,医疗整形美容机构专项整治等一系列专项行动。截至12月15日,全年共立案4583件,罚没6700余万元,有效净化了市场环境。 

      关键词 智慧监管

      电子追溯系统实现 来源可追、去向可查 

      学校食堂、大中型餐馆等历来是各级食品安全监管的重点,通过成都市食品流通溯源电商平台进行食材采购,实现了采购食用农产品的自动比价、物流配送,既节约了食材成本又方便相关食品采购信息保存,有效促进食品追溯管理,保障学校广大师生、食客舌尖上的安全。同时,通过溯源信息主动公示和接受公众查询,倒逼了企业提升食品质量,承担社会责任。 

      截至2017年12月,全市1407家公立中小学校幼儿园100%纳入平台,并在平台上进行采购;1088家私立学校和大专院校也纳入平台并进行采购,实现了60%私立学校和大专院校纳入平台的目标。 

      推进“智慧监管”模式,全面提升食药安全监管能力。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建设来源可追、去向可查、过程可控、责任可究的食品流通电子追溯系统。强化检验检测体系,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完善了“一院四中心,十四网点”的检验格局,按计划推进市食品安全检(监)测能力建设项目、市食品药品检测能力提升(一期)工程及3个区域中心项目。实施全链条抽样检验,全年共完成各类检品6.5万批次,省级监督抽检不合格率为27.4%,市级为13.2%,不合格食品处置率100%。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成都不断推进食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2018年01月12日 11时18分
  • 来源: 成都市府
  •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重要民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举旗定向,果断地提出:“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 

      走进新时代,肩负新使命。日前召开的成都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对成都发展作出全面部署,高起点谋划成都未来。作为四川省首位城市,成都牢记总书记嘱托,围绕“牢牢守住食品药品安全底线”目标,在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强化抽检、大力整治、打假治劣、活动保障、队伍建设等方面用缜密的思路倾注着力量,不断推进食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营造起食药安全“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享有”的良好氛围。 

      关键词 创建工作

      群众广泛认可 食品安全满意度超70% 

      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要实现三个基本目标:确保成都市食品安全状况良好,主要食品品种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食品安全的各项工作机制落实到位;实现群众认可,对食品安全现状总体满意度在70%以上。 

      为实现目标,首先,成都市以科学的规划引领精准发展与刚性控制。2017年初,拟定了《成都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方案(2017版)》,明确创建活动实施步骤。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成都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评价标准及任务分解表》,针对创建工作5方面任务34项179个分项逐一制定工作目标,并确定了责任单位。 

      随后,一系列举措紧锣密鼓铺开,建立完善联络员、推进会、督查工作和信息专报等制度,全面调动各级各部门创建工作的积极性;对区(市)县政府食品安全考核权重超过3%;印发《成都市食品安全责任追究办法》,明确食品安全责任追究的范围和途径;启动第二批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不断加强创建工作宣传力度…… 

      2017年6月29日,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国家食药监总局、农业部在北京启动了“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成果展览”。成都作为第二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创建市,运用科技手段直观展现食品安全监测预警数据中心在大数据分析应用方面取得的成绩、食品溯源工作的进展,以及在餐饮行业生产工业化、工艺标准化、溯源信息化的探索与亮点,获得高度肯定。 

      截至2017年11月,我市创建工作的社会知晓率、支持率、食品安全满意度等指标已基本达到创建目标要求。 

      关键词 特色创新

      将“三小”纳入监管视野 给予其合法身份 


      成都是世界“美食之都”,各种特色饮食和小吃闻名遐迩,其中,包含着体量巨大的“三小”。统计显示,约有小作坊1300多家、小餐饮5万多家、摊贩5000多家及大量小食杂店。 

      2017年3月1日,《四川省食品小作坊、小经营店及摊贩管理条例》及《四川省食品小作坊、小经营店及摊贩管理办法》正式实施,但对“三小”的界定比较抽象,且明确规定具体认定标准,由市级食品监督行政部门依据有关规定,结合本地实际制定。6月1日,成都市食安办、成都市食药监局发布《成都市食品小作坊、小经营店及摊贩管理实施细则(试行)》,遵循“宽进严管”原则,尽量将无法取得许可的从业对象都纳入监管视野,给予其合法身份,并要求其依法经营,在经营场所或摊位醒目位置悬挂备案证或登记卡、健康证明、食品安全承诺书和食品安全监督公示牌等,方便市民查询。 

      这一《细则》充分体现了成都地方特色创新:通过“三小”监管平台数据归集要求、鼓励信息化手段应用、实施网格化监管等规定突出信息化管理;建立风险分级管理、信用分类、“黑名单”、信息公开等制度突出风险管理;通过鼓励行业自律、明厨亮灶、购买社会服务、投诉举报奖励等方面突出社会共治;将农村群宴纳入调整范畴,迈入监管更加严格的新局面。 

      关键词 打假治劣

      全年共立案4583件 有效净化市场环境 

      在金牛区荷花池中药材专业市场门外,由成都市食药监局药品市场监管处、食药稽查总队药品(中药材)稽查支队、食品安全稽查二支队和市食药检验研究院组成的联合检查组一行迅速集结,对市场内的经营商户开展突击检查,并对掺杂使假、染色增重的重点品种中药材进行抽样送检。 

      经查,发现市场内部分商户存在违规销售中药饮片、经营过度硫磺熏蒸的中药材以及经营无中文标识的预包装食品等违法违规行为,检查组现场进行调查取证,并将调查情况移交金牛区食药监局立案查处。要求市场管理方严格履行主体责任,加强法律法规宣传,督促违规商户整改,对于屡教不改和信用不良的商户坚决清理。下一步还将继续不定期开展督查,加大曝光力度。 

      “有些违法者不怕罚款,就怕曝光。及时公布有关信息,就是把食品药品安全与企业的‘身家性命’捆绑在一起,让消费者知情,实现市场的优胜劣汰。”在成都,将食品药品抽检信息和处罚决定对外公开是常态,让触及安全“红线”的企业接受消费者最严苛的惩罚。 

      2017年,成都市加强了日常监管,不断完善监管主体责任清单和市县乡三级事权划分,落实网格化监管;以“执法联动年”为主题,开展冷冻食品、火锅老油,荷花池中药材专项整治,打击进口走私医疗器械,医疗整形美容机构专项整治等一系列专项行动。截至12月15日,全年共立案4583件,罚没6700余万元,有效净化了市场环境。 

      关键词 智慧监管

      电子追溯系统实现 来源可追、去向可查 

      学校食堂、大中型餐馆等历来是各级食品安全监管的重点,通过成都市食品流通溯源电商平台进行食材采购,实现了采购食用农产品的自动比价、物流配送,既节约了食材成本又方便相关食品采购信息保存,有效促进食品追溯管理,保障学校广大师生、食客舌尖上的安全。同时,通过溯源信息主动公示和接受公众查询,倒逼了企业提升食品质量,承担社会责任。 

      截至2017年12月,全市1407家公立中小学校幼儿园100%纳入平台,并在平台上进行采购;1088家私立学校和大专院校也纳入平台并进行采购,实现了60%私立学校和大专院校纳入平台的目标。 

      推进“智慧监管”模式,全面提升食药安全监管能力。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建设来源可追、去向可查、过程可控、责任可究的食品流通电子追溯系统。强化检验检测体系,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完善了“一院四中心,十四网点”的检验格局,按计划推进市食品安全检(监)测能力建设项目、市食品药品检测能力提升(一期)工程及3个区域中心项目。实施全链条抽样检验,全年共完成各类检品6.5万批次,省级监督抽检不合格率为27.4%,市级为13.2%,不合格食品处置率100%。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