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对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0207号提案的复函

  • 2021年07月23日 14时33分
  • 来源: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
  • 【字体:
  • 张勇委员:

    首先感谢您对我省中医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您提出的《中医应加强对急重症危重症的治疗》(第0207号提案)已收悉,我局高度重视,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主要工作及进展

    (一)健全队伍,提升能力。一是组建国家中医药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防治骨干人才库。按照国家要求,在省、市、县三级中医医疗机构,遴选急诊、重症、肺病、骨伤、外科、皮肤科、耳鼻喉科、眼科等方面的中医医护人员共1200名,组建国家中医药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防治骨干人才库,进一步加强我省中医疫病防治人才培养和储备。二是组织新冠肺炎疫情中医防治队伍。省卫生健康委防控领导小组医疗救治组中单独设立了中医药诊疗组,省卫生健康委专家组中将中医医疗机构专家纳入各专业小组,并单独设立了中医药专家组。省中医药局成立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专家组。建立“四个梯队”成建制的中医药救治力量统筹储备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战时人员统筹安排和轮岗顶岗机制,遴选47家三级中医医院共计372人的省级中医系统援外救治应急医疗队伍,全省21个市(州)的中医医疗机构均建立了市、县两级应急队伍。推荐7名中医专家参与全国中医药防控工作。先后派出9批次共54家省、市、县三级中医医疗机构的309名医务人员支援湖北开展医疗救治。三是健全中医药应急队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我省依托四川省中医医院组建国家中医疫病防治队伍,依托省骨科医院组建国家中医紧急医学救援队伍,我省以国家(四川)中医应急医疗队为主体,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雅安市中医医院、广元市中医医院、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和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5个区域中医骨伤应急分队。在《四川省省级卫生应急队伍调整建设实施方案》(川卫函〔2020〕263号)中,依托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组建四川省中医紧急医学救援队,将其作为4支专业性卫生应急队伍之一,依托省骨科医院组建四川省骨科医院高原分队,将其作为4支高原卫生应急救援分队之一。四是完善学历教育疫病防治课程设置。中医学本科专业开设了内经学》《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等中医学的经典理论课程,并开设了中医基础理论、医古文等必修课程。成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在中医传统学科,如温病学专业招生方面已有倾斜。五是加强人才培养。依托线上线下两种途径举办了中医药传染病防治人才培训班、中医疫病防治骨干人才重点培训班、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控与诊疗知识培训班和中医急诊急救人才培训班,共培养全省各级中医院1000余名中医药防疫人员。省中医重症医学质量控制中心每年均开展相关专题培训班,主要涉及血流动力学监测、机械通气、血液净化等相关专题。

    (二)科技创新,研发新药。2020年,立项局级中医药科研专项课题446项,主要从中医药基础、中医药临床、中医药大健康产品开发等方面进行研究。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申报推荐疗效独特的中药品种15种,启动了围绕我省中医药、中西医结合防治重大疾病具有一定优势的病种急性脑出血、急性脑梗死、糖尿病并发症、重症急性胰腺炎、艾滋病、急性烈性呼吸道传染病共6个病种的省重大疾病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临床循证评价研究项目,建立中西医结合疗效评价标准,明确中医药的临床特色优势,提高临床服务能力。2021年,立项局级中医药科研专项课题601项,安排专项资金1150万元开展中医药科学研究,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设立四川省中医药转化医学中心,建有国家级研究开发中心5个,中药药性与效用重点研究室等局级以上中医药创新和成果转化平台20个,国家和省级中医药科研实验室20个,2021年获批西南特色中药资源国家重点实验,积极鼓励临床机构、科研院所、高校、企业联合进行科技攻关。目前已培育百裕制药“银杏内酯注射液”、好医生“康复新液”等5亿元以上中成药大品种4个、1亿元以上中成药大品种21个、5000万元以上中成药大品种15个。全省规模以上中药饮片企业、中成药企业共208户,营业收入达520.8亿元,占全省医药工业比重35.3%。

    (三)挖掘经典,传承创新。一是依托成都中医药大学开展中药古籍保护项目,改善其古籍馆藏、修复、数字化和编目检索等保护利用工作的基本设施条件,提升中医药古籍保护利用条件与能力,加强开放共享与公共服务,为建设国家中医药古籍数字图书馆奠定良好的工作基础。二是2021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200万元,用于支持中医药古籍保护。我局立项局级中医药科研专项课题601项,主要从中医药基础、中医药临床、中医药应用开发、中医药管理、巴蜀中医药学术传承、古籍文献整理、重大疾病等方面开展研究。

    二、下一步工作

    下一步,我局将深入贯彻全省中医药传承创新大会精神和《四川省中医药强省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川办发〔2021〕3号),落实《四川省中医药强省建设十大行动细化方案(2021-2025年)》(川中医药强省领〔2021〕1号),大力实施建设中医药科技创新、人才、文化等高地和推进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建立健全中医药应急服务体系、推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等行动计划,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

    (一)构建符合自身特点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中医药疫病防治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强化中医药疫病防治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四川省名中医人才优势,形成合力,潜心对古典医籍精华进行梳理和挖掘,探寻疫病发生发展规律,形成中医药疫病防治若干方案。设置中医药疫病防治人才培养专项,通过系统培训,铸就一批队伍稳定的疫病防治骨干。二是推进中医药课程教材体系改革。提高中医学类专业经典课程比重,将中医药经典融入中医基础与临床课程,增设中医疫病相关课程。优化中医药学科学位授权点结构,重点支持中医基础类、经典类、疫病防治类、民族医药类学科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建设。三是调整优化中医药院校学科专业布局,支持建设一批中医基础类、经典类、疫病防治类省级中医药一流学科。提升四川省大学生中医经典知识能力水平,举办中医药经典能力考试和知识竞赛。

    (二)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加强四川省中医药转化医学中心的内涵建设,加快基于古代经典名方、医院制剂及名老中医验方的中药新药研发;转化中药智能生产、质量控制关键技术,集成大规模高效筛选、药效与安全性评价等成药性预测关键技术,对川产药材大品种进行系统开发,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疗效可靠、质量稳定的中药新药。深入挖掘我省中药材产业潜力,确保应对重大灾情、疫情及突发事件的用药需求,把临床疗效确切的川产道地中药材及川产中成药品种列入我省防治指南,指导中医药企业积极投入疫情防控。

    (三)深入挖掘中医药经典著作及古籍。强化正本清源,推进“天回医简”等中医药出土医学文献文物研究与运用,建设全国领先的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研究中心。依托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省图书馆等加强古典医籍文献、医家医案、传统制药技术经验、民族医药等系统梳理,分阶段实施中医经典著作整理研究,建立中医药古籍文献数据库。成立民间验方专家论证委员会,挖掘整理传统中药制剂技术,收集筛选民间中药单验方和技术,做好登记保护工作,建立合作开发和利益分享机制。强化川派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川帮”老药工传统技艺传承,遴选50—100名实施数字化、影像化记录保护。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省中医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视、关注和贡献,并请您继续理解和支持我们的工作。

    联系人:李雪峰,联系电话:028—86522752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

    2021年6月21日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对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0207号提案的复函

  • 2021年07月23日 14时33分
  • 来源: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
  • 张勇委员:

    首先感谢您对我省中医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您提出的《中医应加强对急重症危重症的治疗》(第0207号提案)已收悉,我局高度重视,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主要工作及进展

    (一)健全队伍,提升能力。一是组建国家中医药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防治骨干人才库。按照国家要求,在省、市、县三级中医医疗机构,遴选急诊、重症、肺病、骨伤、外科、皮肤科、耳鼻喉科、眼科等方面的中医医护人员共1200名,组建国家中医药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防治骨干人才库,进一步加强我省中医疫病防治人才培养和储备。二是组织新冠肺炎疫情中医防治队伍。省卫生健康委防控领导小组医疗救治组中单独设立了中医药诊疗组,省卫生健康委专家组中将中医医疗机构专家纳入各专业小组,并单独设立了中医药专家组。省中医药局成立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专家组。建立“四个梯队”成建制的中医药救治力量统筹储备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战时人员统筹安排和轮岗顶岗机制,遴选47家三级中医医院共计372人的省级中医系统援外救治应急医疗队伍,全省21个市(州)的中医医疗机构均建立了市、县两级应急队伍。推荐7名中医专家参与全国中医药防控工作。先后派出9批次共54家省、市、县三级中医医疗机构的309名医务人员支援湖北开展医疗救治。三是健全中医药应急队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我省依托四川省中医医院组建国家中医疫病防治队伍,依托省骨科医院组建国家中医紧急医学救援队伍,我省以国家(四川)中医应急医疗队为主体,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雅安市中医医院、广元市中医医院、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和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5个区域中医骨伤应急分队。在《四川省省级卫生应急队伍调整建设实施方案》(川卫函〔2020〕263号)中,依托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组建四川省中医紧急医学救援队,将其作为4支专业性卫生应急队伍之一,依托省骨科医院组建四川省骨科医院高原分队,将其作为4支高原卫生应急救援分队之一。四是完善学历教育疫病防治课程设置。中医学本科专业开设了内经学》《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等中医学的经典理论课程,并开设了中医基础理论、医古文等必修课程。成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在中医传统学科,如温病学专业招生方面已有倾斜。五是加强人才培养。依托线上线下两种途径举办了中医药传染病防治人才培训班、中医疫病防治骨干人才重点培训班、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控与诊疗知识培训班和中医急诊急救人才培训班,共培养全省各级中医院1000余名中医药防疫人员。省中医重症医学质量控制中心每年均开展相关专题培训班,主要涉及血流动力学监测、机械通气、血液净化等相关专题。

    (二)科技创新,研发新药。2020年,立项局级中医药科研专项课题446项,主要从中医药基础、中医药临床、中医药大健康产品开发等方面进行研究。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申报推荐疗效独特的中药品种15种,启动了围绕我省中医药、中西医结合防治重大疾病具有一定优势的病种急性脑出血、急性脑梗死、糖尿病并发症、重症急性胰腺炎、艾滋病、急性烈性呼吸道传染病共6个病种的省重大疾病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临床循证评价研究项目,建立中西医结合疗效评价标准,明确中医药的临床特色优势,提高临床服务能力。2021年,立项局级中医药科研专项课题601项,安排专项资金1150万元开展中医药科学研究,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设立四川省中医药转化医学中心,建有国家级研究开发中心5个,中药药性与效用重点研究室等局级以上中医药创新和成果转化平台20个,国家和省级中医药科研实验室20个,2021年获批西南特色中药资源国家重点实验,积极鼓励临床机构、科研院所、高校、企业联合进行科技攻关。目前已培育百裕制药“银杏内酯注射液”、好医生“康复新液”等5亿元以上中成药大品种4个、1亿元以上中成药大品种21个、5000万元以上中成药大品种15个。全省规模以上中药饮片企业、中成药企业共208户,营业收入达520.8亿元,占全省医药工业比重35.3%。

    (三)挖掘经典,传承创新。一是依托成都中医药大学开展中药古籍保护项目,改善其古籍馆藏、修复、数字化和编目检索等保护利用工作的基本设施条件,提升中医药古籍保护利用条件与能力,加强开放共享与公共服务,为建设国家中医药古籍数字图书馆奠定良好的工作基础。二是2021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200万元,用于支持中医药古籍保护。我局立项局级中医药科研专项课题601项,主要从中医药基础、中医药临床、中医药应用开发、中医药管理、巴蜀中医药学术传承、古籍文献整理、重大疾病等方面开展研究。

    二、下一步工作

    下一步,我局将深入贯彻全省中医药传承创新大会精神和《四川省中医药强省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川办发〔2021〕3号),落实《四川省中医药强省建设十大行动细化方案(2021-2025年)》(川中医药强省领〔2021〕1号),大力实施建设中医药科技创新、人才、文化等高地和推进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建立健全中医药应急服务体系、推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等行动计划,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

    (一)构建符合自身特点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中医药疫病防治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强化中医药疫病防治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四川省名中医人才优势,形成合力,潜心对古典医籍精华进行梳理和挖掘,探寻疫病发生发展规律,形成中医药疫病防治若干方案。设置中医药疫病防治人才培养专项,通过系统培训,铸就一批队伍稳定的疫病防治骨干。二是推进中医药课程教材体系改革。提高中医学类专业经典课程比重,将中医药经典融入中医基础与临床课程,增设中医疫病相关课程。优化中医药学科学位授权点结构,重点支持中医基础类、经典类、疫病防治类、民族医药类学科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建设。三是调整优化中医药院校学科专业布局,支持建设一批中医基础类、经典类、疫病防治类省级中医药一流学科。提升四川省大学生中医经典知识能力水平,举办中医药经典能力考试和知识竞赛。

    (二)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加强四川省中医药转化医学中心的内涵建设,加快基于古代经典名方、医院制剂及名老中医验方的中药新药研发;转化中药智能生产、质量控制关键技术,集成大规模高效筛选、药效与安全性评价等成药性预测关键技术,对川产药材大品种进行系统开发,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疗效可靠、质量稳定的中药新药。深入挖掘我省中药材产业潜力,确保应对重大灾情、疫情及突发事件的用药需求,把临床疗效确切的川产道地中药材及川产中成药品种列入我省防治指南,指导中医药企业积极投入疫情防控。

    (三)深入挖掘中医药经典著作及古籍。强化正本清源,推进“天回医简”等中医药出土医学文献文物研究与运用,建设全国领先的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研究中心。依托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省图书馆等加强古典医籍文献、医家医案、传统制药技术经验、民族医药等系统梳理,分阶段实施中医经典著作整理研究,建立中医药古籍文献数据库。成立民间验方专家论证委员会,挖掘整理传统中药制剂技术,收集筛选民间中药单验方和技术,做好登记保护工作,建立合作开发和利益分享机制。强化川派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川帮”老药工传统技艺传承,遴选50—100名实施数字化、影像化记录保护。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省中医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视、关注和贡献,并请您继续理解和支持我们的工作。

    联系人:李雪峰,联系电话:028—86522752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

    2021年6月21日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