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教育厅对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第280号建议答复的函

  • 2023年01月16日 11时48分
  • 来源: 四川省教育厅
  • 【字体:
  • 王勇等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建议》(第280号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现将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加强学生体育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培养他们健康体魄和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关于高度重视身体健康的建议

    (一)加强食品安全教育。

    各地各校以食品安全宣传周、世界粮食日等为契机,常态化开展“小手拉大手”“学校食堂开放日”“厉行节约制止餐饮浪费”“光盘行动”等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主题班会、专题讲座、黑板报、电子屏、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和载体,向师生、家长和社会公众普及食品安全、营养健康、节粮爱粮等知识,加强食育教育,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形成学校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教育引导学生增强对不安全食品的辨别能力,教育引导学生不得自带和购买无食品安全保证的食品到学校自食或与同学共食,拒绝高盐、高糖、高脂和来源不明的食品,养成安全科学健康的饮食习惯。

    (二)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

    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我们认真落实国家“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初中生应达到9小时,高中生应达到8小时”的规定,要求各地要从保证学生充足睡眠需要出发,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合理安排学生的上课时间、午休时间、就寝时间: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一般不早于8:20,中学一般不早于8:00;小学生就寝时间一般不晚于21:20,初中生一般不晚于22:00,高中生一般不晚于23:00。

    (三)加强健康教育

    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是实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融会贯通于学校卫生的全域与全程。我省不断深化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改革,坚持将“五育并举、三全育人”教育理念融入区域教育发展、学校建设、课程改革、价值塑造等各层级教育实践中。一是做到教学大纲、计划、课时、师资、教学资料“五落实”。在省级地方教材《生命·生态·安全》中专门安排针对青少年学生年龄及生理特点的卫生健康知识教育,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行为养成。二是确保开足开齐上好体育与健康课。将学校健康纳入素质教育均衡发展体系,将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等纳入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评价体系。全省中小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开课率100%、眼保健操和大课间活动普及率100%。三是大力推进校园阳光体育运动。全国首创开展“阳光体育示范校”创建遴选,推动学校在提高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学生户外运动等方面快速发展。

    二、关于落实“双减”政策的建议

    我们按照“校外治理、校内保障、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的总体思路,坚持校内质量提档,校外管控升级,学生负担大大减轻,社会反响正面积极。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提高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学校考试和作业管理的通知》等文件,围绕作业和考试关键环节,构建基于“减负”与“提质”并举的教育教学体系。提高作业设计质量,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全覆盖建立作业公示制度,统筹规范考试和作业功能,少考精练,考练互补。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关于做好“五项管理”督导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认真统筹组织实施“五项管理”督导工作,确保所有中小学校实现全覆盖。明确了督导内容、方式、结果应用,把“五项管理”纳入责任督学对学校的常态督导,每月开展一次,省、市(州)政府教育督导部门联动对学校进行抽查。下一步将“双减”纳入对市(州)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开展常规督导、专项督导。

    三、关于加强学生体育运动的建议

    (一)发挥学校体育主渠道作用。

    一是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标准、课外锻炼规定。认真贯彻落实2020年中央出台《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四川省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明确强调,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足开好体育课程,严禁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全部学校均按规定开足体育课程、落实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并全面实施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鼓励学生课间走出教室活动、放松。

    二是扎实开展学生体质健康系列工作。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制度,按时报送年度数据。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是四川省学校体育年度常规工作之一。教育厅每年以正式文件对年度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进行专项部署,组织开展数据报送培训并建立联系人制度,明确各市(州)专项工作负责人,对部分未按照省内工作安排如期报送的学校进行通报。近三年来,四川省各级各类学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报送率均保持在99%以上。稳步推进学生体质健康抽查复核,加强数据分析应用。2019年以来,委托省内高校组建多元化科研团队,每年面向全省21个市(州)的2万余名学生,持续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抽查复核工作,研究学生体质健康提升具体举措并形成专项工作报告。依托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四川省学生体质健康大数据中心,为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提升工作提供数据支撑与智力支持。

    (二)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

    一是加强体育师资和教练员梯队建设。2020年4月,省委编办、教育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体育局联合制发《关于切实做好我省优秀运动队退役运动员担任学校体育教练员有关工作的通知》,成为全国首创,切实解决各级各类学校体育专业师资不足和省优秀运动队退役运动员职业转型渠道不畅两大问题。目前,全省共有344所学校提供372个体育教练员岗位需求,已有102名优秀运动队退役运动员与12个市(州)的29所学校以及四川天府新区体育教师共享中心签署了《用人意向协议书》。接下来,省体育局将会同教育厅以及相关部门,进一步落实四川省优秀运动队退役运动员进校园担任体育教练员的政策文件,创新优秀体育人才引进机制,逐步逐级配齐配足体育专职教师、教练员,鼓励市(州)在大、中、小学每年留出一定比例编制用于招聘优秀退役运动员入校任教,有效解决我省体育师资力量不足、专项训练水平不高等问题。

    二是推进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围绕贯彻落实财政部、体育总局联合印发的《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省体育局积极争取中央资金支持,加大省级投入,推动各地按照《公共体育场馆基本公共服务规范》,推进公共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全民健身中心向社会实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服务。其中,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服务每周不低于35小时、全年不低于330天,公休日、法定假日、学校寒暑假期间每天不低于8小时。低收费价格一般不高于当地市场价格的70%,应对老年人、残疾人、学生、军人、消防救援人员和公益性群众体育赛事活动提供更优惠服务,收费标准一般不超过50%。

    三是教体协同育才和办赛。近年来,省体育局、教育厅以满足青少年多元化体育需求为出发点,建立健全“符合青少年生长发育规律、运动技能养成规律、后备人才成长规律”的青少年体育竞赛体系,共同制定青少年体育竞赛计划、竞赛规程,统一参赛主体和资格,优化项目设置、年龄结构以及评价方式,形成了“校内普及+市级亮相+分区选拔+省级参赛”的青少年竞赛机制。2020年,以校园足球为引领,着力打造独具四川特色的“体教融合+校园足球”品牌赛事,成功举办四川省第一届“贡嘎杯”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共有10个组别201支队伍5000余名学生运动员参加261场比赛角逐,赛事间接参与人数6.4万人,影响辐射193万人,形成了浓厚的校园体育竞赛氛围。接下来,省体育局将与教育厅一同,进一步加强我省学生青少年体育校园赛事体系建设,引导各级各类学校树立“教会、勤练、常赛”的体育发展理念,全面搭建分学段(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跨区域(校内、区县、市州、分区、省级)的学生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以办赛主题多元化、方式多样化、目标多层化的组织方式,优化项目设置、竞赛规程、评价体系,满足各阶段青少年(儿童)对赛事活动的参与需求,推动省运会(学运会)及青少年(学生)锦标赛、冠军赛、总决赛系列赛事改革。

    加强课外体育培训管理。

    (三)将学生体育成绩纳入综合考核。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方案》要求,将体育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纳入中小学期末测试、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及中职学生学分管理范围。改进中考体育测试内容、方式和计分办法,逐步提高中考体育分值。积极推进高校在招生测试中增设体育项目,将体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修满体育学分方可毕业。目前已将体育纳入中考录取计分科目,分值占比不低于8%。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评优评先时将体育情况纳入评价标准。

    四、关于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一是按照“在校学生人数在1200人及以上的农村学校和在校学生人数在1000人及以上的城、镇学校,以校为单位配备专职教师”的师生配备比,推进配足专职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

    二是加强课程建设,我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生命·生态·安全》、普通高中地方课程试用教材《心理健康与生涯规划》,整体设计了涵盖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要求各中小学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鼓励学校开设校本课程,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三是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阵地建设,推动各地按照《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结合全面改薄、标准化建设等工作,通过改、扩建,调剂校舍设备等建设和完善中小学心理辅导室。新建学校规划建设心理辅导室,并按《指南》标准配置。将心理辅导室作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充分发挥其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素质,预防和解决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重要作用。

    四是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印发《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川省中小学心理危机“三预”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可在新生入学时对学生进行心理测量,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在依法、自愿的基础上,科学使用心理测量工具,在数据分析、问题界定的基础上进行预警预报。

    五是设立心理服务热线,印发《中共四川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四川省教育厅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开通心理支持热线和网络辅导服务公告》等,通过服务热线、网络辅导等,对有需要的学生进行相关心理咨询、引导与治疗。

    六是注重用好体育课程、团体比赛等时机,让青少年在实际生活体验中直面挫折与失败,提升抗挫折能力。

    五、关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建议

    支持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着力提升校外活动场所服务水平,让中小学生感知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越挫越勇的传统文化精神,发挥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实践育人作用,有效提升青少年的实践能力。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精心设计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做到立意高远、目的明确、活动生动、学习有效。联合文旅、林草、地矿、团委等部门在全省中小学开展“行红色长征、悟苦难辉煌”红色教育研学实践活动和“和谐地球、美丽四川”地学研学实践活动。加强劳动教育,出台《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推动构建以党政为主导、家庭为基础、学校为主体,社会全方位支持的劳动教育工作格局。围绕疫情防控、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阅兵等重要时间节点,深入开展系列教育活动,重视培养学生对祖国、父母、老师、社会的感恩之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其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同时从家庭教育为切入点,开展“美德少年”“孝心少年”等评选活动,开展感恩教育。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吸收您的建议,推动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齐抓共管,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感谢你们对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四川省教育厅

    2022年5月13日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四川省教育厅对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第280号建议答复的函

  • 2023年01月16日 11时48分
  • 来源: 四川省教育厅
  • 王勇等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建议》(第280号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现将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加强学生体育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培养他们健康体魄和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关于高度重视身体健康的建议

    (一)加强食品安全教育。

    各地各校以食品安全宣传周、世界粮食日等为契机,常态化开展“小手拉大手”“学校食堂开放日”“厉行节约制止餐饮浪费”“光盘行动”等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主题班会、专题讲座、黑板报、电子屏、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和载体,向师生、家长和社会公众普及食品安全、营养健康、节粮爱粮等知识,加强食育教育,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形成学校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教育引导学生增强对不安全食品的辨别能力,教育引导学生不得自带和购买无食品安全保证的食品到学校自食或与同学共食,拒绝高盐、高糖、高脂和来源不明的食品,养成安全科学健康的饮食习惯。

    (二)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

    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我们认真落实国家“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初中生应达到9小时,高中生应达到8小时”的规定,要求各地要从保证学生充足睡眠需要出发,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合理安排学生的上课时间、午休时间、就寝时间: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一般不早于8:20,中学一般不早于8:00;小学生就寝时间一般不晚于21:20,初中生一般不晚于22:00,高中生一般不晚于23:00。

    (三)加强健康教育

    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是实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融会贯通于学校卫生的全域与全程。我省不断深化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改革,坚持将“五育并举、三全育人”教育理念融入区域教育发展、学校建设、课程改革、价值塑造等各层级教育实践中。一是做到教学大纲、计划、课时、师资、教学资料“五落实”。在省级地方教材《生命·生态·安全》中专门安排针对青少年学生年龄及生理特点的卫生健康知识教育,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行为养成。二是确保开足开齐上好体育与健康课。将学校健康纳入素质教育均衡发展体系,将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等纳入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评价体系。全省中小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开课率100%、眼保健操和大课间活动普及率100%。三是大力推进校园阳光体育运动。全国首创开展“阳光体育示范校”创建遴选,推动学校在提高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学生户外运动等方面快速发展。

    二、关于落实“双减”政策的建议

    我们按照“校外治理、校内保障、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的总体思路,坚持校内质量提档,校外管控升级,学生负担大大减轻,社会反响正面积极。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提高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学校考试和作业管理的通知》等文件,围绕作业和考试关键环节,构建基于“减负”与“提质”并举的教育教学体系。提高作业设计质量,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全覆盖建立作业公示制度,统筹规范考试和作业功能,少考精练,考练互补。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关于做好“五项管理”督导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认真统筹组织实施“五项管理”督导工作,确保所有中小学校实现全覆盖。明确了督导内容、方式、结果应用,把“五项管理”纳入责任督学对学校的常态督导,每月开展一次,省、市(州)政府教育督导部门联动对学校进行抽查。下一步将“双减”纳入对市(州)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开展常规督导、专项督导。

    三、关于加强学生体育运动的建议

    (一)发挥学校体育主渠道作用。

    一是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标准、课外锻炼规定。认真贯彻落实2020年中央出台《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四川省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明确强调,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足开好体育课程,严禁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全部学校均按规定开足体育课程、落实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并全面实施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鼓励学生课间走出教室活动、放松。

    二是扎实开展学生体质健康系列工作。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制度,按时报送年度数据。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是四川省学校体育年度常规工作之一。教育厅每年以正式文件对年度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进行专项部署,组织开展数据报送培训并建立联系人制度,明确各市(州)专项工作负责人,对部分未按照省内工作安排如期报送的学校进行通报。近三年来,四川省各级各类学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报送率均保持在99%以上。稳步推进学生体质健康抽查复核,加强数据分析应用。2019年以来,委托省内高校组建多元化科研团队,每年面向全省21个市(州)的2万余名学生,持续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抽查复核工作,研究学生体质健康提升具体举措并形成专项工作报告。依托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四川省学生体质健康大数据中心,为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提升工作提供数据支撑与智力支持。

    (二)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

    一是加强体育师资和教练员梯队建设。2020年4月,省委编办、教育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体育局联合制发《关于切实做好我省优秀运动队退役运动员担任学校体育教练员有关工作的通知》,成为全国首创,切实解决各级各类学校体育专业师资不足和省优秀运动队退役运动员职业转型渠道不畅两大问题。目前,全省共有344所学校提供372个体育教练员岗位需求,已有102名优秀运动队退役运动员与12个市(州)的29所学校以及四川天府新区体育教师共享中心签署了《用人意向协议书》。接下来,省体育局将会同教育厅以及相关部门,进一步落实四川省优秀运动队退役运动员进校园担任体育教练员的政策文件,创新优秀体育人才引进机制,逐步逐级配齐配足体育专职教师、教练员,鼓励市(州)在大、中、小学每年留出一定比例编制用于招聘优秀退役运动员入校任教,有效解决我省体育师资力量不足、专项训练水平不高等问题。

    二是推进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围绕贯彻落实财政部、体育总局联合印发的《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省体育局积极争取中央资金支持,加大省级投入,推动各地按照《公共体育场馆基本公共服务规范》,推进公共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全民健身中心向社会实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服务。其中,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服务每周不低于35小时、全年不低于330天,公休日、法定假日、学校寒暑假期间每天不低于8小时。低收费价格一般不高于当地市场价格的70%,应对老年人、残疾人、学生、军人、消防救援人员和公益性群众体育赛事活动提供更优惠服务,收费标准一般不超过50%。

    三是教体协同育才和办赛。近年来,省体育局、教育厅以满足青少年多元化体育需求为出发点,建立健全“符合青少年生长发育规律、运动技能养成规律、后备人才成长规律”的青少年体育竞赛体系,共同制定青少年体育竞赛计划、竞赛规程,统一参赛主体和资格,优化项目设置、年龄结构以及评价方式,形成了“校内普及+市级亮相+分区选拔+省级参赛”的青少年竞赛机制。2020年,以校园足球为引领,着力打造独具四川特色的“体教融合+校园足球”品牌赛事,成功举办四川省第一届“贡嘎杯”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共有10个组别201支队伍5000余名学生运动员参加261场比赛角逐,赛事间接参与人数6.4万人,影响辐射193万人,形成了浓厚的校园体育竞赛氛围。接下来,省体育局将与教育厅一同,进一步加强我省学生青少年体育校园赛事体系建设,引导各级各类学校树立“教会、勤练、常赛”的体育发展理念,全面搭建分学段(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跨区域(校内、区县、市州、分区、省级)的学生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以办赛主题多元化、方式多样化、目标多层化的组织方式,优化项目设置、竞赛规程、评价体系,满足各阶段青少年(儿童)对赛事活动的参与需求,推动省运会(学运会)及青少年(学生)锦标赛、冠军赛、总决赛系列赛事改革。

    加强课外体育培训管理。

    (三)将学生体育成绩纳入综合考核。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方案》要求,将体育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纳入中小学期末测试、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及中职学生学分管理范围。改进中考体育测试内容、方式和计分办法,逐步提高中考体育分值。积极推进高校在招生测试中增设体育项目,将体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修满体育学分方可毕业。目前已将体育纳入中考录取计分科目,分值占比不低于8%。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评优评先时将体育情况纳入评价标准。

    四、关于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一是按照“在校学生人数在1200人及以上的农村学校和在校学生人数在1000人及以上的城、镇学校,以校为单位配备专职教师”的师生配备比,推进配足专职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

    二是加强课程建设,我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生命·生态·安全》、普通高中地方课程试用教材《心理健康与生涯规划》,整体设计了涵盖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要求各中小学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鼓励学校开设校本课程,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三是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阵地建设,推动各地按照《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结合全面改薄、标准化建设等工作,通过改、扩建,调剂校舍设备等建设和完善中小学心理辅导室。新建学校规划建设心理辅导室,并按《指南》标准配置。将心理辅导室作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充分发挥其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素质,预防和解决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重要作用。

    四是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印发《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川省中小学心理危机“三预”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可在新生入学时对学生进行心理测量,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在依法、自愿的基础上,科学使用心理测量工具,在数据分析、问题界定的基础上进行预警预报。

    五是设立心理服务热线,印发《中共四川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四川省教育厅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开通心理支持热线和网络辅导服务公告》等,通过服务热线、网络辅导等,对有需要的学生进行相关心理咨询、引导与治疗。

    六是注重用好体育课程、团体比赛等时机,让青少年在实际生活体验中直面挫折与失败,提升抗挫折能力。

    五、关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建议

    支持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着力提升校外活动场所服务水平,让中小学生感知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越挫越勇的传统文化精神,发挥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实践育人作用,有效提升青少年的实践能力。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精心设计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做到立意高远、目的明确、活动生动、学习有效。联合文旅、林草、地矿、团委等部门在全省中小学开展“行红色长征、悟苦难辉煌”红色教育研学实践活动和“和谐地球、美丽四川”地学研学实践活动。加强劳动教育,出台《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推动构建以党政为主导、家庭为基础、学校为主体,社会全方位支持的劳动教育工作格局。围绕疫情防控、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阅兵等重要时间节点,深入开展系列教育活动,重视培养学生对祖国、父母、老师、社会的感恩之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其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同时从家庭教育为切入点,开展“美德少年”“孝心少年”等评选活动,开展感恩教育。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吸收您的建议,推动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齐抓共管,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感谢你们对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四川省教育厅

    2022年5月13日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