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罗玉宏接受省政府网站专访文字实录

  • 2020年12月09日 19时14分
  • 来源: 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
  • 【字体:
  • 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参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省委省政府也提出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发展新业态新模式”等新要求。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理念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全社会不断深化,国家和社会对环保水保、生态修复技术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给四川省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交通+旅游”等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为了让广大网友深入了解我省绿色交通发展的相关内容,今天我们十分荣幸邀请到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省公路设计院)党委书记、董事长罗玉宏同志就“全过程环保管家 助力发展绿色交通和交旅融合”主题,与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分享他们在公路环保、景观等方面取得的科技创新成果。同时今天来到我们直播间的还有三位专家,他们分别是:省公路设计院环境与景观工程分院副院长、高级工程师宋炜,环境与景观工程分院环保事业部部长、高级工程师车玲,环境与景观工程分院景观事业部副部长、高级工程师孙大远。欢迎各位,罗董事长,首先请您给我们的网友们打个招呼吧。

    省公路设计院党委书记、董事长罗玉宏:

    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非常高兴能在省政府网站和大家作交流,分享我们开展全过程环保管家业务、推动绿色公路建设方面所做的一些工作。

    主持人:

    我们知道你们有这样一个团队,一直致力于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方面的工作——从规划阶段到工可、设计,再到施工和运营阶段,实现全过程“管家式”服务,助力我省绿色交通建设。可不可以给我们简要介绍一下这个团队。

    省公路设计院党委书记、董事长罗玉宏:

    好的,主持人。我们公司环保管家创新团队依托环境分院和环境保护检测与研发中心,是一个由40余人组成的平均年龄33岁的年轻化专业团队,硕士以上学历占70%,各类注册工程师近20人,持有建设项目环评乙级、水保方案5星证书、水保监测3星证书和风景园林设计乙级资质,先后完成环水保及社稳等咨询业务200余项,高速公路绿化及环保专项设计5000余公里,市政道路景观绿化设计50余项,打造了以川九路、雅西高速、成南高速、西攀高速、云南新河高速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环水保典型示范工程,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省部级优秀咨询奖3项、省部级优秀设计奖2项、国家专利4项。团队先后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四川省“青年文明号”和成都市“优秀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等荣誉。

    主持人:

    谢谢罗董。听了罗董的介绍我想到了三个词,专业、年轻、有活力。我想网友们对“环保管家全过程服务”业务还是比较陌生、好奇,请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一业务。

    省公路设计院党委书记、董事长罗玉宏:

    好的,我做一个简要的介绍,环保管家全过程服务,是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目标,以顾客需求和解决问题为导向,由公司专家团队提供的涵盖公路建设全过程、全方位解决所有环境保护问题的一体化和定制化环境技术服务。

    具体来讲,我们相当于企业的“环保医生”、“环保律师”、“环保顾问”,切实为项目的环境保护工作进行咨询服务,主要包括以下服务工作:总体环保定位及方案制定、前期筹备阶段环评咨询、环保设计(含变更设计)、施工期环保体系运行(环境监理、监测)、验收等全过程的环水保工作,通过交通行业和环保行业的资源整合,以及管理、咨询及设计等不同专业的组合,搭建环保管家信息化平台,切实做好企业环水保工作,保障信息化、智慧化的绿色环保公路的建设和运营。

    所谓全过程,是将生态环保的理念贯穿于项目的各个环节,做到环环相扣、信息共享,确保项目顺利通过专项验收,同时也经得起时间的检验。所谓全方位服务,是面向所有参建单位,所有环节,为全面解决所有环境问题,提供一站式服务,有利于高效沟通和资源共享,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主持人:

    听了罗董的介绍,我听到最多的词就是环保,我想网友和我可能也有一样的疑问,我省公路建设为什么需要环水保管家呢?你们团队开展了哪些相关的富有成效的创新和实践,将来还打算如何深化在环水保管家服务这一领域的探索呢?

    省公路设计院党委书记、董事长罗玉宏:

    我想从几个方面来看,一个从国家战略看,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党的十九大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方略;建设“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也写入2019年新修订宪法中。从社会需求看,社会公众对环保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从我们行业看,交通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对环保的要求日益增高,交通运输部提出加快推进“四个交通”发展,对转变公路发展方式提出了明确要求。从专业自身看,随着环保刚性约束进一步增强,公路行业环水保专业重要性逐步显现,环水保专业已由主体设计的附属性专业逐步转变为引领及及导向性专业。

    从我省的交通建设发展看,随着我省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四川未来的高速公路建设主战场主要集中在川西高原和盆周山区,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涉及的生态保护红线、法定保护地较多,生物多样性保护意义重大,公路建设的环保工作重点、特点及难点均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如果仍然按照传统管理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国家有关环保政策要求,而引入专业管家团队则可以根据项目自然环境及沿线环境敏感区的特点提供整体管理策划,通过环保选线、工程方案“无害化”预防设计等前期环保理念的植入,从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公路建设、智慧交通等多角度,制定专属于独立项目的环境保护总体方案,为项目环境保护工作保驾护航。

    伴随四川高速公路的蓬勃建设,30多年来,我们先后为我省5版高速公路网开展规划环评,完成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环评、水保等咨询服务100余项,高速公路环保专项设计5000余公里,引领了国内高速公路环境保护的专业发展。为更好地服务于交通行业环水保工作,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的事情:

    一是延伸拓展产业链,积极提升服务能力。

    以传统环水保咨询和设计业务为抓手,不断苦练内功,提升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一个方向是将业务从项目级向前延伸至路网级、国土空间规划等顶层规划层面。自去年开始,我们编制了公路行业的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编制指南以及成都市、绵阳市、德阳市、凉山州的国道网、省道网的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专题。另一个方面是深化环水保咨询和设计工作,将业务向后延伸至项目事中事后,积极投身建设项目的环境监理、环保验收之中,团队目前承担了川九路灾后恢复重建工程、遂资眉高速公路、新机场高速公路、久马高速公路等高速公路项目的环境保护监测、监理及验收工作等。

    二是坚定发展方向,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目前,我们正以生态环境监测为切入点,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环水保监测是环水保专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和业务,是政府监管执法、建设单位管理、社会监督以及咨询设计服务和技术产品研发等所有过程和环节的基础和依据,更是环水保专业实现一站式全过程管家服务和新技术、新产品研发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因此,公司成立了生态环境监测实验室。目前已完成噪声7项CMA资质认证,今年年底将覆盖高速公路环境监测所需的所有项目。

    我们的公路噪声防治技术优势突出,能独立承担公路、城市道路等领域的交通噪声科研、咨询和监测项目,提供专业噪声污染解决方案以及全过程工程设计服务。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们在公路噪声防治技术领域就开展了大量咨询、设计和科研工作。1998年完成四川省高速公路第1处声屏障“成绵高速八角中学声屏障”,至今已完成40多个项目超5000公里的高速公路的声屏障设计,设计声屏障规模超180公里,占四川省高速公路声屏障总规模80%以上。其中已建成声屏障里程超100公里,工程投资超2.5亿元。我们承担的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声屏障设计技术研究”以及交通运输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西部高速公路生态型声屏障技术应用研究”课题,已经获得两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取得多项国家专利,目前正在开展“城市区域复杂环境条件下交通噪声影响分析及防治技术应用研究”,也得到重要突破。我们全面攻关掌握城区道路交通噪声污染特性和准确预测方法,建立健全污染防治方案库,为提供全面解决方案做好做足技术储备。

    三是紧跟物联网、大数据,开发环水保管家信息化平台。

    环保管家模式本质上说是从技术服务走向管理服务,更多地侧重于为项目建立环水保档案,为业主和参建各方制定环水保管理规则,方便快速反馈,立即整改对建设及营运中产生的环境问题,确保项目各项环保设施持续有效运行。我们提前谋划,积极搭建信息化平台,充分利用大数据储存,调取及追踪等功能,为环水保管家工作提供便利。目前已具雏形,将广泛投入到广平高速、新川九路等新建重大项目当中。

    主持人:

    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在交通建设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也是一项重要内容,可以给我们介绍一下你们在生态修复方面的工作吗?下一步又将从哪些方面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力度和深度?

    环境与景观工程分院副院长、高级工程师宋炜:

    谢谢主持人。交通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实际上也是生态修复理念在实践中逐渐完善的过程。

    第一阶段是绿化美化1.0阶段:项目是以早期的成雅高速公路绿化设计为代表,当时我们的设计总体思路是适时、适地利用自然地貌,辅助人工造景营造绿色走廊,实现公路建设、使用和运营可持续发展。绿化设计力求符合高速公路的线型设计、视觉特性和生态功能。“一条路两行树”的简单模式,在综合考虑景观和功能的基础上,在树型、树种、色彩和季节变化上追求多样化。

    第二阶段是植被恢复2.0阶段:在这个阶段主要是以成南高速公路生态防护为代表,我们是以“生态防护第一、景观第二”为设计原则,充分尊重生态系统和植物的自然规律,恢复破坏的自然植被,充分发挥植物的生态防护功能,成南高速公路被评为“国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示范工程”。

    第三阶段是生态优先3.0阶段:主要是以目前正在开展的新川九路、久马高速为代表,我们强调的不是简单的公路生态化,而是将公路工程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进行统筹考虑,将生态优前贯穿于公路的前期规划、中期建设和后期运营全过程。与前面两个阶段相比,这个阶段不是简单的减少公路工程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而是将生态优先这种理念贯穿于公路的全寿命周期,并将重点放在生态修复这个关键环节,创新运用多手段保护沿线的生态环境,对廊道生态进行全过程的无边界化修复。目前,我们正从以下两个方面做了一些具体工作:

    一是加强科研攻关,助力川西高原公路生态环保。

    目前,我省公路线路正往川西高原延伸,川西高原又是中国的水塔,是我国的生态屏障。为最大程度减少公路建设对高原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破坏,支撑四川公路交通高质量绿色发展。我们承担了省科技厅重大科技专项课题“重大工程受损生态系统修复技术构建与示范”,针对川西屏障区特殊的地形、地貌与气候特征,研究公路工程行为对生态系统的扰动特征,解析工程行为的镶嵌与驱动过程,以廊道生态系统为前提,构建针对公路不同约束条件的受损生态系统修复调控方法。该课题目前已经通过了中期验收,课题申请发明专利6项,相关技术规程若干项,建立了水土保持示范区5万平方米以上。

    二是用心做好设计,提升公路生态环保景观效果。

    目前我们已经编制了《四川省高速公路景观及绿化设计导则》,确定了高速公路以“露、透、诱”的核心原则,彰显以人为本、生态自然、因地制宜、特色突出四大设计理念,并在这一导则指导下,我们先后完成了新川九路交旅融合专项设计、新机场高速公路绿化景观专项设计等多个专项设计项目。我们先先后完成了省内10多条高速公路的景观绿化提升设计方案,应用先进设计理念有效保护了公路沿线的自然生态环境,提升了公路沿线景观效果,打造了一批美丽高速。

    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将继续围绕川西高原生态修复技术,进一步加强我们的科研创新,目前已有的川西高原生态修复技术,在模式构建、物种筛选和材料应用方面,均存在着较多的不足,如何选用区域特征的生态修复物种、材料,及建立适应性的技术体系,是我们川西高原公路生态修复方面的核心问题。我们在高原公路工程生态系统修复方面做了长远的规划:以生态修复物种筛选与功能调控、生态系统修复材料协同设计技术、生态修复集成技术,作为我们未来的研究方向。目前,我们联合四川大学、四川省草原科学院联合对于高原植物筛选,高原生态一体化材料两个方面,做了一些基础工作,未来将紧扣公司新兴专业产业化目标进行基础性的科研创新工作,为生态修复产业化奠定技术基础。这就是我们团队在公路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方面做的一些工作。

    主持人:

    感谢宋炜同志的详细解答。《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加速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深化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2020年9月我省发布的关于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加快建设交通强省的实施意见中也要求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交通+旅游”深度融合,请罗董谈一谈你们在这方面的认识和所做的工作?

    省公路设计院党委书记、董事长罗玉宏:

    好的。交通和旅游密不可分。行千里,致广大。风景伴随着道路延伸。交旅融合的发展模式要求公路不仅承担传统公路单一的交通功能,而且要向集综合交通、美学、游憩和生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通道转变。实现“人便其行、货畅其流”,乃至“人悦其行、物优其流”。

    交通融合是新时代交通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我们将其关键核心概括为三新:新动能、新视野、新思维。

    新动能:交旅融合拓展了交通的功能内涵,推动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实际上是实现从公路“有没有”向“好不好”的转变,把交通运输和旅游两大重要产业融合起来,形成推动“美丽四川”建设的巨大动能。

    新视野:通过线路先行特点,面状的景区连接成网状旅游目的地,满足交通、生态、游憩和保护等复合功能。在融合过程中充分拓展旅游、旅行途中的景观观赏功能,为公众提供愉悦的游憩空间,整合廊道的旅游资源和产业,形成廊道发展带。

    新思维:打破以往设计只注重传统路基、路面、桥隧功能设计的格局,通过主体系统、服务系统、慢行系统、信息标识系统、景观系统、文旅系统等六大系统的整合构建,满足人们出行体验和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我们深度参与交旅融合发展,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制订规范,形成标准。

    随着我省旅游区规模逐渐扩大,道路交通网络逐步完善,旅游业迎来快速发展期,规范标准是保驾护航的关键。

    在国省干道方面,2018年6月,根据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局的安排,我们参与完成了《普通国省干线公路“交通+旅游”融合发展设计导则》,结合我省实际,以优化推动全省交通运输和旅游业融合、协调、健康发展为目标,科学指导普通国省干线公路交旅融合规划设计,进一步提高融合质量和标准。

    在高速公路方面,为进一步规范我省高速公路景观及绿化设计,围绕建设“绿色公路”和“品质工程”要求,促进高速公路交旅融合发展,助推交通强省和建设美丽四川,我们参与制订了《四川省高速公路景观及绿化设计导则》。目前,正在开展将其上升为指南的相关工作。

    二是参与规划,提供咨询。

    我们参与起草了四川省交通运输厅、省发展改革委和省旅游发展委联合印发的《四川省“交通+旅游”融合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17-2020年)》,明确提出要“建设‘结构合理、功能完善、无缝对接、安全高效’的旅游交通运输体系,科学指导了我省的交通旅游融合后期工作安排。

    为解决交旅融合方面体制、机制创新的问题,2018年7月,我们团队完成了《四川省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机制创新调研报告》,归纳了四川省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梳理和总结了全国各地在推进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对下阶段四川省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机制创新提出了有益建议,并初步形成了总体工作推进思路。

    三是优化设计,塑造精品。

    大家非常熟悉的川九路、国道318线都是我们交旅融合方面的代表作品。这方面的具体情况,请环境与景观工程分院景观事业部副部长、高级工程师孙大远同志给大家做一个阐述。

    环境与景观工程分院景观事业部副部长、高级工程师孙大远:

    我从代表项目与创新两个方面进行阐述。项目方面,梦幻川九,百里生态长廊——G544川九路:作为交通运输部、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灾后恢复重建新示范、新标杆项目,我们重新梳理该项目游客对道路、景观、游玩的需求,形成以“重现川九路,共融路景游,梦幻风景线,畅享安美愉”为主线的设计新思路。以梦幻川九为主题,打造不同的景观段落,为满足多元服务的需要,我们在沿线景区设置停靠站点,专门打造了道路慢行系统,交融路景游,给游客不一样的旅游体验。

    寻梦318——318国道康定至雅江段是另一个示范项目。我们以“安全至上、生态环保、文化传播、服务提升”为设计原则,一方面通过实施路面维修,完善安保设施、交通标志,打造绿化景观,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另一方面,完善公路旅游服务功能,配齐厕所、停车区等基本服务设施,提供餐饮、住宿、加油、充电等拓展服务,构建步道、骑行道以及智慧交通设施,让“车在画中游”,将318国道康定至雅江段打造成为具有雪域高原特色的旅游公路。

    除此之外,我们还完成了嘉陵江百里人文环线——亭子湖旅游公路的总体策划;西昌至泸沽湖交旅融合总体规划方案等。目前我们正在开展中国红色第一路川陕苏区王坪红色旅游环线总体策划、遂宁市美丽乡村公路典范工程等多个项目的工作。

    在创新方面,为了做好交旅融合的相关工作,我们着力加强策划引领、业态拓展和交旅视觉形象系统三方面的创新。

    一是注重策划引领。

    前期的交旅总体策划是源头策划,不同于目前公路的工可加两阶段设计,策划阶段关键是开阔视野、把握前沿、融入理念。将旅游资源摸排分析后,根据需求,确定后期设计阶段设施的建设规模、档次结构、布局安排和重点项目,以便集中人力、财力和物力建设适应市场需要,并且能够产生较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是注重业态拓展。

    业态的拓展是交旅的核心,也是一个项目活不活的关键,交通与旅游的特性,使两者在融合过程中,不断创造出新的产品和产业业态,以业态促融合。在318项目,我们以自驾与骑行策划了一系列旅游产品,在亭子湖旅游公路以康养为产品主题,在通江王坪以红色教育为主题,策划一系列的相关交旅业态活动。

    三是注重交旅视觉形象系统设计。

    现有的旅游交通标志标识系统已经不能满足交旅融合的需要,需要对每个项目针对性地设计出鲜明的形象识别系统,快速提升项目的社会识别度,服务交旅融合发展。

    我们将紧跟行业发展的步伐,以深厚的公路设计技术为支撑,跟踪学习交旅融合发展的新态势、新方向,创新研究新的旅游交通产品,综合利用新技术、新模式共同助力交旅融合发展,提升交通旅游服务品质,让人民群众有更好的“交通+旅游”体验。

    主持人:

    好的,谢谢罗董和孙大远同志为我们带来的详细解答。今天的访谈也受到了非常多网友的关注,下面我们就网友的问题进行回答。

    网友“镜子”问道:如何将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解决好公路沿线民众生存与发展的矛盾,确保沿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省公路设计院党委书记、董事长罗玉宏:

    非常感谢这位网友的提问,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充分说明大多数老百姓是欢迎公路建设的,也希望公路越修越好。确实,公路建设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升应急救灾和安全保障能力一直做着贡献,也与我们沿线民众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但是公路项目是线性工程,往往规模大,里程长,施工周期也很长,会对民众赖以生存的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如何把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解决好公路沿线民众生存与发展的矛盾,确保沿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我们设计者多年来一直探索和摸索的问题,我们一直秉持着“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绿色发展”十六字方针。

    保护优先、预防为主是根本思想,其关键在于一个“避”字。这里的避是避绕环境敏感区,所谓的环境敏感区就是沿线环境保护价值高,但是又极其脆弱的区域,比如我们熟悉的大熊猫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有时候为了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甚至可以“毙”掉一些项目,比如我公司在2019年四川省高速公路网规划过程中就将9条涉及重大环境制约性因素的项目舍弃。其次,在工程技术可行,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以环境保护为首要因素,必要时可以牺牲公路线性、降低技术指标、加大经济造价等手段来保护生态环境,主要体现在以无害化穿越环境敏感区,比如,以隧道或大跨径桥梁一跨而过保护区,大家熟悉的汶马、雅西高速公路、以及正在建设的九绵高速、仁沐新高速都以隧道方式避让环境敏感区。

    综合治理、绿色发展是最后手段。一方面体现在为建设单位提供环保管家服务,协同各参建单位在施工中严格落实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要求,减少对自然环境及民众生活的影响。另一方面体现在采取声屏障等降噪措施,绿化等景观措施改善沿线环境质量。大概就是按照这十六字方针抓一些工作,尽可能减少对沿线老百姓的影响,也减少对环境敏感区的影响。

    主持人:

    网友“笑挽清风”问道:绿色公路理念打造的公路,和普通公路有什么区别?

    环境与景观工程分院副院长、高级工程师宋炜:

    感谢笑挽清风网友的提问,早在2016年交通运输部就印发了《关于实施绿色公路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了绿色公路的发展思路和建设目标,当时就提出了五大建设任务和五专项任务行动,更加低碳、更加环保的绿色公路是我们公路建设转型升级的必要趋势。目前绿色公路相关的标准与指南从国家到地方,正在编制当中,每条绿色公路的建设都有自己的特色与亮点,但我个人觉得,体现绿色公路主要是“四个更加注重”:

    一是更加注重从源头抓起。常规的公路工程建设包含工可、设计、建设、运营、养护全过程。绿色公路建设主要从源头抓起,在工可和设计阶段我们就融入了绿色公路的理念和思想,而不仅仅是施工阶段我们才做一些简单的生态修复或者是绿化美化措施。

    二是更加注重统筹资源利用。比如我们设计上采用的低路堤和浅路堑,这就可以大大减少对土地资源的占用;我们在设计当中,考虑永久占地里面布置公路预制场、拌合站或者施工营地这些临时工程;也是会减少对土地资源的占用,我们尽量采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可以有效的减少能源消耗。

    三是更加注重生态保护。我们在项目总体设计当中,提前考虑环保选线,提前避让自然保护区、水源地等特殊的生态敏感区。在建的久马高速,我们对沿线高原草甸提前进行剥离和保存并后期进行回铺利用。

    四是更加注重全寿命周期。比如推行标准化施工,有效提升施工质量;将公路运营和维护,统一纳入设计和建设中统筹考虑,突出全寿命理念,有效降低公路运营养护成本。

    主持人:

    网友“小欢喜”问道:我省按绿色公路理念来打造的公路有哪些?

    环境与景观工程分院副院长、高级工程师宋炜:

    谢谢这位网友,我就接着这个问题回答。到目前为止,交通运输部先后分了三个批次,一共是33个项目列为部里的绿色公路示范工程,由我院牵头的九寨沟至绵阳高速公路,简称绵九高速公路,是我省唯一一条部里面绿色公路示范工程,九绵高速公路全长244公里,全线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桥隧比占到80%以上,预计2023年通车。项目具有选线难、施工难和弃渣难的特点。项目以打造“绿色公路”为目标,围绕攻克三大难题,致力打造施工期的绿色公路样板工程。此外,在建的新川九路、久马高速也是按照绿色公路的理念和标准进行建设。新川九路是交通运输部定义的新示范、新标杆项目,包含了绿色公路与智慧公路和旅游公路的相关要求,久马高速公路是第一条高原生态环保示范公路,也包含了绿色公路的相关标准与要求。像新川九路和久马高速都是在新形势下结合项目自身特点,对绿色公路进行了内涵的拓展,未来,我们作为设计人员,将继续按照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理念,设计一批让老百姓满意的绿色公路。

    主持人:

    网友“空谷幽兰”问道:高原上的公路设置牛羊等动物过牧通道是常有的,绿色公路是否提供了供动物通过的安全通道?

    环境与景观工程分院环保事业部部长、高级工程师车玲:

    感谢这位网友的提问,这个问题比较专业,确实,我们的公路建设不仅要与我们沿线的民众生存和发展协调一致,还要考虑到野生动物,也感谢这位网友为野生动物代言。野生动物通道是公路建设中专门为野生动物迁徙和迁移设置的通道,主要功能是使野生动物能够安全的穿越我们的公路,保护野生动物和我们公路运营的双向安全。通常来说,低等级的道路是开敞的、不封闭的,车道少,道路不宽,通行时间短,像网友说的,高原公路美景多,大多数司机也会在警示标志诱导下,放慢车速,和动物们来个亲密接触。比如说青藏公路上面的藏羚羊通道,以及川九路、郎川路、国道318等。但对于高速公路或者部分一级公路来说,因为本身是全封闭控制出入口的,车速比较快,对于行车安全影响比大,加之本身对动物伤害风险高,公路设计必须考虑设置专门的上跨或下穿的通行方式,确保动物与车辆各行其道,互不干扰。最为根本和常见的做法是在动物密集的区域以隧道形式穿越,不破坏既有动物的通道,其次在这些区域将填方路基变为桥梁或涵洞,可以使这些动物从桥下通过。这样子在桥梁和涵洞施工过程中破坏的区域,我们也本着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进行植被恢复,必要的时候我们采用植被或者水体等引导性的设计,来诱导,方便这些动物尽启用我们的新的通道。谢谢!

    主持人:

    网友“空白格”问道:我们四川的旅游资源很丰富,有没有所有景区都通公路的规划呢?

    环境与景观工程分院景观事业部副部长、高级工程师孙大远:

    感谢空白格网友的提问,交通运输部半个月前批复了四川省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结合该实施方案与十四五期规划要求,我省将依托四川省丰富的旅游资源,打造一批交通+旅游交通+文化天府新名片交通强国试点工程,继续加快推进连接景区旅游公路建设工作,十四五期间,力争全省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全部用三级以上公路进行连通,打造一批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人文旅游风景道。3A级以下景区部分项目根据其实际情况,用三级公路进行覆盖,其余项目全部用三级公路以下标准公路联通覆盖。

    主持人:

    网友“散文诗”问道:怎样拓展公路的旅游服务功能?比如针对高速公路的走向、服务区设置,和当地的旅游资源有机结合?

    环境与景观工程分院景观事业部副部长、高级工程师孙大远:

    感谢散文诗网友的提问,拓展公路的旅游服务功能是个很大的课题,其核心思路是转变公路为旅游产品,将传统的普通公路由单一的通道功能变为集交通、美学、游憩和生态等多种功能复合型通道的转变。怎样拓展旅游服务功能,我个人认为要把握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一、统筹规划,整合开发沿线资源。

    通过对旅游资源价值分析,根据沿线地形地貌、旅游资源来确定线路走向。将所有旅游资源进行一个串联。

    二、灵活设计,保护利用资源环境。

    根据项目特点,给出各路段标准断面,结合沿线旅游景点、景观、生态和安全,灵活运用设计规范与标准。

    三、快慢结合,满足游客多元需求。

    构建独立的慢行系统,包括自行车道和步道。在满足自驾游需求的同时,也满足骑行游、徒步游等多种旅行需求。

    四、多元服务,有效提升公路品质。

    增加满足需求的体验———让游客慢下来,高速公路服务区可以拓展其功能,与当地旅游景区或商业相联系,比如我们雅康高速天全服务区,其扩展了服务区的商业功能,因地制宜的布设营地、服务站、观景点、休憩点。满足住宿、餐饮、露营、观景、自行车租赁、房车旅游等多种旅游体验。布设多样化的服务设施,可以丰富公路服务内涵,拓展服务范围,增强服务能力。

    主持人:

    好的,感谢孙大远同志的回答。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的访谈到这里就要结束了,再一次感谢罗董和三位嘉宾做客我们的直播间,为我们带来耐心的解答,也感谢各位网友们的积极参与。最后,感谢您对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的关注,我们下期节目不见不散,再见!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罗玉宏接受省政府网站专访文字实录

  • 2020年12月09日 19时14分
  • 来源: 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
  • 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参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省委省政府也提出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发展新业态新模式”等新要求。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理念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全社会不断深化,国家和社会对环保水保、生态修复技术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给四川省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交通+旅游”等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为了让广大网友深入了解我省绿色交通发展的相关内容,今天我们十分荣幸邀请到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省公路设计院)党委书记、董事长罗玉宏同志就“全过程环保管家 助力发展绿色交通和交旅融合”主题,与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分享他们在公路环保、景观等方面取得的科技创新成果。同时今天来到我们直播间的还有三位专家,他们分别是:省公路设计院环境与景观工程分院副院长、高级工程师宋炜,环境与景观工程分院环保事业部部长、高级工程师车玲,环境与景观工程分院景观事业部副部长、高级工程师孙大远。欢迎各位,罗董事长,首先请您给我们的网友们打个招呼吧。

    省公路设计院党委书记、董事长罗玉宏:

    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非常高兴能在省政府网站和大家作交流,分享我们开展全过程环保管家业务、推动绿色公路建设方面所做的一些工作。

    主持人:

    我们知道你们有这样一个团队,一直致力于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方面的工作——从规划阶段到工可、设计,再到施工和运营阶段,实现全过程“管家式”服务,助力我省绿色交通建设。可不可以给我们简要介绍一下这个团队。

    省公路设计院党委书记、董事长罗玉宏:

    好的,主持人。我们公司环保管家创新团队依托环境分院和环境保护检测与研发中心,是一个由40余人组成的平均年龄33岁的年轻化专业团队,硕士以上学历占70%,各类注册工程师近20人,持有建设项目环评乙级、水保方案5星证书、水保监测3星证书和风景园林设计乙级资质,先后完成环水保及社稳等咨询业务200余项,高速公路绿化及环保专项设计5000余公里,市政道路景观绿化设计50余项,打造了以川九路、雅西高速、成南高速、西攀高速、云南新河高速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环水保典型示范工程,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省部级优秀咨询奖3项、省部级优秀设计奖2项、国家专利4项。团队先后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四川省“青年文明号”和成都市“优秀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等荣誉。

    主持人:

    谢谢罗董。听了罗董的介绍我想到了三个词,专业、年轻、有活力。我想网友们对“环保管家全过程服务”业务还是比较陌生、好奇,请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一业务。

    省公路设计院党委书记、董事长罗玉宏:

    好的,我做一个简要的介绍,环保管家全过程服务,是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目标,以顾客需求和解决问题为导向,由公司专家团队提供的涵盖公路建设全过程、全方位解决所有环境保护问题的一体化和定制化环境技术服务。

    具体来讲,我们相当于企业的“环保医生”、“环保律师”、“环保顾问”,切实为项目的环境保护工作进行咨询服务,主要包括以下服务工作:总体环保定位及方案制定、前期筹备阶段环评咨询、环保设计(含变更设计)、施工期环保体系运行(环境监理、监测)、验收等全过程的环水保工作,通过交通行业和环保行业的资源整合,以及管理、咨询及设计等不同专业的组合,搭建环保管家信息化平台,切实做好企业环水保工作,保障信息化、智慧化的绿色环保公路的建设和运营。

    所谓全过程,是将生态环保的理念贯穿于项目的各个环节,做到环环相扣、信息共享,确保项目顺利通过专项验收,同时也经得起时间的检验。所谓全方位服务,是面向所有参建单位,所有环节,为全面解决所有环境问题,提供一站式服务,有利于高效沟通和资源共享,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主持人:

    听了罗董的介绍,我听到最多的词就是环保,我想网友和我可能也有一样的疑问,我省公路建设为什么需要环水保管家呢?你们团队开展了哪些相关的富有成效的创新和实践,将来还打算如何深化在环水保管家服务这一领域的探索呢?

    省公路设计院党委书记、董事长罗玉宏:

    我想从几个方面来看,一个从国家战略看,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党的十九大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方略;建设“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也写入2019年新修订宪法中。从社会需求看,社会公众对环保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从我们行业看,交通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对环保的要求日益增高,交通运输部提出加快推进“四个交通”发展,对转变公路发展方式提出了明确要求。从专业自身看,随着环保刚性约束进一步增强,公路行业环水保专业重要性逐步显现,环水保专业已由主体设计的附属性专业逐步转变为引领及及导向性专业。

    从我省的交通建设发展看,随着我省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四川未来的高速公路建设主战场主要集中在川西高原和盆周山区,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涉及的生态保护红线、法定保护地较多,生物多样性保护意义重大,公路建设的环保工作重点、特点及难点均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如果仍然按照传统管理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国家有关环保政策要求,而引入专业管家团队则可以根据项目自然环境及沿线环境敏感区的特点提供整体管理策划,通过环保选线、工程方案“无害化”预防设计等前期环保理念的植入,从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公路建设、智慧交通等多角度,制定专属于独立项目的环境保护总体方案,为项目环境保护工作保驾护航。

    伴随四川高速公路的蓬勃建设,30多年来,我们先后为我省5版高速公路网开展规划环评,完成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环评、水保等咨询服务100余项,高速公路环保专项设计5000余公里,引领了国内高速公路环境保护的专业发展。为更好地服务于交通行业环水保工作,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的事情:

    一是延伸拓展产业链,积极提升服务能力。

    以传统环水保咨询和设计业务为抓手,不断苦练内功,提升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一个方向是将业务从项目级向前延伸至路网级、国土空间规划等顶层规划层面。自去年开始,我们编制了公路行业的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编制指南以及成都市、绵阳市、德阳市、凉山州的国道网、省道网的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专题。另一个方面是深化环水保咨询和设计工作,将业务向后延伸至项目事中事后,积极投身建设项目的环境监理、环保验收之中,团队目前承担了川九路灾后恢复重建工程、遂资眉高速公路、新机场高速公路、久马高速公路等高速公路项目的环境保护监测、监理及验收工作等。

    二是坚定发展方向,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目前,我们正以生态环境监测为切入点,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环水保监测是环水保专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和业务,是政府监管执法、建设单位管理、社会监督以及咨询设计服务和技术产品研发等所有过程和环节的基础和依据,更是环水保专业实现一站式全过程管家服务和新技术、新产品研发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因此,公司成立了生态环境监测实验室。目前已完成噪声7项CMA资质认证,今年年底将覆盖高速公路环境监测所需的所有项目。

    我们的公路噪声防治技术优势突出,能独立承担公路、城市道路等领域的交通噪声科研、咨询和监测项目,提供专业噪声污染解决方案以及全过程工程设计服务。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们在公路噪声防治技术领域就开展了大量咨询、设计和科研工作。1998年完成四川省高速公路第1处声屏障“成绵高速八角中学声屏障”,至今已完成40多个项目超5000公里的高速公路的声屏障设计,设计声屏障规模超180公里,占四川省高速公路声屏障总规模80%以上。其中已建成声屏障里程超100公里,工程投资超2.5亿元。我们承担的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声屏障设计技术研究”以及交通运输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西部高速公路生态型声屏障技术应用研究”课题,已经获得两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取得多项国家专利,目前正在开展“城市区域复杂环境条件下交通噪声影响分析及防治技术应用研究”,也得到重要突破。我们全面攻关掌握城区道路交通噪声污染特性和准确预测方法,建立健全污染防治方案库,为提供全面解决方案做好做足技术储备。

    三是紧跟物联网、大数据,开发环水保管家信息化平台。

    环保管家模式本质上说是从技术服务走向管理服务,更多地侧重于为项目建立环水保档案,为业主和参建各方制定环水保管理规则,方便快速反馈,立即整改对建设及营运中产生的环境问题,确保项目各项环保设施持续有效运行。我们提前谋划,积极搭建信息化平台,充分利用大数据储存,调取及追踪等功能,为环水保管家工作提供便利。目前已具雏形,将广泛投入到广平高速、新川九路等新建重大项目当中。

    主持人:

    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在交通建设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也是一项重要内容,可以给我们介绍一下你们在生态修复方面的工作吗?下一步又将从哪些方面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力度和深度?

    环境与景观工程分院副院长、高级工程师宋炜:

    谢谢主持人。交通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实际上也是生态修复理念在实践中逐渐完善的过程。

    第一阶段是绿化美化1.0阶段:项目是以早期的成雅高速公路绿化设计为代表,当时我们的设计总体思路是适时、适地利用自然地貌,辅助人工造景营造绿色走廊,实现公路建设、使用和运营可持续发展。绿化设计力求符合高速公路的线型设计、视觉特性和生态功能。“一条路两行树”的简单模式,在综合考虑景观和功能的基础上,在树型、树种、色彩和季节变化上追求多样化。

    第二阶段是植被恢复2.0阶段:在这个阶段主要是以成南高速公路生态防护为代表,我们是以“生态防护第一、景观第二”为设计原则,充分尊重生态系统和植物的自然规律,恢复破坏的自然植被,充分发挥植物的生态防护功能,成南高速公路被评为“国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示范工程”。

    第三阶段是生态优先3.0阶段:主要是以目前正在开展的新川九路、久马高速为代表,我们强调的不是简单的公路生态化,而是将公路工程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进行统筹考虑,将生态优前贯穿于公路的前期规划、中期建设和后期运营全过程。与前面两个阶段相比,这个阶段不是简单的减少公路工程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而是将生态优先这种理念贯穿于公路的全寿命周期,并将重点放在生态修复这个关键环节,创新运用多手段保护沿线的生态环境,对廊道生态进行全过程的无边界化修复。目前,我们正从以下两个方面做了一些具体工作:

    一是加强科研攻关,助力川西高原公路生态环保。

    目前,我省公路线路正往川西高原延伸,川西高原又是中国的水塔,是我国的生态屏障。为最大程度减少公路建设对高原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破坏,支撑四川公路交通高质量绿色发展。我们承担了省科技厅重大科技专项课题“重大工程受损生态系统修复技术构建与示范”,针对川西屏障区特殊的地形、地貌与气候特征,研究公路工程行为对生态系统的扰动特征,解析工程行为的镶嵌与驱动过程,以廊道生态系统为前提,构建针对公路不同约束条件的受损生态系统修复调控方法。该课题目前已经通过了中期验收,课题申请发明专利6项,相关技术规程若干项,建立了水土保持示范区5万平方米以上。

    二是用心做好设计,提升公路生态环保景观效果。

    目前我们已经编制了《四川省高速公路景观及绿化设计导则》,确定了高速公路以“露、透、诱”的核心原则,彰显以人为本、生态自然、因地制宜、特色突出四大设计理念,并在这一导则指导下,我们先后完成了新川九路交旅融合专项设计、新机场高速公路绿化景观专项设计等多个专项设计项目。我们先先后完成了省内10多条高速公路的景观绿化提升设计方案,应用先进设计理念有效保护了公路沿线的自然生态环境,提升了公路沿线景观效果,打造了一批美丽高速。

    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将继续围绕川西高原生态修复技术,进一步加强我们的科研创新,目前已有的川西高原生态修复技术,在模式构建、物种筛选和材料应用方面,均存在着较多的不足,如何选用区域特征的生态修复物种、材料,及建立适应性的技术体系,是我们川西高原公路生态修复方面的核心问题。我们在高原公路工程生态系统修复方面做了长远的规划:以生态修复物种筛选与功能调控、生态系统修复材料协同设计技术、生态修复集成技术,作为我们未来的研究方向。目前,我们联合四川大学、四川省草原科学院联合对于高原植物筛选,高原生态一体化材料两个方面,做了一些基础工作,未来将紧扣公司新兴专业产业化目标进行基础性的科研创新工作,为生态修复产业化奠定技术基础。这就是我们团队在公路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方面做的一些工作。

    主持人:

    感谢宋炜同志的详细解答。《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加速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深化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2020年9月我省发布的关于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加快建设交通强省的实施意见中也要求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交通+旅游”深度融合,请罗董谈一谈你们在这方面的认识和所做的工作?

    省公路设计院党委书记、董事长罗玉宏:

    好的。交通和旅游密不可分。行千里,致广大。风景伴随着道路延伸。交旅融合的发展模式要求公路不仅承担传统公路单一的交通功能,而且要向集综合交通、美学、游憩和生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通道转变。实现“人便其行、货畅其流”,乃至“人悦其行、物优其流”。

    交通融合是新时代交通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我们将其关键核心概括为三新:新动能、新视野、新思维。

    新动能:交旅融合拓展了交通的功能内涵,推动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实际上是实现从公路“有没有”向“好不好”的转变,把交通运输和旅游两大重要产业融合起来,形成推动“美丽四川”建设的巨大动能。

    新视野:通过线路先行特点,面状的景区连接成网状旅游目的地,满足交通、生态、游憩和保护等复合功能。在融合过程中充分拓展旅游、旅行途中的景观观赏功能,为公众提供愉悦的游憩空间,整合廊道的旅游资源和产业,形成廊道发展带。

    新思维:打破以往设计只注重传统路基、路面、桥隧功能设计的格局,通过主体系统、服务系统、慢行系统、信息标识系统、景观系统、文旅系统等六大系统的整合构建,满足人们出行体验和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我们深度参与交旅融合发展,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制订规范,形成标准。

    随着我省旅游区规模逐渐扩大,道路交通网络逐步完善,旅游业迎来快速发展期,规范标准是保驾护航的关键。

    在国省干道方面,2018年6月,根据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局的安排,我们参与完成了《普通国省干线公路“交通+旅游”融合发展设计导则》,结合我省实际,以优化推动全省交通运输和旅游业融合、协调、健康发展为目标,科学指导普通国省干线公路交旅融合规划设计,进一步提高融合质量和标准。

    在高速公路方面,为进一步规范我省高速公路景观及绿化设计,围绕建设“绿色公路”和“品质工程”要求,促进高速公路交旅融合发展,助推交通强省和建设美丽四川,我们参与制订了《四川省高速公路景观及绿化设计导则》。目前,正在开展将其上升为指南的相关工作。

    二是参与规划,提供咨询。

    我们参与起草了四川省交通运输厅、省发展改革委和省旅游发展委联合印发的《四川省“交通+旅游”融合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17-2020年)》,明确提出要“建设‘结构合理、功能完善、无缝对接、安全高效’的旅游交通运输体系,科学指导了我省的交通旅游融合后期工作安排。

    为解决交旅融合方面体制、机制创新的问题,2018年7月,我们团队完成了《四川省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机制创新调研报告》,归纳了四川省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梳理和总结了全国各地在推进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对下阶段四川省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机制创新提出了有益建议,并初步形成了总体工作推进思路。

    三是优化设计,塑造精品。

    大家非常熟悉的川九路、国道318线都是我们交旅融合方面的代表作品。这方面的具体情况,请环境与景观工程分院景观事业部副部长、高级工程师孙大远同志给大家做一个阐述。

    环境与景观工程分院景观事业部副部长、高级工程师孙大远:

    我从代表项目与创新两个方面进行阐述。项目方面,梦幻川九,百里生态长廊——G544川九路:作为交通运输部、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灾后恢复重建新示范、新标杆项目,我们重新梳理该项目游客对道路、景观、游玩的需求,形成以“重现川九路,共融路景游,梦幻风景线,畅享安美愉”为主线的设计新思路。以梦幻川九为主题,打造不同的景观段落,为满足多元服务的需要,我们在沿线景区设置停靠站点,专门打造了道路慢行系统,交融路景游,给游客不一样的旅游体验。

    寻梦318——318国道康定至雅江段是另一个示范项目。我们以“安全至上、生态环保、文化传播、服务提升”为设计原则,一方面通过实施路面维修,完善安保设施、交通标志,打造绿化景观,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另一方面,完善公路旅游服务功能,配齐厕所、停车区等基本服务设施,提供餐饮、住宿、加油、充电等拓展服务,构建步道、骑行道以及智慧交通设施,让“车在画中游”,将318国道康定至雅江段打造成为具有雪域高原特色的旅游公路。

    除此之外,我们还完成了嘉陵江百里人文环线——亭子湖旅游公路的总体策划;西昌至泸沽湖交旅融合总体规划方案等。目前我们正在开展中国红色第一路川陕苏区王坪红色旅游环线总体策划、遂宁市美丽乡村公路典范工程等多个项目的工作。

    在创新方面,为了做好交旅融合的相关工作,我们着力加强策划引领、业态拓展和交旅视觉形象系统三方面的创新。

    一是注重策划引领。

    前期的交旅总体策划是源头策划,不同于目前公路的工可加两阶段设计,策划阶段关键是开阔视野、把握前沿、融入理念。将旅游资源摸排分析后,根据需求,确定后期设计阶段设施的建设规模、档次结构、布局安排和重点项目,以便集中人力、财力和物力建设适应市场需要,并且能够产生较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是注重业态拓展。

    业态的拓展是交旅的核心,也是一个项目活不活的关键,交通与旅游的特性,使两者在融合过程中,不断创造出新的产品和产业业态,以业态促融合。在318项目,我们以自驾与骑行策划了一系列旅游产品,在亭子湖旅游公路以康养为产品主题,在通江王坪以红色教育为主题,策划一系列的相关交旅业态活动。

    三是注重交旅视觉形象系统设计。

    现有的旅游交通标志标识系统已经不能满足交旅融合的需要,需要对每个项目针对性地设计出鲜明的形象识别系统,快速提升项目的社会识别度,服务交旅融合发展。

    我们将紧跟行业发展的步伐,以深厚的公路设计技术为支撑,跟踪学习交旅融合发展的新态势、新方向,创新研究新的旅游交通产品,综合利用新技术、新模式共同助力交旅融合发展,提升交通旅游服务品质,让人民群众有更好的“交通+旅游”体验。

    主持人:

    好的,谢谢罗董和孙大远同志为我们带来的详细解答。今天的访谈也受到了非常多网友的关注,下面我们就网友的问题进行回答。

    网友“镜子”问道:如何将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解决好公路沿线民众生存与发展的矛盾,确保沿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省公路设计院党委书记、董事长罗玉宏:

    非常感谢这位网友的提问,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充分说明大多数老百姓是欢迎公路建设的,也希望公路越修越好。确实,公路建设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升应急救灾和安全保障能力一直做着贡献,也与我们沿线民众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但是公路项目是线性工程,往往规模大,里程长,施工周期也很长,会对民众赖以生存的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如何把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解决好公路沿线民众生存与发展的矛盾,确保沿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我们设计者多年来一直探索和摸索的问题,我们一直秉持着“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绿色发展”十六字方针。

    保护优先、预防为主是根本思想,其关键在于一个“避”字。这里的避是避绕环境敏感区,所谓的环境敏感区就是沿线环境保护价值高,但是又极其脆弱的区域,比如我们熟悉的大熊猫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有时候为了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甚至可以“毙”掉一些项目,比如我公司在2019年四川省高速公路网规划过程中就将9条涉及重大环境制约性因素的项目舍弃。其次,在工程技术可行,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以环境保护为首要因素,必要时可以牺牲公路线性、降低技术指标、加大经济造价等手段来保护生态环境,主要体现在以无害化穿越环境敏感区,比如,以隧道或大跨径桥梁一跨而过保护区,大家熟悉的汶马、雅西高速公路、以及正在建设的九绵高速、仁沐新高速都以隧道方式避让环境敏感区。

    综合治理、绿色发展是最后手段。一方面体现在为建设单位提供环保管家服务,协同各参建单位在施工中严格落实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要求,减少对自然环境及民众生活的影响。另一方面体现在采取声屏障等降噪措施,绿化等景观措施改善沿线环境质量。大概就是按照这十六字方针抓一些工作,尽可能减少对沿线老百姓的影响,也减少对环境敏感区的影响。

    主持人:

    网友“笑挽清风”问道:绿色公路理念打造的公路,和普通公路有什么区别?

    环境与景观工程分院副院长、高级工程师宋炜:

    感谢笑挽清风网友的提问,早在2016年交通运输部就印发了《关于实施绿色公路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了绿色公路的发展思路和建设目标,当时就提出了五大建设任务和五专项任务行动,更加低碳、更加环保的绿色公路是我们公路建设转型升级的必要趋势。目前绿色公路相关的标准与指南从国家到地方,正在编制当中,每条绿色公路的建设都有自己的特色与亮点,但我个人觉得,体现绿色公路主要是“四个更加注重”:

    一是更加注重从源头抓起。常规的公路工程建设包含工可、设计、建设、运营、养护全过程。绿色公路建设主要从源头抓起,在工可和设计阶段我们就融入了绿色公路的理念和思想,而不仅仅是施工阶段我们才做一些简单的生态修复或者是绿化美化措施。

    二是更加注重统筹资源利用。比如我们设计上采用的低路堤和浅路堑,这就可以大大减少对土地资源的占用;我们在设计当中,考虑永久占地里面布置公路预制场、拌合站或者施工营地这些临时工程;也是会减少对土地资源的占用,我们尽量采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可以有效的减少能源消耗。

    三是更加注重生态保护。我们在项目总体设计当中,提前考虑环保选线,提前避让自然保护区、水源地等特殊的生态敏感区。在建的久马高速,我们对沿线高原草甸提前进行剥离和保存并后期进行回铺利用。

    四是更加注重全寿命周期。比如推行标准化施工,有效提升施工质量;将公路运营和维护,统一纳入设计和建设中统筹考虑,突出全寿命理念,有效降低公路运营养护成本。

    主持人:

    网友“小欢喜”问道:我省按绿色公路理念来打造的公路有哪些?

    环境与景观工程分院副院长、高级工程师宋炜:

    谢谢这位网友,我就接着这个问题回答。到目前为止,交通运输部先后分了三个批次,一共是33个项目列为部里的绿色公路示范工程,由我院牵头的九寨沟至绵阳高速公路,简称绵九高速公路,是我省唯一一条部里面绿色公路示范工程,九绵高速公路全长244公里,全线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桥隧比占到80%以上,预计2023年通车。项目具有选线难、施工难和弃渣难的特点。项目以打造“绿色公路”为目标,围绕攻克三大难题,致力打造施工期的绿色公路样板工程。此外,在建的新川九路、久马高速也是按照绿色公路的理念和标准进行建设。新川九路是交通运输部定义的新示范、新标杆项目,包含了绿色公路与智慧公路和旅游公路的相关要求,久马高速公路是第一条高原生态环保示范公路,也包含了绿色公路的相关标准与要求。像新川九路和久马高速都是在新形势下结合项目自身特点,对绿色公路进行了内涵的拓展,未来,我们作为设计人员,将继续按照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理念,设计一批让老百姓满意的绿色公路。

    主持人:

    网友“空谷幽兰”问道:高原上的公路设置牛羊等动物过牧通道是常有的,绿色公路是否提供了供动物通过的安全通道?

    环境与景观工程分院环保事业部部长、高级工程师车玲:

    感谢这位网友的提问,这个问题比较专业,确实,我们的公路建设不仅要与我们沿线的民众生存和发展协调一致,还要考虑到野生动物,也感谢这位网友为野生动物代言。野生动物通道是公路建设中专门为野生动物迁徙和迁移设置的通道,主要功能是使野生动物能够安全的穿越我们的公路,保护野生动物和我们公路运营的双向安全。通常来说,低等级的道路是开敞的、不封闭的,车道少,道路不宽,通行时间短,像网友说的,高原公路美景多,大多数司机也会在警示标志诱导下,放慢车速,和动物们来个亲密接触。比如说青藏公路上面的藏羚羊通道,以及川九路、郎川路、国道318等。但对于高速公路或者部分一级公路来说,因为本身是全封闭控制出入口的,车速比较快,对于行车安全影响比大,加之本身对动物伤害风险高,公路设计必须考虑设置专门的上跨或下穿的通行方式,确保动物与车辆各行其道,互不干扰。最为根本和常见的做法是在动物密集的区域以隧道形式穿越,不破坏既有动物的通道,其次在这些区域将填方路基变为桥梁或涵洞,可以使这些动物从桥下通过。这样子在桥梁和涵洞施工过程中破坏的区域,我们也本着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进行植被恢复,必要的时候我们采用植被或者水体等引导性的设计,来诱导,方便这些动物尽启用我们的新的通道。谢谢!

    主持人:

    网友“空白格”问道:我们四川的旅游资源很丰富,有没有所有景区都通公路的规划呢?

    环境与景观工程分院景观事业部副部长、高级工程师孙大远:

    感谢空白格网友的提问,交通运输部半个月前批复了四川省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结合该实施方案与十四五期规划要求,我省将依托四川省丰富的旅游资源,打造一批交通+旅游交通+文化天府新名片交通强国试点工程,继续加快推进连接景区旅游公路建设工作,十四五期间,力争全省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全部用三级以上公路进行连通,打造一批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人文旅游风景道。3A级以下景区部分项目根据其实际情况,用三级公路进行覆盖,其余项目全部用三级公路以下标准公路联通覆盖。

    主持人:

    网友“散文诗”问道:怎样拓展公路的旅游服务功能?比如针对高速公路的走向、服务区设置,和当地的旅游资源有机结合?

    环境与景观工程分院景观事业部副部长、高级工程师孙大远:

    感谢散文诗网友的提问,拓展公路的旅游服务功能是个很大的课题,其核心思路是转变公路为旅游产品,将传统的普通公路由单一的通道功能变为集交通、美学、游憩和生态等多种功能复合型通道的转变。怎样拓展旅游服务功能,我个人认为要把握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一、统筹规划,整合开发沿线资源。

    通过对旅游资源价值分析,根据沿线地形地貌、旅游资源来确定线路走向。将所有旅游资源进行一个串联。

    二、灵活设计,保护利用资源环境。

    根据项目特点,给出各路段标准断面,结合沿线旅游景点、景观、生态和安全,灵活运用设计规范与标准。

    三、快慢结合,满足游客多元需求。

    构建独立的慢行系统,包括自行车道和步道。在满足自驾游需求的同时,也满足骑行游、徒步游等多种旅行需求。

    四、多元服务,有效提升公路品质。

    增加满足需求的体验———让游客慢下来,高速公路服务区可以拓展其功能,与当地旅游景区或商业相联系,比如我们雅康高速天全服务区,其扩展了服务区的商业功能,因地制宜的布设营地、服务站、观景点、休憩点。满足住宿、餐饮、露营、观景、自行车租赁、房车旅游等多种旅游体验。布设多样化的服务设施,可以丰富公路服务内涵,拓展服务范围,增强服务能力。

    主持人:

    好的,感谢孙大远同志的回答。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的访谈到这里就要结束了,再一次感谢罗董和三位嘉宾做客我们的直播间,为我们带来耐心的解答,也感谢各位网友们的积极参与。最后,感谢您对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的关注,我们下期节目不见不散,再见!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