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速再提速

分享到:
更多


海口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速,赢得老百姓“高效”赞誉。 (记者 张杰 摄)


海口市政务中心忙碌的大厅


记者 单憬岗 通讯员 张舒童

  “2010年,新海物流园申请注册一家物业管理公司,我前前后后折腾了半个多月才办好。2014年3月,新海物流园再次申请注册一家新物流公司,我当天就拿到了工商营业执照。”新海物流园的有关负责人张莉蓉女士感慨。

  这是海口实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来的巨大变化。以2014年为例:践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出海口市二批107项便民服务措施;建设项目并联审批日期缩短为38天,竣工联合验收“八合一”;实施“先审后验”全流程互联网审批实施率达85.14%,全国领先;强力推进“三集中两到位”改革,即办事项比率提升了84%。

  近年来,海口市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通过缩减事项、规范时限和流程再造,让权力瘦身、市场强身、百姓受益。

  应减必减

  2012年8月,省委常委、海口市委书记陈辞考察政务中心,提出海口进行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努力在全国实现审批事项最少、审批环节最少、审批时限最短、审批流程最规范。同年9月,市委全会审议通过《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决定》。

  “减少”并不意味着“不管”,哪些项目不用“婆婆”管?哪些环节该“放手”?海口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调研后认为,应该按照应减必减、该放就放的原则,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政府坚决退出。

  然而,改革中触动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大幅削减行政审批项目,就意味着一个个的权力公章被砍掉,这背后包含着权力的重新设置和利益的深刻调整,阻力之大可想而知。一开始,不少单位有明显的抵触情绪,一个垂直双管单位的领导甚至在约谈时当场拂袖而去。更多的单位则是采取“软抵抗”,摆出“国家规定”、“部门规章”来试图规避。

  “我们就是用标杆城市能做到的实例为佐证,以政务中心3年、1年、180天、90天办件量的数据来说话。”在海口市政务中心协调处处长王晓燕看来,这是第二批约谈能与9个单位取得共识的基本方法。例如,“建设项目园林规划报建审核”一项与“建设项目附属绿化工程设计许可”重复,13个标杆城市无一有此事项。

  在事实面前,有关单位采纳了海口市审改办的意见。

  就这样,首轮改革下来,海口市行政审批项目“瘦身”效果明显,共清理前原审批服务事项1019项,清理后仅剩306项,核减率达70%。

  能快则快

  “我们做过多年的房地产,走遍全国各地,从来没有6个工作日就能完成竣工专项验收的经历。”海口大成置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高兴地说,他原先估计,整个项目完成验收最少要半年的时间。

  之所以能发生这一幕,是因为海口市在实行联合验收的基础上,再把验收时限一缩再缩,从10个工作日缩短到了7个工作日。这一新验收时限确定后,已对5个建设项目进行竣工联合验收。

  半年和6天,这一前一后的对比,是海口行政审批提速、再提速的一个缩影。这种提速,是一个持续进行、精益求精的动态过程。

  海口市政务中心负责人表示,2014年我省“两会”期间,邢诒川代表提出的“行政审批长征图”给海口市政务中心的工作带来了新的思考和考验。

  结合海口市开展的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海口市政务中心认真梳理了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工作开展以来的情况。2011年8月22日,中心开始试行海口市三类建设项目并联审批流程实施方案;2012年、2013年进一步强化各项改革措施,优化审批流程,大幅度压缩审批时限,创新机制,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建设项目并联审批。经过连续两次简化流程,压缩审批时限,平均审批时限由并联审批实施初期的101个工作日,压缩为现在的38个工作日,平均审批时限压缩了63个工作日,压缩率为62.5%;平均审批环减少5个,核减率为50%。

  2013年4月24日,海口丰源水产有限公司开发建设的丽景湾项目进行竣工联合专项验收。此后,海口市政务中心以“高效、便民、规范、廉政”为原则,牢固树立改革创新的精神,通过不断改进完善竣工联合专项验收的运作流程,加强协调组织,强化廉政纪律,圆满完成了近阶段海口市辖竣工建设项目的验收工作,将原来的8次专项验收,合为1次,承诺办结时间为7天,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2014年9月,海口市政务中心对实施建设项目竣工联合专项验收以来的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后做了专项汇报。同时结合联合验收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海口有62个竣工联合专项验收的建设项目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今后工作的方向和具体整改完善计划。

  通过近期整改,涉及联合验收各职能部门的责任感明显提高,截至目前,进行联合验收的72个项目,已经通过验收的有41个,通过率为57%。

  便民利民

  海南大学教师唐名胜是一位热心人,近年来参与了海南省多项社会活动,为政府的重要决策献言献策。而2014年6月20日参加的一项社会活动,让他更觉意义重大。这一天,作为市民代表的他,参加了海口市第31次市政府常务会,就是在这次会议上,涉及到海口210多万市民福祉的《海口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第一批便民服务措施》(以下简称“《便民措施》”)获得审议并原则通过。

  “这次会议很有意义,因为这涉及到每一个市民、每一个企业的切身利益,包括我自己。”唐名胜说。

  其实,海口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已经有5年时间。自2009年以来的这项改革,让海口市审批和服务事项大幅减少,平均审批用时也是成倍缩短,走在全国省会城市前列。

  便民改革要想温暖老百姓的心,就必须让老百姓实打实地感受到便利。这样的创新举措在《便民措施》中比比皆是。

  海口市滨海新村社区居委会主任刘蓉经常要为群众办养老保险、低保、高龄补贴,对往来职能部门之间的“奔波之苦”体会深刻。如今村(居)、镇(街)、区三级联动审批让她在家门口就能办理这些业务。她说,基层干部服务群众的效率也大大提高了。

  海口市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把便民利民当做检验改革成效的标尺,以前一些行政审批事项变成了公共服务项目,同时不断下放到街道和社区的审批权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

  “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成体系推行便民服务措施,是我省首创。”王晓燕说,2014年2月由省政务中心推出的《海南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第一批便民服务措施》,从面向群众、面向企业及综合性便民措施3个方面推出了17条便民措施。此时,全国还没有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推行便民服务措施的先例。

  2014年2月7日,在省政务中心推出《海南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第一批便民服务措施》之后的第一时间,海口市市长倪强召开市长办公会议,决定出台一批便民服务措施,旨在更好地转变政府职能,为广大人民群众和企业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政府服务,包括在条件允许下提供上门服务。

  在海口市政务中心负责人看来,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成体系推行便民服务措施,全国省会城市中尚无先例,其成败决定于能否收集到足够多、足够便民的举措。他们通过3个途径来收集便民举措:一是学习研究省政府的做法;二是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学习借鉴其他标杆城市的先进做法;三是让全市每个相关部门各自报3项到5项措施;四是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从确实解决群众反映“办证难”、审批手续复杂、审批效率不高等问题着手,制定解决相关问题的便民措施。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各部门报送的措施逐项研究,逐一筛选,确定7大类51项便民措施,涉及22家职能单位。

  “改革便民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人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力求真正做到可以一趟解决问题的不要让群众跑两趟。”这位负责人说。

  亮点

  1、2014年海口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海口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第一、第二批共计推出107项便民服务措施。对比全国其他28个省会城市,由市政府统一推出便民措施力度大、措施多、含金量高,居省会城市之首。

  2、2013年4月24日对海口丰源水产有限公司开发建设的丽景湾项目进行竣工联合专项验收以来,海口政务中心以“高效、便民、规范、廉政”为原则,牢固树立改革创新的精神,通过不断改进完善竣工联合专项验收的运作流程,加强协调组织,强化廉政纪律,圆满完成了近阶段海口市辖竣工建设项目的验收工作,将原来的8次专项验收,合为1次,承诺办结时间为7天。

  3、在全省率先开展市、区、镇街、村居四级223个单位8055项职责职能的梳理。共梳理出市区二级95件交叉推诿办件,涉及43个单位,形成41个处置意见。

  4、社区网格指挥调度系统于2014年3月20日上线,截至2014年12月18日,受理上报办件计14532件。

  5、实现一个国内创新,即在全国实现将12345热线办件派发和考核到居委会一级单位的创新。相比以往的办件流程,现在减少了5个环节,压缩时间50%以上。

  6、政务工作实现6个转变,即服务从被动向主动转变、手段从传统向现代转变、范围从区域向网格转变、资源从分散向集中转变、评价从定性向定量转变、考核从短期向长效转变。

责任编辑:李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