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8

在磨难中砥砺复兴力量
——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伟大斗争启示录

  • 2020年09月08日 08时52分
  • 来源: 新华网
  • 【字体:

  • 震撼历史的斗争,必然留下震撼历史的篇章。

    2020,一场骤然袭来的大疫,以如此刻骨铭心的方式,植入中华民族的记忆深处。

    伤恸犹在,哀思长寄,我们能够告慰病逝同胞和牺牲烈士的是——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14亿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经过艰苦奋战,付出巨大代价,有效遏制曾经肆虐的疫魔,中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疫情尚未平息,大考仍在继续,但我们能够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向世界和时代宣示——

    秉持在战“疫”中锻造的信念,积淀在斗争中淬炼的启示,我们必将战胜前进路上一切艰难险阻,书写中华民族复兴伟业新的辉煌。

    砥柱风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是我们经受考验战胜疫情的根本保证

    8月29日,广东陆丰宣布,南塘镇疫情风险等级由中风险调整为低风险。

    至此,全国中高风险地区清零!

    疫来如山,在这场没有先例可循的大考中,我们交上了令人赞叹的“中国答卷”。一步步异常艰辛的挺进,辉映着这场伟大斗争艰苦卓绝的历程——

    用一个多月时间初步遏制疫情蔓延势头;

    用两个月左右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

    用3个月左右时间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

    ……

    8月8日,武汉体育馆。

    朝气蓬勃的少儿拉丁舞、活力四射的啦啦操……武汉“解封”以来最大规模的运动会——2020武汉全民健身运动会拉开大幕。

    渡尽劫波,重启新生。体育馆外,大街上车水马龙、人流不息,忙碌而有序。这座特大城市的千万市民,正向着美好的生活加速奔跑。

    难以想象,就在半年多前,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武汉按下了“暂停键”。未知的病毒与恐慌的情绪一道,向全省、全国蔓延:

    感染人数曲线陡然上扬,武汉本地医疗资源极度紧缺……汹涌而来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一场全民抗疫的阻击战在中华大地打响。

    敏锐洞察、果敢决策,方能赢得先机——

    1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就对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提出要求。1月20日,他又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全力做好防控工作”。

    疫情如火,加上时值春节,人员大规模流动,如果不采取坚决措施,后果将不堪设想!

    1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果断要求湖北省对人员外流实施全面严格管控。次日,武汉宣布暂时关闭离汉通道,在全国鼎力支持下,进入“隔一座城、护一国人”的攻坚阶段。

    俄罗斯国际事务理事会专家尤里·库林采夫评价,正是中国这一果敢决断,“为本国、为国际社会赢得了时间,避免了病毒在最初几个月的失控蔓延”。

    科学指引、沉着应对,方能力挽狂澜——

    1月25日,农历正月初一。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再研究、再部署、再动员。

    党中央成立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向湖北等疫情严重地区派出指导组……一系列重大决策,从中南海传向全国。

    船重千钧,掌舵一人。越是危难关头,越是关键时刻,越能彰显领导核心的作用。

    多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亲赴北京、武汉防控一线调研指导疫情防控工作,科学回答疫情防控根本性、全局性、关键性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为疫情防控斗争指明方向。

    统一指挥,令行禁止,方能坚如磐石——

    8月27日,广州,广东省博物馆。广东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20多名党员医务人员与武汉“再度相逢”。

    在“众志成城——致敬抗疫者”展览上,他们看到了自己在武汉抗疫期间留下的照片。展开鲜红的党旗,他们再次合影,胸前的党徽熠熠生辉。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坚如钢铁的党员先锋队伍,是中国打赢抗疫之战的关键力量。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带领240多名党员,全部坚守在急难险重岗位,没有一个人迟疑、退缩;


    2月10日,广东省对口支援湖北荆州医疗队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医护人员和医院、科室同事在出发前宣誓。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曾在2003年奉命赴北京抗击“非典”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医疗队队员们,17年后再次扛起重担:“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

    ……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当党中央发出冲锋号角,各级党组织迅速行动,临时党组织在疫情防控一线成立,把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聚拢在党的旗帜下。

    从救治到防控,从生产到物流,层层紧急响应,环环紧密配合;从城市到乡村,一名名党员冲锋在前,一个个基层党组织挺立一线,带领亿万人民全面投身疫情防控,让党旗在战“疫”第一线高高飘扬。

    制度筑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充分释放治理效能,是我们共克时艰战“疫”攻坚的坚强保障

    战“疫”纪念章、“灵秀湖北”感恩卡、荣誉证书……7月中旬,援鄂医生、北京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汪芳收到了来自湖北的特殊礼物。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回忆在武汉战“疫”的60个日夜,汪芳不由感慨,“集全国之力打赢湖北保卫战和武汉保卫战,这就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一组组数字,一次次刷新我们对制度优势的认知:

    党中央一声令下,4万多名白衣战士逆行出征,全国10%的重症医护人员齐集武汉;

    根据统筹安排,19个省份对口支援湖北省除武汉市外的16个市州及县级市;


    2月21日,“贵州制造贵州力量驰援湖北”出征仪式在贵阳市举行,价值1500余万元的医药和生活物资将日夜兼程运往湖北。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举国上下支持,湖北的医用防护服、N95口罩日调度供应量峰值分别达27万件、56.2万只,比1月27日前分别增长近13倍、近8倍。米面粮油、瓜果蔬菜从四面八方源源不断运抵,助力江城挺过最艰难时刻……

    立治有体,施治有序。正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疫情防控工作迅疾稳步推进——

    解收治之困。一手抓定点医院改造,一手抓方舱医院建设,武汉以每天增加3000张床位的速度推进,一个月内建设完成相当于60家三级医院的病床数。

    救生命之急。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以院包科”“以省包科”,整建制接管病区,全力落实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四集中”措施。

    破阻隔之难。全国近400万名城乡社区工作者严防死守,亿万人民积极配合,织牢织密65万个社区防控网。

    全国一盘棋、上下一条心,看似无解的难题迎刃而解,战“疫”初期的困局步步扭转。

    “我们打出了中国特色的‘武汉战疫’。”中央指导组防控组社区防控专家组组长吴浩说。

    以战“疫”为检验,针对暴露的问题和短板,不断发展和完善制度,才能让制度优势进一步巩固——


    3月25日,在北京市朝阳大悦城一家餐厅内,两位顾客在点餐。记者在北京市朝阳大悦城商场看到,恢复堂食的餐厅采取了检测顾客体温、登记信息、提供消毒液、控制餐厅就餐人数、推行公筷公勺等多种防控措施,保证就餐者的安全与健康。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患流感戴口罩、“一米线”、公筷公勺和分餐制……6月1日起,《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施行,将疫情防控中的一系列好做法、好习惯上升为行为规范。

    制度的生命在于严格执行,也在于与时俱进。

    将新冠肺炎纳入法律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落实社区网格化防控管理,做好相关人员健康跟踪管理,加强生鲜溯源管理……更加科学的制度体系,让抗疫有了更坚实的保障。

    将制度优势不断转化为治理效能,才能更好应对变化的疫情形势——

    8月18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实现新发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双双“零报告”。

    自7月15日出现首例确诊病例以来,新疆本轮疫情一度令人捏一把汗:单日新增确诊最高达112例。

    加强病毒溯源,严防疫情输出,开展免费核酸检测,采取差异化防控措施……运用在战“疫”中积累、成熟的制度机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正是治理能力不断提升的体现。

    常态化意味着持久战。一面是疫情防控要求之“紧”,一面是复工复产社会流动所需之“松”,如何做好看似矛盾的这两张答卷?

    “请出示您的健康码。”天津市和平区一小区的疫情防控点位上,查看健康码已是居民们习以为常的防控手段。


    在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小经厂胡同的安定门街道分司厅社区居委会,一名返京住户扫码“北京健康宝”小程序登记信息(3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由数据技术生成、精准识别、可追溯的健康码,让抗疫更显“智能范儿”。仅天津,已有超过1100万人次申领“健康码”,亮码次数超过3.8亿次。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从政府线上服务,到群众指尖购物,从疫情风险“五色图”,到外出及返岗务工健康服务……各地创新举措,在“紧”与“松”之间探索更佳平衡点,更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夏日之际,山西太原汾河二库景区,湖光山色间,翠色流淌。


    在山西太原,阿富汗留学生沙溢在进行本科毕业论文答辩(6月13日摄)。新华社发

    在这里,太原理工大学的阿富汗留学生沙溢实现了半年前的梦想——一次毕业旅行。他知道,在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看似平常的一次短途旅行背后,是中国几个月来付出的巨大牺牲和不懈努力。

    “我理解了‘制度优势’的含义。”沙溢在一条播放量超过百万的视频中说道。

    人民至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我们风雨无阻战“疫”向前的力量源泉

    8月27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62岁的患者刘先生终于康复出院了。

    使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支持长达111天、气管插管呼吸机通气150天,刘先生成为目前全球成功救治的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中使用ECMO时间最长的一例。

    “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不惜一切代价。”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说。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是中国共产党不渝的承诺,也是中国抗疫斗争的鲜明写照。

    将人民至上贯穿抗疫斗争始终,把人民安危摆在首位,为挽救生命全力以赴——

    全国确诊患者人均医疗费用约2.3万元,重症患者人均治疗费用超过15万元,一些危重症患者的治疗费用达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全部由国家承担。为满足救治需要,想尽一切办法筹措昂贵而稀缺的ECMO,能买尽买,能调尽调……

    从出生30个小时的婴儿到108岁的老人,不遗漏每一个感染者,不放弃每一位病患。在战“疫”主战场湖北,3000余位80岁以上、7位百岁以上新冠肺炎患者成功治愈,多位重症老年患者被从死亡线上救回。

    将人民至上贯穿抗疫斗争始终,攻克一道道难题,啃下一块块“硬骨头”——

    确诊病例数降为0,武汉安全!

    6月2日,武汉公布全民核酸检测结果。这场为期10多天、覆盖近千万人、规模空前的大检测,集中展现中国抗疫的重大成果,也让曾经的疫情“暴风眼”武汉成为外媒眼中的“最安全城市”。

    “通过这次筛查,换来了全国人民的放心、武汉人民的安心,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武汉市常务副市长胡亚波说。

    疫情下的民生保障,牵动万千关切。


    3月25日,由湖北襄阳开往烟台的G3228次务工专列从襄阳东高铁站发车,“点对点”输送中国化学工程第六建设有限公司520名员工前往山东返岗,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新华社发(杨东摄)

    中央和各地区各部门及时推出保防控、惠民生重大举措,从支持企业复工达产、保障医用和生活物资供应,到打通物资配送“最后一公里”、确保群众吃上活鱼、新鲜蔬菜,从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收入家庭、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确诊感染的给予临时救助,到对外地滞留人员提供临时食宿或现金帮助……更多温暖在传递,更多感动在涌动。

    将人民至上贯穿抗疫斗争始终,就能拨动开启人民伟力的密码——

    7月下旬的辽宁大连,正值高温酷暑。

    西岗区拥警社区的一处核酸采样点,10多名社区志愿者已在这里连续工作多日,每天戴着口罩,一些人脸上起了成片的痱子。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市民送来银耳粥、酸奶……大连人的微信朋友圈被这样的暖心信息刷屏。


    2月23日,武汉市武昌区华锦社区的志愿者为社区居民送菜上门。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何止于大连。放眼中国大地,奔忙在武汉大街小巷代购生活物资的“青年跑团”,值守在北京社区街面的“朝阳群众”“西城大妈”“首都民兵”,无私捐献蔬菜米面的农民,加班加点生产抗疫物资的工人……各行各业的人们积极投身到这场全民战“疫”之中,不断汇聚战“疫”必胜的力量。

    为人民而战,靠人民而胜。

    “我们要跟死神抢时间!”作为雷神山医院援建队伍的一员,中建二局安装工程有限公司项目工程师甘泉胜难忘那段昼夜鏖战的日子:一天3万步,脚上磨起了水泡,饿了匆匆扒几口饭,困了就地裹紧大衣眯一会儿。


    拼版照片:上图是1月26日拍摄的武汉雷神山医院建设工地(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下图是2月5日拍摄的武汉雷神山医院建设工地(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经过十昼夜的奋战,2月6日,雷神山医院正式通过武汉市城建和卫健部门的验收,并开始逐步移交。

    武汉保卫战初期,面对床位不足的突出矛盾,从全国调集的约4万名建设者争分夺秒、不眠不休。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分别仅用10天、12天竣工,16座方舱医院在短短10多天内相继建成……

    冲在第一线是抗疫,戴口罩、不聚集是抗疫,“闷”在家里管好自己和家人也是抗疫。无论是在战“疫”攻坚阶段,还是疫情防控转入常态化,每一条街道,每一座村庄,每一户家庭,14亿中国人民都是抗击疫情的伟大战士,都坚守着各自责任,构筑起无处不在的人民防线。

    勠力同心——在斗争中凝结升华的抗疫精神,是我们不畏艰险战“疫”到底的强大动力

    这是对抗疫英雄的最高礼赞——

    8月11日,习近平主席签署主席令,授予钟南山“共和国勋章”,授予张伯礼、张定宇、陈薇“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一个国家的繁荣,离不开榜样的引领;一个民族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


    2月27日,志愿者张建国(左)和儿子张洪赫在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街道花园社区车辇店胡同口的疫情防控值班点值守。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从白衣执甲的医护人员到大爱无疆的志愿者,从紧急攻关的科研人员到坚守岗位的社区工作者……没有硝烟的抗疫战场上,伟大的抗疫精神处处闪现。

    面对世所罕见的危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举国上下同心谱写着威武雄壮、气壮山河的凯歌,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注入新的内涵,成为抗疫决胜的“硬核”支撑。

    迎难而上、敢于斗争——

    1例、6例、36例……6月,北京出现新一轮疫情,“战斗”再次打响。

    继援鄂抗疫后,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护士姚洁林再次驰援北京地坛医院。去武汉,她瞒着家人;这一次,她还是没和家人讲。

    没有生而勇敢,只因选择无畏。

    “我是党员我先上!”“请组织把我派到最危险的地方”……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一个基层党组织,一座战斗堡垒。


    1月22日,医护人员宣誓成立突击队。当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内科30余名医护人员组成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突击队,投入到协和医院对口支持的发热定点医院——武汉红十字会医院的工作中去。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1253名党员递交请战书,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一线岗位全部换上党员,没有讨价还价”,火神山医院“专家党员突击队”始终坚守最危险的“红区”……“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为有牺牲多壮志”的英雄气概,激励着亿万国人勇毅前行,谱写着感天动地的战“疫”史诗。

    团结一心、众志成城——

    全国最强“医疗天团”来了!2月9日这一天,武汉天河机场共迎来40余架次医疗队航班、近6000名医疗队员。

    “全村的龙已把最硬的鳞给你。”网友们生动比喻:在举国支持下,武汉穿上最坚硬的铠甲,去打最艰难的战役。

    武汉“封城”后第一周内,就有约12.38万人次各方面的支援队伍从全国各地逆行而来。“一寸丹心图报国”的爱国心,“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血脉情,筑就抗击疫情的钢铁长城。

    5月9日,编组3辆、装载8台救护车的95002次重点列车从武汉开出,驶往2700余公里外的黑龙江绥芬河。复苏的武汉,通过守望相助的努力,将温暖与力量传递。


    4月15日,在牡丹江机场,工作人员在卸货。当日,一架满载医用物资的专机从武汉天河机场起飞,飞往黑龙江省绥芬河市。飞机上价值3000万元的医用防护物资和医疗救治设备是湖北省人民政府首批支援黑龙江省的医用物资。

    艰苦的斗争,锻造空前的团结。武汉、舒兰、北京、乌鲁木齐、大连……无论哪个城市发生疫情,中国人民始终万众一心、并肩携手,走出“至暗时刻”,走向新的春天。

    以身许国、无私奉献——

    “等我好起来,大家再一起工作。”在抗疫战场,武汉市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的生命定格在51岁。

    留给妻子最后一句话,内蒙古自治区突泉县公安局育文派出所民警何建华,倒在了疫情防控第一线。

    在抗疫岗位连续奋战数十天,67岁的河北省柏乡县城阳村村干部李增运突发疾病,不幸离世……

    在与病毒的殊死较量中,他们舍生忘死,把热血和生命都献给了国家和人民。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不仅是为国牺牲的英雄,还有千千万万战“疫”者,聚涓滴之力,护山河无恙。从重症病房到城乡社区,从工地车间到物流途中,处处激荡舍己报国的情怀,时时显现甘于奉献的品格,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化作穿越风雨的精魂。

    实事求是、尊重科学——

    “在潜伏期即有传染性,发病后5天内传染性较强”,8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发布,对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的表述进一步完善。

    作为新冠肺炎救治工作的遵循,国家诊疗方案不断在实践探索中“迭代”升级。

    理性认识疫情,科学做好防治,才是战“疫”制胜之道。

    聚焦临床救治和药物、疫苗研发、检测技术和产品等主攻方向,加速推进科技研发和应用。目前,4款新冠病毒疫苗开启国际Ⅲ期临床试验,部分试验可在9月完成首轮接种。

    建立从中央到社区各层级的联防联控机制,坚持分类指导;严格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普及防护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秉持科学态度、尊重科学规律、坚守科学认知,科学精神的阳光驱散阴霾,照亮通往胜利的方向。

    命运与共——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风雨共担团结合作,是战胜危机走出“疫”霾的人间正道


    一名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弗雷斯诺县农村交通局的公交司机为当地居民送去食品以及比亚迪提供的口罩和消毒液(2020年6月中旬摄)。新华社发(弗雷斯诺县农村交通局供图)

    近期,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长加文·纽瑟姆宣布的一则消息引人关注:该州与中国企业比亚迪公司签署新合同,在此前已订购5亿只口罩基础上,追加订购4.2亿只口罩。

    万里之遥,中国深圳。

    位于龙岗区的比亚迪宝龙工业园正一片忙碌。半年多前,这里还是智能手机制造基地,如今已是全球最大口罩生产地之一。

    从“一罩难求”到支援全球,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制造”全面动员,中国数千家企业扩产转产,不仅迅速扭转国内抗疫物资紧缺困局,也为世界抗疫贡献着中国力量。

    病毒没有国界,疫情不分种族,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加强合作、全力应对,共同维护地区和全球卫生安全”。中国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疫情发生后第一时间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疫情,第一时间同各国分享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第一时间建立疫情信息定期沟通机制……

    作为抗击疫情最前沿的国家奋力阻击乃至付出巨大牺牲,中国为世界抗疫积累了宝贵的中国经验。

    “没有任何国家可以做得比中国更好。”巴基斯坦总理伊姆兰·汗说,整个世界都感谢并赞赏中方应对疫情的努力与成效。

    命运与共的意义,不仅在于顺境中共襄盛举,更在于逆境时携手前行。

    中国不会忘记,在战“疫”的艰难时刻,来自国际社会的温暖和善意。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尽管本国疫情尚未完全缓解,面对一些国家和地区疫情上升态势,中国牵挂在心,伸出援助之手。

    这是一份特殊的时间表:

    从2月20日到5月11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参加了16场由外交部、国家卫健委组织的对外视频连线。

    “我们主要是介绍中国诊疗经验。”王贵强说,视频连线面向东盟10国,中亚5国、中东欧17国以及非洲25国,还有拉丁美洲、欧盟、中东国家等,目前已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以心相待,以行践言。


    4月23日,中国赴塞尔维亚抗疫医疗专家组走访塞尔维亚斯梅德雷沃市,与圣卢卡综合医院负责人(右一)交流。新华社发(专家组供图)

    3月21日,中国援助塞尔维亚的医疗专家组和抗疫物资抵达贝尔格莱德;3月29日,中国医疗专家组乘包机启程,赴老挝协助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截至5月底,中国共向27个国家派出29支医疗专家组,向150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抗疫援助。

    “疫情催生新的全球化转型,全人类胜利的逻辑超越某个国家单赢的逻辑。”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说。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新冠肺炎疫情不仅是一次公共卫生安全危机,也对全球政治、经济、社会等各领域产生深刻影响。加强全球治理,人类才能变得更加强大。

    共渡难关,需要担当者引领前行。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呼吁各成员“采取共同举措,减免关税、取消壁垒、畅通贸易,发出有力信号,提振世界经济复苏士气”。

    5月1日起,中韩在全球率先开通便利商务等重要急需人员往来的快捷通道;7月3日,中蒙宣布建立并启动运行中蒙边境口岸“绿色通道”;9月3日起,稳步有序恢复直航北京国际商业客运航班……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球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中国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复工复产,坚持深化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加强同经贸伙伴沟通协调,优先保障龙头企业和关键环节恢复生产供应,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

    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主席斯蒂芬·佩里说,这种合作和开放的态度,在未来应对全球性问题上也是各国应该坚持的方向。

    9月6日,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统计显示,全球新冠确诊病例超过2670万。这一巨大数字,折射出全球疫情依然严峻,防控工作任重道远。

    “唯有相互支持、团结合作,才是战胜危机的人间正道。”中国的声音,激荡起世界的共鸣。

    自强不息——在发展中不断增强综合实力、更好应对风险挑战,是我们面向未来的坚定步履

    烈日下,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环球主题公园及度假区项目一期工地上,环球主题公园主体结构已经封顶。


    工人在雄安新区商务服务中心建设现场施工(8月13日摄)。雄安新区2020年谋划提出百余个重点建设项目,截至7月底,近70个项目已主体开工或配套辅助设施工程开工。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近200公里外,河北雄安新区,河北雄安绿博园雄安园建设工程及配套设施项目等一批项目陆续开工建设。

    在科学防疫、封闭施工的前提下,京津冀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加快建设,奋力答好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的发展新课题。

    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疫情大考下的“中国答卷”还有更多亮点:

    一边是疫情带来的巨大影响,一边是防控工作的巨大消耗,14亿人口的大国,基本生活保障不停、物资供应不断、社会秩序不乱,经济发展加快恢复……

    “没有一定的综合国力,不可能完成这样的任务。”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教授周文说,改革开放40多年取得伟大成功,经济发展不断实现历史性跨越,才给了我们如此强大的物质准备。

    发展始终是硬道理。能否从容应对惊涛骇浪,靠的是实力和底气。


    6月1日,在湖北武汉江汉大学,一位求职者从印着招聘企业名录的展板前走过。这是疫情发生后,武汉举办的首场高校毕业生专场线下招聘会。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疫情如镜,映照着中国发展的潜力和韧性——

    3.2%!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长由负转正,成为疫情发生以来全球首个从衰退中复苏的主要经济体。

    “中国的增长机器再次像新冠疫情前那样轰鸣起来。”德国《明镜》周刊网站评论,“没有其他哪个大国能做到这一点。”

    建立与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加大对重点行业和中小企业帮扶力度;积极扩大有效需求,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深化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加大民生托底保障力度……亮眼的成绩单背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系统而明晰。

    疫情如镜,也映射出中国发展的方位和环境——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变化,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

    “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必须做好应对一系列新的风险挑战的准备。”习近平总书记的论断清醒而坚定。

    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着眼长远,必须努力实现更加全面、更可持续的发展:

    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以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以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社会发展新局面,进一步夯实抵御重大风险、应对重大挑战的综合实力。

    敬畏自然,必须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广绿色生产方式,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树立绿色消费方式,提升公民生态意识,为战胜病毒并在未来可能发生的生态危机中赢得主动。

    造福人民,必须努力实现更好维护民生福祉的发展:

    向着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既定目标继续奋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健全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保体系,强化公共卫生和疾控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砥砺于磨难,成长于斗争。

    伟大的抗疫斗争,让我们更加自豪——中华民族是历经磨难、不屈不挠的伟大民族,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人民,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伟大政党。

    伟大的抗疫斗争,让我们更加警醒——前路并非坦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

    伟大的抗疫斗争,让我们更加坚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有亿万中国人民共同奋斗的磅礴之力,未来之中国,必将在民族复兴的新航程中乘风破浪、一往无前!(记者邹伟、胡浩、林晖、赵文君、陈聪)

    责任编辑: 刘化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在磨难中砥砺复兴力量
    ——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伟大斗争启示录

  • 2020年09月08日 08时52分
  • 来源: 新华网

  • 震撼历史的斗争,必然留下震撼历史的篇章。

    2020,一场骤然袭来的大疫,以如此刻骨铭心的方式,植入中华民族的记忆深处。

    伤恸犹在,哀思长寄,我们能够告慰病逝同胞和牺牲烈士的是——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14亿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经过艰苦奋战,付出巨大代价,有效遏制曾经肆虐的疫魔,中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疫情尚未平息,大考仍在继续,但我们能够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向世界和时代宣示——

    秉持在战“疫”中锻造的信念,积淀在斗争中淬炼的启示,我们必将战胜前进路上一切艰难险阻,书写中华民族复兴伟业新的辉煌。

    砥柱风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是我们经受考验战胜疫情的根本保证

    8月29日,广东陆丰宣布,南塘镇疫情风险等级由中风险调整为低风险。

    至此,全国中高风险地区清零!

    疫来如山,在这场没有先例可循的大考中,我们交上了令人赞叹的“中国答卷”。一步步异常艰辛的挺进,辉映着这场伟大斗争艰苦卓绝的历程——

    用一个多月时间初步遏制疫情蔓延势头;

    用两个月左右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

    用3个月左右时间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

    ……

    8月8日,武汉体育馆。

    朝气蓬勃的少儿拉丁舞、活力四射的啦啦操……武汉“解封”以来最大规模的运动会——2020武汉全民健身运动会拉开大幕。

    渡尽劫波,重启新生。体育馆外,大街上车水马龙、人流不息,忙碌而有序。这座特大城市的千万市民,正向着美好的生活加速奔跑。

    难以想象,就在半年多前,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武汉按下了“暂停键”。未知的病毒与恐慌的情绪一道,向全省、全国蔓延:

    感染人数曲线陡然上扬,武汉本地医疗资源极度紧缺……汹涌而来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一场全民抗疫的阻击战在中华大地打响。

    敏锐洞察、果敢决策,方能赢得先机——

    1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就对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提出要求。1月20日,他又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全力做好防控工作”。

    疫情如火,加上时值春节,人员大规模流动,如果不采取坚决措施,后果将不堪设想!

    1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果断要求湖北省对人员外流实施全面严格管控。次日,武汉宣布暂时关闭离汉通道,在全国鼎力支持下,进入“隔一座城、护一国人”的攻坚阶段。

    俄罗斯国际事务理事会专家尤里·库林采夫评价,正是中国这一果敢决断,“为本国、为国际社会赢得了时间,避免了病毒在最初几个月的失控蔓延”。

    科学指引、沉着应对,方能力挽狂澜——

    1月25日,农历正月初一。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再研究、再部署、再动员。

    党中央成立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向湖北等疫情严重地区派出指导组……一系列重大决策,从中南海传向全国。

    船重千钧,掌舵一人。越是危难关头,越是关键时刻,越能彰显领导核心的作用。

    多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亲赴北京、武汉防控一线调研指导疫情防控工作,科学回答疫情防控根本性、全局性、关键性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为疫情防控斗争指明方向。

    统一指挥,令行禁止,方能坚如磐石——

    8月27日,广州,广东省博物馆。广东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20多名党员医务人员与武汉“再度相逢”。

    在“众志成城——致敬抗疫者”展览上,他们看到了自己在武汉抗疫期间留下的照片。展开鲜红的党旗,他们再次合影,胸前的党徽熠熠生辉。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坚如钢铁的党员先锋队伍,是中国打赢抗疫之战的关键力量。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带领240多名党员,全部坚守在急难险重岗位,没有一个人迟疑、退缩;


    2月10日,广东省对口支援湖北荆州医疗队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医护人员和医院、科室同事在出发前宣誓。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曾在2003年奉命赴北京抗击“非典”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医疗队队员们,17年后再次扛起重担:“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

    ……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当党中央发出冲锋号角,各级党组织迅速行动,临时党组织在疫情防控一线成立,把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聚拢在党的旗帜下。

    从救治到防控,从生产到物流,层层紧急响应,环环紧密配合;从城市到乡村,一名名党员冲锋在前,一个个基层党组织挺立一线,带领亿万人民全面投身疫情防控,让党旗在战“疫”第一线高高飘扬。

    制度筑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充分释放治理效能,是我们共克时艰战“疫”攻坚的坚强保障

    战“疫”纪念章、“灵秀湖北”感恩卡、荣誉证书……7月中旬,援鄂医生、北京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汪芳收到了来自湖北的特殊礼物。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回忆在武汉战“疫”的60个日夜,汪芳不由感慨,“集全国之力打赢湖北保卫战和武汉保卫战,这就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一组组数字,一次次刷新我们对制度优势的认知:

    党中央一声令下,4万多名白衣战士逆行出征,全国10%的重症医护人员齐集武汉;

    根据统筹安排,19个省份对口支援湖北省除武汉市外的16个市州及县级市;


    2月21日,“贵州制造贵州力量驰援湖北”出征仪式在贵阳市举行,价值1500余万元的医药和生活物资将日夜兼程运往湖北。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举国上下支持,湖北的医用防护服、N95口罩日调度供应量峰值分别达27万件、56.2万只,比1月27日前分别增长近13倍、近8倍。米面粮油、瓜果蔬菜从四面八方源源不断运抵,助力江城挺过最艰难时刻……

    立治有体,施治有序。正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疫情防控工作迅疾稳步推进——

    解收治之困。一手抓定点医院改造,一手抓方舱医院建设,武汉以每天增加3000张床位的速度推进,一个月内建设完成相当于60家三级医院的病床数。

    救生命之急。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以院包科”“以省包科”,整建制接管病区,全力落实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四集中”措施。

    破阻隔之难。全国近400万名城乡社区工作者严防死守,亿万人民积极配合,织牢织密65万个社区防控网。

    全国一盘棋、上下一条心,看似无解的难题迎刃而解,战“疫”初期的困局步步扭转。

    “我们打出了中国特色的‘武汉战疫’。”中央指导组防控组社区防控专家组组长吴浩说。

    以战“疫”为检验,针对暴露的问题和短板,不断发展和完善制度,才能让制度优势进一步巩固——


    3月25日,在北京市朝阳大悦城一家餐厅内,两位顾客在点餐。记者在北京市朝阳大悦城商场看到,恢复堂食的餐厅采取了检测顾客体温、登记信息、提供消毒液、控制餐厅就餐人数、推行公筷公勺等多种防控措施,保证就餐者的安全与健康。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患流感戴口罩、“一米线”、公筷公勺和分餐制……6月1日起,《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施行,将疫情防控中的一系列好做法、好习惯上升为行为规范。

    制度的生命在于严格执行,也在于与时俱进。

    将新冠肺炎纳入法律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落实社区网格化防控管理,做好相关人员健康跟踪管理,加强生鲜溯源管理……更加科学的制度体系,让抗疫有了更坚实的保障。

    将制度优势不断转化为治理效能,才能更好应对变化的疫情形势——

    8月18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实现新发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双双“零报告”。

    自7月15日出现首例确诊病例以来,新疆本轮疫情一度令人捏一把汗:单日新增确诊最高达112例。

    加强病毒溯源,严防疫情输出,开展免费核酸检测,采取差异化防控措施……运用在战“疫”中积累、成熟的制度机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正是治理能力不断提升的体现。

    常态化意味着持久战。一面是疫情防控要求之“紧”,一面是复工复产社会流动所需之“松”,如何做好看似矛盾的这两张答卷?

    “请出示您的健康码。”天津市和平区一小区的疫情防控点位上,查看健康码已是居民们习以为常的防控手段。


    在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小经厂胡同的安定门街道分司厅社区居委会,一名返京住户扫码“北京健康宝”小程序登记信息(3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由数据技术生成、精准识别、可追溯的健康码,让抗疫更显“智能范儿”。仅天津,已有超过1100万人次申领“健康码”,亮码次数超过3.8亿次。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从政府线上服务,到群众指尖购物,从疫情风险“五色图”,到外出及返岗务工健康服务……各地创新举措,在“紧”与“松”之间探索更佳平衡点,更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夏日之际,山西太原汾河二库景区,湖光山色间,翠色流淌。


    在山西太原,阿富汗留学生沙溢在进行本科毕业论文答辩(6月13日摄)。新华社发

    在这里,太原理工大学的阿富汗留学生沙溢实现了半年前的梦想——一次毕业旅行。他知道,在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看似平常的一次短途旅行背后,是中国几个月来付出的巨大牺牲和不懈努力。

    “我理解了‘制度优势’的含义。”沙溢在一条播放量超过百万的视频中说道。

    人民至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我们风雨无阻战“疫”向前的力量源泉

    8月27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62岁的患者刘先生终于康复出院了。

    使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支持长达111天、气管插管呼吸机通气150天,刘先生成为目前全球成功救治的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中使用ECMO时间最长的一例。

    “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不惜一切代价。”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说。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是中国共产党不渝的承诺,也是中国抗疫斗争的鲜明写照。

    将人民至上贯穿抗疫斗争始终,把人民安危摆在首位,为挽救生命全力以赴——

    全国确诊患者人均医疗费用约2.3万元,重症患者人均治疗费用超过15万元,一些危重症患者的治疗费用达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全部由国家承担。为满足救治需要,想尽一切办法筹措昂贵而稀缺的ECMO,能买尽买,能调尽调……

    从出生30个小时的婴儿到108岁的老人,不遗漏每一个感染者,不放弃每一位病患。在战“疫”主战场湖北,3000余位80岁以上、7位百岁以上新冠肺炎患者成功治愈,多位重症老年患者被从死亡线上救回。

    将人民至上贯穿抗疫斗争始终,攻克一道道难题,啃下一块块“硬骨头”——

    确诊病例数降为0,武汉安全!

    6月2日,武汉公布全民核酸检测结果。这场为期10多天、覆盖近千万人、规模空前的大检测,集中展现中国抗疫的重大成果,也让曾经的疫情“暴风眼”武汉成为外媒眼中的“最安全城市”。

    “通过这次筛查,换来了全国人民的放心、武汉人民的安心,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武汉市常务副市长胡亚波说。

    疫情下的民生保障,牵动万千关切。


    3月25日,由湖北襄阳开往烟台的G3228次务工专列从襄阳东高铁站发车,“点对点”输送中国化学工程第六建设有限公司520名员工前往山东返岗,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新华社发(杨东摄)

    中央和各地区各部门及时推出保防控、惠民生重大举措,从支持企业复工达产、保障医用和生活物资供应,到打通物资配送“最后一公里”、确保群众吃上活鱼、新鲜蔬菜,从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收入家庭、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确诊感染的给予临时救助,到对外地滞留人员提供临时食宿或现金帮助……更多温暖在传递,更多感动在涌动。

    将人民至上贯穿抗疫斗争始终,就能拨动开启人民伟力的密码——

    7月下旬的辽宁大连,正值高温酷暑。

    西岗区拥警社区的一处核酸采样点,10多名社区志愿者已在这里连续工作多日,每天戴着口罩,一些人脸上起了成片的痱子。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市民送来银耳粥、酸奶……大连人的微信朋友圈被这样的暖心信息刷屏。


    2月23日,武汉市武昌区华锦社区的志愿者为社区居民送菜上门。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何止于大连。放眼中国大地,奔忙在武汉大街小巷代购生活物资的“青年跑团”,值守在北京社区街面的“朝阳群众”“西城大妈”“首都民兵”,无私捐献蔬菜米面的农民,加班加点生产抗疫物资的工人……各行各业的人们积极投身到这场全民战“疫”之中,不断汇聚战“疫”必胜的力量。

    为人民而战,靠人民而胜。

    “我们要跟死神抢时间!”作为雷神山医院援建队伍的一员,中建二局安装工程有限公司项目工程师甘泉胜难忘那段昼夜鏖战的日子:一天3万步,脚上磨起了水泡,饿了匆匆扒几口饭,困了就地裹紧大衣眯一会儿。


    拼版照片:上图是1月26日拍摄的武汉雷神山医院建设工地(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下图是2月5日拍摄的武汉雷神山医院建设工地(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经过十昼夜的奋战,2月6日,雷神山医院正式通过武汉市城建和卫健部门的验收,并开始逐步移交。

    武汉保卫战初期,面对床位不足的突出矛盾,从全国调集的约4万名建设者争分夺秒、不眠不休。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分别仅用10天、12天竣工,16座方舱医院在短短10多天内相继建成……

    冲在第一线是抗疫,戴口罩、不聚集是抗疫,“闷”在家里管好自己和家人也是抗疫。无论是在战“疫”攻坚阶段,还是疫情防控转入常态化,每一条街道,每一座村庄,每一户家庭,14亿中国人民都是抗击疫情的伟大战士,都坚守着各自责任,构筑起无处不在的人民防线。

    勠力同心——在斗争中凝结升华的抗疫精神,是我们不畏艰险战“疫”到底的强大动力

    这是对抗疫英雄的最高礼赞——

    8月11日,习近平主席签署主席令,授予钟南山“共和国勋章”,授予张伯礼、张定宇、陈薇“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一个国家的繁荣,离不开榜样的引领;一个民族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


    2月27日,志愿者张建国(左)和儿子张洪赫在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街道花园社区车辇店胡同口的疫情防控值班点值守。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从白衣执甲的医护人员到大爱无疆的志愿者,从紧急攻关的科研人员到坚守岗位的社区工作者……没有硝烟的抗疫战场上,伟大的抗疫精神处处闪现。

    面对世所罕见的危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举国上下同心谱写着威武雄壮、气壮山河的凯歌,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注入新的内涵,成为抗疫决胜的“硬核”支撑。

    迎难而上、敢于斗争——

    1例、6例、36例……6月,北京出现新一轮疫情,“战斗”再次打响。

    继援鄂抗疫后,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护士姚洁林再次驰援北京地坛医院。去武汉,她瞒着家人;这一次,她还是没和家人讲。

    没有生而勇敢,只因选择无畏。

    “我是党员我先上!”“请组织把我派到最危险的地方”……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一个基层党组织,一座战斗堡垒。


    1月22日,医护人员宣誓成立突击队。当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内科30余名医护人员组成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突击队,投入到协和医院对口支持的发热定点医院——武汉红十字会医院的工作中去。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1253名党员递交请战书,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一线岗位全部换上党员,没有讨价还价”,火神山医院“专家党员突击队”始终坚守最危险的“红区”……“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为有牺牲多壮志”的英雄气概,激励着亿万国人勇毅前行,谱写着感天动地的战“疫”史诗。

    团结一心、众志成城——

    全国最强“医疗天团”来了!2月9日这一天,武汉天河机场共迎来40余架次医疗队航班、近6000名医疗队员。

    “全村的龙已把最硬的鳞给你。”网友们生动比喻:在举国支持下,武汉穿上最坚硬的铠甲,去打最艰难的战役。

    武汉“封城”后第一周内,就有约12.38万人次各方面的支援队伍从全国各地逆行而来。“一寸丹心图报国”的爱国心,“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血脉情,筑就抗击疫情的钢铁长城。

    5月9日,编组3辆、装载8台救护车的95002次重点列车从武汉开出,驶往2700余公里外的黑龙江绥芬河。复苏的武汉,通过守望相助的努力,将温暖与力量传递。


    4月15日,在牡丹江机场,工作人员在卸货。当日,一架满载医用物资的专机从武汉天河机场起飞,飞往黑龙江省绥芬河市。飞机上价值3000万元的医用防护物资和医疗救治设备是湖北省人民政府首批支援黑龙江省的医用物资。

    艰苦的斗争,锻造空前的团结。武汉、舒兰、北京、乌鲁木齐、大连……无论哪个城市发生疫情,中国人民始终万众一心、并肩携手,走出“至暗时刻”,走向新的春天。

    以身许国、无私奉献——

    “等我好起来,大家再一起工作。”在抗疫战场,武汉市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的生命定格在51岁。

    留给妻子最后一句话,内蒙古自治区突泉县公安局育文派出所民警何建华,倒在了疫情防控第一线。

    在抗疫岗位连续奋战数十天,67岁的河北省柏乡县城阳村村干部李增运突发疾病,不幸离世……

    在与病毒的殊死较量中,他们舍生忘死,把热血和生命都献给了国家和人民。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不仅是为国牺牲的英雄,还有千千万万战“疫”者,聚涓滴之力,护山河无恙。从重症病房到城乡社区,从工地车间到物流途中,处处激荡舍己报国的情怀,时时显现甘于奉献的品格,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化作穿越风雨的精魂。

    实事求是、尊重科学——

    “在潜伏期即有传染性,发病后5天内传染性较强”,8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发布,对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的表述进一步完善。

    作为新冠肺炎救治工作的遵循,国家诊疗方案不断在实践探索中“迭代”升级。

    理性认识疫情,科学做好防治,才是战“疫”制胜之道。

    聚焦临床救治和药物、疫苗研发、检测技术和产品等主攻方向,加速推进科技研发和应用。目前,4款新冠病毒疫苗开启国际Ⅲ期临床试验,部分试验可在9月完成首轮接种。

    建立从中央到社区各层级的联防联控机制,坚持分类指导;严格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普及防护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秉持科学态度、尊重科学规律、坚守科学认知,科学精神的阳光驱散阴霾,照亮通往胜利的方向。

    命运与共——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风雨共担团结合作,是战胜危机走出“疫”霾的人间正道


    一名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弗雷斯诺县农村交通局的公交司机为当地居民送去食品以及比亚迪提供的口罩和消毒液(2020年6月中旬摄)。新华社发(弗雷斯诺县农村交通局供图)

    近期,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长加文·纽瑟姆宣布的一则消息引人关注:该州与中国企业比亚迪公司签署新合同,在此前已订购5亿只口罩基础上,追加订购4.2亿只口罩。

    万里之遥,中国深圳。

    位于龙岗区的比亚迪宝龙工业园正一片忙碌。半年多前,这里还是智能手机制造基地,如今已是全球最大口罩生产地之一。

    从“一罩难求”到支援全球,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制造”全面动员,中国数千家企业扩产转产,不仅迅速扭转国内抗疫物资紧缺困局,也为世界抗疫贡献着中国力量。

    病毒没有国界,疫情不分种族,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加强合作、全力应对,共同维护地区和全球卫生安全”。中国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疫情发生后第一时间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疫情,第一时间同各国分享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第一时间建立疫情信息定期沟通机制……

    作为抗击疫情最前沿的国家奋力阻击乃至付出巨大牺牲,中国为世界抗疫积累了宝贵的中国经验。

    “没有任何国家可以做得比中国更好。”巴基斯坦总理伊姆兰·汗说,整个世界都感谢并赞赏中方应对疫情的努力与成效。

    命运与共的意义,不仅在于顺境中共襄盛举,更在于逆境时携手前行。

    中国不会忘记,在战“疫”的艰难时刻,来自国际社会的温暖和善意。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尽管本国疫情尚未完全缓解,面对一些国家和地区疫情上升态势,中国牵挂在心,伸出援助之手。

    这是一份特殊的时间表:

    从2月20日到5月11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参加了16场由外交部、国家卫健委组织的对外视频连线。

    “我们主要是介绍中国诊疗经验。”王贵强说,视频连线面向东盟10国,中亚5国、中东欧17国以及非洲25国,还有拉丁美洲、欧盟、中东国家等,目前已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以心相待,以行践言。


    4月23日,中国赴塞尔维亚抗疫医疗专家组走访塞尔维亚斯梅德雷沃市,与圣卢卡综合医院负责人(右一)交流。新华社发(专家组供图)

    3月21日,中国援助塞尔维亚的医疗专家组和抗疫物资抵达贝尔格莱德;3月29日,中国医疗专家组乘包机启程,赴老挝协助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截至5月底,中国共向27个国家派出29支医疗专家组,向150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抗疫援助。

    “疫情催生新的全球化转型,全人类胜利的逻辑超越某个国家单赢的逻辑。”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说。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新冠肺炎疫情不仅是一次公共卫生安全危机,也对全球政治、经济、社会等各领域产生深刻影响。加强全球治理,人类才能变得更加强大。

    共渡难关,需要担当者引领前行。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呼吁各成员“采取共同举措,减免关税、取消壁垒、畅通贸易,发出有力信号,提振世界经济复苏士气”。

    5月1日起,中韩在全球率先开通便利商务等重要急需人员往来的快捷通道;7月3日,中蒙宣布建立并启动运行中蒙边境口岸“绿色通道”;9月3日起,稳步有序恢复直航北京国际商业客运航班……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球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中国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复工复产,坚持深化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加强同经贸伙伴沟通协调,优先保障龙头企业和关键环节恢复生产供应,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

    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主席斯蒂芬·佩里说,这种合作和开放的态度,在未来应对全球性问题上也是各国应该坚持的方向。

    9月6日,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统计显示,全球新冠确诊病例超过2670万。这一巨大数字,折射出全球疫情依然严峻,防控工作任重道远。

    “唯有相互支持、团结合作,才是战胜危机的人间正道。”中国的声音,激荡起世界的共鸣。

    自强不息——在发展中不断增强综合实力、更好应对风险挑战,是我们面向未来的坚定步履

    烈日下,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环球主题公园及度假区项目一期工地上,环球主题公园主体结构已经封顶。


    工人在雄安新区商务服务中心建设现场施工(8月13日摄)。雄安新区2020年谋划提出百余个重点建设项目,截至7月底,近70个项目已主体开工或配套辅助设施工程开工。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近200公里外,河北雄安新区,河北雄安绿博园雄安园建设工程及配套设施项目等一批项目陆续开工建设。

    在科学防疫、封闭施工的前提下,京津冀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加快建设,奋力答好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的发展新课题。

    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疫情大考下的“中国答卷”还有更多亮点:

    一边是疫情带来的巨大影响,一边是防控工作的巨大消耗,14亿人口的大国,基本生活保障不停、物资供应不断、社会秩序不乱,经济发展加快恢复……

    “没有一定的综合国力,不可能完成这样的任务。”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教授周文说,改革开放40多年取得伟大成功,经济发展不断实现历史性跨越,才给了我们如此强大的物质准备。

    发展始终是硬道理。能否从容应对惊涛骇浪,靠的是实力和底气。


    6月1日,在湖北武汉江汉大学,一位求职者从印着招聘企业名录的展板前走过。这是疫情发生后,武汉举办的首场高校毕业生专场线下招聘会。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疫情如镜,映照着中国发展的潜力和韧性——

    3.2%!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长由负转正,成为疫情发生以来全球首个从衰退中复苏的主要经济体。

    “中国的增长机器再次像新冠疫情前那样轰鸣起来。”德国《明镜》周刊网站评论,“没有其他哪个大国能做到这一点。”

    建立与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加大对重点行业和中小企业帮扶力度;积极扩大有效需求,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深化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加大民生托底保障力度……亮眼的成绩单背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系统而明晰。

    疫情如镜,也映射出中国发展的方位和环境——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变化,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

    “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必须做好应对一系列新的风险挑战的准备。”习近平总书记的论断清醒而坚定。

    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着眼长远,必须努力实现更加全面、更可持续的发展:

    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以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以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社会发展新局面,进一步夯实抵御重大风险、应对重大挑战的综合实力。

    敬畏自然,必须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广绿色生产方式,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树立绿色消费方式,提升公民生态意识,为战胜病毒并在未来可能发生的生态危机中赢得主动。

    造福人民,必须努力实现更好维护民生福祉的发展:

    向着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既定目标继续奋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健全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保体系,强化公共卫生和疾控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砥砺于磨难,成长于斗争。

    伟大的抗疫斗争,让我们更加自豪——中华民族是历经磨难、不屈不挠的伟大民族,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人民,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伟大政党。

    伟大的抗疫斗争,让我们更加警醒——前路并非坦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

    伟大的抗疫斗争,让我们更加坚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有亿万中国人民共同奋斗的磅礴之力,未来之中国,必将在民族复兴的新航程中乘风破浪、一往无前!(记者邹伟、胡浩、林晖、赵文君、陈聪)

    责任编辑: 刘化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