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工作——2011年民政公共管理和服务

  • 2013年03月27日
  • 来源:四川年鉴社
  • 【字体:
分享到:
更多

  2011年,全省新登记成立社会组织2367个,完成年检23637个。以树立社会组织“四个新形象”为载体,深入开展社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全省社会组织中党组织覆盖率达到73.9%。组织3140人参加了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社会工作试点成效显著,共有28个地区和单位参加第二批试点,成都市第二社会福利院、救助管理站及青羊区、都江堰市成为全国社会工作试点示范窗口。围绕服务“两化”互动,加强行政区划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审慎开展和完成了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政府办公驻地迁移的审核、报批工作。平安边界线创建工作深入推进,川青、川陕省界和36条省内市州间县界联检全面完成;全省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各项任务顺利完成,城乡地名设标覆盖率均达90%以上,《四川地名故事》出版发行,全省有4个第一批全国地名公共服务示范市(县、区)受到民政部命名表彰。推行绿色殡葬,倡导文明祭扫,清明节期间全省殡葬服务单位共接待祭祀群众603万人次,祭祀活动安全有序;全年安排下拨省级殡葬专项补助资金550万元,惠民殡葬政策已在19个市(州)81个县(市、区)实施,覆盖775万人口。加快推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项目建设和救助管理机构规范化建设,积极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全年安排下拨中央和省级救助专项补助资金14778万元(其中包括预拨2012年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6068万元),全省各救助管理站共救助求助人员14.37万人次,其中未成年人1.84万人次。加强全省婚姻登记信息化建设,实现了适时在线婚姻登记和与全国联网登记;积极开展全省婚姻登记机关等级创建,深入开展婚姻收养登记培训,婚姻登记和收养登记合格率均达到100%,涉外收养登记实现“零差错”。信访维稳、宣传法制、社工工作、政风行风和民政事业单位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步。

 

 

(此资料由四川年鉴社提供,详细内容请查看《四川年鉴》2012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