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农博会开幕:当最“土”农产品遇到最“洋”新科技

  • 2016年11月11日 08时02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11月10日,本届西博会重要活动之一、第四届农博会正式开幕。本届农博会有逾2000个展位,展馆面积为历届之最。从最“土”的农产品,到最“洋”的农业新科技,农博会上的各种“新奇特”农业展品不断刷新着观众对四川农业的认知。

      最“土”农产品:

      来自悬崖的土蜂蜜,满足4个“土”的剑门关土鸡

      一面几乎垂直而下的峭壁上,寸草不生,却密密麻麻排满了盒状物,几根绳索从云端垂下,一位工人顺着它正在悬崖峭壁上攀爬……西博会2号展馆里的巨幅照片,呈现了惊险一幕。

      为何要如此冒险?答案就在旁边的展台上——土蜂蜜。

      “蜂箱就安在悬崖上,一年只取一次蜜。”成都市华蜂堂蜂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陈德刚直接连蜂巢带蜂蜜搁展台上,路过能闻到一阵甜香。

      陈德刚介绍,酿造这种蜂蜜的蜜蜂是一种土蜂,不同于常见的意大利蜂,蜂箱搁悬崖上是为了确保土蜂在最接近于其原生环境中采蜜,“这算得上最土的蜂蜜”。他表示,因取蜜次数少,每箱土蜂一年只能产蜂蜜约10斤,是普通蜂箱的1/20,因此蜂蜜更黏稠、也更营养。

      大打“土”牌的参展商,陈德刚不是唯一。作为绿色、正宗的代名词,本届农博会展位上随处能看到“土”元素出现。

      一只尾羽高挑、昂首挺胸的半人高剑门关土鸡模型,就径直立在广元市展位中心位置。四川天冠生态农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恩泽介绍,这次广元展商组团带来的土鸡,都满足至少4个“土”:品种“土”,选择广元灰鸡等本土品种;环境“土”,养鸡都在树林或灌木丛中;养殖方法“土”,按农户散养而非工业养殖方式;饲料“土”,用玉米、蔬菜而非饲料,并且喂养近300天后才能出栏。

      最“洋”高科技:

      废物“零排放”的秸秆发电设备、可自动分解排泄物的猪圈

      如何避免秸秆焚烧?展商李祥瑞尝试用“洋办法”来解决这个田间的“土问题”。

      这位四川蒙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在农博会上带来了引自德国的秸秆发电设备。和传统设备相比,它能实现“无废物”:三种产出物电、热、炭各有用处,其中热可用于供暖或药厂、加工厂等热源,炭可作为烧烤用炭。而传统设备无法避免的焦油,在这里产出为“零”。

      高科技“洋办法”,与农业“土问题”结合,往往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本届农博会上“最重的展品”,是一只被关在笼中的、重达1480斤的猪。“吃喝拉撒都在笼子里。”四川省元宝生态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总裁补世培说。

      连续几天关笼中展览,排泄物怎么处理?秘诀在猪圈——猪身下垫满加入微生物降解剂的谷壳。“排泄物进入谷壳堆,半天内就可自然分解了。”补世培表示,这对解决养猪场排泄物污染问题有巨大帮助。

      不法商家篡改农产品保质期、生产日期,把过期产品当新品卖,怎么破?农博会上,成都赛创力科技有限公司大区经理冉先武带来了农产品激光打印设备。用激光雕刻代替油墨,使生产日期等信息无法被去除或篡改,“设备价格比普通机器贵30%,但没有油墨这些耗材。” (记者 熊筱伟)

      记者眼

      农产品品牌推广不止一条路


      如今的农博会已经彻底成为品牌的舞台。如果一开口就直接介绍我是卖玉米、猪肉的,可能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这并不奇怪。单纯闷头干事的农产品只能生存在产业链最底层,高附加值才是通往盈利通道的大门,而开启大门的钥匙,就是品牌。

      有的品牌是历经岁月沉淀、源远流长、有口皆碑的,甚至已具备国际影响力。在农博会上,不需要太多的渲染和造势,这些品牌周围都不乏拥趸,譬如安岳柠檬、汉源花椒、峨眉山茶等。

      但这并不容易。在四川,大多数农产品都具有原生态、高品质、绿色有机等属性,这无疑是争夺市场的重要卖点。但与这些属性相伴相生的,往往是低产量、高价格。特别是低产量,是农业产业化的障碍,也是单一产品树品牌的瓶颈。

      怎么办?在农博会上,记者看到了“另一条路”。

      在巴中馆,记者看到了一个“巴食巴适”的品牌,这个品牌下集齐了巴中8大农产品系列,包括椴木银耳、生态畜禽、巴河水产等,无一不是巴中当地最具特色的富硒、绿色、生态农产品。巴中市特色农产品巴食巴适产销协会副会长张纯强说,如果把这些产品分别做成单一品牌,不仅产量供应会有问题,而且包装营销的成本很高,风险大,而把它们打捆形成一个品牌,反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农博会上,像巴中这样选择“另一条路”的不在少数。广元馆内醒目地打出了“广元七绝”品牌,还在网上建了一个“七绝商城”,旗下的苍溪红心猕猴桃、青川黑木耳等都已小有名气;凉山州则喊出了“大凉山大品牌”的口号,举全州之力要把大凉山的农产品叫响。

      打捆销售也并非终极目标。张纯强打了一个很时髦的比喻,做一个打捆的大品牌就如同做一个孵化器,起初需要精心培养发展里面的子品牌,一旦时机成熟,子品牌也能另立门户,独闯天下。

      看呐,殊途同归。 (记者 付真卿)

      花絮

      “敞吃”西博会


      “味道不错!”一锅浓郁的鸡汤刚起锅,四面等待的观众立刻围拢上来争相品尝,随后纷纷转向旁边的销售柜台。广元剑阁姚氏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销售人员告诉记者:“上午已经销售了20多只整鸡。”

      进入西博会第二阶段,大部分场馆都变成了“美食天堂”,展商们纷纷拿出看家商品让顾客免费试吃,用“真材实料”来招揽顾客。

      记者在场馆看到,既有雪梨、柑橘、石榴等水果,也有豆腐乳、榨菜、冻耙等特产,对于腊肉、火腿、大米、菌菇等一些生食,展商则把锅碗搬进了展馆,现场蒸炒炸煮,一边展示产品,一边教顾客制作方法。“逛了一趟西博会,都不用吃午餐了。”一位顾客告诉记者。

      试吃很有效果,巴中恩阳区一家合作社售卖的黄桃,售价高达18元一斤,依然吸引了不少人购买。现场销售人员表示,在农博会上,他们的目的不只是售卖桃子,还希望借此能寻求一些合作,推广这种产品的种植技术。

      本届农博会上展商也推陈出新,研发了不少副产品。以广元剑阁土鸡为例,记者在现场看到,除了整鸡之外,展商还研发出了开袋即食的鸡爪、鸡翅、鸡胗等零食类产品,每种又有麻辣、五香、白味、尖椒、酸爽等各种口味,细数下来竟有20多个品种。 (记者 吴梦琳)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农博会开幕:当最“土”农产品遇到最“洋”新科技

  • 2016年11月11日 08时02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11月10日,本届西博会重要活动之一、第四届农博会正式开幕。本届农博会有逾2000个展位,展馆面积为历届之最。从最“土”的农产品,到最“洋”的农业新科技,农博会上的各种“新奇特”农业展品不断刷新着观众对四川农业的认知。

      最“土”农产品:

      来自悬崖的土蜂蜜,满足4个“土”的剑门关土鸡

      一面几乎垂直而下的峭壁上,寸草不生,却密密麻麻排满了盒状物,几根绳索从云端垂下,一位工人顺着它正在悬崖峭壁上攀爬……西博会2号展馆里的巨幅照片,呈现了惊险一幕。

      为何要如此冒险?答案就在旁边的展台上——土蜂蜜。

      “蜂箱就安在悬崖上,一年只取一次蜜。”成都市华蜂堂蜂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陈德刚直接连蜂巢带蜂蜜搁展台上,路过能闻到一阵甜香。

      陈德刚介绍,酿造这种蜂蜜的蜜蜂是一种土蜂,不同于常见的意大利蜂,蜂箱搁悬崖上是为了确保土蜂在最接近于其原生环境中采蜜,“这算得上最土的蜂蜜”。他表示,因取蜜次数少,每箱土蜂一年只能产蜂蜜约10斤,是普通蜂箱的1/20,因此蜂蜜更黏稠、也更营养。

      大打“土”牌的参展商,陈德刚不是唯一。作为绿色、正宗的代名词,本届农博会展位上随处能看到“土”元素出现。

      一只尾羽高挑、昂首挺胸的半人高剑门关土鸡模型,就径直立在广元市展位中心位置。四川天冠生态农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恩泽介绍,这次广元展商组团带来的土鸡,都满足至少4个“土”:品种“土”,选择广元灰鸡等本土品种;环境“土”,养鸡都在树林或灌木丛中;养殖方法“土”,按农户散养而非工业养殖方式;饲料“土”,用玉米、蔬菜而非饲料,并且喂养近300天后才能出栏。

      最“洋”高科技:

      废物“零排放”的秸秆发电设备、可自动分解排泄物的猪圈

      如何避免秸秆焚烧?展商李祥瑞尝试用“洋办法”来解决这个田间的“土问题”。

      这位四川蒙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在农博会上带来了引自德国的秸秆发电设备。和传统设备相比,它能实现“无废物”:三种产出物电、热、炭各有用处,其中热可用于供暖或药厂、加工厂等热源,炭可作为烧烤用炭。而传统设备无法避免的焦油,在这里产出为“零”。

      高科技“洋办法”,与农业“土问题”结合,往往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本届农博会上“最重的展品”,是一只被关在笼中的、重达1480斤的猪。“吃喝拉撒都在笼子里。”四川省元宝生态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总裁补世培说。

      连续几天关笼中展览,排泄物怎么处理?秘诀在猪圈——猪身下垫满加入微生物降解剂的谷壳。“排泄物进入谷壳堆,半天内就可自然分解了。”补世培表示,这对解决养猪场排泄物污染问题有巨大帮助。

      不法商家篡改农产品保质期、生产日期,把过期产品当新品卖,怎么破?农博会上,成都赛创力科技有限公司大区经理冉先武带来了农产品激光打印设备。用激光雕刻代替油墨,使生产日期等信息无法被去除或篡改,“设备价格比普通机器贵30%,但没有油墨这些耗材。” (记者 熊筱伟)

      记者眼

      农产品品牌推广不止一条路


      如今的农博会已经彻底成为品牌的舞台。如果一开口就直接介绍我是卖玉米、猪肉的,可能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这并不奇怪。单纯闷头干事的农产品只能生存在产业链最底层,高附加值才是通往盈利通道的大门,而开启大门的钥匙,就是品牌。

      有的品牌是历经岁月沉淀、源远流长、有口皆碑的,甚至已具备国际影响力。在农博会上,不需要太多的渲染和造势,这些品牌周围都不乏拥趸,譬如安岳柠檬、汉源花椒、峨眉山茶等。

      但这并不容易。在四川,大多数农产品都具有原生态、高品质、绿色有机等属性,这无疑是争夺市场的重要卖点。但与这些属性相伴相生的,往往是低产量、高价格。特别是低产量,是农业产业化的障碍,也是单一产品树品牌的瓶颈。

      怎么办?在农博会上,记者看到了“另一条路”。

      在巴中馆,记者看到了一个“巴食巴适”的品牌,这个品牌下集齐了巴中8大农产品系列,包括椴木银耳、生态畜禽、巴河水产等,无一不是巴中当地最具特色的富硒、绿色、生态农产品。巴中市特色农产品巴食巴适产销协会副会长张纯强说,如果把这些产品分别做成单一品牌,不仅产量供应会有问题,而且包装营销的成本很高,风险大,而把它们打捆形成一个品牌,反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农博会上,像巴中这样选择“另一条路”的不在少数。广元馆内醒目地打出了“广元七绝”品牌,还在网上建了一个“七绝商城”,旗下的苍溪红心猕猴桃、青川黑木耳等都已小有名气;凉山州则喊出了“大凉山大品牌”的口号,举全州之力要把大凉山的农产品叫响。

      打捆销售也并非终极目标。张纯强打了一个很时髦的比喻,做一个打捆的大品牌就如同做一个孵化器,起初需要精心培养发展里面的子品牌,一旦时机成熟,子品牌也能另立门户,独闯天下。

      看呐,殊途同归。 (记者 付真卿)

      花絮

      “敞吃”西博会


      “味道不错!”一锅浓郁的鸡汤刚起锅,四面等待的观众立刻围拢上来争相品尝,随后纷纷转向旁边的销售柜台。广元剑阁姚氏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销售人员告诉记者:“上午已经销售了20多只整鸡。”

      进入西博会第二阶段,大部分场馆都变成了“美食天堂”,展商们纷纷拿出看家商品让顾客免费试吃,用“真材实料”来招揽顾客。

      记者在场馆看到,既有雪梨、柑橘、石榴等水果,也有豆腐乳、榨菜、冻耙等特产,对于腊肉、火腿、大米、菌菇等一些生食,展商则把锅碗搬进了展馆,现场蒸炒炸煮,一边展示产品,一边教顾客制作方法。“逛了一趟西博会,都不用吃午餐了。”一位顾客告诉记者。

      试吃很有效果,巴中恩阳区一家合作社售卖的黄桃,售价高达18元一斤,依然吸引了不少人购买。现场销售人员表示,在农博会上,他们的目的不只是售卖桃子,还希望借此能寻求一些合作,推广这种产品的种植技术。

      本届农博会上展商也推陈出新,研发了不少副产品。以广元剑阁土鸡为例,记者在现场看到,除了整鸡之外,展商还研发出了开袋即食的鸡爪、鸡翅、鸡胗等零食类产品,每种又有麻辣、五香、白味、尖椒、酸爽等各种口味,细数下来竟有20多个品种。 (记者 吴梦琳)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