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巴中市养老服务产业加快发展

  • 2016年06月21日 11时39分
  • 来源: 巴中市府
  • 【字体:
  •   近年来,巴中市始终把发展养老服务产业作为民生所系、民心所向,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充分发挥地域自然环境“八度”优势,按照“9073”养老服务格局高规格打造巴中市养老服务产业,初步建立起与区域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多元保障,绘就养老养生蓝图

      筑好金枝引凤来。近年来,该市在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的现状中不断寻求突破,立足养老服务需求把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作为深化改革的重要一环,不断优化的发展环境为养老服务产业在巴中落地生根提供了先决条件。

      立足市域实际,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通知》、《关于加快2015-2017年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重点任务的通知》;市级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巴中市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关于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在土地保障、财政补贴、税费优惠、人才培养等方面出新招、出实招、求突破,建起了产业发展的“快速通道”。

      认识市域优势,着眼“高度、温度、湿度、绿化度、空气洁净度、负氧度、森林精气度、农产品优产度”最佳养生指标,精心编制了《养老服务产业发展规划》,为产业发展理清了思路、明确了方向,引领全市养老服务产业科学有序发展。

      发挥市域特色,多元联动森林本底、核心景区和养老项目,充分发挥该市森林覆盖率高、自然环境优美的生态优势,推动养老产业与绿色生态产业多元耦合发展,向社会提供多元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构建巴中“一中心、一环线、五示范、九板块”的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格局,将巴中“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纵深推进全市养老服务产业发展。

      多元投入,兑现民心民意期待

      在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市场运作下,各类养老机构如雨后春笋在巴山大地生根发芽。目前,全市82个公办养老机构、23个民办养老机构、221个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334个农村幸福院、15个省级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社区优化分布城乡,共有养老床位1.65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近30张,民心民意期待逐步兑现。

      财政资金投入扶持养老服务产业健康发展。按照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每个每年2万元、农村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每个每年1万元、民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年平均实际入住床位每床每年0.1万元的标准进行机构运营补贴,公建民营养老机构享受民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的运营补贴政策,全市政府性投入资金累计达2亿元、下达用地指标400余亩、争取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上级补助资金近亿元。将50%以上的彩票公益金用于支持发展养老服务产业。

      民间资本进入推动养老服务产业快速发展。不断降低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产业的门槛,积极引导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将吸引民间资本兴办养老服务机构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在落实招商引资政策的基础上对社会力量兴办的农村养老机构优先纳入总体建设规划、优先安排资金预算、优先安排建设用地,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以融资担保、项目补贴、PPP模式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养老服务项目建设,引入民间资金近10亿元。

      社会力量嵌入确保养老服务产业全面发展。对养老护理员取得初、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分别按500元/人、1000元/人、1500元/人给予培训费补贴;培育市级居家养老服务社会组织2家、具备养老护理员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资格的民办养老服务培训机构1家;全市引导发展13个直接从事养老事业、43个间接服务于城乡养老的社会组织以及2368个老年协会。

      多元模式,满足多种多样需求

      坚持“低端有保障、中端有供给、高端有市场”原则,主动承担政府在社会养老服务方面的基本责任;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让民间资本成为养老服务“主角”;大力发展面向城乡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服务和机构养老服务,均衡配置养老服务设施,实现养老服务全覆盖。

      保基本。改造巴中市50个公办养老机构4000张公办养老床位等设施设备,提升养老服务水平、拓展养老服务功能。探索运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机制,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或改扩建养老服务设施,平昌驷马、白衣等4个公办养老机构450张公办养老床位试点公办民营。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在保基本、兜底线的职责下向社会开放,更好满足农村区域社会养老服务需求,织密社会养老服务幸福网。

      促发展。始终瞄准健康养老这个刚性需求,把“医养融合”作为提供养老服务的主要方向,推进健康服务业与养老服务产业的无缝衔接,全面开展社区健康养老服务,将健康护理服务延伸至居民家庭,支持医疗机构增设老年病医院、老年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等。全市94家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建立了协作关系,开通养老服务绿色通道,建成“医养型”民办养老服务机构5家、养老床位1550张,实现“医养融合”市、县(区)全覆盖。

      强产业。着力打造高端养老服务项目,把森林康养、生态疗养、禅修静养、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有机融合,推动农村产村相融。在通江空山天盆、平昌镇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南江光雾桃园等地建设具有度假、疗养、保健、养老等功能的康养基地。通江文峰乡金山村,建设候鸟度假房近万平方米,2015年接待度假人员万余人次。唱歌石林打造的“知青抱团养老”项目,每年成功吸引重庆、成都等地数千名知青返乡休闲度假,今年更是被评为“四川康养村落”。

      破难题。积极破解居家老年人养老难题,建设居家养老信息平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实现居家养老网络化服务;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人员、社区志愿者上门服务;围绕“巴山新居”建设农村幸福大院,探索出农村“乡居互助养老”新模式,实现“养老不出村、互助真开心”;依托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为社区老人提供文化娱乐、生活照料等养老服务,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探索出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养老新途径。

      到2020年,巴中市养老服务设施将覆盖所有城市社区、90%以上的乡镇和60%以上的农村社区,实现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等养老服务覆盖全市所有居家老年人,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35张以上,养老床位数达到2.1万张以上,养老服务产业提供就业岗位2.5万个以上,在保障基本民生的基础上发展“银发产业”。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巴中市养老服务产业加快发展

  • 2016年06月21日 11时39分
  • 来源: 巴中市府
  •   近年来,巴中市始终把发展养老服务产业作为民生所系、民心所向,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充分发挥地域自然环境“八度”优势,按照“9073”养老服务格局高规格打造巴中市养老服务产业,初步建立起与区域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多元保障,绘就养老养生蓝图

      筑好金枝引凤来。近年来,该市在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的现状中不断寻求突破,立足养老服务需求把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作为深化改革的重要一环,不断优化的发展环境为养老服务产业在巴中落地生根提供了先决条件。

      立足市域实际,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通知》、《关于加快2015-2017年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重点任务的通知》;市级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巴中市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关于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在土地保障、财政补贴、税费优惠、人才培养等方面出新招、出实招、求突破,建起了产业发展的“快速通道”。

      认识市域优势,着眼“高度、温度、湿度、绿化度、空气洁净度、负氧度、森林精气度、农产品优产度”最佳养生指标,精心编制了《养老服务产业发展规划》,为产业发展理清了思路、明确了方向,引领全市养老服务产业科学有序发展。

      发挥市域特色,多元联动森林本底、核心景区和养老项目,充分发挥该市森林覆盖率高、自然环境优美的生态优势,推动养老产业与绿色生态产业多元耦合发展,向社会提供多元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构建巴中“一中心、一环线、五示范、九板块”的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格局,将巴中“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纵深推进全市养老服务产业发展。

      多元投入,兑现民心民意期待

      在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市场运作下,各类养老机构如雨后春笋在巴山大地生根发芽。目前,全市82个公办养老机构、23个民办养老机构、221个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334个农村幸福院、15个省级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社区优化分布城乡,共有养老床位1.65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近30张,民心民意期待逐步兑现。

      财政资金投入扶持养老服务产业健康发展。按照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每个每年2万元、农村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每个每年1万元、民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年平均实际入住床位每床每年0.1万元的标准进行机构运营补贴,公建民营养老机构享受民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的运营补贴政策,全市政府性投入资金累计达2亿元、下达用地指标400余亩、争取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上级补助资金近亿元。将50%以上的彩票公益金用于支持发展养老服务产业。

      民间资本进入推动养老服务产业快速发展。不断降低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产业的门槛,积极引导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将吸引民间资本兴办养老服务机构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在落实招商引资政策的基础上对社会力量兴办的农村养老机构优先纳入总体建设规划、优先安排资金预算、优先安排建设用地,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以融资担保、项目补贴、PPP模式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养老服务项目建设,引入民间资金近10亿元。

      社会力量嵌入确保养老服务产业全面发展。对养老护理员取得初、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分别按500元/人、1000元/人、1500元/人给予培训费补贴;培育市级居家养老服务社会组织2家、具备养老护理员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资格的民办养老服务培训机构1家;全市引导发展13个直接从事养老事业、43个间接服务于城乡养老的社会组织以及2368个老年协会。

      多元模式,满足多种多样需求

      坚持“低端有保障、中端有供给、高端有市场”原则,主动承担政府在社会养老服务方面的基本责任;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让民间资本成为养老服务“主角”;大力发展面向城乡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服务和机构养老服务,均衡配置养老服务设施,实现养老服务全覆盖。

      保基本。改造巴中市50个公办养老机构4000张公办养老床位等设施设备,提升养老服务水平、拓展养老服务功能。探索运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机制,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或改扩建养老服务设施,平昌驷马、白衣等4个公办养老机构450张公办养老床位试点公办民营。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在保基本、兜底线的职责下向社会开放,更好满足农村区域社会养老服务需求,织密社会养老服务幸福网。

      促发展。始终瞄准健康养老这个刚性需求,把“医养融合”作为提供养老服务的主要方向,推进健康服务业与养老服务产业的无缝衔接,全面开展社区健康养老服务,将健康护理服务延伸至居民家庭,支持医疗机构增设老年病医院、老年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等。全市94家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建立了协作关系,开通养老服务绿色通道,建成“医养型”民办养老服务机构5家、养老床位1550张,实现“医养融合”市、县(区)全覆盖。

      强产业。着力打造高端养老服务项目,把森林康养、生态疗养、禅修静养、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有机融合,推动农村产村相融。在通江空山天盆、平昌镇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南江光雾桃园等地建设具有度假、疗养、保健、养老等功能的康养基地。通江文峰乡金山村,建设候鸟度假房近万平方米,2015年接待度假人员万余人次。唱歌石林打造的“知青抱团养老”项目,每年成功吸引重庆、成都等地数千名知青返乡休闲度假,今年更是被评为“四川康养村落”。

      破难题。积极破解居家老年人养老难题,建设居家养老信息平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实现居家养老网络化服务;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人员、社区志愿者上门服务;围绕“巴山新居”建设农村幸福大院,探索出农村“乡居互助养老”新模式,实现“养老不出村、互助真开心”;依托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为社区老人提供文化娱乐、生活照料等养老服务,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探索出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养老新途径。

      到2020年,巴中市养老服务设施将覆盖所有城市社区、90%以上的乡镇和60%以上的农村社区,实现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等养老服务覆盖全市所有居家老年人,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35张以上,养老床位数达到2.1万张以上,养老服务产业提供就业岗位2.5万个以上,在保障基本民生的基础上发展“银发产业”。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