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急起直追 抢抓机遇 成都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 2017年03月13日 15时08分
  • 来源: 成都市府
  • 【字体:
  •   要急起直追,抓住世界科技革命历史机遇,针对经济社会发展方向、目标、战略、短板选准课题,形成更具激励性的制度环境,加快健全军民融合发展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政策制度体系,抓好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发展军民融合产业集群。——习近平

      “总书记的厚望和关切是我们创新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作为一名创业者,我们真正赶上了最好的时代。”连日来,成都春寒料峭,但菁蓉镇创客、中固维科(成都)动力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翔一直心潮澎湃、热血奔涌。3?12日,李翔的公司顺利完成更名,在菁蓉镇上千平方米的新基地也得以落实。李翔激动地说,他认真研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代表团参加审议时作的重要讲话,字里行间的殷切希望让人深受鼓舞,也更加激发了自己创新创业的工作激情。

      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对扎实开展创新创造提出了明确要求,总书记的讲话极大地激励了成都干部群众,更进一步点燃了干部群众创新创造的热情。大家纷纷表示,总书记的厚望,是我们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一定加倍努力急起直追、抢抓机遇,为成都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加快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而贡献力量。

      构建全方位服务体系 支持师生创新创业

      从新疆来到成都的四川大学求学,再到菁蓉镇创业打拼,成都这座城市活跃的创新基因,早已经扎根在了李翔的内心,“应该说,我的创新激情和创业决心,在大学就开始萌芽了。”在四川大学自动化专业学习期间,受学校老师鼓励和技术支持,李翔就一直喜欢搞创新研发,3D打印机、智能机器人、特种电机,行业里最先进的产品他都大胆尝试。来到郫都区的菁蓉镇创业,他更是“如鱼得水”,走出了一条最适合自己的创新创业之路。

      四川大学、郫都区都是全国首批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承担着为全国双创工作探索形成可示范、可复制典型经验的光荣使命,也是实践成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前沿阵地。

      李翔就读的四川大学,以创建一流研究型综合大学为奋斗目标,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构建了体现精英教育、个性化教育、自由全面发展教育的本科“323+X”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和“433”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形成川大特色的高水平高素质的双创人才培养体系。”四川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基地建设可实现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双创人才双向流动机制的重大突破,健全师生创新创业的条件保障和支撑服务体系,促进学校双创人才与科技创新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学校构建起了全方位创新创业支撑服务体系,校园充满了创新创业活力。”据介绍,目前,四川大学设立了各类创新创业风险基金,如与中国工商银行四川省分行共同组建总金额5000万元的“四川大学学生创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设立100万元“四川大学?五粮春创新创业之星奖”;汇聚全球校友筹建“同创众筹基金”,以及创新创业公益基金,支持广大教师和优秀学生创新创业,吸引全球大学生和青年创业者到四川创业,到成都创业。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四川大学还建立了激励学生创新创业的多元化学籍管理制度,制定了鼓励和支持学生创新创业的学籍管理、学分认定标准和毕业授位条件,创新创业的学生在校修读年限可不受限制。实行创新创业学分与实践教学学分有效融合,学生创新创业成果经认定合格可计入创新创业教育学分。创业学生可免修实习培训、创新创业教育等实践类课程,为学生休学创业、办公司给予政策支持。

      搭建高端科创平台 服务创新驱动发展

      一直以来,高校、科研院所都是成都最为重要的创新底本。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国家轨道交通实验室等,通过校地协同创新等路径,成为成都创新驱动的时代先锋。

      “总书记在讲话中谈到,要加快健全军民融合发展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政策制度体系,抓好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发展军民融合产业集群。对于我们学校来说,我们一直在探索科技创新的国际前沿,加大科技成果的输出。同时,军民融合也是我们未来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之一。”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介绍道。

      在创新方面,四川大学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瞄准当代重大科学前沿问题和国家特别是西部重大需求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问题,启动了新型结构和功能高分子材料、生物治疗和新药创制、航空航天、灾后重建和防灾减灾、再生医学、资源与环境等十大交叉学科群建设工程,还组建了文学艺术与科学技术汇聚中心等新兴综合教学科研单位。建设了不确定性信息处理中心、生物材料与生物力学等21个新兴交叉学科中心,产生了一批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变革性技术。

      结合总书记的要求,谢和平对四川大学的创新创造工作也作了深入思考。他说,四川以及成都,在军民融合的很多领域都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我们应该与这些资源一同搭建高端科技创新合作平台。谢和平还表示,四川大学将积极投身西部地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点推进10个共同打造,包括共同打造10-15个国际顶尖学科领域;共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共同打造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共同打造面向国际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的大科学中心和颠覆性创新平台等,向全球招聘一批博士,组织一支专职的科研队伍。“有了高端的国际科技创新平台,我们就可以像总书记说的那样,根据市场需求和产业需求,定向做科技研究。”

      双创推动经济转型 激发制造业新活力

      同样作为全国双创示范基地,郫都区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享誉国内外的菁蓉镇,已建成众创空间75万平方米,引进新型孵化器38家,聚集各类项目1289个、创客1.2万余人,被共青团中央授予首个全国大学生创业示范园,成功入围首批中国特色小镇,初步形成闲置楼宇巧变创客空间、创新创业推动经济转型的新局面。

      就在上个周末,李翔的创业项目“叮当科技”正式完成了更名,成为中固维科(成都)动力技术有限公司。这也意味着李翔的创业公司,经过3年拼搏,从一个初创团队,稳步走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实力企业。“现在,我们的很多客户都是大型国有企业和军工企业,以前的名字比较草率,已经不能适应公司的发展。”

      来到菁蓉镇后,李翔和合作伙伴自主发明了一种真空高低温电机,申报了4项发明专利,已取得60多个实用新型专利,填补了国内产品的空白,多项技术实现国内外首创,他的产品被应用在“嫦娥四号”玉兔探测器上,甚至远在南极的中国科考站,也使用了他的电机产品。

      “总书记谈到要抓好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发展军民融合产业集群,这对我们这样一家以航空航天、雷达通信等军工领域为重点服务对象的企业来讲,无疑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李翔介绍道,他们自主研发的真空高低温电机今年将全面推向市场,这是目前同类产品当中唯一的“中国制造”,所有技术均“自主可控”,乘着军民融合创新的这股东风,他和团队有信心用3到5年,逐步取代重点行业核心设备中的国外产品,“有了总书记的激励,我们一定会沉下心来,做技术、做产品,踏踏实实为祖国的装备制造业做点事情。”

      沿菁蓉镇红旗大道前行两公里,成都阿尔刚雷科技有限公司办公大楼格外显眼。这栋由郫都区政府支持修建的创新总部大楼,已全面竣工。就在近期,世界上唯一的“绝缘连电”产品将在菁蓉镇量产,走进千家万户。电源插座放在水箱里,插上电线,电灯亮起,鱼儿自由地游来游去,把手放进水里,也不会触电……这神奇的“绝缘连电”技术,正是菁蓉镇创客、该公司创始人周刚的创新项目。

      “简单地说,就是通过我们的技术,让用电全过程处于绝缘的状态,实现在导电介质中不漏电、不短路、无电弧,解决了三大世界性安全用电难题。”周刚介绍,这项技术填补了国际国内连电关键技术空白,不仅获得国内专利,还获得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专利授权,在PCT95个国家受到保护,“绝缘连电”设备不仅家庭和公共场所可使用,海洋、户外及军事用电等都可以安装,市场前景广阔。

      打造具有全球影响的创新中心和双创基地

      在菁蓉镇,像这样走在行业前沿的科技创新项目还有不少。比如,立足四川省大数据特色产业基地,聚集了国信优易、中国数码港、华通创志等一批龙头企业;针对新兴的无人机产业集群,菁蓉镇建成无人机大街和西南无人机飞行服务中心,大力发展无人机教育培训、生产应用以及监测管理等相关产业,引进无人机适航检测中心等项目20多个;为打造新材料产业集群,依托西南交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家团队,菁蓉镇建立了新材料产业应用研究中心,推动纳动科技纳米陶瓷材料等6个项目。

      在打造全国双创示范基地的探索中,郫都区坚持以国际化标准建设双创空间。目前,全球创新中心西部中心、中美技术转移中心成都中心、中美双创孵化器成都基地成功落户菁蓉镇。同时,组建大数据产业研究院、国家级新材料检测中心等八大创新研发平台,与中国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合作建立国际离岸双创服务平台,与清华启迪之星合作打造国际路演平台,与牛津大学等高校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此外,按照“政府搭台、专家唱戏、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模式,由政府牵头联合20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105名专家、176家企业组建工业创新联盟,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开展研发和成果转化合作项目45个。

      “郫都区双创示范基地将‘比肩光谷、对标硅谷’,努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中心和国际知名的创新创业基地。”郫都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郫都区将深入推进科教、军民、产城、区域、工研“五个融合”,着力构建城市建设新地标、创新创业新高地、产业发展新引擎,全年将新增改造载体20万平方米,累计聚集创客2万名以上、项目2300个以上。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急起直追 抢抓机遇 成都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 2017年03月13日 15时08分
  • 来源: 成都市府
  •   要急起直追,抓住世界科技革命历史机遇,针对经济社会发展方向、目标、战略、短板选准课题,形成更具激励性的制度环境,加快健全军民融合发展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政策制度体系,抓好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发展军民融合产业集群。——习近平

      “总书记的厚望和关切是我们创新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作为一名创业者,我们真正赶上了最好的时代。”连日来,成都春寒料峭,但菁蓉镇创客、中固维科(成都)动力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翔一直心潮澎湃、热血奔涌。3?12日,李翔的公司顺利完成更名,在菁蓉镇上千平方米的新基地也得以落实。李翔激动地说,他认真研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代表团参加审议时作的重要讲话,字里行间的殷切希望让人深受鼓舞,也更加激发了自己创新创业的工作激情。

      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对扎实开展创新创造提出了明确要求,总书记的讲话极大地激励了成都干部群众,更进一步点燃了干部群众创新创造的热情。大家纷纷表示,总书记的厚望,是我们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一定加倍努力急起直追、抢抓机遇,为成都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加快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而贡献力量。

      构建全方位服务体系 支持师生创新创业

      从新疆来到成都的四川大学求学,再到菁蓉镇创业打拼,成都这座城市活跃的创新基因,早已经扎根在了李翔的内心,“应该说,我的创新激情和创业决心,在大学就开始萌芽了。”在四川大学自动化专业学习期间,受学校老师鼓励和技术支持,李翔就一直喜欢搞创新研发,3D打印机、智能机器人、特种电机,行业里最先进的产品他都大胆尝试。来到郫都区的菁蓉镇创业,他更是“如鱼得水”,走出了一条最适合自己的创新创业之路。

      四川大学、郫都区都是全国首批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承担着为全国双创工作探索形成可示范、可复制典型经验的光荣使命,也是实践成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前沿阵地。

      李翔就读的四川大学,以创建一流研究型综合大学为奋斗目标,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构建了体现精英教育、个性化教育、自由全面发展教育的本科“323+X”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和“433”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形成川大特色的高水平高素质的双创人才培养体系。”四川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基地建设可实现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双创人才双向流动机制的重大突破,健全师生创新创业的条件保障和支撑服务体系,促进学校双创人才与科技创新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学校构建起了全方位创新创业支撑服务体系,校园充满了创新创业活力。”据介绍,目前,四川大学设立了各类创新创业风险基金,如与中国工商银行四川省分行共同组建总金额5000万元的“四川大学学生创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设立100万元“四川大学?五粮春创新创业之星奖”;汇聚全球校友筹建“同创众筹基金”,以及创新创业公益基金,支持广大教师和优秀学生创新创业,吸引全球大学生和青年创业者到四川创业,到成都创业。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四川大学还建立了激励学生创新创业的多元化学籍管理制度,制定了鼓励和支持学生创新创业的学籍管理、学分认定标准和毕业授位条件,创新创业的学生在校修读年限可不受限制。实行创新创业学分与实践教学学分有效融合,学生创新创业成果经认定合格可计入创新创业教育学分。创业学生可免修实习培训、创新创业教育等实践类课程,为学生休学创业、办公司给予政策支持。

      搭建高端科创平台 服务创新驱动发展

      一直以来,高校、科研院所都是成都最为重要的创新底本。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国家轨道交通实验室等,通过校地协同创新等路径,成为成都创新驱动的时代先锋。

      “总书记在讲话中谈到,要加快健全军民融合发展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政策制度体系,抓好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发展军民融合产业集群。对于我们学校来说,我们一直在探索科技创新的国际前沿,加大科技成果的输出。同时,军民融合也是我们未来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之一。”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介绍道。

      在创新方面,四川大学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瞄准当代重大科学前沿问题和国家特别是西部重大需求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问题,启动了新型结构和功能高分子材料、生物治疗和新药创制、航空航天、灾后重建和防灾减灾、再生医学、资源与环境等十大交叉学科群建设工程,还组建了文学艺术与科学技术汇聚中心等新兴综合教学科研单位。建设了不确定性信息处理中心、生物材料与生物力学等21个新兴交叉学科中心,产生了一批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变革性技术。

      结合总书记的要求,谢和平对四川大学的创新创造工作也作了深入思考。他说,四川以及成都,在军民融合的很多领域都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我们应该与这些资源一同搭建高端科技创新合作平台。谢和平还表示,四川大学将积极投身西部地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点推进10个共同打造,包括共同打造10-15个国际顶尖学科领域;共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共同打造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共同打造面向国际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的大科学中心和颠覆性创新平台等,向全球招聘一批博士,组织一支专职的科研队伍。“有了高端的国际科技创新平台,我们就可以像总书记说的那样,根据市场需求和产业需求,定向做科技研究。”

      双创推动经济转型 激发制造业新活力

      同样作为全国双创示范基地,郫都区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享誉国内外的菁蓉镇,已建成众创空间75万平方米,引进新型孵化器38家,聚集各类项目1289个、创客1.2万余人,被共青团中央授予首个全国大学生创业示范园,成功入围首批中国特色小镇,初步形成闲置楼宇巧变创客空间、创新创业推动经济转型的新局面。

      就在上个周末,李翔的创业项目“叮当科技”正式完成了更名,成为中固维科(成都)动力技术有限公司。这也意味着李翔的创业公司,经过3年拼搏,从一个初创团队,稳步走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实力企业。“现在,我们的很多客户都是大型国有企业和军工企业,以前的名字比较草率,已经不能适应公司的发展。”

      来到菁蓉镇后,李翔和合作伙伴自主发明了一种真空高低温电机,申报了4项发明专利,已取得60多个实用新型专利,填补了国内产品的空白,多项技术实现国内外首创,他的产品被应用在“嫦娥四号”玉兔探测器上,甚至远在南极的中国科考站,也使用了他的电机产品。

      “总书记谈到要抓好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发展军民融合产业集群,这对我们这样一家以航空航天、雷达通信等军工领域为重点服务对象的企业来讲,无疑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李翔介绍道,他们自主研发的真空高低温电机今年将全面推向市场,这是目前同类产品当中唯一的“中国制造”,所有技术均“自主可控”,乘着军民融合创新的这股东风,他和团队有信心用3到5年,逐步取代重点行业核心设备中的国外产品,“有了总书记的激励,我们一定会沉下心来,做技术、做产品,踏踏实实为祖国的装备制造业做点事情。”

      沿菁蓉镇红旗大道前行两公里,成都阿尔刚雷科技有限公司办公大楼格外显眼。这栋由郫都区政府支持修建的创新总部大楼,已全面竣工。就在近期,世界上唯一的“绝缘连电”产品将在菁蓉镇量产,走进千家万户。电源插座放在水箱里,插上电线,电灯亮起,鱼儿自由地游来游去,把手放进水里,也不会触电……这神奇的“绝缘连电”技术,正是菁蓉镇创客、该公司创始人周刚的创新项目。

      “简单地说,就是通过我们的技术,让用电全过程处于绝缘的状态,实现在导电介质中不漏电、不短路、无电弧,解决了三大世界性安全用电难题。”周刚介绍,这项技术填补了国际国内连电关键技术空白,不仅获得国内专利,还获得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专利授权,在PCT95个国家受到保护,“绝缘连电”设备不仅家庭和公共场所可使用,海洋、户外及军事用电等都可以安装,市场前景广阔。

      打造具有全球影响的创新中心和双创基地

      在菁蓉镇,像这样走在行业前沿的科技创新项目还有不少。比如,立足四川省大数据特色产业基地,聚集了国信优易、中国数码港、华通创志等一批龙头企业;针对新兴的无人机产业集群,菁蓉镇建成无人机大街和西南无人机飞行服务中心,大力发展无人机教育培训、生产应用以及监测管理等相关产业,引进无人机适航检测中心等项目20多个;为打造新材料产业集群,依托西南交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家团队,菁蓉镇建立了新材料产业应用研究中心,推动纳动科技纳米陶瓷材料等6个项目。

      在打造全国双创示范基地的探索中,郫都区坚持以国际化标准建设双创空间。目前,全球创新中心西部中心、中美技术转移中心成都中心、中美双创孵化器成都基地成功落户菁蓉镇。同时,组建大数据产业研究院、国家级新材料检测中心等八大创新研发平台,与中国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合作建立国际离岸双创服务平台,与清华启迪之星合作打造国际路演平台,与牛津大学等高校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此外,按照“政府搭台、专家唱戏、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模式,由政府牵头联合20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105名专家、176家企业组建工业创新联盟,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开展研发和成果转化合作项目45个。

      “郫都区双创示范基地将‘比肩光谷、对标硅谷’,努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中心和国际知名的创新创业基地。”郫都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郫都区将深入推进科教、军民、产城、区域、工研“五个融合”,着力构建城市建设新地标、创新创业新高地、产业发展新引擎,全年将新增改造载体20万平方米,累计聚集创客2万名以上、项目2300个以上。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