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07

川渝共耕 农业“实验田”

  • 2021年07月07日 07时45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隆昌现代粮食产业核心示范区。农业农村厅供图

    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整合、构建3个跨省农业合作园

    为何建?

    它是建设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的“先手棋”,将探索涉农产业合作新模式

    如何选?

    “猪粮主导、强强联合、分区布局”,在三大区域中择优选择现有园区进行整合

    怎么建?

    跨省一盘棋,做强优势补齐短板,不搞重复建设。下一步将实现“同一个机构、同一个政策”

    “忙得都没有时间吃饭。”6月29日中午,刚送走一批客商,卿乾友又赶去接待下一批考察者。6月以来,这位资阳安岳县合义乡大安村的党支部书记就没闲过。

    地处安岳与重庆大足区交界处的大安村突然变得热闹,与建设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这项国家级的跨省规划有关。6月初,作为特色农业带的“先手棋”,川渝两省市明确,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整合、构建3个跨省农业合作园区,探索涉农产业合作新模式。大安村正处于成渝主轴线合作园区(横跨四川安岳与重庆大足)的核心区。

    在不少人看来,这3个川渝交界处的农业园区,是川渝乃至全国探索跨区域协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验田”。

    1

    现有园区同台“PK”

    聚焦猪粮,三大区域各布局一个园区

    “真是不敢想。”6月29日下午,送走最后一批客商,卿乾友开始“忆苦思甜”:这里地处川渝交界地带,距离安岳县城80公里,一向是各类重大涉农项目规划的“盲区”。

    大安村这次为何被“礼包”砸中?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透露,多轮协商后,去年川渝两地明确了“猪粮主导、强强联合、分区布局”的选址准则。这既是来自于“上”的部署,也是基于“下”的现实,更有来自于区域平衡布局的考量。

    先看中央部署。农业农村厅发展规划与农业园区处副处长陈海华解释,中央多次强调,“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保障粮食、生猪等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而特色农业带建设又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抓手之一,自然要承载国家任务。这也无疑为特色农业带的“先行”合作园区确定了主导产业。

    再看自身现实。“聚焦园区载体,跨省协作。”重庆市农业农村委计划财务处副处长尤羽解释,园区对于农业农村现代化示范带动作用明显,想要建好特色农业带,必须下好园区这个“先手棋”,最终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扩片成带。同时,经过多年培育,川渝接壤地区各自布局的园区均已初具规模。从投入成本等角度着眼,跨省整合地理位置接近的已有园区来打造合作园区,强于“另起炉灶”。

    照此标准,川渝交界处各有十多个符合条件的园区浮出水面。该选谁?

    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薛学深说,从平衡区域布局角度出发,参照川东北渝东北地区、川南渝西地区和成渝主轴线三大区域划分,在每个区域各自布局一个进行探索试点是最佳选择。

    去年下半年,川渝两地组织符合条件的现有园区跨省配对后同台“PK”,经过产业链条完善程度、种养殖基地规模等十多个指标评比后,达州市开江县和重庆市梁平县(稻渔园区)、内江市隆昌市和重庆荣昌区(生猪和粮油园区)、资阳市安岳县与重庆大足区(粮食和中药材园区)脱颖而出。

    “都是各自区域的最佳选择。”省农科院副院长任光俊介绍,在四川一侧,开江县稻渔现代农业园区、隆昌市稻渔现代农业园区在全省乃至全国产业版图上都有一席之地。重庆一侧,大足区和荣昌区在相关产业领域和园区建设上同样成绩不俗。

    2

    跨省布局“一盘棋”

    做强优势补齐短板,项目不搞重复建设

    “还有别的意见吗?”7月1日,瞅着施工队伍陆续进场,隆昌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钟辉拨通了重庆市荣昌区农业农村委主任彭文树的手机,向后者再次确认项目规划细节。钟辉说,这是要避免双方项目出现“撞车”。

    相较于选址,合作园区的建设规划编制更为曲折,焦点在于园区项目和功能上。

    钟辉介绍,作为川内生猪生产大县,隆昌常年出栏生猪约50万头,且是地方猪种“内江猪”的核心产区。他和多数隆昌干部的想法是:趁此机会,补齐深加工、种业研发等短板。

    但彭文树有不同的看法。作为重庆生猪第一县,荣昌常年出栏生猪百万头以上,国家级重庆(荣昌)生猪大数据中心已建成投用,“荣昌猪”是世界八大、中国三大优良地方猪种之一……无论从哪个角度看,相关项目都应该向荣昌倾斜。

    这样的不同意见如何实现统一?“立足现实,转变认识,做到跨省一盘棋。”重庆市农业农村委规划计划处副处长黄卫国给出“解方”:加工科研展销等项目倾向于基础好、优势明显、需求大的区域;基础建设项目则需要“齐步走”。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解释,立足现实,就是综合比对参与合作园的优势、短板,尊重市场选择下形成的优势并继续做强,同步补齐短板;转变认识,就是要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强化区域协作以实现优势互补,最终提高项目设施使用效率。

    “种业研发、深加工等项目,都是要资源集聚后才能出成绩的,肯定不能撒‘胡椒面’。”前述负责人说,合作园内一定不能搞重复建设。

    以达州市开江县和重庆市梁平县(稻渔园区)为例,开江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杨和平介绍,规划总面积约8万亩的园区中,有5万亩位于该产业领域的领跑者开江县。同时,深加工等项目多数位于开江县境内,“我们本来就有十多家企业了,规模效应更突出。”

    3

    资金从哪里来

    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让市场主体“唱主角”

    “能找到这么多钱吗?”7月1日的项目协调会上,内江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黎兆武发问,让钟辉愣了几秒。

    合作园区隆昌一侧,总计要动工23个建设项目,涵盖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物流、农业新业态、质量品牌建设、科技创新和主体培育等领域,计划总投资额3821万元。但隆昌能够统筹的涉农财政资金约2338万元,缺口近1500万元。

    隆昌不是个案。“我们还不如老钟(钟辉)。”安岳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彭辉介绍,合作园区安岳一侧今年计划投资4501万元,但手中只有省级财政下拨的1000万元年度专项资金。

    钱从哪里来?首先要用好财政的钱。彭辉说,安岳的态度很明确:把省级财政专项资金这块“好钢”用在“刀刃”上。具体来说,就是把财政投资重点放在基地建设、道路修整、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科技推广示范等领域。根据规划,仅基地建设方面,安岳就拿出财政资金430万元,“主要是高标准农田和水利建设等。”

    这也是川渝6地的普遍选择。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透露,四川已明确,财政资金只能用于基础性、公益性项目的建设上。

    其次,是用活市场主体的钱。“招投标手续已经基本结束。”钟辉说,目前园区已经把经营性项目进行了梳理和包装,以面向市场主体招商引资。

    市场主体买单吗?分别考察了安岳、隆昌、大足三地合作园区建设项目的投资商周吉表示,企业感兴趣的原因,在于合作园区的主导产业在西南乃至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且毗邻川渝两大市场。“基础好、产业链完善还有市场,意味着投资回报率比较高。”周吉透露,本月就将确定企业在哪落子。

    “政府做规划,市场‘唱主角’。”开江县政府相关负责人透露,此前当地已明确,将具有盈利潜力的项目梳理出来,通过招商引资等形式推进建设。

    4

    更大挑战还未突破

    尚未真正做到跨省统筹机构、机制等需磨合

    川渝6地的合作园区建设如火如荼,但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真正的挑战还未到来。

    “还没有真正做到跨省统筹。”任光俊说,从现实来看,合作园区现行的模式是“统一规划、分别施工”,并没有设立真正意义上的常设管理机构,无法统一调配资源。

    没有实现跨省统筹的,还有园区的政策以及建设、管理考核机制。农业农村厅政策法规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种种原因,川渝两地在涉农用地审批、金融支农等领域存在不少差异。单就园区建设本身而言,考核机制、政策法规领域就有多处差别。

    “分轻重缓急,最终实现‘同一个机构、同一个政策’。”重庆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跨省园区存在差异并不意外,关键在于如何逐步消除差异,实现协同推进。

    探索已经启动。去年上半年,川渝两地省级农业农村部门已明确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共同研究决定相关事项。此外,去年9月,四川和重庆两省市农业农村部门正式互派干部交流挂职,以沟通协调相关情况。

    “我和老陈就是‘联络员’。”尤羽说,自己原本是四川省农业农村厅计划财务处副处长,而陈海华原任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农产品加工处副处长。上任至今,两人的主要精力均用在了3个合作园区的规划编制、项目推进上。

    统一的管理机构、考核机制等,也将会在接下来的实践中陆续到位。“初步考虑,是承担试点任务的6个地方采取‘一对一’的形式来组建机构,共同制定规则细则。”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政策法规层面,将在川渝互相参考借鉴的基础上,依托3块“实验田”探索出川渝两省市通用的涉农政策、标准和法规,为接下来特色农业的大规模建设铺平道路。(记者 王成栋)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川渝共耕 农业“实验田”

  • 2021年07月07日 07时45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隆昌现代粮食产业核心示范区。农业农村厅供图

    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整合、构建3个跨省农业合作园

    为何建?

    它是建设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的“先手棋”,将探索涉农产业合作新模式

    如何选?

    “猪粮主导、强强联合、分区布局”,在三大区域中择优选择现有园区进行整合

    怎么建?

    跨省一盘棋,做强优势补齐短板,不搞重复建设。下一步将实现“同一个机构、同一个政策”

    “忙得都没有时间吃饭。”6月29日中午,刚送走一批客商,卿乾友又赶去接待下一批考察者。6月以来,这位资阳安岳县合义乡大安村的党支部书记就没闲过。

    地处安岳与重庆大足区交界处的大安村突然变得热闹,与建设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这项国家级的跨省规划有关。6月初,作为特色农业带的“先手棋”,川渝两省市明确,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整合、构建3个跨省农业合作园区,探索涉农产业合作新模式。大安村正处于成渝主轴线合作园区(横跨四川安岳与重庆大足)的核心区。

    在不少人看来,这3个川渝交界处的农业园区,是川渝乃至全国探索跨区域协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验田”。

    1

    现有园区同台“PK”

    聚焦猪粮,三大区域各布局一个园区

    “真是不敢想。”6月29日下午,送走最后一批客商,卿乾友开始“忆苦思甜”:这里地处川渝交界地带,距离安岳县城80公里,一向是各类重大涉农项目规划的“盲区”。

    大安村这次为何被“礼包”砸中?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透露,多轮协商后,去年川渝两地明确了“猪粮主导、强强联合、分区布局”的选址准则。这既是来自于“上”的部署,也是基于“下”的现实,更有来自于区域平衡布局的考量。

    先看中央部署。农业农村厅发展规划与农业园区处副处长陈海华解释,中央多次强调,“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保障粮食、生猪等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而特色农业带建设又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抓手之一,自然要承载国家任务。这也无疑为特色农业带的“先行”合作园区确定了主导产业。

    再看自身现实。“聚焦园区载体,跨省协作。”重庆市农业农村委计划财务处副处长尤羽解释,园区对于农业农村现代化示范带动作用明显,想要建好特色农业带,必须下好园区这个“先手棋”,最终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扩片成带。同时,经过多年培育,川渝接壤地区各自布局的园区均已初具规模。从投入成本等角度着眼,跨省整合地理位置接近的已有园区来打造合作园区,强于“另起炉灶”。

    照此标准,川渝交界处各有十多个符合条件的园区浮出水面。该选谁?

    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薛学深说,从平衡区域布局角度出发,参照川东北渝东北地区、川南渝西地区和成渝主轴线三大区域划分,在每个区域各自布局一个进行探索试点是最佳选择。

    去年下半年,川渝两地组织符合条件的现有园区跨省配对后同台“PK”,经过产业链条完善程度、种养殖基地规模等十多个指标评比后,达州市开江县和重庆市梁平县(稻渔园区)、内江市隆昌市和重庆荣昌区(生猪和粮油园区)、资阳市安岳县与重庆大足区(粮食和中药材园区)脱颖而出。

    “都是各自区域的最佳选择。”省农科院副院长任光俊介绍,在四川一侧,开江县稻渔现代农业园区、隆昌市稻渔现代农业园区在全省乃至全国产业版图上都有一席之地。重庆一侧,大足区和荣昌区在相关产业领域和园区建设上同样成绩不俗。

    2

    跨省布局“一盘棋”

    做强优势补齐短板,项目不搞重复建设

    “还有别的意见吗?”7月1日,瞅着施工队伍陆续进场,隆昌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钟辉拨通了重庆市荣昌区农业农村委主任彭文树的手机,向后者再次确认项目规划细节。钟辉说,这是要避免双方项目出现“撞车”。

    相较于选址,合作园区的建设规划编制更为曲折,焦点在于园区项目和功能上。

    钟辉介绍,作为川内生猪生产大县,隆昌常年出栏生猪约50万头,且是地方猪种“内江猪”的核心产区。他和多数隆昌干部的想法是:趁此机会,补齐深加工、种业研发等短板。

    但彭文树有不同的看法。作为重庆生猪第一县,荣昌常年出栏生猪百万头以上,国家级重庆(荣昌)生猪大数据中心已建成投用,“荣昌猪”是世界八大、中国三大优良地方猪种之一……无论从哪个角度看,相关项目都应该向荣昌倾斜。

    这样的不同意见如何实现统一?“立足现实,转变认识,做到跨省一盘棋。”重庆市农业农村委规划计划处副处长黄卫国给出“解方”:加工科研展销等项目倾向于基础好、优势明显、需求大的区域;基础建设项目则需要“齐步走”。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解释,立足现实,就是综合比对参与合作园的优势、短板,尊重市场选择下形成的优势并继续做强,同步补齐短板;转变认识,就是要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强化区域协作以实现优势互补,最终提高项目设施使用效率。

    “种业研发、深加工等项目,都是要资源集聚后才能出成绩的,肯定不能撒‘胡椒面’。”前述负责人说,合作园内一定不能搞重复建设。

    以达州市开江县和重庆市梁平县(稻渔园区)为例,开江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杨和平介绍,规划总面积约8万亩的园区中,有5万亩位于该产业领域的领跑者开江县。同时,深加工等项目多数位于开江县境内,“我们本来就有十多家企业了,规模效应更突出。”

    3

    资金从哪里来

    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让市场主体“唱主角”

    “能找到这么多钱吗?”7月1日的项目协调会上,内江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黎兆武发问,让钟辉愣了几秒。

    合作园区隆昌一侧,总计要动工23个建设项目,涵盖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物流、农业新业态、质量品牌建设、科技创新和主体培育等领域,计划总投资额3821万元。但隆昌能够统筹的涉农财政资金约2338万元,缺口近1500万元。

    隆昌不是个案。“我们还不如老钟(钟辉)。”安岳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彭辉介绍,合作园区安岳一侧今年计划投资4501万元,但手中只有省级财政下拨的1000万元年度专项资金。

    钱从哪里来?首先要用好财政的钱。彭辉说,安岳的态度很明确:把省级财政专项资金这块“好钢”用在“刀刃”上。具体来说,就是把财政投资重点放在基地建设、道路修整、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科技推广示范等领域。根据规划,仅基地建设方面,安岳就拿出财政资金430万元,“主要是高标准农田和水利建设等。”

    这也是川渝6地的普遍选择。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透露,四川已明确,财政资金只能用于基础性、公益性项目的建设上。

    其次,是用活市场主体的钱。“招投标手续已经基本结束。”钟辉说,目前园区已经把经营性项目进行了梳理和包装,以面向市场主体招商引资。

    市场主体买单吗?分别考察了安岳、隆昌、大足三地合作园区建设项目的投资商周吉表示,企业感兴趣的原因,在于合作园区的主导产业在西南乃至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且毗邻川渝两大市场。“基础好、产业链完善还有市场,意味着投资回报率比较高。”周吉透露,本月就将确定企业在哪落子。

    “政府做规划,市场‘唱主角’。”开江县政府相关负责人透露,此前当地已明确,将具有盈利潜力的项目梳理出来,通过招商引资等形式推进建设。

    4

    更大挑战还未突破

    尚未真正做到跨省统筹机构、机制等需磨合

    川渝6地的合作园区建设如火如荼,但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真正的挑战还未到来。

    “还没有真正做到跨省统筹。”任光俊说,从现实来看,合作园区现行的模式是“统一规划、分别施工”,并没有设立真正意义上的常设管理机构,无法统一调配资源。

    没有实现跨省统筹的,还有园区的政策以及建设、管理考核机制。农业农村厅政策法规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种种原因,川渝两地在涉农用地审批、金融支农等领域存在不少差异。单就园区建设本身而言,考核机制、政策法规领域就有多处差别。

    “分轻重缓急,最终实现‘同一个机构、同一个政策’。”重庆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跨省园区存在差异并不意外,关键在于如何逐步消除差异,实现协同推进。

    探索已经启动。去年上半年,川渝两地省级农业农村部门已明确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共同研究决定相关事项。此外,去年9月,四川和重庆两省市农业农村部门正式互派干部交流挂职,以沟通协调相关情况。

    “我和老陈就是‘联络员’。”尤羽说,自己原本是四川省农业农村厅计划财务处副处长,而陈海华原任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农产品加工处副处长。上任至今,两人的主要精力均用在了3个合作园区的规划编制、项目推进上。

    统一的管理机构、考核机制等,也将会在接下来的实践中陆续到位。“初步考虑,是承担试点任务的6个地方采取‘一对一’的形式来组建机构,共同制定规则细则。”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政策法规层面,将在川渝互相参考借鉴的基础上,依托3块“实验田”探索出川渝两省市通用的涉农政策、标准和法规,为接下来特色农业的大规模建设铺平道路。(记者 王成栋)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