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坛泡菜“泡”出千万级产业

  • 2023年01月15日 12时04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1月14日晚上9点,短视频平台上,拥有38万多粉丝的“森牛家食品旗舰店”正在进行直播。“冬吃萝卜夏吃姜,酸辣脆爽的口感,咸淡适中!”主播一边吆喝,一边“嘎嘣嘎嘣”地嚼着水红的泡萝卜。

    直播间里的一排排土坛泡菜,产自巴中市巴州区清江镇昆山村。制作商巴中本亦食品有限公司,马上将升级为村里的第一家“规上企业”。

    2022年,一坛坛小小的泡菜,卖出了2500万元的销售额,解决了村里近百人的就业问题,直接带动50户村民实现每户增收5万元。

    脱贫之后,昆山村如何借力土坛泡菜,“泡”出产值千万元的产业,推进乡村振兴?

    “老”坛泡“新”菜

    现任巴中本亦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的马青松两年前在昆山村开起了一家泡菜作坊。“清洗、发酵用的是山泉水,生产工艺是传统手作,但由于产能比较小、销售渠道窄,销量一直上不去。”马青松说。

    当时的昆山村,村民主要靠外出务工增加收入,村内缺少致富带头人,产业发展基础也比较薄弱。

    那么,“老”坛如何泡出“新”菜?

    经济和信息化厅对昆山村开展定点帮扶工作,并选派厅里的年轻干部赵哲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以企业作为示范,以点带面,壮大村集体经济,由此推动全村经济发展。”在遍访村里家家户户后,赵哲发现,小小的泡菜作坊大有可为。

    随后,巴中本亦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但要想“升级”,公司必须提升泡菜的“产品力”并打开对外销售渠道。

    在一年时间里,赵哲和马青松前往眉山,调研学习泡菜产业成功经验的同时,还与四川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合作,提升腌制技术、丰富泡菜口感,并招募设计师,对产品外包装进行迭代升级。此外,通过创建品牌,在短视频平台进行直播,以此打开销售渠道。

    “与眉山等地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不同,我们保留了传统的手作工艺。”赵哲介绍,在“辣”或“不辣”两种风味之外,公司还开发出酸度、辣度、咸度不同的产品,丰富口感层次,赢得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消费者的青睐。

    2021年“双十一”期间,公司在电商平台的销售尝到了甜头——售出30多万公斤土坛泡菜,单日最高卖出一万多单。

    泡菜坛之外

    昆山村的泡菜产业已初具规模,赵哲的设想正一步步实现。如今,昆山村近八成农户都与泡菜坛子有关。离生产车间越近的农户,受到的影响越明显——村民苟军2022年通过种植10亩萝卜,增收8000元。

    泡菜的香气正散发至更远的地方。企业起来了,便有了发展产业链的基础。

    “产能上来了,意味着需要更多原材料。之前我们需要从成都、眉山等地采购蔬菜,周期长,不够新鲜。”赵哲说,为解决这一问题,昆山村开始筹划构建泡菜产业链,“发展优质蔬菜供应,通过农产品加工带动村民增加收入。”

    原在浙江做家装生意的马进返乡创业,投资50万元,建设起约50亩的蔬菜大棚,种植绿色有机蔬菜,专供巴中本亦食品有限公司进行泡菜生产。

    泡菜坛之外,昆山村的产业之路也将越来越宽。

    “以后,我们的电商销售平台不仅要卖泡菜,还可以卖品牌鸡蛋、羊肚菌干货等等。”赵哲很有信心,下一步,还要把巴中本亦食品有限公司在生产、销售、管理上的成功经验与村集体经济进行嫁接,真正实现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记者 文露敏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一坛泡菜“泡”出千万级产业

  • 2023年01月15日 12时04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1月14日晚上9点,短视频平台上,拥有38万多粉丝的“森牛家食品旗舰店”正在进行直播。“冬吃萝卜夏吃姜,酸辣脆爽的口感,咸淡适中!”主播一边吆喝,一边“嘎嘣嘎嘣”地嚼着水红的泡萝卜。

    直播间里的一排排土坛泡菜,产自巴中市巴州区清江镇昆山村。制作商巴中本亦食品有限公司,马上将升级为村里的第一家“规上企业”。

    2022年,一坛坛小小的泡菜,卖出了2500万元的销售额,解决了村里近百人的就业问题,直接带动50户村民实现每户增收5万元。

    脱贫之后,昆山村如何借力土坛泡菜,“泡”出产值千万元的产业,推进乡村振兴?

    “老”坛泡“新”菜

    现任巴中本亦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的马青松两年前在昆山村开起了一家泡菜作坊。“清洗、发酵用的是山泉水,生产工艺是传统手作,但由于产能比较小、销售渠道窄,销量一直上不去。”马青松说。

    当时的昆山村,村民主要靠外出务工增加收入,村内缺少致富带头人,产业发展基础也比较薄弱。

    那么,“老”坛如何泡出“新”菜?

    经济和信息化厅对昆山村开展定点帮扶工作,并选派厅里的年轻干部赵哲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以企业作为示范,以点带面,壮大村集体经济,由此推动全村经济发展。”在遍访村里家家户户后,赵哲发现,小小的泡菜作坊大有可为。

    随后,巴中本亦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但要想“升级”,公司必须提升泡菜的“产品力”并打开对外销售渠道。

    在一年时间里,赵哲和马青松前往眉山,调研学习泡菜产业成功经验的同时,还与四川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合作,提升腌制技术、丰富泡菜口感,并招募设计师,对产品外包装进行迭代升级。此外,通过创建品牌,在短视频平台进行直播,以此打开销售渠道。

    “与眉山等地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不同,我们保留了传统的手作工艺。”赵哲介绍,在“辣”或“不辣”两种风味之外,公司还开发出酸度、辣度、咸度不同的产品,丰富口感层次,赢得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消费者的青睐。

    2021年“双十一”期间,公司在电商平台的销售尝到了甜头——售出30多万公斤土坛泡菜,单日最高卖出一万多单。

    泡菜坛之外

    昆山村的泡菜产业已初具规模,赵哲的设想正一步步实现。如今,昆山村近八成农户都与泡菜坛子有关。离生产车间越近的农户,受到的影响越明显——村民苟军2022年通过种植10亩萝卜,增收8000元。

    泡菜的香气正散发至更远的地方。企业起来了,便有了发展产业链的基础。

    “产能上来了,意味着需要更多原材料。之前我们需要从成都、眉山等地采购蔬菜,周期长,不够新鲜。”赵哲说,为解决这一问题,昆山村开始筹划构建泡菜产业链,“发展优质蔬菜供应,通过农产品加工带动村民增加收入。”

    原在浙江做家装生意的马进返乡创业,投资50万元,建设起约50亩的蔬菜大棚,种植绿色有机蔬菜,专供巴中本亦食品有限公司进行泡菜生产。

    泡菜坛之外,昆山村的产业之路也将越来越宽。

    “以后,我们的电商销售平台不仅要卖泡菜,还可以卖品牌鸡蛋、羊肚菌干货等等。”赵哲很有信心,下一步,还要把巴中本亦食品有限公司在生产、销售、管理上的成功经验与村集体经济进行嫁接,真正实现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记者 文露敏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