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7

英雄归来
——黄继光题材经典歌剧《同心结》复排台前幕后

  • 2020年10月17日 08时08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10月16日,以反映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的光辉事迹为主线的复排歌剧《同心结》在四川大剧院首演。记者欧阳杰摄

       

    革命烈士黄继光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时隔近40年,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歌剧团创作的黄继光题材经典歌剧《同心结》在四川启动复排。

    10月16日晚,这位英雄“回”到故乡四川——由国家一级导演宫晓东执导、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王宏伟主演的《同心结》在四川大剧院首演,引来如潮掌声。

    同心结传递

    重现战火纷飞的年代

    灰色的幕墙后是厚重的英雄浮雕,他们舍生忘死的瞬间被时间铭记,镌刻在舞台上。歌剧《同心结》缓缓打开帷幕。指挥肖超一挥棒,雄浑的音乐从舞台前面的乐池中响起。

    “太阳出来啰喂,喜洋洋啰喂……”舞台上,黄继光准备离开故乡奔赴远方,不少乡亲为他送行,唱起了这首亲切的民间小调。这些四川元素很快被台下观众捕捉到,并报以热烈的掌声。

    而演出进入后半场,台下有人开始低声抽泣。

    朝鲜五圣山下,春光明媚,鲜花盛开。黄继光的母亲受到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鲜人民军官兵和朝鲜乡亲们的热情欢迎。朝鲜姑娘朴顺姬把象征中朝人民友谊的“同心结”送给了黄妈妈,以示对黄继光烈士的悼念……同心结在一双双手中传递着,把人们又带到战火纷飞的年代。

    演出结束,当扮演黄继光的演员王宏伟走上台前,不少观众站起来鼓掌致敬。

    1994年出生的四川交响乐团二提琴首席王钏子,参与了《同心结》的演奏工作。在她看来,这个一直在课本上的英雄故事,搬上舞台后并不陌生,“复排保留了故事原汁原味的精神。”

    女高音歌唱家、歌剧表演艺术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黄华丽是剧中朴妈妈的扮演者。在她看来,原版歌剧《同心结》凝结着一代人的记忆,这次复排让她感觉十分亲切。

    人物更立体

    四川元素更浓郁

    为何《同心结》要回四川启动复排?

    原解放军艺术学院政委、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乔佩娟说,一方面由于黄继光是德阳中江人,他代表了当时抗美援朝时牺牲人数最多的四川籍志愿军群体。另一方面,四川有来自四川交响乐团、四川省歌舞剧院、四川人艺等的一批年轻专业演员,他们可塑性强,专业素养高。

    68岁的导演宫晓东,是原总政话剧团国家一级导演。他笑称自己“老骥伏枥”接下这个“重任”:“祖国从来不是抽象的。时值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我们想用这部剧铭记曾为祖国献出鲜血和生命的英雄儿女。”

    和原版相比,此次复排虽然改变了故事讲述方式,但其中表达的英雄精神却没有改变,人物形象也更鲜活丰富。

    “我们常觉得英雄是个高大全的形象,但实际上他是非常鲜活的。”王宏伟举例,黄继光思念家乡的一碗面,想起家里的老黄牛,希望观众能通过这部剧回到当时的情境中,感受黄继光的精神。

    剧中有不少四川元素,结合现代审美,将其自然地融入故事中。黄继光在累了时,耳畔响起的是四川话、四川民歌;他回到家说四川话,吃中江挂面。

    四川交响乐团副团长牟岭虹介绍,在观众最为关注的音乐方面,作曲家巧妙地将耳熟能详的革命歌曲、四川民歌与朝鲜的民族音调融合在一起,使民族风格与时代精神、音乐性与戏剧性相结合,再加上合唱与乐队的渲染,形成一部激动人心的乐章。(记者 李婷)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英雄归来
    ——黄继光题材经典歌剧《同心结》复排台前幕后

  • 2020年10月17日 08时08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10月16日,以反映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的光辉事迹为主线的复排歌剧《同心结》在四川大剧院首演。记者欧阳杰摄

       

    革命烈士黄继光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时隔近40年,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歌剧团创作的黄继光题材经典歌剧《同心结》在四川启动复排。

    10月16日晚,这位英雄“回”到故乡四川——由国家一级导演宫晓东执导、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王宏伟主演的《同心结》在四川大剧院首演,引来如潮掌声。

    同心结传递

    重现战火纷飞的年代

    灰色的幕墙后是厚重的英雄浮雕,他们舍生忘死的瞬间被时间铭记,镌刻在舞台上。歌剧《同心结》缓缓打开帷幕。指挥肖超一挥棒,雄浑的音乐从舞台前面的乐池中响起。

    “太阳出来啰喂,喜洋洋啰喂……”舞台上,黄继光准备离开故乡奔赴远方,不少乡亲为他送行,唱起了这首亲切的民间小调。这些四川元素很快被台下观众捕捉到,并报以热烈的掌声。

    而演出进入后半场,台下有人开始低声抽泣。

    朝鲜五圣山下,春光明媚,鲜花盛开。黄继光的母亲受到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鲜人民军官兵和朝鲜乡亲们的热情欢迎。朝鲜姑娘朴顺姬把象征中朝人民友谊的“同心结”送给了黄妈妈,以示对黄继光烈士的悼念……同心结在一双双手中传递着,把人们又带到战火纷飞的年代。

    演出结束,当扮演黄继光的演员王宏伟走上台前,不少观众站起来鼓掌致敬。

    1994年出生的四川交响乐团二提琴首席王钏子,参与了《同心结》的演奏工作。在她看来,这个一直在课本上的英雄故事,搬上舞台后并不陌生,“复排保留了故事原汁原味的精神。”

    女高音歌唱家、歌剧表演艺术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黄华丽是剧中朴妈妈的扮演者。在她看来,原版歌剧《同心结》凝结着一代人的记忆,这次复排让她感觉十分亲切。

    人物更立体

    四川元素更浓郁

    为何《同心结》要回四川启动复排?

    原解放军艺术学院政委、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乔佩娟说,一方面由于黄继光是德阳中江人,他代表了当时抗美援朝时牺牲人数最多的四川籍志愿军群体。另一方面,四川有来自四川交响乐团、四川省歌舞剧院、四川人艺等的一批年轻专业演员,他们可塑性强,专业素养高。

    68岁的导演宫晓东,是原总政话剧团国家一级导演。他笑称自己“老骥伏枥”接下这个“重任”:“祖国从来不是抽象的。时值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我们想用这部剧铭记曾为祖国献出鲜血和生命的英雄儿女。”

    和原版相比,此次复排虽然改变了故事讲述方式,但其中表达的英雄精神却没有改变,人物形象也更鲜活丰富。

    “我们常觉得英雄是个高大全的形象,但实际上他是非常鲜活的。”王宏伟举例,黄继光思念家乡的一碗面,想起家里的老黄牛,希望观众能通过这部剧回到当时的情境中,感受黄继光的精神。

    剧中有不少四川元素,结合现代审美,将其自然地融入故事中。黄继光在累了时,耳畔响起的是四川话、四川民歌;他回到家说四川话,吃中江挂面。

    四川交响乐团副团长牟岭虹介绍,在观众最为关注的音乐方面,作曲家巧妙地将耳熟能详的革命歌曲、四川民歌与朝鲜的民族音调融合在一起,使民族风格与时代精神、音乐性与戏剧性相结合,再加上合唱与乐队的渲染,形成一部激动人心的乐章。(记者 李婷)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