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智接受省政府网站专访文字实录

  • 2021年05月31日 22时17分
  • 来源: 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
  • 【字体:
  • 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四川常住人口8367.5万人,居全国第五位,占全国人口比重5.93%。近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四川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情况,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全省增加325.7万人,年平均增长率0.4%。为了让广大网友深入了解我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有关内容,今天我们非常荣幸的邀请到了四川省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智同志,解读四川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并与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陈局长,首先请您给我们的网友们打个招呼吧。

    四川省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智:

    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是四川省统计局副局长陈智,很高兴又和大家见面了,去年10月底,在省政府网站与各位网友朋友们一起交流了四川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前期工作推进整体情况。今天,我将围绕普查主要数据结果,再和大家一起聊一聊,在数据中寻找答案,谢谢。

    主持人:

    四川的人口和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10年间增加了300多万人,但占全国人口的比重却略有下降,同时,与人口增长较多的前五个省份相比,也有一定差距,您如何来评价四川的人口增长速度?

    四川省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智:

    好的,主持人问得很好,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全省常住人口为8367.5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加325.7万人,年均增长4.05%,平均增长0.40%。从绝对规模和增长速度看,我省人口保持了平稳发展的态势。

    四川常住人口总量仅次于广东、山东、河南和江苏,位列全国第五位,依旧保持人口大省的地位。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31个省份中,有25个省份人口增加。人口增长较多的5个省份依次为:广东、浙江、江苏、山东、河南,分别增加2171万人、1014万人、609万人、573万人、534万人,四川常住人口增量排全国第十位。四川常住人口总量和增速符合四川人口发展实际,也与多年来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匹配。

    四川常住人口占全国的比重略微下降以及在全国的位次下降一位,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口流向密切相关。四川是一个人口大省,也是一个人口流动大省,每年有超过2000万的省内流动人口,同时还有1000万左右的流出省外人口。10年来流动人口大幅增加,一方面是由于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深入推进,这让更多乡村人口有动力、有能力加入到流动人口大军中来。另一方面,一批区域中心城市崛起,使得人口的虹吸效应更加突出,加之高铁、高速公路等交通网络快速发展使人们的出行更加便捷,更加方便,带动城市之间的人口流动愈发频繁。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大城市的人口虹吸效应基本没受人口增长减缓和人口结构改变的影响,省会城市、东部沿江、沿海地区人口10年来增长迅速,而一些经济发展较慢地区人口不断流失,出现人口空心化现象,人口地区分布不均衡进一步加剧。成都市常住人口的大幅增加充分说明了这种情况。在人口城镇化和区域聚集的过程中,各项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区域文化不断碰撞融合,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因此,四川还需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增强核心竞争力,提供优质、更多的就业机会,才能够留住人才,留住人才来为家乡服务,也吸引省外的人才来四川创业。

    主持人:

    从数据上来看,我省的人口增长趋势还是相对来说比较平缓的,也很符合我们四川当下发展的实际,但是仍然有一些需要调整的问题,那么从此次人口普查数据来看,四川人口受教育情况呈现哪些特点呢?

    四川省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智:

    好的,四川人口受教育的情况大概有三个特点:第一是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文盲率下降。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全省常住人口中,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8.35年上升至9.24年,提高了0.89年,提高的幅度相比国家高0.06年;第二是文盲人口(指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不识字,不到1500个字,全省现在有333万人,文盲人口减少104.6万人,文盲率由5.44%下降为3.98%,下降1.46个百分点,下降的幅度高于国家0.05个百分点。国家下降了1.41,我们下降了1.46个点,所以下降的幅度也比全国快一点,这是第一个特点。

    第二个特点是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数量迅速提升。2020年,四川省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由2010年6675人增加到13267人,提高的幅度达到了98.8%。同时,16-59岁劳动年龄段人口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占比为20.73%,比2010年提高11个百分点。这是从第二个方面来讲,我们省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大幅增加。

    第三个特点是四川人口受教育程度总体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虽然说我们有前进,进步提高也不少,但是总体水平还低于全国。从每10万人口中拥有的各类受教育程度人数来看,2020年,具有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人数为3.13万人,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66万人;具有初中、高中、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分别为3.14万人、1.33万人、1.33万人,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3万人、0.18万人、0.22万人。从平均受教育年限来看,也是这样,我们省是9.24,全国是9.91年,也比我们高,文盲率我们是3.68,国家是2.67,也比我们四川省要低一些,所以从整体水平上我们还是低于全国水平,这是第三个特点。

    总体看来,受益于西部大开发、脱贫攻坚、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重大利好政策,四川省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近年不断提高,结构也不断调整优化。十年来全省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以及扫除青壮年文盲等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人口素质不断提升。但四川人口受教育程度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地区间差异较大,15岁以上人口中,成都市人口平均受教育为10.85年,但是甘、阿、凉这三个地区还不足8年,这个平均受教育年限时间和成都是紧密相连的,小学是6年、高中是3年、大学是4年,是这样算的,所以成都是10年,就说明高中阶段已经过了,不到8年就说明九年义务教育还没达到这个水平,所以我们现在还需要持续关注这个问题,加大四川教育发展水平,补足民族地区的教育短板。

    主持人:

    人口老龄化一直是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根据这次人口普查结果,我省人口老龄化情况究竟如何?在全国处于什么水平?四川人口老龄化显现出哪些新趋势和新特点?四川人口老龄化成因是什么?以及相关应对措施及建议?

    四川省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智:

    好的,老龄化问题大家也比较关注,而且刚才主持人提这个问题,是对老龄化综合性的,各方面都涉及到了,我现在一一的给大家简单解答一下。

    第一个就是什么是老龄化,怎么来划分的,按照国际通行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时,意味着进入老龄化社会;占比达到14%,为深度老龄化社会;占比达到20%,为超老龄化社会。从这次数据来看,2020年,四川65岁及以上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16.93%,从刚才我介绍的标准来看,我们已经进入了深度老龄化社会,实际上四川在2018年,65岁以上的人口就达到了14.17%,所以从2018年开始我们就进入了深度老龄化,只是到现在,老龄化的程度更严重了。人口老龄化是当前我省乃至全国、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是经济发展和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给经济社会发展也带来一定的挑战和机遇。从挑战方面看,将减少劳动力的供给数量、增加家庭养老负担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压力。同时也要看到,人口老龄化促进了“银发经济”发展,扩大了老年产品和服务消费,还有利于推动技术进步,这都带来一些新的机遇。而且,在我省60岁及以上人口中,60-69岁的低龄老年人口930.6万人,占51.23%,这些低龄老年人大多具有知识、经验、技能的优势,身体状况还可以,发挥余热和作用的潜力较大,这是一个方面的情况。

    第二个方面,我来介绍一下我们省老龄人口呈现哪些特点:

    从数据来看,我们省老龄人口有五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老年人口规模大。2020年四川60岁及以上人口1816.4万人,总量列山东、江苏之后排第三位;65岁及以上人口为1416.8万人,仅次于山东,位于全国第二。

    第二,老龄化程度高。四川65岁及以上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为16.93%,比全国高3.43个百分点,仅次于辽宁和重庆,居全国第三位。我再介绍一个概念,我们省所有人口的平均年龄是40.77岁,大家看你是在平均年龄之上还是之下,全国是38.8岁。美国刚刚也搞完了人口普查,它公布的平均年龄是38岁,我们四川基本上要比全国大2岁,所以四川老龄化程度要高一些,这是第二个特点。

    第三,老龄化进程加快。2010年-2020年,四川65岁及以上人口上升了5.98个百分点,比全国快1.35个百分点。与上个10年相比,上升幅度提高了2.48个百分点。前10年我们只上升了3.5个点,这次上升了5.98个百分点,所以上升的幅度也加快了,不管是横向比,和全国比、和四川自己比、和历史过去比都加快了,这是第三个特点。

    第四,女性老年人口多于男性。从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性别构成来看,男性老年人口686万人,占老年人口的48.5%;女性老年人口730万人,占老年人口的51.5%。女性的老年人口比男性多43万人,所以女性的平均寿命要高一些,这是第四个特点。

    第五,多数市老龄化程度高于全省。有15个市(州)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全省水平,有6个市(州)比重超过20%,尤以资阳、自贡、南充、德阳情况比较突出。

    我省老龄化高于全国,分析起来主要有这几个原因:

    一是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偏低。长期以来,四川人口增长呈现出“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人口再生产类型。较低的人口出生率意味着较少的出生人口和较低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当老龄人口增速快于人口自然增长速度时,老龄化程度必然提高。四川多年来的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一直比全国低2个千分点左右,出生人口相对减少,老年人口就相对增加、比重提高,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全国,人口老龄化速度也快于全国。

    第二个原因,四川是一个劳务输出大省,外出人员常年在1000万左右,外出人口中主要是以青壮年为主。对于流入地而言,这有利于获得更多的人口红利促进经济发展,缓解地区人口老龄化;对于流出地而言,则加剧了地区人口老龄化,加大了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压力。四川作为劳动力输出大省,大量青壮年出省务工是四川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的主要原因。

    三是山清水秀宜居宜养,吸引老年人口入川安享晚年。四川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丰厚的饮食文化和开放共享的包容性,吸引了很多省外老年人口入川定居养老。比如成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经济发达,其优美的居住环境、适宜的气候、较好的医疗卫生环境、便宜的生活成本吸引了大量周边省份如西藏、甘肃、青海、新疆等省外退休职工入川安居。

    四是医疗和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平均预期寿命延长,老年人占比提高。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改善,居民的平均预期寿命增加,促进了老龄人口的增加。10年来,我省人口预期寿命也在持续提高,2020年,80岁及以上人口有263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为3.15%,比2010年增加了112.5万人,比重提高了1.27个百分点。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提高使老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客观上推动了四川人口老龄化进程。

    (四)应对我省人口老龄化的措施及建议

    一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使现代化步伐跟上老龄化步伐,不断积累社会财富,增强社会保障能力,把蛋糕做大,打好老龄化的持久战;

    二是大力发展“银色经济”,积极培育老年消费市场,吸引社会投资,使社会力量成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体;三是进一步落实发展政策,扶持和引导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四是积极推进产业融合,发挥医疗、教育、金融、文化、旅游等产业对养老产业的支撑和发展作用;五是加强新时期人口研究,进一步研究调整完善人口生育政策,完善人口结构,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主持人:

    四川分年龄人口构成情况?

    四川省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智:

    这次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全省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347.1万人,占16.10%;15—59岁人口为5204.0万人,占62.19%;60岁及以上人口为1816.4万人,占21.7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416.8万人,占16.93%。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有几个变化,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0.87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4.54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1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98个百分点。从这个情况来看,我们四川的年龄结构就呈现了“两降一升”。

    主持人:

    四川年龄结构呈现“两降一升”,即少儿比重下降、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老年人口比重上升,是否还存在“人口红利”呢?

    四川省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智:

    大家很自然会想到这个问题,少儿比重下降了,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了,反而老龄化程度提升了,那么我们省人口红利还存不存在呢,首先我给大家解释下什么叫人口红利,“人口红利”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通常用“人口总抚养比”来判断,“人口总抚养比”是人口总体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非劳动年龄人口是0—14岁的人口,还有就是老龄人口,65岁以上的人口,而劳动年龄人口就是15—64岁,就是1岁到64岁年龄人口之比,就表示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要负担多少非劳动年龄人口。当总抚养比小于或等于50%,就称为“人口红利期”。

    2020年,我省总抚养比已达49.32%,接近50%的数量型人口红利临界点,表明我省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减少,传统的数量型人口红利即将消减,但我省劳动年龄人口总量仍达5204万,劳动力资源依然丰富,同时,随着居民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就业环境的持续改善、职工退休年龄即将延迟、大批农民工和企业家返乡创业就业以及教育的极大发展,使人口素质改善,人力资本提升,这些因素,使四川经济高质量发展依赖的新的结构性红利在长期内依然存在,支持四川的高质量发展,所以总体来说是数量性的人口红利即将消减,但是结构性的、新的红利还能够支撑四川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长期存在。

    主持人:

    低生育率是我国面临的现实问题。从这次普查结果来看,四川的生育情况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全面二孩”的实施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

    四川省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智:

    好的,出生的情况大家也比较关心,我来回答一下。总体来讲,四川人口增长态势与全国情况基本一致,育龄妇女生育水平较低,处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发展阶段,这是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结果。党的十八大以来,根据我国人口发展的变化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先后作出单独两孩、全面两孩等重大决策部署。2016年初四川“全面两孩”政策落地,“全面两孩”政策对促进四川生育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从人口统计监测和人口调查看,四川出生人口在2016年、2017年、2018年都呈上升趋势,二孩出生数量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一孩出生数量减少的影响,有利于增加人口数量、改善人口年龄结构、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但我们也要看到,政策效应集中释放后,就是二孩的堆积效应,在前几年已经基本释放了,受育龄妇女数量持续减少,包括全国和我们四川,育龄妇女数量的数量都减少了,全国从3.6亿到3.5、3.4亿,四川生育旺盛期和育龄妇女都减少了,20-29岁我们称为生育旺盛期的妇女,包括二孩效应逐步减弱,以及人们婚姻生育时间的推迟,现在周边年轻人的结婚年龄都推迟了,所以生育也推迟,就压缩了生育空间,使总的生育水平都下降,所以出生人口规模、数量下降。

    我们认为适度生育水平是维持人口良性再生产的重要前提,过低的生育水平会使人口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所以按照我们人口学的观点,总和生育率要在2.1,才能达到人类再生产平衡的状况,总和生育率就是一个妇女平均一生生育孩子的数量要达到2.1个,才能使人口再生长维持一个平衡的发展,从全国这次来讲,全国只有1.3,四川也是一种走低的水平,我们认为过低的生育水平实际上是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不利于中华民族的传承,这是一个大事情,人口大事。所以要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既涉及生育政策,也涉及养育、托育等相关支持措施。我们要在清醒认识人口问题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基础上,密切跟踪监测出生人口变动趋势,配合相关部门加强系统论证和科学研判,统筹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主持人:

    从今天公布的各市(州)、五大经济区的人口数据来看,反映出四川各地区人口变动分布有怎样的特点?

    四川省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智:

    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实施“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后,主干引领带动、多支竞相发展、干支协同联动的局面加快形成,产业和人口加速向优势区域集中。总的来看,目前我省各地常住人口情况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特点:

    第一,成都市常住人口首次突破2000万,达到2093.8万人,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常住人口超过2000万的国家中心城市,在全国排第4位,除了重庆、上海、北京之外,常住人口占比也由十年前的18.8%提升到25.02%。与此同时,2020年成都市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达到36.5%,可以看出,成都市依靠全省1/4的人口贡献了全省1/3的GDP,这与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建强主干”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区域经济布局密不可分。

    第二,部分区域中心城市常住人口增加。多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大力培育壮大区域中心城市,各功能区中心城市着力提升要素集聚能力,承接成渝功能疏解和产业外溢,将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人才落户等相关政策放在更关键的位置,部分地区常住人口有所增加。普查数据显示,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绵阳市常住人口达到486.8万人,比2010年增长5.5%;川南区域中心城市宜宾市常住人口达到458.9万人,比2010年增长2.6%。值得注意的是,绵阳、宜宾两市2020年经济总量也分别位居全省第二、第三位。

    第三,常住人口分布断层现象较为明显。此次普查数据显示,我省没有常住人口在1000万至2000万的城市,排名第二的南充市常住人口数量为560.8万,且多数市(州)常住人口数量都在100万至500万之间。同时分五大功能区看,成都平原经济区常住人口占全省常住人口的“半壁江山”,达到50.1%,比2010年提高4.3个百分点,其余四大经济区除攀西经济区基本持平以外,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就是成都中心区域常住人口上升,其他区域都下降。

    总的来说,地区人口变化与经济发展程度密切相关,全省各地要树牢一盘棋思想和一体化发展理念,深化拓展“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战略部署,承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开好局、起好步。

    主持人:

    好的,谢谢陈局长,今天的访谈也受到众多网友的关注,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网友的提问。

    网友“乐途”问道:10年来,成都常住人口首次突破2000万大关,其余市(州)都在600万人以下,这说明了什么?

    四川省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智:

    好的,网友这个问题很好,这说明什么呢,第一是全省人口进一步向首位城市聚集。成都常住人口2093.8万,占比由十年前的18.8%提升到25.02%,大幅增加的数据背后,是成都在人口城镇化和区域聚集的过程中,各项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区域文化不断碰撞融合,这是一座新兴城市进军世界级城市的姿态。二是地区分布不均衡进一步加剧。与十年前相比,有8个市(州)人口增加,13个市(州)人口减少。其中常住人口在500万人至600万人之间的市(州)有2个,南充和达州;在300万人至500万人之间的市(州)有8个;在100万人至300万人之间的市(州)有9个;少于100万的市(州)有1个。部分市(州)人口减少原因既在于川东北、川南等外出务工大市外出务工人数多的影响,也与成都人口虹吸效应持续增大有关。三是人口向区域中心城市和中心城区聚集的趋势同样较为明显。普查数据显示,除成都以外,四川部分区域中心城市如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绵阳和川南区域中心城市宜宾常住人口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南充、达州、广元等部分市(州),虽然人口总量在下降,但是主城区范围内人口在增加,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好、就业机会多、医疗教育卫生资源相对集中,其中心城区人口也呈现增长态势。

    主持人:

    网友“繁花梦”问道:普查结果显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110.1万人。与2010年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6675人上升为13267人。这是否说明我省人口的文化素质在提高?

    四川省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智:

    对,这个数据显示的非常明确,通过10年来数据的变化,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四川省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6675人上升为13267人,提高了98.8%。同时,16-59岁的劳动年龄段人口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占比为20.73%,提高11个百分点。全省常住人口中,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10年前是8.35年,现在是9.24年,全省已经达到了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水平了,提高了0.89年,提高的幅度相比国家高0.06年;文盲人口(指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333万人,文盲人口减少104.6万人,文盲率由5.44%下降为3.98%,下降1.46个百分点,下降的幅度高于国家0.05个百分点。从这几个方面可以看出,近年来全省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以及扫除青壮年文盲等措施,成效明显,我省人口的文化素质有显著提高。

    主持人:

    网友“鸿”问道:四川全省0–14岁人口为1347.1万人,占16.1%,60岁及以上人口为1816.4万人,占21.71%。“一老一小”问题将对全省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带来什么样的挑战?

    四川省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智:

    谢谢这位网友的提问,他对我们全省的人口结构看的很清楚,数据的引用也非常准确,确实我们这次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全省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347.1万人,占16.10%;15—59岁人口为5204.0万人,占62.19%;60岁及以上人口为1816.4万人,占21.71%;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0.87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4.54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1个百分点。四川年龄结构呈现“两降一升”,即少儿比重下降、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老年人口比重上升,首先,带来的是劳动力供给数量减少。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为5114万人,占61.12%,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比重下降4.0个百分点。其次,增加家庭养老负担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压力。2020年,我省总抚养比已达49.32%,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提高了10.6个百分点。人口负担系数明显加大,社会和家庭赡养压力逐步加重。再次,0-14岁人口比重下降,也与四川持续多年的低出生率有关。适度生育水平是维持人口良性再生产的重要前提,过低的生育水平会使人口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我们要密切跟踪监测出生人口变动趋势,配合相关部门加强系统论证和科学研判,统筹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主持人:

    挑战主要在于下面几个方面,第一个就是“两降一升”,这个问题是非常突出的,劳动人口比例下降,老年人口老龄化比较严重,其次,就是因为“两降一升”就容易增加家庭的养老负担和基本公共设施的压力呢?

    四川省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智:

    对,我们每一个人都会体会到,老年人口多了,肯定会增加一些公共服务、家庭经济负担。

    主持人:

    网友“光芒”问道:普查结果显示,全省男性人口为4229万人,占50.54%;女性人口为4138.5万人,占49.46%,说明了我省男女比例是平等的吗?

    四川省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智:

    好的,这位网友引用了我们省男女结构数性别比,从这次全省人口来看,全省男性人口为4229.0万人,占50.54%;女性人口为4138.5万人,占49.46%。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102.19,男性人口稍微比女性要多一点,这个数据和10年前相比下降了0.95个百分点,较全国平均水平低2.55,全国性别比是105,我们是102,将近比全国低3个点,说明四川的男女性别比,更加均衡,更加和谐、更加平衡。我们分析,四川的性别比低于全国,主要受几个因素的影响,一个是全省人口性别主要外出务工人员比较多,我们是一个劳务输出大省,青壮年多,主要以男性为主,那么男的走的多一点,在家的女性就要多一点,这是一个原因。第二个是四川人“男女平等”、性别平等这个思想观念深入千家万户,大家觉得生女儿好,是个小棉袄,大家都有这种感受,所以男女平等,性别平等这个理念比较好。第三是我们四川老年人口多,老龄化程度高,老龄人口占比高,在老龄人口中,女性的平均寿命要高一些,所以在老龄人口中女性要多一点,所以我们的性别比比全国要低,主要是这三个原因,我们分析了下,就是出生人口性别比比全国低,全国是113左右,我们只有107左右,出生的男孩比四川多一些,从这几个方面来讲,我们性别平衡要更好一些。

    主持人:

    网友“无极限”问道:与2010年相比,汉族人口增长3.28%,各少数民族人口增长15.9%,少数民族人口比重上升0.7个百分点。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在持续增长,说明了什么?

    四川省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智:

    这个网友引用的数据也很准确,这次全省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四川少数民族人口为568.8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6.8%,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增加78万人,比重上升0.7个百分点,10年间少数民族增长率达到1.49%。与近年来我省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有关,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物质生活条件逐年改善,民族地区人民的收入持续增加,生活温饱而安定,加之国家生育政策对少数民族相对宽松,所以三州的出生水平一直高于全省,四川少数民族人口增幅较快,总量和占比都在提高,充分体现了全省各民族全面发展进步、团结和谐的欣欣面貌。

    主持人:

    网友“熙熙攘攘”问道:全省人户分离人口为2782.3万人,是否可以理解为人口流动更加频繁,流动人口规模在扩大?

    四川省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智:

    好的,这个网友关心的是人口流动的问题。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人户分离人口为2782.3万人,人户分离是,人在一个地方主,户口在另外一个地方,这个叫人户分离。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为700多万,但这个人口是不算流动人口的,比如成都市,你在锦江区上班,户口在青羊区,这个不算流动人口,就是市辖区人户分离不算流动人口。扣除这一部分,我们全省流动人口为2100多万。跨省流入人口为259万人,省内流动人口为1809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流动人口增加1030万人,基本上翻了一倍,增长99%;跨省流入人口也增加了,原来是120多万人,现在是259万人,也增长了129.5%;省内流动人口增加95.5%。流动人口占比达24.7%,比2010年提高11.8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十年间,流动人口规模在持续扩大,原来是1000多万,现在是2000多万,流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也提升了十多个百分点,所以规模在扩大,人口流动更加频繁了,这些数据都足以说明这个问题。

    主持人:

    陈局长您再给我们解释一下原因吧,原因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它会流动这么频繁?

    四川省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智:

    流动人口频繁主要在于全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市民化进程深入推进,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全面建立,特别是成都市实行全国副省级城市中非常宽松的落户政策,凡是有大学文化程度的,都可以在成都落户,省内其他大中小城市全面放开落户限制,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实现了进城落户。同时我们的交通,高铁、高速公路的大量建设开通,为流动人口提供了很多的方便,出行更加便捷,使流动人口有这个条件和可能来加速流动。

    主持人:

    谢谢,非常感谢陈局做客我们的直播间,给我们带来耐心的解答。今天的访谈到这里就结束了,再一次感谢大家对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的关注,我们下期节目不见不散,再见!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四川省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智接受省政府网站专访文字实录

  • 2021年05月31日 22时17分
  • 来源: 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
  • 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四川常住人口8367.5万人,居全国第五位,占全国人口比重5.93%。近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四川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情况,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全省增加325.7万人,年平均增长率0.4%。为了让广大网友深入了解我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有关内容,今天我们非常荣幸的邀请到了四川省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智同志,解读四川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并与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陈局长,首先请您给我们的网友们打个招呼吧。

    四川省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智:

    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是四川省统计局副局长陈智,很高兴又和大家见面了,去年10月底,在省政府网站与各位网友朋友们一起交流了四川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前期工作推进整体情况。今天,我将围绕普查主要数据结果,再和大家一起聊一聊,在数据中寻找答案,谢谢。

    主持人:

    四川的人口和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10年间增加了300多万人,但占全国人口的比重却略有下降,同时,与人口增长较多的前五个省份相比,也有一定差距,您如何来评价四川的人口增长速度?

    四川省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智:

    好的,主持人问得很好,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全省常住人口为8367.5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加325.7万人,年均增长4.05%,平均增长0.40%。从绝对规模和增长速度看,我省人口保持了平稳发展的态势。

    四川常住人口总量仅次于广东、山东、河南和江苏,位列全国第五位,依旧保持人口大省的地位。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31个省份中,有25个省份人口增加。人口增长较多的5个省份依次为:广东、浙江、江苏、山东、河南,分别增加2171万人、1014万人、609万人、573万人、534万人,四川常住人口增量排全国第十位。四川常住人口总量和增速符合四川人口发展实际,也与多年来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匹配。

    四川常住人口占全国的比重略微下降以及在全国的位次下降一位,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口流向密切相关。四川是一个人口大省,也是一个人口流动大省,每年有超过2000万的省内流动人口,同时还有1000万左右的流出省外人口。10年来流动人口大幅增加,一方面是由于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深入推进,这让更多乡村人口有动力、有能力加入到流动人口大军中来。另一方面,一批区域中心城市崛起,使得人口的虹吸效应更加突出,加之高铁、高速公路等交通网络快速发展使人们的出行更加便捷,更加方便,带动城市之间的人口流动愈发频繁。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大城市的人口虹吸效应基本没受人口增长减缓和人口结构改变的影响,省会城市、东部沿江、沿海地区人口10年来增长迅速,而一些经济发展较慢地区人口不断流失,出现人口空心化现象,人口地区分布不均衡进一步加剧。成都市常住人口的大幅增加充分说明了这种情况。在人口城镇化和区域聚集的过程中,各项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区域文化不断碰撞融合,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因此,四川还需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增强核心竞争力,提供优质、更多的就业机会,才能够留住人才,留住人才来为家乡服务,也吸引省外的人才来四川创业。

    主持人:

    从数据上来看,我省的人口增长趋势还是相对来说比较平缓的,也很符合我们四川当下发展的实际,但是仍然有一些需要调整的问题,那么从此次人口普查数据来看,四川人口受教育情况呈现哪些特点呢?

    四川省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智:

    好的,四川人口受教育的情况大概有三个特点:第一是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文盲率下降。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全省常住人口中,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8.35年上升至9.24年,提高了0.89年,提高的幅度相比国家高0.06年;第二是文盲人口(指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不识字,不到1500个字,全省现在有333万人,文盲人口减少104.6万人,文盲率由5.44%下降为3.98%,下降1.46个百分点,下降的幅度高于国家0.05个百分点。国家下降了1.41,我们下降了1.46个点,所以下降的幅度也比全国快一点,这是第一个特点。

    第二个特点是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数量迅速提升。2020年,四川省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由2010年6675人增加到13267人,提高的幅度达到了98.8%。同时,16-59岁劳动年龄段人口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占比为20.73%,比2010年提高11个百分点。这是从第二个方面来讲,我们省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大幅增加。

    第三个特点是四川人口受教育程度总体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虽然说我们有前进,进步提高也不少,但是总体水平还低于全国。从每10万人口中拥有的各类受教育程度人数来看,2020年,具有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人数为3.13万人,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66万人;具有初中、高中、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分别为3.14万人、1.33万人、1.33万人,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3万人、0.18万人、0.22万人。从平均受教育年限来看,也是这样,我们省是9.24,全国是9.91年,也比我们高,文盲率我们是3.68,国家是2.67,也比我们四川省要低一些,所以从整体水平上我们还是低于全国水平,这是第三个特点。

    总体看来,受益于西部大开发、脱贫攻坚、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重大利好政策,四川省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近年不断提高,结构也不断调整优化。十年来全省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以及扫除青壮年文盲等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人口素质不断提升。但四川人口受教育程度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地区间差异较大,15岁以上人口中,成都市人口平均受教育为10.85年,但是甘、阿、凉这三个地区还不足8年,这个平均受教育年限时间和成都是紧密相连的,小学是6年、高中是3年、大学是4年,是这样算的,所以成都是10年,就说明高中阶段已经过了,不到8年就说明九年义务教育还没达到这个水平,所以我们现在还需要持续关注这个问题,加大四川教育发展水平,补足民族地区的教育短板。

    主持人:

    人口老龄化一直是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根据这次人口普查结果,我省人口老龄化情况究竟如何?在全国处于什么水平?四川人口老龄化显现出哪些新趋势和新特点?四川人口老龄化成因是什么?以及相关应对措施及建议?

    四川省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智:

    好的,老龄化问题大家也比较关注,而且刚才主持人提这个问题,是对老龄化综合性的,各方面都涉及到了,我现在一一的给大家简单解答一下。

    第一个就是什么是老龄化,怎么来划分的,按照国际通行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时,意味着进入老龄化社会;占比达到14%,为深度老龄化社会;占比达到20%,为超老龄化社会。从这次数据来看,2020年,四川65岁及以上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16.93%,从刚才我介绍的标准来看,我们已经进入了深度老龄化社会,实际上四川在2018年,65岁以上的人口就达到了14.17%,所以从2018年开始我们就进入了深度老龄化,只是到现在,老龄化的程度更严重了。人口老龄化是当前我省乃至全国、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是经济发展和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给经济社会发展也带来一定的挑战和机遇。从挑战方面看,将减少劳动力的供给数量、增加家庭养老负担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压力。同时也要看到,人口老龄化促进了“银发经济”发展,扩大了老年产品和服务消费,还有利于推动技术进步,这都带来一些新的机遇。而且,在我省60岁及以上人口中,60-69岁的低龄老年人口930.6万人,占51.23%,这些低龄老年人大多具有知识、经验、技能的优势,身体状况还可以,发挥余热和作用的潜力较大,这是一个方面的情况。

    第二个方面,我来介绍一下我们省老龄人口呈现哪些特点:

    从数据来看,我们省老龄人口有五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老年人口规模大。2020年四川60岁及以上人口1816.4万人,总量列山东、江苏之后排第三位;65岁及以上人口为1416.8万人,仅次于山东,位于全国第二。

    第二,老龄化程度高。四川65岁及以上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为16.93%,比全国高3.43个百分点,仅次于辽宁和重庆,居全国第三位。我再介绍一个概念,我们省所有人口的平均年龄是40.77岁,大家看你是在平均年龄之上还是之下,全国是38.8岁。美国刚刚也搞完了人口普查,它公布的平均年龄是38岁,我们四川基本上要比全国大2岁,所以四川老龄化程度要高一些,这是第二个特点。

    第三,老龄化进程加快。2010年-2020年,四川65岁及以上人口上升了5.98个百分点,比全国快1.35个百分点。与上个10年相比,上升幅度提高了2.48个百分点。前10年我们只上升了3.5个点,这次上升了5.98个百分点,所以上升的幅度也加快了,不管是横向比,和全国比、和四川自己比、和历史过去比都加快了,这是第三个特点。

    第四,女性老年人口多于男性。从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性别构成来看,男性老年人口686万人,占老年人口的48.5%;女性老年人口730万人,占老年人口的51.5%。女性的老年人口比男性多43万人,所以女性的平均寿命要高一些,这是第四个特点。

    第五,多数市老龄化程度高于全省。有15个市(州)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全省水平,有6个市(州)比重超过20%,尤以资阳、自贡、南充、德阳情况比较突出。

    我省老龄化高于全国,分析起来主要有这几个原因:

    一是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偏低。长期以来,四川人口增长呈现出“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人口再生产类型。较低的人口出生率意味着较少的出生人口和较低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当老龄人口增速快于人口自然增长速度时,老龄化程度必然提高。四川多年来的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一直比全国低2个千分点左右,出生人口相对减少,老年人口就相对增加、比重提高,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全国,人口老龄化速度也快于全国。

    第二个原因,四川是一个劳务输出大省,外出人员常年在1000万左右,外出人口中主要是以青壮年为主。对于流入地而言,这有利于获得更多的人口红利促进经济发展,缓解地区人口老龄化;对于流出地而言,则加剧了地区人口老龄化,加大了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压力。四川作为劳动力输出大省,大量青壮年出省务工是四川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的主要原因。

    三是山清水秀宜居宜养,吸引老年人口入川安享晚年。四川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丰厚的饮食文化和开放共享的包容性,吸引了很多省外老年人口入川定居养老。比如成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经济发达,其优美的居住环境、适宜的气候、较好的医疗卫生环境、便宜的生活成本吸引了大量周边省份如西藏、甘肃、青海、新疆等省外退休职工入川安居。

    四是医疗和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平均预期寿命延长,老年人占比提高。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改善,居民的平均预期寿命增加,促进了老龄人口的增加。10年来,我省人口预期寿命也在持续提高,2020年,80岁及以上人口有263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为3.15%,比2010年增加了112.5万人,比重提高了1.27个百分点。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提高使老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客观上推动了四川人口老龄化进程。

    (四)应对我省人口老龄化的措施及建议

    一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使现代化步伐跟上老龄化步伐,不断积累社会财富,增强社会保障能力,把蛋糕做大,打好老龄化的持久战;

    二是大力发展“银色经济”,积极培育老年消费市场,吸引社会投资,使社会力量成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体;三是进一步落实发展政策,扶持和引导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四是积极推进产业融合,发挥医疗、教育、金融、文化、旅游等产业对养老产业的支撑和发展作用;五是加强新时期人口研究,进一步研究调整完善人口生育政策,完善人口结构,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主持人:

    四川分年龄人口构成情况?

    四川省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智:

    这次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全省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347.1万人,占16.10%;15—59岁人口为5204.0万人,占62.19%;60岁及以上人口为1816.4万人,占21.7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416.8万人,占16.93%。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有几个变化,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0.87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4.54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1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98个百分点。从这个情况来看,我们四川的年龄结构就呈现了“两降一升”。

    主持人:

    四川年龄结构呈现“两降一升”,即少儿比重下降、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老年人口比重上升,是否还存在“人口红利”呢?

    四川省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智:

    大家很自然会想到这个问题,少儿比重下降了,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了,反而老龄化程度提升了,那么我们省人口红利还存不存在呢,首先我给大家解释下什么叫人口红利,“人口红利”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通常用“人口总抚养比”来判断,“人口总抚养比”是人口总体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非劳动年龄人口是0—14岁的人口,还有就是老龄人口,65岁以上的人口,而劳动年龄人口就是15—64岁,就是1岁到64岁年龄人口之比,就表示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要负担多少非劳动年龄人口。当总抚养比小于或等于50%,就称为“人口红利期”。

    2020年,我省总抚养比已达49.32%,接近50%的数量型人口红利临界点,表明我省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减少,传统的数量型人口红利即将消减,但我省劳动年龄人口总量仍达5204万,劳动力资源依然丰富,同时,随着居民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就业环境的持续改善、职工退休年龄即将延迟、大批农民工和企业家返乡创业就业以及教育的极大发展,使人口素质改善,人力资本提升,这些因素,使四川经济高质量发展依赖的新的结构性红利在长期内依然存在,支持四川的高质量发展,所以总体来说是数量性的人口红利即将消减,但是结构性的、新的红利还能够支撑四川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长期存在。

    主持人:

    低生育率是我国面临的现实问题。从这次普查结果来看,四川的生育情况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全面二孩”的实施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

    四川省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智:

    好的,出生的情况大家也比较关心,我来回答一下。总体来讲,四川人口增长态势与全国情况基本一致,育龄妇女生育水平较低,处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发展阶段,这是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结果。党的十八大以来,根据我国人口发展的变化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先后作出单独两孩、全面两孩等重大决策部署。2016年初四川“全面两孩”政策落地,“全面两孩”政策对促进四川生育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从人口统计监测和人口调查看,四川出生人口在2016年、2017年、2018年都呈上升趋势,二孩出生数量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一孩出生数量减少的影响,有利于增加人口数量、改善人口年龄结构、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但我们也要看到,政策效应集中释放后,就是二孩的堆积效应,在前几年已经基本释放了,受育龄妇女数量持续减少,包括全国和我们四川,育龄妇女数量的数量都减少了,全国从3.6亿到3.5、3.4亿,四川生育旺盛期和育龄妇女都减少了,20-29岁我们称为生育旺盛期的妇女,包括二孩效应逐步减弱,以及人们婚姻生育时间的推迟,现在周边年轻人的结婚年龄都推迟了,所以生育也推迟,就压缩了生育空间,使总的生育水平都下降,所以出生人口规模、数量下降。

    我们认为适度生育水平是维持人口良性再生产的重要前提,过低的生育水平会使人口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所以按照我们人口学的观点,总和生育率要在2.1,才能达到人类再生产平衡的状况,总和生育率就是一个妇女平均一生生育孩子的数量要达到2.1个,才能使人口再生长维持一个平衡的发展,从全国这次来讲,全国只有1.3,四川也是一种走低的水平,我们认为过低的生育水平实际上是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不利于中华民族的传承,这是一个大事情,人口大事。所以要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既涉及生育政策,也涉及养育、托育等相关支持措施。我们要在清醒认识人口问题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基础上,密切跟踪监测出生人口变动趋势,配合相关部门加强系统论证和科学研判,统筹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主持人:

    从今天公布的各市(州)、五大经济区的人口数据来看,反映出四川各地区人口变动分布有怎样的特点?

    四川省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智:

    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实施“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后,主干引领带动、多支竞相发展、干支协同联动的局面加快形成,产业和人口加速向优势区域集中。总的来看,目前我省各地常住人口情况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特点:

    第一,成都市常住人口首次突破2000万,达到2093.8万人,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常住人口超过2000万的国家中心城市,在全国排第4位,除了重庆、上海、北京之外,常住人口占比也由十年前的18.8%提升到25.02%。与此同时,2020年成都市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达到36.5%,可以看出,成都市依靠全省1/4的人口贡献了全省1/3的GDP,这与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建强主干”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区域经济布局密不可分。

    第二,部分区域中心城市常住人口增加。多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大力培育壮大区域中心城市,各功能区中心城市着力提升要素集聚能力,承接成渝功能疏解和产业外溢,将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人才落户等相关政策放在更关键的位置,部分地区常住人口有所增加。普查数据显示,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绵阳市常住人口达到486.8万人,比2010年增长5.5%;川南区域中心城市宜宾市常住人口达到458.9万人,比2010年增长2.6%。值得注意的是,绵阳、宜宾两市2020年经济总量也分别位居全省第二、第三位。

    第三,常住人口分布断层现象较为明显。此次普查数据显示,我省没有常住人口在1000万至2000万的城市,排名第二的南充市常住人口数量为560.8万,且多数市(州)常住人口数量都在100万至500万之间。同时分五大功能区看,成都平原经济区常住人口占全省常住人口的“半壁江山”,达到50.1%,比2010年提高4.3个百分点,其余四大经济区除攀西经济区基本持平以外,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就是成都中心区域常住人口上升,其他区域都下降。

    总的来说,地区人口变化与经济发展程度密切相关,全省各地要树牢一盘棋思想和一体化发展理念,深化拓展“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战略部署,承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开好局、起好步。

    主持人:

    好的,谢谢陈局长,今天的访谈也受到众多网友的关注,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网友的提问。

    网友“乐途”问道:10年来,成都常住人口首次突破2000万大关,其余市(州)都在600万人以下,这说明了什么?

    四川省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智:

    好的,网友这个问题很好,这说明什么呢,第一是全省人口进一步向首位城市聚集。成都常住人口2093.8万,占比由十年前的18.8%提升到25.02%,大幅增加的数据背后,是成都在人口城镇化和区域聚集的过程中,各项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区域文化不断碰撞融合,这是一座新兴城市进军世界级城市的姿态。二是地区分布不均衡进一步加剧。与十年前相比,有8个市(州)人口增加,13个市(州)人口减少。其中常住人口在500万人至600万人之间的市(州)有2个,南充和达州;在300万人至500万人之间的市(州)有8个;在100万人至300万人之间的市(州)有9个;少于100万的市(州)有1个。部分市(州)人口减少原因既在于川东北、川南等外出务工大市外出务工人数多的影响,也与成都人口虹吸效应持续增大有关。三是人口向区域中心城市和中心城区聚集的趋势同样较为明显。普查数据显示,除成都以外,四川部分区域中心城市如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绵阳和川南区域中心城市宜宾常住人口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南充、达州、广元等部分市(州),虽然人口总量在下降,但是主城区范围内人口在增加,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好、就业机会多、医疗教育卫生资源相对集中,其中心城区人口也呈现增长态势。

    主持人:

    网友“繁花梦”问道:普查结果显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110.1万人。与2010年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6675人上升为13267人。这是否说明我省人口的文化素质在提高?

    四川省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智:

    对,这个数据显示的非常明确,通过10年来数据的变化,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四川省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6675人上升为13267人,提高了98.8%。同时,16-59岁的劳动年龄段人口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占比为20.73%,提高11个百分点。全省常住人口中,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10年前是8.35年,现在是9.24年,全省已经达到了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水平了,提高了0.89年,提高的幅度相比国家高0.06年;文盲人口(指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333万人,文盲人口减少104.6万人,文盲率由5.44%下降为3.98%,下降1.46个百分点,下降的幅度高于国家0.05个百分点。从这几个方面可以看出,近年来全省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以及扫除青壮年文盲等措施,成效明显,我省人口的文化素质有显著提高。

    主持人:

    网友“鸿”问道:四川全省0–14岁人口为1347.1万人,占16.1%,60岁及以上人口为1816.4万人,占21.71%。“一老一小”问题将对全省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带来什么样的挑战?

    四川省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智:

    谢谢这位网友的提问,他对我们全省的人口结构看的很清楚,数据的引用也非常准确,确实我们这次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全省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347.1万人,占16.10%;15—59岁人口为5204.0万人,占62.19%;60岁及以上人口为1816.4万人,占21.71%;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0.87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4.54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1个百分点。四川年龄结构呈现“两降一升”,即少儿比重下降、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老年人口比重上升,首先,带来的是劳动力供给数量减少。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为5114万人,占61.12%,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比重下降4.0个百分点。其次,增加家庭养老负担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压力。2020年,我省总抚养比已达49.32%,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提高了10.6个百分点。人口负担系数明显加大,社会和家庭赡养压力逐步加重。再次,0-14岁人口比重下降,也与四川持续多年的低出生率有关。适度生育水平是维持人口良性再生产的重要前提,过低的生育水平会使人口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我们要密切跟踪监测出生人口变动趋势,配合相关部门加强系统论证和科学研判,统筹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主持人:

    挑战主要在于下面几个方面,第一个就是“两降一升”,这个问题是非常突出的,劳动人口比例下降,老年人口老龄化比较严重,其次,就是因为“两降一升”就容易增加家庭的养老负担和基本公共设施的压力呢?

    四川省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智:

    对,我们每一个人都会体会到,老年人口多了,肯定会增加一些公共服务、家庭经济负担。

    主持人:

    网友“光芒”问道:普查结果显示,全省男性人口为4229万人,占50.54%;女性人口为4138.5万人,占49.46%,说明了我省男女比例是平等的吗?

    四川省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智:

    好的,这位网友引用了我们省男女结构数性别比,从这次全省人口来看,全省男性人口为4229.0万人,占50.54%;女性人口为4138.5万人,占49.46%。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102.19,男性人口稍微比女性要多一点,这个数据和10年前相比下降了0.95个百分点,较全国平均水平低2.55,全国性别比是105,我们是102,将近比全国低3个点,说明四川的男女性别比,更加均衡,更加和谐、更加平衡。我们分析,四川的性别比低于全国,主要受几个因素的影响,一个是全省人口性别主要外出务工人员比较多,我们是一个劳务输出大省,青壮年多,主要以男性为主,那么男的走的多一点,在家的女性就要多一点,这是一个原因。第二个是四川人“男女平等”、性别平等这个思想观念深入千家万户,大家觉得生女儿好,是个小棉袄,大家都有这种感受,所以男女平等,性别平等这个理念比较好。第三是我们四川老年人口多,老龄化程度高,老龄人口占比高,在老龄人口中,女性的平均寿命要高一些,所以在老龄人口中女性要多一点,所以我们的性别比比全国要低,主要是这三个原因,我们分析了下,就是出生人口性别比比全国低,全国是113左右,我们只有107左右,出生的男孩比四川多一些,从这几个方面来讲,我们性别平衡要更好一些。

    主持人:

    网友“无极限”问道:与2010年相比,汉族人口增长3.28%,各少数民族人口增长15.9%,少数民族人口比重上升0.7个百分点。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在持续增长,说明了什么?

    四川省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智:

    这个网友引用的数据也很准确,这次全省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四川少数民族人口为568.8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6.8%,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增加78万人,比重上升0.7个百分点,10年间少数民族增长率达到1.49%。与近年来我省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有关,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物质生活条件逐年改善,民族地区人民的收入持续增加,生活温饱而安定,加之国家生育政策对少数民族相对宽松,所以三州的出生水平一直高于全省,四川少数民族人口增幅较快,总量和占比都在提高,充分体现了全省各民族全面发展进步、团结和谐的欣欣面貌。

    主持人:

    网友“熙熙攘攘”问道:全省人户分离人口为2782.3万人,是否可以理解为人口流动更加频繁,流动人口规模在扩大?

    四川省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智:

    好的,这个网友关心的是人口流动的问题。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人户分离人口为2782.3万人,人户分离是,人在一个地方主,户口在另外一个地方,这个叫人户分离。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为700多万,但这个人口是不算流动人口的,比如成都市,你在锦江区上班,户口在青羊区,这个不算流动人口,就是市辖区人户分离不算流动人口。扣除这一部分,我们全省流动人口为2100多万。跨省流入人口为259万人,省内流动人口为1809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流动人口增加1030万人,基本上翻了一倍,增长99%;跨省流入人口也增加了,原来是120多万人,现在是259万人,也增长了129.5%;省内流动人口增加95.5%。流动人口占比达24.7%,比2010年提高11.8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十年间,流动人口规模在持续扩大,原来是1000多万,现在是2000多万,流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也提升了十多个百分点,所以规模在扩大,人口流动更加频繁了,这些数据都足以说明这个问题。

    主持人:

    陈局长您再给我们解释一下原因吧,原因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它会流动这么频繁?

    四川省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智:

    流动人口频繁主要在于全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市民化进程深入推进,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全面建立,特别是成都市实行全国副省级城市中非常宽松的落户政策,凡是有大学文化程度的,都可以在成都落户,省内其他大中小城市全面放开落户限制,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实现了进城落户。同时我们的交通,高铁、高速公路的大量建设开通,为流动人口提供了很多的方便,出行更加便捷,使流动人口有这个条件和可能来加速流动。

    主持人:

    谢谢,非常感谢陈局做客我们的直播间,给我们带来耐心的解答。今天的访谈到这里就结束了,再一次感谢大家对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的关注,我们下期节目不见不散,再见!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