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成都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始终保持全国领先

  • 2012年03月15日 00时00分
  • 来源: 成都市府
  • 【字体:
  •   近三年,在农业部对全国大中城市蔬菜、畜禽、水果、茶叶等四大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成都市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始终保持全国领先。

      有人要问,农产品质量安全环节多、涉及面广,在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成都市农产品质量靠什么?

      正值“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到来之际,深入成都市部分农产品基地、市场,实地走访了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一些好经验、好做法。

      经验NO.1

      全程溯源模式

      核心提示--

      上溯其源,下觅其踪,可追溯模式可谓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跟踪器。一旦农产品出了问题,买家可以找农贸市场,农贸市场可以找批发市场,批发市场可以找菜农,直到查找到不合格农产品的源头,责任一查到底,让质量安全有问题的农产品“无处可逃”。

      从生产到销售全程可查

      在超市买了一公斤五花肉,付完钱,将小票上一串号码编辑成短信发送到移动终端,立即找到这块猪肉的出生地、屠宰厂、销售商等信息,“有了这个可追溯查询系统,让消费者买得更放心了”。

      目前,这个强大的追溯系统目前在我市金堂和邛崃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将生猪从出栏到屠宰、批发、零售等各环节信息输入信息卡,生成一个独一无二的产品身份证追溯码,并逐层传递。身份证所含信息丰富,结合农产品的产销特点,包括畜禽养殖场生产记录、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使用记录、消毒记录、免疫记录、诊疗记录、防疫监测记录、检疫记录、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记录等生产过程信息进行全程记录;产品销售时,由销售方加贴追溯标签,消费者下载安装相关查询软件后,将手机对准追溯码进行扫描,即可查询到所有档案信息,此外,还可以通过网络,短信等不同途径进行查询。

      随着试点的成功,今年我市也将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全面推行农产品安全质量可追溯制度,让市民都能买到安全、放心、高品质的农产品。有关人士表示,不久的将来,我市超市、市场里的蔬菜、水果,都将有自己的“身份证”,而一旦出现质量安全问题,监管部门也能顺藤摸瓜,轻松找出各个环节的责任人,真正做到“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追踪、责任可追溯”。

      经验NO.2

      品牌约束模式

      核心提示--

      凡是在市场上俏销的农产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有一个响当当的品牌。为此,各地农民纷纷给农产品上户口,注册商标。但是,能否在同类产品的竞争过程中脱颖而出,光有牌子不够,还要看这块牌子有多“硬”。而这,也为有关部门提供了一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突破口和有效抓手。

      要贴商标先过标准关

      置身位于金堂县的成都禾野菌业养菌房,感觉温暖如春,放眼望去,白茫茫一片,已经成型的杏鲍菇争先恐后地从培养基里探出身子,看上去极其鲜嫩。“我们基地食用菌的培养料全部经高温杀虫杀菌,菌袋在棚房内进行工厂化培育,整个生产过程不使用任何违禁农药、化肥,是真正的‘绿色食品‘。”该基地负责人刘群秀表示,以后要再打上田岭涧统一品牌商标,附加值就更高了!

      刘群秀口中的“田岭涧”正是金堂今年推出的公共品牌。打造品牌之初,该县就从农产品质量标准上下足了功夫,不仅制定了一整套不底于国家级标准的农产品质量“准入”标准,并申请了“田岭涧”公共品牌商标。凡是使用“田岭涧”商标的农产品,无论公司(合作社)有何规模、实力,也都必须建立严格的“身份证”,通过品牌的约束,整体提升县域内农产品质量水平。据悉,目前,“田岭涧”标准化生产基地首批12家龙头企业试点,涵盖了果、蔬、蛋、奶、禽等主要农产品。

      而早在田岭涧之前,崇州市打造的公共农产品品牌--文井源早已经声名鹊起,这也是由崇州政府牵头成立的成都市首个公共农产品品牌。不仅制定了一整套高于国家有机食品标准的农产品质量“准入”标准,并出资申请了“文井源”公共品牌商标,供农业企业免费使用,惟一的条件是经过公司认定,达到准入标准的要求。同时,凡是“文井源”产品要实行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各生产基地均配有检测仪器及专业检测技术人员,每一种产品均有“身份证”,可以追溯整个生产环节的详细信息。

      据了解,今年,我市也提出将进一步完善农业公共品牌体系,大力推进区域型、综合性、特色化农业公共品牌创建,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市域性“成都造”农业公共品牌,并引导和支持龙头企业、专合组织、行业协会规范使用。

      经验NO.3

      市场倒逼模式

      核心提示--

      无论是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还是加强实时检测和日常监管,只要是农产品,归根结底会走到市场。而市场终端不仅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最后一道关口,也是最直接、有效的关口。在“从田间到餐桌”严格监管的基础上,通过市场的“倒逼机制”,我市“从餐桌到田间”的另外一条主线也日渐清晰。

      入场必检确保菜篮质量

      每天清晨6时开始,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检测中心里,检测人员忙得不可开交。每到一车蔬菜,他们马上取样标号,然后快速检测,并将结果一一记录、上传到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确定合格后,一车蔬菜才可进入交易流程。

      “蔬菜要供应到城区千家万户,市场要确保每批进场蔬菜的质量。”据介绍,凡是进入市场的蔬菜,必须出示相关部门产品检验合格证或基地准出证明。同时,市场还专门设立了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对入场的蔬菜进行抽查检测,一旦发现有不达标,就会不予进场或报相关部门处理。

      和蔬菜同样,成都市民餐桌上的鸡、鸭等禽类产品,有70%以上来自四川三联禽产品物流中心。记者在该中心看到,这里设有检疫检验中心、无害化处理系统、消毒系统、空气净化系统、污水处理系统、电子结算系统、数字化安保系统、物流配送系统等配套工程,每一批次入场的禽产品,市场不仅要检查是否有当地农发局开出的相关准出证明,对运输过程中死亡的禽产品,还要进行无公害化处理,符合检疫标准才能进入市场销售。

      为了建好检测“防火墙”,市农委也通过派驻专业的防疫检疫人员入驻市场,配置专业农残检测设备,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搭建和完善农产品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制度,确保质量安全。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成都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始终保持全国领先

  • 2012年03月15日 00时00分
  • 来源: 成都市府
  •   近三年,在农业部对全国大中城市蔬菜、畜禽、水果、茶叶等四大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成都市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始终保持全国领先。

      有人要问,农产品质量安全环节多、涉及面广,在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成都市农产品质量靠什么?

      正值“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到来之际,深入成都市部分农产品基地、市场,实地走访了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一些好经验、好做法。

      经验NO.1

      全程溯源模式

      核心提示--

      上溯其源,下觅其踪,可追溯模式可谓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跟踪器。一旦农产品出了问题,买家可以找农贸市场,农贸市场可以找批发市场,批发市场可以找菜农,直到查找到不合格农产品的源头,责任一查到底,让质量安全有问题的农产品“无处可逃”。

      从生产到销售全程可查

      在超市买了一公斤五花肉,付完钱,将小票上一串号码编辑成短信发送到移动终端,立即找到这块猪肉的出生地、屠宰厂、销售商等信息,“有了这个可追溯查询系统,让消费者买得更放心了”。

      目前,这个强大的追溯系统目前在我市金堂和邛崃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将生猪从出栏到屠宰、批发、零售等各环节信息输入信息卡,生成一个独一无二的产品身份证追溯码,并逐层传递。身份证所含信息丰富,结合农产品的产销特点,包括畜禽养殖场生产记录、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使用记录、消毒记录、免疫记录、诊疗记录、防疫监测记录、检疫记录、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记录等生产过程信息进行全程记录;产品销售时,由销售方加贴追溯标签,消费者下载安装相关查询软件后,将手机对准追溯码进行扫描,即可查询到所有档案信息,此外,还可以通过网络,短信等不同途径进行查询。

      随着试点的成功,今年我市也将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全面推行农产品安全质量可追溯制度,让市民都能买到安全、放心、高品质的农产品。有关人士表示,不久的将来,我市超市、市场里的蔬菜、水果,都将有自己的“身份证”,而一旦出现质量安全问题,监管部门也能顺藤摸瓜,轻松找出各个环节的责任人,真正做到“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追踪、责任可追溯”。

      经验NO.2

      品牌约束模式

      核心提示--

      凡是在市场上俏销的农产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有一个响当当的品牌。为此,各地农民纷纷给农产品上户口,注册商标。但是,能否在同类产品的竞争过程中脱颖而出,光有牌子不够,还要看这块牌子有多“硬”。而这,也为有关部门提供了一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突破口和有效抓手。

      要贴商标先过标准关

      置身位于金堂县的成都禾野菌业养菌房,感觉温暖如春,放眼望去,白茫茫一片,已经成型的杏鲍菇争先恐后地从培养基里探出身子,看上去极其鲜嫩。“我们基地食用菌的培养料全部经高温杀虫杀菌,菌袋在棚房内进行工厂化培育,整个生产过程不使用任何违禁农药、化肥,是真正的‘绿色食品‘。”该基地负责人刘群秀表示,以后要再打上田岭涧统一品牌商标,附加值就更高了!

      刘群秀口中的“田岭涧”正是金堂今年推出的公共品牌。打造品牌之初,该县就从农产品质量标准上下足了功夫,不仅制定了一整套不底于国家级标准的农产品质量“准入”标准,并申请了“田岭涧”公共品牌商标。凡是使用“田岭涧”商标的农产品,无论公司(合作社)有何规模、实力,也都必须建立严格的“身份证”,通过品牌的约束,整体提升县域内农产品质量水平。据悉,目前,“田岭涧”标准化生产基地首批12家龙头企业试点,涵盖了果、蔬、蛋、奶、禽等主要农产品。

      而早在田岭涧之前,崇州市打造的公共农产品品牌--文井源早已经声名鹊起,这也是由崇州政府牵头成立的成都市首个公共农产品品牌。不仅制定了一整套高于国家有机食品标准的农产品质量“准入”标准,并出资申请了“文井源”公共品牌商标,供农业企业免费使用,惟一的条件是经过公司认定,达到准入标准的要求。同时,凡是“文井源”产品要实行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各生产基地均配有检测仪器及专业检测技术人员,每一种产品均有“身份证”,可以追溯整个生产环节的详细信息。

      据了解,今年,我市也提出将进一步完善农业公共品牌体系,大力推进区域型、综合性、特色化农业公共品牌创建,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市域性“成都造”农业公共品牌,并引导和支持龙头企业、专合组织、行业协会规范使用。

      经验NO.3

      市场倒逼模式

      核心提示--

      无论是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还是加强实时检测和日常监管,只要是农产品,归根结底会走到市场。而市场终端不仅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最后一道关口,也是最直接、有效的关口。在“从田间到餐桌”严格监管的基础上,通过市场的“倒逼机制”,我市“从餐桌到田间”的另外一条主线也日渐清晰。

      入场必检确保菜篮质量

      每天清晨6时开始,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检测中心里,检测人员忙得不可开交。每到一车蔬菜,他们马上取样标号,然后快速检测,并将结果一一记录、上传到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确定合格后,一车蔬菜才可进入交易流程。

      “蔬菜要供应到城区千家万户,市场要确保每批进场蔬菜的质量。”据介绍,凡是进入市场的蔬菜,必须出示相关部门产品检验合格证或基地准出证明。同时,市场还专门设立了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对入场的蔬菜进行抽查检测,一旦发现有不达标,就会不予进场或报相关部门处理。

      和蔬菜同样,成都市民餐桌上的鸡、鸭等禽类产品,有70%以上来自四川三联禽产品物流中心。记者在该中心看到,这里设有检疫检验中心、无害化处理系统、消毒系统、空气净化系统、污水处理系统、电子结算系统、数字化安保系统、物流配送系统等配套工程,每一批次入场的禽产品,市场不仅要检查是否有当地农发局开出的相关准出证明,对运输过程中死亡的禽产品,还要进行无公害化处理,符合检疫标准才能进入市场销售。

      为了建好检测“防火墙”,市农委也通过派驻专业的防疫检疫人员入驻市场,配置专业农残检测设备,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搭建和完善农产品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制度,确保质量安全。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