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以未来之名 成都谋求“强大的原始创新能力”

  • 2017年03月17日 09时29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编者按

      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进一步勇担重任,成都再一次谋求“跳起摸高”。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市委书记唐良智提出建议,在成都科学城布局以军民融合为特点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消息一出,激起层层涟漪。

      这是一幅动人的愿景: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作为科研皇冠上的明珠,是体现国家整体科技力量、地方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将代表国家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

      成都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背后是深谋远虑的匠心考量,更是立足现实发展的战略选择。向着这一目标进发的征途中,成都底气是什么、特色在哪里?记者试图从宏观“谋篇”到微观“切片”,做深度解析。锦城观察

      安全无污染核技术,正为成都勾勒出一个全新的能源产业愿景。怀揣“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期盼,这一技术的研发已被成都列入“接下来将具体实施的基础科学研究项目”。

      力争将期盼投映入现实———在最近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市委书记唐良智正式向国家提出“在成都布局‘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议。

      成都为何要去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这个“中心”又将起到什么作用?


      A 为什么建?

      原创突破才能掌握竞争话语权

      2016年12月印发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建设“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设施水平先进、多学科交叉融合、高端人才和机构汇聚、科研环境自由开放、运行机制灵活有效”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规划明确,要将“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打造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节点、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平台以及带动国家和区域创新发展的辐射中心”,推动实现重大原创突破,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增强国际科技竞争话语权。

      不难看出,“重大原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是“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

      “原始创新能力是买不来的。”成都市科技局局长卢铁城至今仍一字不落地记得美国英特尔公司一位负责人说的话:“他说英特尔在全球建了很多厂,但研发中心一直没有离开美国。”

      “近年来,成都在原创科技成果方面不时有亮眼表现,但要全面参与全球竞争还远远不够。”卢铁城指出,目前,在成都乃至全国,“引进、消化、再创新”或者基于现有技术的再提高,仍是占比最大的创新模式,“这样很难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超越发展。”

      “重大原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是颠覆现有产业、创造新产业主动权的基石。卢铁城举了两个更直观的例子:“比如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2)之于核能发展,量子通信理论成果对信息安全领域的颠覆等等。”

      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成都对“使命担当”的清醒认识———一方面,成都在科研院所、科技研发等方面的综合实力,具备建设这一“中心”的先天基础,另一方面,国家赋予成都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历史使命,也需要成都“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进一步勇担重任”。

      B 怎么建?

      以军民融合为特点,主攻三大领域

      目前,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安徽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已分别获得国家批复,前者主要的研究方向是生命科学、医药健康,后者的方向主要面向能源科学、材料、信息等领域。

      成都争创目标既定,方向也已经明确:主攻核科学、航空航天、网络安全三大领域,在西部率先建成以军民融合为特点的、具有强大原始创新能力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在军民融合方面,成都有着雄厚的基础。”卢铁城表示,成都的军工研发能力长期处于国内重点城市第一方阵,在核能、航空航天、军工电子等领域具有国际领先优势,拥有军工保密资质的企事业单位占全国近8%。“以核科学和核工业领域为例,成都是全球罕见的涵盖了从核裂变到核聚变几乎所有领域方向的研发聚集地。”

      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上,成都也有明显优势。根据成都市科技局的介绍,在“十二五”期间规划建设、其中部分已经建成的48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中,四川省承担7项,均在成都或附近,仅次于北京的18项。

      据悉,接下来成都将按照“发展新科学、创造新技术、培育新产业、建设新城市”的思路,构架起从源头创造到技术革新、到产业创新、再到城市发展的发展主线。

      卢铁城做了一个形象的说明:“发展新科学,进行核聚变科学研究;创造新技术,形成以核聚变为主的新能源技术;培育新产业,打造清洁安全的核聚变能源产业,就能在未来能源领域掌握国际市场主动权。”

      C 建成什么样?

      在国际上取得全面且决定性优势

      根据计划,成都将致力于在核科学、航空航天、网络安全等领域,在国际上取得全面且决定性的优势。

      看齐这一目标,成都动作频频。据透露,目前成都正在极力推动中物院“Z箍缩驱动聚变-裂变混合能源堆”的示范堆项目落户。据了解,中物院是国际上首个提出“聚变-裂变”混合堆理论模型并唯一掌握了核心工程技术的研发机构,该技术将大幅提升核燃料的利用率。卢铁城介绍,针对这个项目,成都将致力于将其打造为未来能源领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千年能源选项。而在网络安全领域方面,“成都将运用先进通信技术在网络安全方面进行颠覆性的变革。”

      此外,位于绵阳的风洞试验中心、位于稻城的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也即将在成都设立研究中心。

      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以成都科学城为代表的载体建设也如火如荼:除中科院8大研究所已入驻成都科学城外,中核集团环流器技术实验室、清华锦屏暗物质研究中心等国家重大科学项目也已落户成都科学城。与此同时,亚信网络安全产业技术研究院、诺基亚全球技术中心、华西精准医学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汇聚了一批“原创大脑”的研究机构(中心)也已在此安家。

      成都正在极力汇聚它所寻求的“强大的原始创新能力”。(记者 冉倩婷)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以未来之名 成都谋求“强大的原始创新能力”

  • 2017年03月17日 09时29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编者按

      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进一步勇担重任,成都再一次谋求“跳起摸高”。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市委书记唐良智提出建议,在成都科学城布局以军民融合为特点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消息一出,激起层层涟漪。

      这是一幅动人的愿景: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作为科研皇冠上的明珠,是体现国家整体科技力量、地方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将代表国家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

      成都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背后是深谋远虑的匠心考量,更是立足现实发展的战略选择。向着这一目标进发的征途中,成都底气是什么、特色在哪里?记者试图从宏观“谋篇”到微观“切片”,做深度解析。锦城观察

      安全无污染核技术,正为成都勾勒出一个全新的能源产业愿景。怀揣“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期盼,这一技术的研发已被成都列入“接下来将具体实施的基础科学研究项目”。

      力争将期盼投映入现实———在最近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市委书记唐良智正式向国家提出“在成都布局‘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议。

      成都为何要去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这个“中心”又将起到什么作用?


      A 为什么建?

      原创突破才能掌握竞争话语权

      2016年12月印发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建设“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设施水平先进、多学科交叉融合、高端人才和机构汇聚、科研环境自由开放、运行机制灵活有效”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规划明确,要将“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打造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节点、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平台以及带动国家和区域创新发展的辐射中心”,推动实现重大原创突破,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增强国际科技竞争话语权。

      不难看出,“重大原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是“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

      “原始创新能力是买不来的。”成都市科技局局长卢铁城至今仍一字不落地记得美国英特尔公司一位负责人说的话:“他说英特尔在全球建了很多厂,但研发中心一直没有离开美国。”

      “近年来,成都在原创科技成果方面不时有亮眼表现,但要全面参与全球竞争还远远不够。”卢铁城指出,目前,在成都乃至全国,“引进、消化、再创新”或者基于现有技术的再提高,仍是占比最大的创新模式,“这样很难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超越发展。”

      “重大原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是颠覆现有产业、创造新产业主动权的基石。卢铁城举了两个更直观的例子:“比如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2)之于核能发展,量子通信理论成果对信息安全领域的颠覆等等。”

      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成都对“使命担当”的清醒认识———一方面,成都在科研院所、科技研发等方面的综合实力,具备建设这一“中心”的先天基础,另一方面,国家赋予成都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历史使命,也需要成都“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进一步勇担重任”。

      B 怎么建?

      以军民融合为特点,主攻三大领域

      目前,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安徽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已分别获得国家批复,前者主要的研究方向是生命科学、医药健康,后者的方向主要面向能源科学、材料、信息等领域。

      成都争创目标既定,方向也已经明确:主攻核科学、航空航天、网络安全三大领域,在西部率先建成以军民融合为特点的、具有强大原始创新能力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在军民融合方面,成都有着雄厚的基础。”卢铁城表示,成都的军工研发能力长期处于国内重点城市第一方阵,在核能、航空航天、军工电子等领域具有国际领先优势,拥有军工保密资质的企事业单位占全国近8%。“以核科学和核工业领域为例,成都是全球罕见的涵盖了从核裂变到核聚变几乎所有领域方向的研发聚集地。”

      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上,成都也有明显优势。根据成都市科技局的介绍,在“十二五”期间规划建设、其中部分已经建成的48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中,四川省承担7项,均在成都或附近,仅次于北京的18项。

      据悉,接下来成都将按照“发展新科学、创造新技术、培育新产业、建设新城市”的思路,构架起从源头创造到技术革新、到产业创新、再到城市发展的发展主线。

      卢铁城做了一个形象的说明:“发展新科学,进行核聚变科学研究;创造新技术,形成以核聚变为主的新能源技术;培育新产业,打造清洁安全的核聚变能源产业,就能在未来能源领域掌握国际市场主动权。”

      C 建成什么样?

      在国际上取得全面且决定性优势

      根据计划,成都将致力于在核科学、航空航天、网络安全等领域,在国际上取得全面且决定性的优势。

      看齐这一目标,成都动作频频。据透露,目前成都正在极力推动中物院“Z箍缩驱动聚变-裂变混合能源堆”的示范堆项目落户。据了解,中物院是国际上首个提出“聚变-裂变”混合堆理论模型并唯一掌握了核心工程技术的研发机构,该技术将大幅提升核燃料的利用率。卢铁城介绍,针对这个项目,成都将致力于将其打造为未来能源领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千年能源选项。而在网络安全领域方面,“成都将运用先进通信技术在网络安全方面进行颠覆性的变革。”

      此外,位于绵阳的风洞试验中心、位于稻城的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也即将在成都设立研究中心。

      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以成都科学城为代表的载体建设也如火如荼:除中科院8大研究所已入驻成都科学城外,中核集团环流器技术实验室、清华锦屏暗物质研究中心等国家重大科学项目也已落户成都科学城。与此同时,亚信网络安全产业技术研究院、诺基亚全球技术中心、华西精准医学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汇聚了一批“原创大脑”的研究机构(中心)也已在此安家。

      成都正在极力汇聚它所寻求的“强大的原始创新能力”。(记者 冉倩婷)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