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教育厅对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第826号建议答复的函

  • 2023年01月16日 11时57分
  • 来源: 四川省教育厅
  • 【字体:
  • 曾文忠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确保落实好国家“双减”政策的建议》(第826号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省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建议十分中肯,为我省推动“双减”工作落地见效提供了指导、启迪和帮助。经认真研究,现将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双减”工作实施以来,我省按照“校外治理、校内保障、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的总体思路,以“治乱、减负、防风险”为工作主线,坚持积极、稳妥、有序,校内质量提档,校外管控升级,学生负担大大减轻,社会反响正面积极。然而,教育改革确非一蹴而就的事情,您提到的“补习时间压缩至晚上、培训从业人失业、学生综合素质差距拉大”等问题一定程度客观存在。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我们将按照国家部署,进一步抓好校外治理、校内提质,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双减”政策进一步落实落地。

    一、切实加强检查监督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教育厅高度重视,高位推进,切实加强各地落实情况的检查监督。一是压实各级责任。将“双减”工作推进情况及实际成效作为督查督办和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的重要内容。今年3月,省政府教育督导办印发《四川省2022年“双减”督导工作方案》,明确督导清单,压实督查责任,将其列为省政府教育督导“一号工程”,列为省对市(州)政府、市(州)对县(市、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的重点内容。二是加强督查暗访。盯住开学、国庆、寒暑假等关键时段,结合疫情防控等专项督查,深入各地巡查暗访“双减”政策落实情况。2022年1月,组织5个巡查组先后深入9个市(州)督查暗访;2022年4~5月,组织包括派驻纪检监察组参与的“双减”工作专项督查,采取“四不两直”方式,覆盖21个市(州)。对发现问题及时移交属地处置,对落实不力问题严重的,教育厅根据实际进行通报、约谈等相关处理。

    二、持续强化宣传引导

    切实加强“双减”正面宣传和反面警示教育,印发3批《落实“双减”工作典型案例》,推广正面典型40余个。印发《关于通报查处违规校外培训典型案例的通知》等,通报反面典型10余个,并通过“四川教育发布”“川观新闻”等媒体对外发布,及时宣传好经验、好做法,强化正面引领。加大违法违规行为曝光力度,强化反面警示。同时,面向全省21个市(州)、19个省直部门开展了校外培训社会监督员选聘工作,经单位推荐、主管部门审核,目前已完成挂网考察公示,拟聘请的99名同志包含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记者和社会贤达等各界人士,进一步加强“双减”、校外培训治理的正面宣传和反面警示,积极营造良好的“双减”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我厅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大力推进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高师范专业生均拨款标准,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开展师范专业二级认证工作,推进地方政府、高校、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育人。完善省、市、县、校教师四级培训体系,实施教师国培、省培计划,持续加大教师培训经费投入,年均线上线下培训教师近百万人次,不断提高教师专业技术水平。科学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大力推行“县管校聘”,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教师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开展专项督导,基本实现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目标。同时,印发《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18条,减少教师的非教学任务,推进教师潜心教书、静心育人。实施农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惠及农村教师17万余人,教师待遇地位逐步提高。

    四、优化学校课程方案

    现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分别于2001年、2011年制定颁布,在引导和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确也存在一些与新形势新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需要进行修订完善。2022年3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6个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将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新的课程方案和标准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坚持德育为先,提智育水平,加强体育美育,落实劳动教育,确保“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我们将按照国家要求,落实好义务教育新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推动我省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人才基础。

    五、提高作业设计质量

    我省在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也取得一定成效。一是深入谋划部署。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提高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学校考试和作业管理的通知》等文件,围绕课堂、作业和考试关键环节,构建基于“减负”与“提质”并举的教育教学体系。二是构建长效机制。推动各地各校普遍建立作业总量审核公示和质量定期评价等制度机制,全覆盖建立作业公示制度,统筹规范考试和作业功能,少考精练,考练互补。成都市制定义务教育阶段作业管理正面清单(“七要”)和负面清单(“六不”),进一步健全本市义务教育阶段作业管理机制。三是控制作业总量。明确小学一二年级不得安排学科类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控制在2科以内,七八年级控制在4科以内,九年级控制在5科以内,探索实行每周一天为“无作业日”。四是提高作业设计管理质量。将教师作业设计能力培训纳入省培项目,编制发布小学、初中两个学段等14个学科作业设计与使用建议,征集并推出“双减”背景下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优秀实施方案和作业设计与使用典型案例和优秀作品,开展作业质量评选督查,探索建设考试与作业信息化数据库。五是加强监督管理。将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纳入对学校的重要督导内容,加大督导问责力度。多地采用校园巡查、推门听课、查阅资料、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多种方式每月到校督导。

    六、科学设置考试难度

    我厅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精神,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要求,切实减轻学生考试和作业负担,切实发挥考试和作业的育人功能。在严格执行国家关于义务教育考试有关规定的基础上,严格控制考试次数和难度。鼓励各地各校积极探索设计减量提质的考试办法。指导学校统筹规划初中三年的期中、期末考试,可实行学科错位安排,期中考试科目一般不超过五个学科。合理运用考试结果,学校期中期末考试实行等级评价,一般分4至5个等级。非初中毕业年级考试应准确研判学生阶段学习水平,切实降低考试难度。同时,明确要求考试内容必须以当时教学进度和课标规定为基准,切实做到不超前、不超标,不出偏题怪题,减少机械记忆性试题,防止试题难度过大。试题形式上注重创设与学生生活相适应的情境,考查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七、规范设立家长学校

    2016年,全国妇联等9部门印发《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后,各地教育部门和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积极配合妇联、关工委等相关组织,在队伍、场所、教学计划、活动开展等方面给予协助,共同办好家长学校。把家长学校纳入学校工作的总体部署,指导家长学校做到有师资队伍、有教学计划、有活动开展、有成效评估。“双减”政策的有效实施得到家长的全力支持和认可,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家长学校设立,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咨询和辅导。同时,积极推动社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服务站点建设,办好家长学校或网上家庭教育指导平台,密切家校合作。推广应用家庭教育指导手册和家长家庭教育基本行为规范,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引导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念,理性确定孩子成长预期,努力形成减负共识。

    八、加大校外培训查处力度

    “双减”工作以来,我厅不断完善配套政策,先后印发《关于坚决查处变相违规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问题的通知》《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项目分类鉴别指南》《关于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治理“回头看”工作的通知》等,坚持问题导向,严肃查处变相违规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严格防范校外培训乱象“地下”溢出。暑假期间,组织校外培训清理整治专项行动,依法依规查处变相违规培训、无证无照“黑机构”等突出问题。同时,按照国家“双减”政策,艺术、科技、体育等非学科类培训应明确相应主管部门、实行归口管理,教育厅积极对接文旅、科技、体育等相关部门,认真研究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的设置标准、准入方式和日常管理,全面加强各类校外培训规范管理,积极引导校外培训机构转型升级、增加素质教育类课程供给,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九、加大校长教师交流力度

    我省十分重视县域内校长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工作,科学合理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大力推行“县管校聘”,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教师队伍结构不断优化。下一步,我们将推进义务教育学区制治理。结合做好两项改革教育“后半篇”文章,深化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加大校长、教师交流,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实施义务教育学区制治理,由学区中心校统筹配置成员学校教育资源,统一调配教师。

    十、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待遇

    近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四川省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方案》,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参加课后服务相关内容进行了明确。学校可统筹安排教师实行“弹性上下班制”。课后服务经费主要用于参与课后服务教师和相关人员的补助,不得统筹和挪作他用或提取管理费。有关部门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应考虑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因素,把用于教师课后服务补助的经费额度,作为增量纳入绩效工资并设立相应项目,不作为次年正常核定绩效工资总量的基数。教师参加课后服务的表现应作为职称评聘、表彰奖励和绩效工作的重要参考。

    十一、充分发挥协同育人作用

    近日,我厅会同省科协转发了《教育部办公厅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利用科普资源助推“双减”工作的通知》,联合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四川省文物局印发《关于利用文化和旅游资源、文物资源提升青少年精神素养的实施方案》,就充分用好科技馆、少年宫、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资源为“双减”服务方面的工作进行了统筹部署。各地各部门也积极发动力量,整合社会资源,部分学校的课后服务聘任了退休教师、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或志愿者参与,全社会协同育人的局面逐步形成。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减负提质,综合施策,扎实推进“双减”工作落地见效。再次感谢您对我省教育事业的关心支持!

                      四川省教育厅

    2022年5月16日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四川省教育厅对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第826号建议答复的函

  • 2023年01月16日 11时57分
  • 来源: 四川省教育厅
  • 曾文忠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确保落实好国家“双减”政策的建议》(第826号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省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建议十分中肯,为我省推动“双减”工作落地见效提供了指导、启迪和帮助。经认真研究,现将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双减”工作实施以来,我省按照“校外治理、校内保障、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的总体思路,以“治乱、减负、防风险”为工作主线,坚持积极、稳妥、有序,校内质量提档,校外管控升级,学生负担大大减轻,社会反响正面积极。然而,教育改革确非一蹴而就的事情,您提到的“补习时间压缩至晚上、培训从业人失业、学生综合素质差距拉大”等问题一定程度客观存在。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我们将按照国家部署,进一步抓好校外治理、校内提质,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双减”政策进一步落实落地。

    一、切实加强检查监督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教育厅高度重视,高位推进,切实加强各地落实情况的检查监督。一是压实各级责任。将“双减”工作推进情况及实际成效作为督查督办和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的重要内容。今年3月,省政府教育督导办印发《四川省2022年“双减”督导工作方案》,明确督导清单,压实督查责任,将其列为省政府教育督导“一号工程”,列为省对市(州)政府、市(州)对县(市、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的重点内容。二是加强督查暗访。盯住开学、国庆、寒暑假等关键时段,结合疫情防控等专项督查,深入各地巡查暗访“双减”政策落实情况。2022年1月,组织5个巡查组先后深入9个市(州)督查暗访;2022年4~5月,组织包括派驻纪检监察组参与的“双减”工作专项督查,采取“四不两直”方式,覆盖21个市(州)。对发现问题及时移交属地处置,对落实不力问题严重的,教育厅根据实际进行通报、约谈等相关处理。

    二、持续强化宣传引导

    切实加强“双减”正面宣传和反面警示教育,印发3批《落实“双减”工作典型案例》,推广正面典型40余个。印发《关于通报查处违规校外培训典型案例的通知》等,通报反面典型10余个,并通过“四川教育发布”“川观新闻”等媒体对外发布,及时宣传好经验、好做法,强化正面引领。加大违法违规行为曝光力度,强化反面警示。同时,面向全省21个市(州)、19个省直部门开展了校外培训社会监督员选聘工作,经单位推荐、主管部门审核,目前已完成挂网考察公示,拟聘请的99名同志包含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记者和社会贤达等各界人士,进一步加强“双减”、校外培训治理的正面宣传和反面警示,积极营造良好的“双减”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我厅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大力推进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高师范专业生均拨款标准,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开展师范专业二级认证工作,推进地方政府、高校、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育人。完善省、市、县、校教师四级培训体系,实施教师国培、省培计划,持续加大教师培训经费投入,年均线上线下培训教师近百万人次,不断提高教师专业技术水平。科学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大力推行“县管校聘”,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教师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开展专项督导,基本实现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目标。同时,印发《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18条,减少教师的非教学任务,推进教师潜心教书、静心育人。实施农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惠及农村教师17万余人,教师待遇地位逐步提高。

    四、优化学校课程方案

    现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分别于2001年、2011年制定颁布,在引导和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确也存在一些与新形势新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需要进行修订完善。2022年3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6个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将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新的课程方案和标准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坚持德育为先,提智育水平,加强体育美育,落实劳动教育,确保“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我们将按照国家要求,落实好义务教育新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推动我省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人才基础。

    五、提高作业设计质量

    我省在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也取得一定成效。一是深入谋划部署。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提高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学校考试和作业管理的通知》等文件,围绕课堂、作业和考试关键环节,构建基于“减负”与“提质”并举的教育教学体系。二是构建长效机制。推动各地各校普遍建立作业总量审核公示和质量定期评价等制度机制,全覆盖建立作业公示制度,统筹规范考试和作业功能,少考精练,考练互补。成都市制定义务教育阶段作业管理正面清单(“七要”)和负面清单(“六不”),进一步健全本市义务教育阶段作业管理机制。三是控制作业总量。明确小学一二年级不得安排学科类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控制在2科以内,七八年级控制在4科以内,九年级控制在5科以内,探索实行每周一天为“无作业日”。四是提高作业设计管理质量。将教师作业设计能力培训纳入省培项目,编制发布小学、初中两个学段等14个学科作业设计与使用建议,征集并推出“双减”背景下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优秀实施方案和作业设计与使用典型案例和优秀作品,开展作业质量评选督查,探索建设考试与作业信息化数据库。五是加强监督管理。将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纳入对学校的重要督导内容,加大督导问责力度。多地采用校园巡查、推门听课、查阅资料、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多种方式每月到校督导。

    六、科学设置考试难度

    我厅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精神,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要求,切实减轻学生考试和作业负担,切实发挥考试和作业的育人功能。在严格执行国家关于义务教育考试有关规定的基础上,严格控制考试次数和难度。鼓励各地各校积极探索设计减量提质的考试办法。指导学校统筹规划初中三年的期中、期末考试,可实行学科错位安排,期中考试科目一般不超过五个学科。合理运用考试结果,学校期中期末考试实行等级评价,一般分4至5个等级。非初中毕业年级考试应准确研判学生阶段学习水平,切实降低考试难度。同时,明确要求考试内容必须以当时教学进度和课标规定为基准,切实做到不超前、不超标,不出偏题怪题,减少机械记忆性试题,防止试题难度过大。试题形式上注重创设与学生生活相适应的情境,考查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七、规范设立家长学校

    2016年,全国妇联等9部门印发《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后,各地教育部门和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积极配合妇联、关工委等相关组织,在队伍、场所、教学计划、活动开展等方面给予协助,共同办好家长学校。把家长学校纳入学校工作的总体部署,指导家长学校做到有师资队伍、有教学计划、有活动开展、有成效评估。“双减”政策的有效实施得到家长的全力支持和认可,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家长学校设立,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咨询和辅导。同时,积极推动社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服务站点建设,办好家长学校或网上家庭教育指导平台,密切家校合作。推广应用家庭教育指导手册和家长家庭教育基本行为规范,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引导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念,理性确定孩子成长预期,努力形成减负共识。

    八、加大校外培训查处力度

    “双减”工作以来,我厅不断完善配套政策,先后印发《关于坚决查处变相违规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问题的通知》《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项目分类鉴别指南》《关于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治理“回头看”工作的通知》等,坚持问题导向,严肃查处变相违规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严格防范校外培训乱象“地下”溢出。暑假期间,组织校外培训清理整治专项行动,依法依规查处变相违规培训、无证无照“黑机构”等突出问题。同时,按照国家“双减”政策,艺术、科技、体育等非学科类培训应明确相应主管部门、实行归口管理,教育厅积极对接文旅、科技、体育等相关部门,认真研究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的设置标准、准入方式和日常管理,全面加强各类校外培训规范管理,积极引导校外培训机构转型升级、增加素质教育类课程供给,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九、加大校长教师交流力度

    我省十分重视县域内校长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工作,科学合理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大力推行“县管校聘”,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教师队伍结构不断优化。下一步,我们将推进义务教育学区制治理。结合做好两项改革教育“后半篇”文章,深化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加大校长、教师交流,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实施义务教育学区制治理,由学区中心校统筹配置成员学校教育资源,统一调配教师。

    十、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待遇

    近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四川省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方案》,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参加课后服务相关内容进行了明确。学校可统筹安排教师实行“弹性上下班制”。课后服务经费主要用于参与课后服务教师和相关人员的补助,不得统筹和挪作他用或提取管理费。有关部门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应考虑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因素,把用于教师课后服务补助的经费额度,作为增量纳入绩效工资并设立相应项目,不作为次年正常核定绩效工资总量的基数。教师参加课后服务的表现应作为职称评聘、表彰奖励和绩效工作的重要参考。

    十一、充分发挥协同育人作用

    近日,我厅会同省科协转发了《教育部办公厅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利用科普资源助推“双减”工作的通知》,联合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四川省文物局印发《关于利用文化和旅游资源、文物资源提升青少年精神素养的实施方案》,就充分用好科技馆、少年宫、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资源为“双减”服务方面的工作进行了统筹部署。各地各部门也积极发动力量,整合社会资源,部分学校的课后服务聘任了退休教师、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或志愿者参与,全社会协同育人的局面逐步形成。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减负提质,综合施策,扎实推进“双减”工作落地见效。再次感谢您对我省教育事业的关心支持!

                      四川省教育厅

    2022年5月16日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