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就业规模持续扩大 就业质量明显改善——改革开放40年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八

  • 2018年09月11日 15时33分
  • 来源: 省统计局
  • 【字体:
  •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经济发展和居民增收最基本的支撑。改革开放40年来,四川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就业领域不断拓展,就业制度逐步完善,为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始终把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作为改善和保障民生的头等大事,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以稳增长扩大就业容量,以促改革激发就业创业活力,实现了就业局势的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一、就业总量持续扩大

      改革开放40年来,四川经济持续中高速增长,经济总量扩大、经济结构优化、改革红利进一步释放,促进了就业岗位增加、就业规模扩大,确保了就业形势的总体稳定。1978—2017年,四川经济年均增长10.2%,高于全国0.7个百分点。2017年,全省城乡就业总量4872万人,比1978年增加1785万人,平均每年增加45.8万人,年均增长1.2%。其中,全省城镇就业人员1642万人,比1978年增加1176万人;乡村就业人员3230万人,比1978年增加609万人。

      
      


      二、就业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高于全国

      四川就业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40年间,比重从1978年的43.7%提高到2017年的58.7%,提高了15个百分点,而全国同期的比重从41.7%提高到55.8%,仅提高14.1个百分点,表明四川经济快速发展所吸纳的就业人口比重高于全国,就业整体状况较好。

      三、登记失业率保持在较低水平

      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业规模的持续扩大,使全省登记失业率基本保持在较低水平。改革开放之初,城镇登记失业率还在两位数的10.9%,之后逐步下行,进入2000年后一直稳定在4%左右,低于全省4.5%的控制目标和国家5%的控制目标。

      四、城乡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全省城镇化率由改革开放初期1982年的14.1%提高到2017年的50.8%,年均提高1.1个百分点。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就业人员保持高速增长,城镇就业人员比重进一步提升。同期,全省城镇就业人员由1978年的466万人增加到2017年的1642万人,平均每年增加30.2万人;城乡就业人员比重由当年的15.1:84.9转变为2017年的33.7:66.3,城镇就业人员比重年均提高0.5个百分点。

      
      
      五、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二、三产业就业吸纳能力由弱转强

      1978-2017年三次产业就业人员占比由81.8:9.1:9.1调整为36.8:27:36.2。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总量及就业人员占比逐年下降,从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的2524万人,减至2017年的1793万人,平均每年减少18.7万人。第二产业就业人员由280万人增加到1315万人,平均每年增加26.5万人,年均增速4.0%;第三产业就业人员由283万人增加到1764万人,平均每年增加38万人,年均增速4.8%。从三次产业吸纳就业能力看,2017年全省三次产业平均每100万元增加值吸纳就业人数分别为2.4人、10.9人、10.4人,二、三产业成为就业人员的主要去向。

      
      


      六、行业内部就业结构明显改善

      与全国大势相同,全省分行业就业人数的增减变化和行业发展的趋势基本一致。1978年全省农、林、牧、渔业就业人员2524万人,占全部就业人员比重81.8%,后随着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激活农村生产力,就业人员逐年增加至1990年的3109万人,但占比下降至72.9%,之后随着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二、三产业的飞速发展,第一产业就业人员逐年下降至2017年的1793万人,占比下降至36.8%。四川工业经济的崛起带动制造业就业人员稳步增长,从1978年的173万人增长到2017年的612万人,年均增长3.3%。随着城镇化的加速以及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建设的飞速发展,建筑业就业人数逐年增加,2017年就业人员564万人,是1978年53万人的10.6倍,其年均增速达到6.3%。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就业人员更是实现了爆炸式增长,从1985年的区区1.7万人增长到2017年的84万人,增长48.9倍,年均增速达到12.9%。房地产业就业人员在2003年之前增速较为缓慢,之后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飞速发展而突飞猛进,2017年达到51万人,是1978年就业人数的119倍。

      
      七、劳动者工资水平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

      2017年,全部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58671元,相当于1978年平均工资590元的近百倍,年均增速达12.5%。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27元,相当于197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8元的91倍,年均增速达到12.3%。就业人员整体待遇的不断提高,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购买力和消费力的巨大提升又对四川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就业规模持续扩大 就业质量明显改善——改革开放40年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八

  • 2018年09月11日 15时33分
  • 来源: 省统计局
  •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经济发展和居民增收最基本的支撑。改革开放40年来,四川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就业领域不断拓展,就业制度逐步完善,为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始终把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作为改善和保障民生的头等大事,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以稳增长扩大就业容量,以促改革激发就业创业活力,实现了就业局势的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一、就业总量持续扩大

      改革开放40年来,四川经济持续中高速增长,经济总量扩大、经济结构优化、改革红利进一步释放,促进了就业岗位增加、就业规模扩大,确保了就业形势的总体稳定。1978—2017年,四川经济年均增长10.2%,高于全国0.7个百分点。2017年,全省城乡就业总量4872万人,比1978年增加1785万人,平均每年增加45.8万人,年均增长1.2%。其中,全省城镇就业人员1642万人,比1978年增加1176万人;乡村就业人员3230万人,比1978年增加609万人。

      
      


      二、就业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高于全国

      四川就业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40年间,比重从1978年的43.7%提高到2017年的58.7%,提高了15个百分点,而全国同期的比重从41.7%提高到55.8%,仅提高14.1个百分点,表明四川经济快速发展所吸纳的就业人口比重高于全国,就业整体状况较好。

      三、登记失业率保持在较低水平

      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业规模的持续扩大,使全省登记失业率基本保持在较低水平。改革开放之初,城镇登记失业率还在两位数的10.9%,之后逐步下行,进入2000年后一直稳定在4%左右,低于全省4.5%的控制目标和国家5%的控制目标。

      四、城乡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全省城镇化率由改革开放初期1982年的14.1%提高到2017年的50.8%,年均提高1.1个百分点。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就业人员保持高速增长,城镇就业人员比重进一步提升。同期,全省城镇就业人员由1978年的466万人增加到2017年的1642万人,平均每年增加30.2万人;城乡就业人员比重由当年的15.1:84.9转变为2017年的33.7:66.3,城镇就业人员比重年均提高0.5个百分点。

      
      
      五、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二、三产业就业吸纳能力由弱转强

      1978-2017年三次产业就业人员占比由81.8:9.1:9.1调整为36.8:27:36.2。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总量及就业人员占比逐年下降,从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的2524万人,减至2017年的1793万人,平均每年减少18.7万人。第二产业就业人员由280万人增加到1315万人,平均每年增加26.5万人,年均增速4.0%;第三产业就业人员由283万人增加到1764万人,平均每年增加38万人,年均增速4.8%。从三次产业吸纳就业能力看,2017年全省三次产业平均每100万元增加值吸纳就业人数分别为2.4人、10.9人、10.4人,二、三产业成为就业人员的主要去向。

      
      


      六、行业内部就业结构明显改善

      与全国大势相同,全省分行业就业人数的增减变化和行业发展的趋势基本一致。1978年全省农、林、牧、渔业就业人员2524万人,占全部就业人员比重81.8%,后随着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激活农村生产力,就业人员逐年增加至1990年的3109万人,但占比下降至72.9%,之后随着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二、三产业的飞速发展,第一产业就业人员逐年下降至2017年的1793万人,占比下降至36.8%。四川工业经济的崛起带动制造业就业人员稳步增长,从1978年的173万人增长到2017年的612万人,年均增长3.3%。随着城镇化的加速以及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建设的飞速发展,建筑业就业人数逐年增加,2017年就业人员564万人,是1978年53万人的10.6倍,其年均增速达到6.3%。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就业人员更是实现了爆炸式增长,从1985年的区区1.7万人增长到2017年的84万人,增长48.9倍,年均增速达到12.9%。房地产业就业人员在2003年之前增速较为缓慢,之后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飞速发展而突飞猛进,2017年达到51万人,是1978年就业人数的119倍。

      
      七、劳动者工资水平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

      2017年,全部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58671元,相当于1978年平均工资590元的近百倍,年均增速达12.5%。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27元,相当于197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8元的91倍,年均增速达到12.3%。就业人员整体待遇的不断提高,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购买力和消费力的巨大提升又对四川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