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家河保护区和社区共建共管 村民是幸福的“熊猫公园人”

  • 2021年09月08日 10时38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铺盖换了没有?”9月3日下午,广元市青川县青溪镇落衣沟村村民贾丽萍,忙着和家人一起布置客房。过去,她家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和在山上种些农作物,如今在山下办起农家乐,生意不错。说起这一变化,贾丽萍很满足:“下山发展,不打扰野生动物,人也更安全,钱也更好挣。”

    落衣沟村是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区域(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唯一的行政村。近年来,保护区以大熊猫国家公园试点建设为契机,将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社区经济发展相结合,探索建立保护区和社区共建共管机制,使社区居民参与自然保护,实现共享共赢,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调整产业结构,主动避让野生动物

    扭角羚在林间自由漫步,毛冠鹿在山坡上悠闲觅食,小麂在林间穿梭跳跃……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区域,记者多次路遇野生动物。每隔一段距离,路边就有一块动物通道标示牌。

    “随着生态保护力度加大,区域内野生动物数量不断增加。”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区域负责人谌利民说,野生动物活动范围逐渐扩展到人居生活区附近,导致周边居民与野生动物在资源占用、空间共享等方面存在矛盾。

    据调查,近3年来,保护区内社区每年因野生动物肇事造成农作物受损面积约50亩,养蜂受损约60箱。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启动后,为解决这一问题,保护区与落衣沟村成立社区共建共管服务中心,形成以保护区为主导、地方政府为后盾、社区为主体、学研参与、企业拉动、公益组织支持的“六位一体”社区共管机制。

    “调整产业结构,改变社区传统生产生活方式,主动避让野生动物危害农作物是共建方向。”谌利民介绍,保护区积极开展社区技能培训,扶持发展雷竹、中药材、养蜂等特色生态产业,支持社区适度开展农家休闲、住宿、餐饮等第三产业,探索让村民就地提高收入。

    保护区把意大利蜜蜂养殖技术引用到中华蜜蜂养殖上来,带动村民成立养蜂合作社。如今,村里养蜂户最多的养200多箱,年收获1000多公斤蜂蜜,收益10万元左右。在外地打工的村民纷纷回村,翻新老宅改建农家乐。“唐家河环境好、动物多,游客愿意来。”贾丽萍说,她家农家乐23个房间夏天经常住满,去年赚了六七万元。

    设立公益性岗位,多方联动护生态

    “过去我们和保护区是对手关系,现在变成了牵手关系。”落衣沟村党支部书记杨勇感慨道,在唐家河,保护自然和人的发展结成了目标一致的共同体。

    有了新的发展支撑,慢慢地,村民自觉参加到自然保护中:村里曾经办的特色养殖场拆除了,散养羊大户转型不养了,垃圾分类积分兑换超市搞起来了,村民做饭改用气化灶、煤气罐,清明祭奠亲人自觉不用纸、蜡,改用鲜花……

    近年来,保护区还支持建起污水处理厂、生态降解厕所,为村民提供天保巡护员、自然生态护林员、环境保洁员、社区共建共管员等公益性岗位128个。

    同时,不断吸纳保护区、社会组织和企业等各类社会资本参与的野生动物肇事补偿基金,开展以社区为主体的野生动物肇事定损、调查、补偿,促进“保护区-社区-社会力量”多方联动。

    “未来,保护区将持续投入资金,帮助落衣沟村及周边原住民转变角色,让大家成为幸福的熊猫公园人。”谌利民说。 (记者 王代强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唐家河保护区和社区共建共管 村民是幸福的“熊猫公园人”

  • 2021年09月08日 10时38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铺盖换了没有?”9月3日下午,广元市青川县青溪镇落衣沟村村民贾丽萍,忙着和家人一起布置客房。过去,她家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和在山上种些农作物,如今在山下办起农家乐,生意不错。说起这一变化,贾丽萍很满足:“下山发展,不打扰野生动物,人也更安全,钱也更好挣。”

    落衣沟村是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区域(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唯一的行政村。近年来,保护区以大熊猫国家公园试点建设为契机,将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社区经济发展相结合,探索建立保护区和社区共建共管机制,使社区居民参与自然保护,实现共享共赢,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调整产业结构,主动避让野生动物

    扭角羚在林间自由漫步,毛冠鹿在山坡上悠闲觅食,小麂在林间穿梭跳跃……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区域,记者多次路遇野生动物。每隔一段距离,路边就有一块动物通道标示牌。

    “随着生态保护力度加大,区域内野生动物数量不断增加。”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区域负责人谌利民说,野生动物活动范围逐渐扩展到人居生活区附近,导致周边居民与野生动物在资源占用、空间共享等方面存在矛盾。

    据调查,近3年来,保护区内社区每年因野生动物肇事造成农作物受损面积约50亩,养蜂受损约60箱。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启动后,为解决这一问题,保护区与落衣沟村成立社区共建共管服务中心,形成以保护区为主导、地方政府为后盾、社区为主体、学研参与、企业拉动、公益组织支持的“六位一体”社区共管机制。

    “调整产业结构,改变社区传统生产生活方式,主动避让野生动物危害农作物是共建方向。”谌利民介绍,保护区积极开展社区技能培训,扶持发展雷竹、中药材、养蜂等特色生态产业,支持社区适度开展农家休闲、住宿、餐饮等第三产业,探索让村民就地提高收入。

    保护区把意大利蜜蜂养殖技术引用到中华蜜蜂养殖上来,带动村民成立养蜂合作社。如今,村里养蜂户最多的养200多箱,年收获1000多公斤蜂蜜,收益10万元左右。在外地打工的村民纷纷回村,翻新老宅改建农家乐。“唐家河环境好、动物多,游客愿意来。”贾丽萍说,她家农家乐23个房间夏天经常住满,去年赚了六七万元。

    设立公益性岗位,多方联动护生态

    “过去我们和保护区是对手关系,现在变成了牵手关系。”落衣沟村党支部书记杨勇感慨道,在唐家河,保护自然和人的发展结成了目标一致的共同体。

    有了新的发展支撑,慢慢地,村民自觉参加到自然保护中:村里曾经办的特色养殖场拆除了,散养羊大户转型不养了,垃圾分类积分兑换超市搞起来了,村民做饭改用气化灶、煤气罐,清明祭奠亲人自觉不用纸、蜡,改用鲜花……

    近年来,保护区还支持建起污水处理厂、生态降解厕所,为村民提供天保巡护员、自然生态护林员、环境保洁员、社区共建共管员等公益性岗位128个。

    同时,不断吸纳保护区、社会组织和企业等各类社会资本参与的野生动物肇事补偿基金,开展以社区为主体的野生动物肇事定损、调查、补偿,促进“保护区-社区-社会力量”多方联动。

    “未来,保护区将持续投入资金,帮助落衣沟村及周边原住民转变角色,让大家成为幸福的熊猫公园人。”谌利民说。 (记者 王代强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